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99900000054

第54章 网络暴力游戏对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影响(2)

3.结论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发现:

玩网络暴力游戏的初中生(57%)多于高中生(35%),玩家的年龄越小,他们每周玩网络暴力游戏的时间越长。但调查还发现,女性玩网络暴力游戏仅为19.2%。与学校和家庭的关系越融洽,暴力赞成度就越低;普通家庭玩网络暴力游戏的学生(34%)明显少于特殊家庭(单亲或离异家庭)(59%)的学生。有兄弟姐妹的学生比其他学生少接触网络暴力游戏。说明由于性别、家庭背景的不同,受暴力影响的程度也有差异。结论部分证实了假设1。也进一步验证了格伯纳对于教养理论的改进,即教养理论不再宣称电视对所有看电视者都具有统一和跨越的效果,而是与其他变量相互作用,电视内容只是针对特定的群体效果突出。他的教养理论不仅适用于电视对观众的影响,也同样适用于网络暴力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

玩暴力游戏时间长的青少年的暴力程度高于其他人。支持了假设2.1。同时也说明网络暴力游戏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的过程。调查还发现,玩暴力游戏的青少年在对游戏中的暴力角色行为评价时,60%的学生将其作为榜样模仿,或以相同方式处理类似问题。部分支持了假设2.2。说明青少年在接触网络暴力游戏时,虽然受到其他变量的影响,但考虑到大多数人长期接触网络暴力游戏的累计效果,青少年会认同游戏中对暴力、犯罪的鉴定,网络暴力游戏已造成部分青少年对暴力、犯罪、现实的认知产生偏差。同时由于网络暴力游戏的高度参与性可进一步验证麦克劳德的“新闻折射假说”。

长时间玩游戏后,会回忆起游戏,计划玩新的游戏的学生占43%,会产生难以区分现实和网络世界的幻觉的占16%,同时24%的学生感觉焦虑、情绪化、报复、攻击或是易怒。这支持了假设3.1。游戏者由于看到了榜样的表达情感从而唤醒了自己的情感。同时还发现,青少年在玩暴力游戏中获得奖励后最可能采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这支持了假设3.2。说明当情感随特定的地点、人物、事件被替代地唤醒时,青少年就开始指向这些相关事物的预期情感;而且当青少年看到榜样从事的威胁的行为未受到惩罚时,就趋向这种行为。

和高中生相比,初中生更倾向于采用游戏中的规则去解决实际问题。当和朋友产生矛盾或受到欺负时,模仿游戏中的处理方式的初中学生也明显高于高中学生。当无钱上网时,有29%的学生会采用暴力手段解决。可以说,网络暴力游戏中暴力内容已影响到青少年处理现实问题的方式,而且对年龄低的学生影响更大。部分支持了假设1和假设3.3。说明青少年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会习得新的行为模式、判断标准、认知能力的生成规则。可知,网络暴力游戏对青少年的暴力行为具有示范作用。

调查还发现,朋友介绍是青少年接触网络暴力游戏的主要途径,“已上手的玩家”是游戏的“意见领袖”,他们对某一网络游戏具有一定的阐述权威,他们通过自己在同学中的“表率”和绘声绘色的宣传使游戏以极快的速度在整个班级蔓延。

如上所述,本研究仅是一项初步的探索性研究,调查问卷收集的数据仅以一个地方的样本数据论证了网络暴力游戏与青少年犯罪的相关性,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鉴于这些原因,笔者将在第三部分对“青少年因玩网络暴力游戏而导致犯罪”的20篇新闻报道进行分析。

三、对“青少年因玩网络暴力游戏而导致犯罪的新闻报道”的分析

笔者以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的央视法制栏目、报纸新闻有关“青少年玩网络暴力游戏导致犯罪”的20篇新闻报道为样本,分析青少年因玩网络暴力游戏导致犯罪的特点、类型。

