登陆注册
19697900000004

第4章 绪论(3)

欧洲的传播政治经济学家主要有尼古拉斯·加汉姆(Nicholas Garnham)、格雷厄姆·默多克(Graham Murdock)与彼得·戈尔丁(Peter Golding)等,他们认为阶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心所在,代表著作有默多克与戈尔丁的《论大众传播政治经济学》(1974)和《资本主义、传播与阶级关系》(1979);加汉姆的《大众传播政治经济学》(1979)等。加汉姆一直是英国传播业中的工会运动活跃分子,他联合格雷厄姆·默多克、彼得·戈尔丁等其他政治经济学家,对英国的广播电视与电信系统解除管制与私有化进行了批评。默多克与戈尔丁认为政治经济学应“聚焦于公共传播的符号与经济层面的互动作用”,并对传播的公民权问题进行过专门论述,这些观点与北美的政治经济学研究队伍遥相呼应。此外,以研究第三世界传播问题著称的法国学者阿芒·马特拉(Armand Mattelart)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欧洲传播政策的争鸣,他认为文化的复杂性远远超过国家或企业结构的问题,它与公共领域私有化、商品化的过程紧密相连,使得公共领域可供传播业充分利用。

对于欧美关注公共传播事业的学者来说,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种媒介非中心化的研究范式,这种研究范式通过强调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分析了权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的关系,商品化与剩余价值生产的方式,社会阶级分化与抗争的情况等,突破了媒介研究的孤立和封闭状态,把媒介置于资本主义体系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考察,是一种宏观与中观的研究视角。欧美传播学者如詹姆斯·卡瑞(James Curran,1996)、麦克·罗博依(Marc Raboy,1996)、帕特夏·郝兰德(Patricia Holland,2003)等普遍认为,目前公共广播电视在世界范围内面临着来自意识形态、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挑战,认为新右派以及商业因素是导致公共广播电视处于“两难境地”的主要原因。

与批判的传播政治经济学相呼应的还有公共领域的思想,该领域的学者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 Habermas,1989)、尼克·史蒂文森(Nick Steven-son,2001)认为,以公共广播电视为代表的新型“公共领域”已经重新被“封建化”,并不得不与商业电视进行争夺受众的竞争。新哈贝马斯主义者对公共广播电视的概念做了最新的定义,他们认为公共服务广播应该是现代公共领域的制度保证和手段,公共服务模式要比市场主导模式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自由和自我实现。

(二)媒介政策视野下的公共广播电视研究

在欧洲,除了与北美遥相呼应的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还有一种主流化的立足媒介政策的公共广播电视研究。这类研究的代表学者是丹尼斯·麦奎尔(Denis Mc Quail),从他最早的《大众传播模式论》(1981)到和克润·休那(Karen Siune)合编的《媒介政策:集中、单一和商业化》(1998),以及后来的《媒介政策范式的转变》(2003),可以说记录了西方媒介政策变迁的历史。其他还有诸如彼得·汉弗莱(Peter J. Humphreys)的《西欧的大众媒介和媒介政策》(1996)、雅若·卡茨(Yaron Katz)的《21世纪美国和西欧的媒介政策》(2005)等,其中无一例外把公共广播电视制度的危机与变迁作为研究的重点。《新闻与大众传播季刊》(Journalism&;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1997年秋季号以“媒介历史”为专题,从社会学和政治学角度回顾审视20世纪媒介发展轨迹。另外,英国学者约翰·科纳(John Corner)等在《国际媒介研究:批判性考察》(1997)从国家、市场和传播体制的角度探讨了北美和欧洲媒介政策的变迁。至于原来存在公共广播电视制度的欧洲国家,学者们对各自国家公共广播电视的危机与变迁也给予了很多关注,这些成果多以论文的形式发表于《欧洲传播学刊》(European Journalof Communication)、《媒介、文化与社会》(Media, Culture&; Society)、《电视与新媒介》(Television&; New Media)、《新媒介与社会》(New Media&; Society)、《传播学刊》(Journal of Communication)等国际性的学术期刊。

