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00200000011

第11章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闻人才成长规律探析(3)

各根据地的新闻工作者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展工作的。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以及严重的自然灾害,他们顽强地战胜了种种困难,取得了辉煌的业绩。抗日根据地的新闻事业,大大发扬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革命品格,这些都是延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党和人民新闻事业的宝贵精神财富。

(3)沦陷区。“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七七”事变后日寇侵占华北、华东、华南大片领土,他们抢掠我国新闻事业的资产,收买和创办许多报刊、电台,为他们侵略和企图灭亡中国的政策服务。但是沦陷区的爱国志士也秘密创办了一些报刊,如《每日译报》、《文汇报》等。这些报刊在教育、组织沦陷区人民开展抗日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爱国报人如《大美晚报》副刊《夜光》编辑朱惺公等人为宣传抗日救亡献出了生命。

2.新闻队伍代表人物

(1)杨潮(1900~1946年),原名杨廉政,号九寰,笔名杨潮、羊枣等。湖北沔阳(今仙桃)人,1900年5月6日出生。曾在清华学校、唐山工专就读,上海南洋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任职于京沪铁路局。后弃工就文,组织歌舞社,经营影院,后来影院因得罪当地流氓被捣毁,接着又被帝国主义挤垮。苦闷彷徨中,受其妹杨刚(中共党员)的影响,他放弃“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想法,接受马列主义,立志一生追随中国共产党。1933年参加“左联”,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杨潮翻译过《马克思论文艺》、《今日之苏联》。1935年秋,赴桂林广西师范专科学校任教。翌年夏回上海,在塔斯社上海分社任翻译;参加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的活动;为一般书店主编《抗战国际知识汇编》丛书;撰写大量军事论文在上海出书或在《译报》、《导报》上发表。1939年底去香港,为《星岛日报》撰写社论和军事评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湖南衡阳主持《大刚报》。1944年任福建省政府参事,《民主报》主笔,同时任美国新闻处东南分处中文部主任。1945年7月5日,在福建永安被捕,同时被捕的达百余人。他在狱中坚持斗争,并翻译《我的爸爸》。1946年1月11日被虐杀于杭州监狱。上海60余名记者发出抗议书,抗议国民政府扼杀出版自由的罪行。同年3月19日由郭沫若主持上海各界举行追悼杨潮的大会。

杨潮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以笔作刀枪,在战火纷飞、特务横行的岁月,置生死于度外,写下了大量的优秀政治军事评论。著译有《从战略上观察中日战争》、《欧洲纵横谈》,近年出版有《羊枣政治军事评论选》。

(2)成舍我(1898~1991年),原名成勋,后名成平,笔名舍我,湖南湘乡人。

成舍我一生从事办报和新闻教育工作。青年时期曾任沈阳《健报》编辑、上海《民国日报》副刊编辑、《太平洋》杂志助编。后考入北京大学,课余在北京《益世报》担任主笔、总编辑。1924年在北京创办《世界晚报》,翌年增出《世界日报》、《世界画报》,后创办北平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报纸后来被执政当局查封。1927年在南京创办《民生报》。1935年在上海创办《立报》。抗日战争期间,在香港出刊《立报》香港版。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北平和上海恢复出版《世界日报》和《立报》。1948年移居香港,后去台湾,曾在多个大学任教。1955年创办世界新闻职业学校(后升格为世界新闻专科学校,现名世新大学)。1988年台湾解除“报禁”后,创办台湾《立报》。

1930年4月,成舍我由上海出国,考察欧美学术文化和新闻事业。此次考察使他认识到要把新闻教育纳入到新闻事业体系中,培养和选拔忠实于自己报业的业务骨干,方可使事业后继有人。这一时期的成舍我,早已因创办“三个世界”(《世界日报》、《世界画报》和《世界晚报》)而蜚声国内报界。当时国内报纸党派林立,众多新闻从业者因未接受过职业教育,素质低下。面对新闻业界存在的这些难堪现实,成舍我认为必须从新闻教育做起,为发展新闻事业造就全能的新闻人才。