1.对20篇新闻报道样本的分类

青少年沉迷网络暴力游戏的原因。如《未成年人挡不住“成人游戏”》(《重庆法制报》/2005-6-1/6版)、《青少年为何沉溺“网游”》(《瞭望新闻周刊》)、《网络游戏与文化暴力》(《青少年文化时尚研究》/2005-8-13)、《网络暴力游戏的背后》(《中国教育报》/2005-8-11/4版)、《谁该为孩子之死负责?》(《南方日报》/2006-6-1)。

网络暴力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如《网络游戏暴力情节淡化学生是非标准》(新华每日电讯/2005-9-26/3版)、《网络游戏为什么能杀人》(《财富时报》/2005-12-29/12版)、《“杀人游戏”忧思录》(《宁夏日报》/2005-8-3/7版)、《一个网游少年玩家之死》(《南方周末》/2006-3-2)、《电脑暴力游戏让人更好斗》(《人民日报·海外版》/央视/2005-10-17)、《网吧里的悲剧》(《今日说法》/法制频道/2005-5-19)、《寻找回来的世界》(《法治在线》/央视国际/2005-8-4)、《少年犯的控诉:青春被网络不良内容给吞噬》(新闻频道/2006-4-17)、《一鸣论道——网眼中的孩子》(《道德观察》/央视/2006-8-13)、《迷失的花季》(少儿频道/2005-10-13)、《网络迷魂》(《经济与法》/经济频道/2005-8-16)。

对网络暴力游戏的规范。如《杀人游戏还是游戏杀人》(《中国青年报》/2005-3-23)、《暴力游戏诱发安全隐患网络游戏应该分级限制》(《科技新闻》/新闻频道/2005-9-9)、《防沉迷系统能否挽救网瘾少年》(《社会记录》/2006-8-30)、《网中“魔鬼”染黑年轻的灵魂》(新闻频道/央视国际/2006-7-27)、《网游少年频死逼出公益官司》(《南方周末》/2006-3-2)。

2.根据新闻报道样本所得出的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第一,犯罪类型、所涉罪名不断增加,但相对集中于抢劫、盗窃、故意伤害(杀人)、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第二,青少年罪犯普遍文化程度偏低,初中文化程度的占绝大多数。第三,共同犯罪情况比较突出。第四,青少年实施犯罪的暴力程度加剧,手段更加残忍。第五,实施犯罪的方法日趋复杂、成熟。青少年犯罪行为已开始由低级、简单、随意向高智能方向发展。

3.网络暴力游戏直接或间接导致青少年犯罪的类型

(1)网络暴力游戏的游戏规则、示范作用引发的犯罪。

《网络迷魂》中的小兵说:“当时没有想这些,因为在游戏中,杀一个人,没有任何后果,也不需要负什么责任,当时是这种想法。”[《网络迷魂》,央视经济频道《经济与法》,2005年8月16日。]而《暴力游戏诱发治安隐患网络游戏应分级限制》中的弓宪民认为,武力可以征服一切,他要一步步按照“游戏套路”去锻炼自己的胆量和“计谋”。[《暴力游戏诱发治安隐患网络游戏应分级限制》,央视新闻频道《科教新闻》,2005年9月9日。]从以上案例可知,网络暴力游戏让青少年在虚拟世界中体验了真实的屠杀快感但对暴力游戏的影响和暗示,青少年却不能有效地“排察”而仅限于简单的模仿。同时,网络游戏中的“英雄”壮举,唤醒了青少年内心深处的攻击本能,使玩家们相信暴力是无敌的,造成对生命敬畏与情感的麻木。而网络暴力游戏“杀人”越多越能升级,“骗术”越高越能过关等奖励机制造成青少年价值观念的扭曲。