当然,作为一种曾经垄断性的欧洲传播制度,公共广播电视引发的批评之声也不绝于耳。批评的观点主要包括公共广播电视的家长式作风(Collins,1998),公共广播电视的商业化倾向(Curran,2000),公共广播电视作为民主传播系统的衰微(Harrisonand Woods,2001)等。加汉姆(Garnham,1995)指出,如果公共广播电视愚蠢地抛弃民主而不能充分代表公共利益,那就没有合法存在的基础;默多克(Murdock,2000)认为政治民主的危机导致了公共广播电视的危机;迈克尔·崔西(Michael Tracey,1998)则进一步指出了现代人的矛盾之处,一方面民主政府、多元社会的确立和存在使大家觉得没有必要保留公共广播电视,但同时民主社会也倡导有质量的文化生活,于是维护公共广播电视又显得很有必要。

正是基于公共广播电视与政治民主之间的必然联系,引发了更多关于传播与公共利益、公民权的探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默多克和戈尔丁的《信息贫穷与政治不平等:媒介私有化时代的公民权》(1989),他们着重研究了媒介市场化背景下媒介与公民权的问题。他们以英国为例分析指出,随着大众媒介市场化、私有化进程的加剧,人们平等使用信息服务与信息设施的权利受到削弱,信息像商品一样成为可以买卖的东西,而一旦信息的供应由市场来保证,公民对信息的使用就会受到各种限制,特别是经济的限制,使完整而有效的公民权所需要的资源保障就会被破坏。总之,欧美学者关于公共广播电视的争议更多地集中在其对构建现代民主社会的作用,公共广播电视的式微对民主国家的危害。

第四节研究方法与实施

一、思辨分析为主的文献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主要通过运用理论思辨对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和对策分析。本书在研究选题和论证阶段,广泛阅读、收集、整理和分析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及成果,在此基础上确定和修改本书的研究架构,并利用网络资源检索查阅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资料。充分的文献研究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也使笔者能够明确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掌握了研究的前沿动态,确定了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的研究思路,抽离出与公共广播电视相关的核心概念,并围绕这些概念进行价值判断和问题分析。在文献研究的路径上,本书采纳了历史研究与现实研究相结合,全景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不同国家传播模式相比较等不同的研究路径,通过运用传播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资源,力求得出符合学理逻辑和具有说服力的结论和判断,达到内在思辨与外在事实的统一。

二、访谈与调查为主的实证研究方法

(一)专家访谈与实地调查

对于传播学研究而言,宏观的理论研究固然重要,但微观的实证研究也必不可少,科学的研究是建立在文献研究基础上的定量或定性实证研究。由于条件所限,很难对研究对象进行抽样调查,因而本研究没有采纳定量的研究方法,但是为了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克服一手资料不足的问题,采纳了专家深度访谈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定性研究方法。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先后采访欧美及国内不同领域的学者专家40余名,通过对国内外专家与学者的深度访谈,不断对研究问题与结论进行纠偏与匡正。此外,笔者还利用到国外访问研究的机会,分别到加拿大广播电视电讯委员会(CRTC)、瑞典国家电视台(SVT)、英国广播公司(BBC)等机构进行了实地采访和调研,积累了一手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获得了对研究对象的直观认识和政策解释。

(二)参与观察与受众访谈

除了对专家学者的访谈和对公共广播电视机构的实地调查,本研究还运用了参与观察、受众访谈等定性研究方法,主要从受众的角度对公共广播电视的传播效果和社会评价进行了调查,以获得对研究对象全面的社会文化意义上的理解。