1933年2月,成舍我创办了北平世界新闻专科学校。作为新闻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他教育学生“我以为文化运动最大的武器,就是报馆”,要以一种“秀才报国无他物,唯有手中笔如枪”的方式来关注祖国的前程。他希望“问政”能通过新闻的形式表现出来。成舍我认为新闻记者最重要的是要具有高尚的新闻道德,要能采访、懂编辑、会校对,三样技能俱全。他在北平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时即以“德智兼修,手脑并用”作为校训,并以“理论与实务并重”作为教学方针。此后,这一校训和教学方针薪火相传,直至今日的台湾世新大学。

成舍我在北平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时代,以报纸为学生的实习场所。他在1942年开办桂林新闻专科学校,更进一步安排学生协助商务印书馆做排版、校对、打印等工作,以换取学生的生活费。这既能帮助学生“做中学”,又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是一项非常实际的教育措施。成舍我在1942年就有这样的想法,其构想之先进,眼光之独到,实在令人钦佩。

五、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与新闻队伍

1.新闻事业概况

这一时期的新闻事业可分为国统区和解放区两个部分。

(1)国统区。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抢先在收复区建立自己的新闻阵地,其后有从“大后方”迁来的,也有“接收”的,其规模比战前更大。共产党也迅速在上海等地办起了一批报刊,但在国民党的高压政策下,处境艰难,希望在南京、上海出版《新华日报》的计划未能实现,只得将《群众》杂志迁往上海出版,改名为《建国日报》,但仅出15天即被查封;共产党在北平创办的《解放报》与新创建的新华社北平分社不久即被查封。民营报刊和党派、团体报刊,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文汇报》在上海复刊,《大公报》、《新民报》等扩大了规模,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创办了一批报刊,如《民主报》、《民主》、《周报》等,影响颇大。

为了争取新闻出版自由,重庆杂志界发起了拒检运动,各地迅速响应,迫使国民党当局宣布废止战时实施的新闻出版检查条例。在国民党政府迁到南京前,重庆仍为国统区的政治与新闻中心。重庆谈判期间,代表不同政治立场的报刊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进行了论战。

1946年6月,内战全面爆发。国民党一面加紧军事行动,一面严格控制社会舆论,强化新闻统治。除了惯用的特务手段外,还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摧残进步新闻事业。《新华日报》、《群众》等报刊被查封,《民主报》、《文汇报》等进步报刊也被勒令停刊。然而,以学生运动为主体的反对蒋介石统治的第二条战线在1947年出现,学生报刊是这条战线上的新闻尖兵,在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当人民解放军捷报频传,蒋军节节败退之时,一些报刊开始鼓吹“第三条道路”,但很快被急剧发展的形势所否定,一些曾持“中间”态度的报刊及其主持者,纷纷投入革命洪流。

总之,在这一时期的国统区国民党利用“接收”的权力,扩大了自己的广播事业,垄断了新闻电影。民营广播事业受到压制,呈萎缩之势。新闻摄影处于缓慢行进的状态。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在挣扎中求生存,原先内迁的新闻学科系纷纷复原,但教学秩序难以稳定,新闻学的研究成果不多。

(2)解放区。随着抗战的胜利和人民解放战争的推进,解放区新闻事业有了新的更大的发展,特别是广播电台,在宣传上取得了较大成就。

抗战胜利后,随着解放区的扩大,解放区新闻事业出现迅速发展的局面:新办了一批报刊,如《七七日报》、《新华日报》(华中版)、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等;新华社加强了业务建设;1943年暂停播音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于1945年8月恢复播音,张家口、哈尔滨、大连等城市开办了广播电台;新闻摄影和图片宣传、新闻教育事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解放区新闻事业被迫收缩,大批报纸迁回农村或者停刊。《解放日报》停刊后,新华社在担负新闻报道任务的同时,兼任党报的评论工作,成为集通讯社、广播电台和报纸于一身的“三位一体”新闻机构。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蒋军侵占延安后,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继续播音;与此同时,共产党在太行山东麓的涉县建立新台,接替陕北台。张家口台撤出城市后,转移到阜平山区,改名晋冀鲁豫广播电台。陕北台和各解放区台,都加强了军事宣传,其中陕北台开办的《对蒋军广播》节目,发挥了强大的政治威力。