(2)混淆角色而导致的犯罪。

网络游戏给青少年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角色扮演的机会,同时也为青少年角色混乱埋下了隐患。榜样示范功能包括唤醒效应,当情感伴随特定的地点、人物、事件被替代地唤醒时,观察者就开始产生指向这些相关事物的预期的情感反应。青少年由于长时间的“过关”“升级”使他们身体、心理极度疲惫和思维异常,角色混乱战胜了自我认同,当现实生活中发生与游戏中类似的情况时,他们无法区分现实与网络世界。如《网络迷魂》中的小兵说:“我当时也没有分辨这个真实与虚幻的能力了,已经完全地感觉所谓的这个网络游戏里的这个世界,就是我真实的世界,而且当时的世界,当时出事儿时,就是在玩游戏,就是游戏中的一个很普通的一个打架的场面。”[《网络迷魂》,央视经济频道《经济与法》,2005年8月16日。]另一方面,由于平时沉湎于网络游戏,较少接触其他媒介,缺乏游戏以外的、自我评价的参考体系,生活在拟态环境中的青少年容易盲目模仿游戏中的暴力情节,为塑造自身“英雄形象”,进而引起犯罪。如河南平舆连环杀人案中的黄勇。

(3)虚拟世界的矛盾诱发的犯罪。

网络游戏中,青少年往往凭借自己昼夜“冲级”获得的高超“武艺”任意屠杀其他“玩家”的角色,这种以扮演的虚拟角色过分侵犯其他角色的虚拟行为,往往会转化为现实犯罪。

当游戏中的“自己”被“敌人”屡次打败时,当游戏中的“战友”竟然出卖了“自己”时,当游戏中的虚拟“装备”、“宠物”被盗取时,常常会激起被侵犯角色扮演者的不满甚至仇恨。在传媒暴力情境中,一部激动人心的游戏使参与者产生了过量的肾上腺素,在停止玩游戏的短时间内极易与人发生冲突,这种生理兴奋往往来自看电影体验的延续,而不是争执本身带来的肾上腺素的增加。[方建移、张芹:《传媒心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5~96页。]而且,如果这种报复的欲望在短时间内不能实现,它就会转化成一种激发波,使得被激发者产生一种冲动,并最终成为一种精神动力,鼓舞被激发者为此努力以满足其报复欲。如《网吧里的悲剧》、《网络迷魂》中报道的青少年的行为。

(4)筹集上网费用而导致的犯罪。

青少年为了筹集网费、“点卡费”、“装备费”而实施偷盗、抢劫等犯罪行为。如《五青少年为筹集上网费用偷工地设备配件被抓》、《北京一少年为偷钱上网将奶奶砍死爷爷砍成重伤》、《4名少年持刀抢劫路人只为上网1受害人被刺死》。

从青少年犯罪的情况看,有的是痴迷暴力游戏模仿杀人,有的是网上起争斗,网下进行报复,有的是上网相互勾结团伙实施抢劫,有的是因上网没钱便偷或抢。同时,在一个案件中这些犯罪的类型是相互交织的,而不是单一存在的。

四、关于“河南平舆特大连环杀人案”的个案分析

2003年12月至2004年5月,央视东方时空——《时空连线》、福建东南卫视、《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新华网等多家媒体对河南平舆黄勇杀人案从不同侧面进行了详细报道。

河南平舆连环杀人案主要案情如下:自2001年9月至2003年11月,平舆县村民黄勇先后从网吧、游戏厅、录像厅以资助上学、帮助提高学习成绩、外出游玩和介绍工作为诱饵将被害人骗到自己家中,杀死17人伤1人。据以上媒体报道,黄勇性格内向、文弱,喜欢画画,从小喜欢暴力录像,渴望成为杀手;后来迷恋网络暴力游戏,是游戏高手,并根据网络暴力游戏的道具设计了“智能木马”,在杀人后把死者的腰带作为杀人后的战利品。

这是一个典型的迷恋暴力录像、网络暴力游戏而引发的犯罪。

在河南平舆特大连环杀人案中,黄勇作案时,虽然他已成年,但却进一步验证了培养理论。即:看电视多的人(比看电视少的人)更会体现电视内容所反映的观念和信仰。[常昌富编选,关世杰等译:《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74页。]而且这种影响不是短期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的过程。[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24~226页。]