笔者在国外调研期间,均居住在当地市民家中。一方面,利用与家庭成员生活接触之便,对他们的收视习惯、视听选择等进行了参与式的观察,并就公共电视与商业电视的传播效果先后与其家庭成员及来往朋友、邻居等进行了隐性的交谈式的访问;另一方面,到公共场合观察大多数市民的媒介(电视、电台、报纸、网络)接触情况;以电视媒介为重点,了解他们对当地不同类型节目的收视喜好,并收集记录了相关的影像资料。观察和访谈的内容包括:电视机在家庭中的摆放位置、电视机的数量;家庭中能收看到的频道数量、公共频道与商业频道的比例、传输方式、收视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受访人的日常时间分配,收看电视时的状态和方式;经常收看的电视频道的节目内容和节目形式;对公共频道与商业电视频道的节目质量、选择偏好的评价等。通过直接观察研究对象和对象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提高了对研究对象的认知清晰度,获得了研究对象在社会、文化意义上的解读。

同类推荐
  • 中国人的人格

    中国人的人格

    本书写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些有人格的人。他们之中有帝王将相,有贩夫走卒,有义侠之士,有文人优伶,有山林隐者,更有弱质女流,上至尧舜,而下迄清末,历千百代而不绝不衰。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节俭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节俭篇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胡锦涛
  •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

    教育科研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中的事实,加以考察,探究,收集,整理,分析,概括,从而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创造性实践活动。
  •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是一个多年项目的成果,旨在探讨如何根据当代中国急剧的社会变动,特别是近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的经验事实,从理论的角度认识文化与社会转型间的关系,转型的性质和动力,特别是实现转型的机制和未来走向,足资借鉴。
  • 农村新课程

    农村新课程

    本书为针对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用书,全书共分七章,它从新课程及其在农村实施、农村基础教育及其农村学校教师、校长、学生、新课程资源、氛围等方面,对新一轮农村教改做了全面的阐述。
热门推荐
  • 血色十一学院

    血色十一学院

    两个性格迥异的女生曹笑和邱晓明刚入学院就看见了死人抬棺的惊悚场面,因为爆棚的好奇心竟无意卷入了一场离奇死亡案中。神秘来电,死亡顺序,一系列诡异事件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究竟百年老校的23:01藏着怎样的故事等待着两位好奇宝宝呢?
  • 仙帝传奇

    仙帝传奇

    仙帝虽是修真小说,却不是一味的打怪升级,这个地图刷完就刷另一个地图。仙帝的故事情节跌宕欺负,人物也是错综复杂。可能喜欢一味YY的读者不太喜欢仙帝,但是我想说:其他小说里有的热血,仙帝一样不缺;其他小说里有的感情纠葛,仙帝同样也有;而其他小说没有的思考认知仙帝还是有。所以,仙帝不敢说是最好看的网络小说,但是至少是最耐看的修真小说。
  • 孤帆独航绕地球

    孤帆独航绕地球

    本书为作者亲历的第一位个人单独驾驶帆船成功环游地球的英雄壮举的生动记述。
  • 狄仁杰之幽兰劫

    狄仁杰之幽兰劫

    本书讲述陇右战事以大周全胜告结,但李元芳在沙漠中生死未卜。劫后余生的庭州城内又接连发生儿童失踪案件,最后大家发现他们都被人抽光鲜血,成了祭祀的牺牲!狄仁杰回到洛阳,召开了制科考试,有考生离奇死在考场,他竟然是狄仁杰寻找了二十多年的故人之子吗?鸿胪寺卿周梁昆在赛宝大会上烧毁了国之瑰宝,惨烈地暴死现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生死簿的流言再度蔓延,大家都说周梁昆的手上有生死簿,可是狄仁杰的现任卫队长沈槐怎么又同周梁昆的女儿走得很近呢?生命垂危的李元芳被送到了女巫的家中,可是他们又被找女巫复仇的百姓们包围……这一卷是安娜芳芳整个狄仁杰探案系列的终结,也是狄仁杰生命的终结。最终他要堪破生死簿之谜,也堪破一系列从二十多年前延续至今的阴谋!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真神国度