1947年7月起,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反攻,解放区新闻事业也开始出现新的发展势头。1948年上半年,大批新闻工作者先后到达河北省平山县,新华社总社、陕北新华广播电台都设在这里。同年6月,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在平山创刊,它是由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和《晋察冀日报》合并改组而成的。这些新闻机构设在平山的时间只有半年左右,但却为解放区新闻事业向全国发展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2.新闻队伍代表人物

(1)胡乔木(1912~1992年),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政论家。原名胡鼎新,江苏省盐城张本村人。

胡乔木幼年在村里读小学,1924年考入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今扬州中学),1930年考取北平清华大学,分别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肄业。1931年参加革命,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到上海,任社会主义科学家联盟书记、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书记。1937年7月到达延安。1941年2月起,任毛泽东秘书、中共中央政治局秘书,一直到1966年6月,长达25年。1948年后任新华通讯社社长、政务院新闻总署署长、中宣部副部长(1950年至1954年),1954年起担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胡乔木被誉为“中共中央一支笔”。毛泽东的名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胡乔木根据毛泽东讲话记录整理的;《六大以来》、《六大以前》和《两条路线》等书,是他协助毛泽东编辑的;他为延安《解放日报》写了几十篇社论,参加编辑了《毛泽东选集》第一至四卷等。

(2)浦熙修(1910~1970年),女,小名裕弟,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

浦熙修曾就读于北平女师大中文系,先后任《新民报》记者、该报南京版采访部主任,无情揭露国民党反动派专制独裁反动倒退的顽固立场,先后采写了10万字的新闻稿。“校场口事件”后,她联络42名同行,发表联合宣言,抗议中央社造谣,在南京采访“下关事件”遭暴徒殴伤后,又报道了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爱国学生运动的“5.20”大血案。南京《新民报》被封后,她化名在全国各种刊物上撰文揭露反动派的丑恶面目,被捕入狱,经营救出狱。1949年9月任首届全国政协委员。在开国大典上,毛泽东主席接见她,称她是“坐班房的女记者”。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闻人才的成才规律

一、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具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和责任感

社会环境是指个人所处的社会时代、历史环境。“时势造英雄”,“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社会动荡期和社会转型期,常常会出现大量的仁人志士。

清末民初的李大钊、陈独秀,抗战时期的范长江、杨潮,解放战争时期的穆青、浦熙修等,无一不是受到所处历史时代的感召而积极投身于伟大的社会实践,热情讴歌人民大众而成为一代名记者,名垂青史。

李大钊年轻时面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严峻形势,毅然报考北洋法政专门学校研习政治问题,而后东渡日本,在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政治经济学系)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他在日本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著作,逐渐学习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将之作为解放民族、富强国家的益药良方,并为之奋斗终生。

同类推荐
  • 悦读MOOK(第九卷)

    悦读MOOK(第九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国际危机传播

    国际危机传播

    由高晓虹和隋岩主编的《国际危机传播》结合丰富的案例,在厘清危机传播与国际危机传播的关系、剖析危机传播国际化趋势的基础上,对国际危机传播中媒介组织的社会功能、生产机制、报道策略,以及公共政策、文化在国际危机传播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创新性地引入修辞学和阐释学理论,对国际危机传播中的文本修辞和过度报道进行了详尽分析。国际危机此起彼伏,国际危机传播影响深远,如何临希不乱,有效地进行媒体传播,帮助各方面转“危”为“机”,是《国际危机传播》的宗旨所在。
  • 浙籍作家翻译艺术研究

    浙籍作家翻译艺术研究

    本书所关注的主要是出生在浙江、也主要在浙江以及周边江南地区从事翻译活动的文学翻译家及其翻译艺术成就。作者力图将翻译理论思想的阐述与具体翻译实践的探讨结合起来,并将宏观的研究综述与微观的翻译文本分析结合起来,力图遵循相关翻译理论以及比较文学理论中的跨文化研究的方法,对浙江文学翻译的成果作了客观的梳理和研究,对浙籍作家的杰出的翻译艺术以及相应的译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 走出教学的误区