在新华网《平舆特大杀人案犯黄勇自述一个杀手的心路历程》中,黄勇告诉记者,他杀死那些无辜的青少年,是因为在他十二三岁时,看了一场名为《自由人》的录像,他认为杀手很酷,与众不同。他很想体验做杀手的感觉。正如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所认为的那样,示范能够加强或减弱对已经获得行为的抑制。如果观察者看到他人从事危险的或被禁止的活动后,遭不利后果,从而增加了对以前有所约束的行为的演练,则表现了去抑制效应。[班杜拉:《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7页。]由于长期接触暴力影片,暴力镜头被不断地认可,黄勇先前所认定的对实施暴力行为的观念会开始淡化,并渐渐形成一种“暴力价值观”。

如果说,长期看暴力影片改变了黄勇对现实、犯罪的认识,那么沉淀着如战胜“灾难”成为“英雄”、探寻“宝物”、逃避死亡……这些“原始意象”的网络暴力游戏则为他实现梦想提供了理想的平台。在网络暴力游戏中,正如黄勇所说,“级别比较高可以保护级别比我小的人物”,“最起码在那里可以找到一些温暖”。在游戏中,黄勇体验到刺激的杀人场面,暂时满足了自己成为“大侠”、“英雄”的梦想。

同时,由于网络暴力游戏规则对“暴力”、“死亡”等原始意象的曲向解读,作恶者是一个有魅力的行为榜样;暴力的实施似乎有正当理由;暴力的行为并没有受到惩罚;并没有对受害者造成严重后果的暗示。最终进一步使黄勇对犯罪、暴力认知发生了严重偏差。

同类推荐
  • 跟奥巴马学从政

    跟奥巴马学从政

    为官从政,细细说来,无非还是关乎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只是这些道理,比起平凡人来说,更具有影响力和社会普及性。当然,在做人处事上,也就自然要比平凡人的要求和准则来得严格和高标准。奥巴马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对自己要求都很严格,他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值得所有从政人员,以及我们普通的社会群众学习和借鉴。
  • 中国国情报告(2013-2014)

    中国国情报告(2013-2014)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在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收入分配等各重大领域进行改革,其改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无不彰显了新一届的中央领导集体推动政治民主、完善社会体制、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决心。《中国国情报告》从时点和节点入手,全面监测中央政务、地方政务及媒体报道,用最简单、最清晰、更条理、更丰富和更有规律性的信息,全方位立体化地向各级领导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 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与马克思历史观

    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与马克思历史观

    背面设计在立足于马克思的文本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形成过程和基本内容,以人的解放为红线重新阐释了唯物史观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及其主要内容。人的解放规律实质上就是人的活动发展规律,而唯物史观就是人的活动规律。从理论的本质来看,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的解放的一般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特殊理论,二者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本书是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主干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材。在内容上,全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著选读、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原著选读三个部分;在体例上,每部分又分为原著选篇、原著选读导读、思考题三大板块。本书可帮助读者从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中学会精读原著,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提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
  • 2020,期盼中国

    2020,期盼中国

    本书将晦涩的理论以通俗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为读者勾勒出了未来十年的发展图景。其间既有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总体方面的概括,又有各行业、各领域具体且精道的分析与预测。
热门推荐
  • 唯一的人魔

    唯一的人魔

    一阵海风吹过,两名鹤发童颜的老者站在小岛边缘。“玄阴,你又想那小子了?”一名老者说道,声音里似乎有些惆怅。“是啊,毕竟他在这岛上待了十八年啊,那么多的时间......”被称作玄阴的老者说完,长叹一声继续说道:“我们居然十八年都没想着找个人类女子让他帮我们再生一个实验体,现在还能研究谁?”
  • 会点功夫有什么了不起

    会点功夫有什么了不起

    如果您想要看的是:1.英俊小生邪邪一笑迷倒萬千少女大搞水晶宮2.音樂奇才剽竊神曲前輩馬上稱兄道弟還爭相邀歌3.舞蹈鬼才一出堪比米高再世各種橫掃樂壇紅遍全球4.國術天才今天暗勁明天化勁拳打空手腳踢跆拳那麼請點左上方的後退鍵或者右上方的紅叉,本書沒有也不會有您老想要看的東西,我要寫的只是一個吊絲在命運給了他一次機會以後,如何努力的一步步站到他的女神旁邊的故事。PS:作者我是個放洋留學的香港人,文筆用詞方面的東東還請各路英雄手下留情多多指教。PS2:作者對政治完全不關心,但也請不要在這邊對小生我進行國民教育。
  • 绝品外挂