    真神国度

    这一生,为何求?杀尽世间一切敌,独留心中不屈意
  • 仙尘奇谭

    仙尘奇谭

    凡尘诚难尽,仙缘最飘渺,霞举飞升日,逍遥游九霄。为拯救挚爱之人,云少鸿起于毫末,游方万里,寻觅仙踪,辗转仙尘,与天争,与地斗,仙路迢迢,奇侠决胜。读者群:375824996—新书不易,跪求推荐、收藏各种支持,零克拜谢了!
  • 抢心计划:总裁的麻辣宝贝

    抢心计划:总裁的麻辣宝贝

    “你是我陆小爱的男人,那么一生一世都是,在我的世界里,不允许背叛,不允许谎言,更不允许,三心二意朝秦暮楚!”总裁怎么了?总裁就可以肆无忌惮拈花惹草么?就算你在商场上叱咤风云八面威风,可在情场之上,哼哼,还是得乖乖败在我陆小爱的石榴裙下!就算我是不起眼的草根女生,但也有自己独立的人生,爱情只是生命里的一部分,当你叱咤风云之时,我也可以,笑看乾坤!什么商场精英,什么名门闺秀,什么明星模特,管你明媚动人妖艳绝伦,闭月羞花倾国倾城,都不许碰我陆小爱的男人!斗美女,斗老狐狸,斗帅哥,力战群雄,看我陆小爱如何大显身手,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成功之路!
  • 守护甜心之续集

    守护甜心之续集

    “亚梦,你真的不记得我了吗,我是唯世啊”唯世看着眼前的樱发女生,恨自己,恨自己当初为什么不相信她,他多么希望能回到当初,义无反顾的相信她,这样她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你是谁,我不认识你,”亚梦的眼睛,已不再有当初的活力,当初虽然冷,但是并不像现在这样,现在只有一潭死水,“我只知道我要杀了你。”
  • 水浒新世界

    水浒新世界

    酒喝得正酣,武松举杯问道:“不知道各位对我们生活的这个水浒新世界怎么看?”只见李师师端起红酒杯,轻抿一口,幽幽地叹道,“女人呀!混得好是嫂子,混不好是婊子!”李逵双眼一红,眼泪差点掉下来,“呜呜,铁牛居然不是高富帅,一想到这就心塞呀,呜呜呜。”西门庆似乎喝大了,贱笑一声,“嘿嘿嘿,水浒新世界的美眉个个长得美,尤其那个小金莲,很让人回味。”
  • 碧未央,夜尽凉

    碧未央,夜尽凉

    多年之后,水碧站在昆仑铺天盖地的白雪之中,缓缓回过头来,喑哑了嗓子说道;“你问我可有心,呵呵,我大概是没有了心。”说完,她回过头去,颤抖着双手指了指刺眼的苍穹,“九天之上,那个叫玄武的战神,早就死了,你们现在看到的,不过是一具苟且偷生的行尸走肉罢了。我们……就此,别过吧。”九天之上的战神,玄武一族的长公主,水碧,未曾想过,自己看似繁花似锦的一生,原来是个天大的笑话。“原来她就是蛮荒时期的灭神荆天留下来的恶种!”“灭神的女儿,继承她父亲毁天灭地的神力,留着足以祸害苍生!”就连她最信任的人,在那一刻,犹豫着却将剑插入她的胸口,惊慌失措的看着她。堕仙之后,她在妖界颠沛流离,饱受冷眼,接受命运的嘲笑。直到他出现在她的面前,一如既往的,牵起她的手,“灭神之论尽是谣言,我倒是要看看,那些人怎样对付你!”她那颗畏惧的心,终将是遇见甘霖一般,肆无忌惮开得烂漫起来。却也未曾想到,有一天,他也冷冰冰的出现在她面前,毫无表情的,用剑尖指着她,一字一句的说道:“邪神就是邪神,还有什么废话可说!”那一刻,她才知道,自己是交错了心,最终还是成了他人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