    走出教学的误区

    高素质的教师不仅应该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还必须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超越自我的人;不仅是专业学科领域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科学的专家。
  • 小主持人技能训练

    小主持人技能训练

    本书详细讲解了小主持人所要掌握的各种技能的训练方法,包括语音基础、用气发声、语言表达、朗诵艺术、歌唱艺术、表演技巧、演讲要领、礼仪常识、采访写作、口头评述、主持艺术等,还提供了大量的训练素材。本书内容全面,论述精当,既可以作为小主持人高效实用的学习训练宝典,又可以作为小主持人专业教师的教学指导用书。
热门推荐
  • 荒古圣祖

    荒古圣祖

    玄州,大楚帝国,天月镇天家一名十六岁少年,天生圣体。可惜招人嫉妒,至使圣体变废体。不过圣体终究是圣体,区区禁锢又如何能镇压住他呢?!
  • 暗随流水惜落花

    暗随流水惜落花

    中年女人遇到的爱情,生活态度,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生活的选择。爱情何去何从,前世因果今生情缘。
  • 嫡妻归来

    嫡妻归来

    成亲三个月丈夫远赴边关,妻子怀孕遭人陷害被迫离开,七年后,丈夫功成名就,却要另娶他人,妻子应该何去何从,他们能否破镜重圆
  • 花色流年之莫离相爱

    花色流年之莫离相爱

    北冥离城:“我本孤傲,却不想有你在身边,我把我的孤傲化成柔,放在你身边,可要?”席慕雪:“我本高傲,却因有你在身边,我把我的高傲化成深爱,留在你身边,可要?“
  • tfboys之五年,橙海

    tfboys之五年,橙海

    (改进中,看不懂谅解)“我不知道什么是年少轻狂,我只知道什么是胜者为王。”木锡冷淡的看着那个幕后黑手,这么多年挑拨离间,诋毁TFBOYS的名声,甚至最后被发现计划还要脱他们一起下水。“我们不会迷惑,一直会朝着梦前进。”三人齐声,“而我们三个,不是其他的天团要退团就退,我们会一直坚持我们的友谊和能量。所以——”笑。“如果真的爱我们,就会尊重我们的决定!”六个人无意的相遇,一起面对迎面而来的困惑和惆怅。五周年时,六只手,叠在一起,在橙海的照耀下,更加灿烂,辉煌!“下一个十年之约,”木锡低头,伴着初夏,羽乐,和三位少年,十指合拢,“我们不散!”
  • 失忆少女:老公求抱抱

    失忆少女:老公求抱抱

    失忆的女孩遇到了男孩,男孩为什么老是心事重重呢?有一天男孩喜欢上了女孩,却不敢爱?这时男票来了。。。。。。
  • 最狂剑神

    最狂剑神

    这个剑客不但狂妄还很装逼,收了一个小弟比他还狂妄还装逼!“老大我们接下来揍谁啊?”“就咱们两个欠揍!”一把剑,一个执念,我要颠覆世界,颠覆神名,一把剑杀一个神!剑之道便是我的大道!我的道是剑的唯一大道!
  • 彼岸无花

    彼岸无花

    [花雨授权]他懒得记女人的名字,一律用花来称呼觉得既简单又省事,那她又是他的哪朵花?他花了快十年的时间来恨她,她却默默守在他身边,一切只是为了将他完整地还给别的女人吗?她叫无花,“无花”是她为自己取的名字……
  • 文摘小说精品-情境卷

    文摘小说精品-情境卷

    这是读者俱乐部主编的一套书籍,里面包含青春、情感、家庭、校园、情境、师生、社会、父母、智慧等诸多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阐释了它们的意义,是一本伴随人生的书籍,也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好书系。
  • 皇后出墙记

    皇后出墙记

    她是明朝第一将魏国公徐达的长女千金。倾国颜色而不自知,聪慧过人却不欲卷入朝堂纷争。三岁便因算命者一言便远远的送往山上抚养。太子,清朗温柔,秦王和蔼近人,燕王冷峻威严。憨直骄横的表哥靖江王与深藏不露的曹国公之子李景隆。十年后下山回府的锦曦一一遭遇。(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