    绝品外挂

    路飞扬无意中吞噬掉了一颗奇异的“吸血珠”,从此他的生活变成了网络游戏,他成了地球上唯一的玩家,其他人对于他来说都是NPC。从此他拥有了不死之身,考试得分能升级,陪美女逛街是做任务。戴着麻痹戒指等装备与人对战,在别人看来他就是隐世高手。冲锋技能使他能够无视墙壁,一穿而过,道具栏的功能让他成为最牛的魔术师。任务自有黄金屋,更有颜如玉。不过任务有风险,要接需谨慎……
  • 丫环有毒

    丫环有毒

    现代女小钱穿越到了一个历史上并没有记载的国家云溪国,运气很好的掉在了阳城首富小女儿的身体里面,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钱家资产雄厚,而且当今宰相的妻子的娘家即是钱家,钱家可谓是风光无限,但是小钱无意中用现代技艺赚来的大笔银子竟然成为了招来全家杀身之祸的一个导火索,小钱幸运的逃出生天,无意中遇到了石头城的首富,冷清玄离。玄离因为被仇家下毒,毒入身体,导致身体下半身瘫痪,小钱因为打坏玄离价值连城的传家玉佩,不得不进入冷清府当丫鬟还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都市之全能无极限

    都市之全能无极限

    杨壮作为一个穿越众回到了1998年。嬉笑怒骂间杨壮突然发现这个自己熟悉的世界似乎并不是他以为的那样......写歌当歌星?算了赚点钱玩玩票还可以,专职太累。写剧本当导演当影星?可以玩儿规则潜不?可以?那还是需要试试的!当老板,赚大钱?必须的!关键是有条件去包小五小六小十八啊!杨壮,就像是一个搬运工,什么赚钱他就搬什么。混了好些年才发现,自己身上居然变成白不白黑不黑的了。算了,灰不溜秋的且混着吧......
  • 心若海川

    心若海川

    女主:霸道……你就省省吧阴郁……你换个人狂躁……跟我无关男主:那就这样吧,谁要我独宠卿呢?!
  • 望海迷天

    望海迷天

    要么忍,要么残忍!商业起家,赚钱赚到让别人眼红;不成想老婆又当上了领地领主,手底下一下子多出了几十万人。没办法,只有把生意做得更大。正当程林意得志满,准备好好享受生活的时候,灭族的危机,却悄然而至。没办法,程林只能硬着头皮再次顶上。联合兽人族,诱拐矮人族,压迫人族,威吓暗黑族。与异大陆征战,与死敌周旋。且看宅男的穿越,如何踏上争霸之路,成就巅峰。
  • 穷小子与高富帅

    穷小子与高富帅

    一个是身份卑微的穷小子,一个是身份尊贵的高富帅,而他们,却爱上了同一个女子,于是,从情场到商场,他们斗智斗勇,险象环生。一步步地摸爬滚打!一次次的机智交锋!商场、情场,演绎出惨烈感人的故事。她是他眼中的白天鹅,也是他心中的白雪公主,更是众多青年才俊追捧的白富美,面对事业和爱情,她将何去何从?本书向你讲述:一部草根的奋斗史!为你弹唱:一首事业与爱情的交响曲!
  • 小小猪的春天

    小小猪的春天

    拥有女强人妈妈、才华洋溢的剧作家大姊、大明星美女二姊,朱家小妹朱嬗芝即使再如何被家人疼宠,也难免因自己的平凡而自卑──论成就,她只是二姊的小助理;论外型,绰号小猪的她像不起眼的小土豆。但她生平无大志,不期待来个大变身,只希望小小减肥成功参加同学会!
  • 全能男佣

    全能男佣

    逃避命运离家出走的游戏宅男萧易凡,意外捡到了异世界的女神,并成为了他的男佣,如同开挂般的一生从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