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00700000002

第2章 序:性别传播研究的边界:批判中自觉的双重见证(2)

本书特别注重了研究方法的选择,更确切地说是方法论的选择。在本书第一部分,已经用了不少的篇幅来区分方法、方法论以及女性主义的方法和女性主义的方法论,故而,这些范畴的基本阐述可以参读内文。不过,还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女性主义的方法论提倡质化研究,但是,正如批判学派并不全然反对经验调查和量化研究一样,我认为传统量化研究亦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在“体制内”的批判更能结合当下政治、文化语境,并且更容易被主流所接纳和认可。再者,运用定量研究方法,也是对女性主义理论成熟度的考量。即“先提出假设,后推论出理论”的定量研究模式,并不必然是基于传统性别观念的社会理论的假设下提出的,反思以往对定量研究是“体制内研究”的批评,并提出具有女性主义精神的假设,而这一步对女性主义进入其他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来说,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当然,现有的定量研究有着诸多问题,比如定量研究的样本限定在有限范畴内,而这些数据反馈的是限定性的样本特性,因而,其研究结论并不适用于更大范畴或指标发生变异的范畴。另外,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需要遵循相对严谨的指标,而指标的确定决定着对数据分析的效度和信度,往往在实际研究中,最为薄弱的、受诟病最多的正是数据分析这个环节。

总体而言,无论是定量研究还是定性研究,都存在一定的有效性,都不是能够不加区分地套用或推广的“终极法宝”。最为理想的方式,也是本书所尝试的方向,是将定量与定性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注重采集和整理第一手的数据,又注重批判精神和话语重构的运用。尽管从章节分布来看,监测篇和调研篇以定量研究为主,而批判研究篇则以定性研究为重。但实际上,以第二部分监测篇为例,可以看到,其中第二章基本采用了经验学派的量化研究方法,而第三章则以质化研究为主,第四章则是量化与质化研究兼而有之。这既是研究特定议题所需要的,也从一个侧面呈现出不同研究方法、方法论对于性别与传播批评的贡献。

第三部分调研篇,是对北京市十所高校的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进行的大众传播与性别观念的大型调查的总结报告。这个议题是“大众传媒对女大学生的发展”调研的总体中的一个分支,它不只限于对女大学生的研究,而且进行了男女分性别数据的比较,可以说是近年来首次针对大学生的性别观念养成及其与传媒的交互影响所进行的一次较为系统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第四部分批判研究篇,研究对象涉及报纸、电视、电影等多个研究重点,以及新闻、娱乐、观念、行为等不同横断面,各个部分的每一章节均来自笔者这两年来对性别、传播与文化生活之间关系及其现象的不断思索与追问。其中有些篇目在不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过,或在公开场合演讲过。把它们结集于本书的整体框架中,亦可见证不同交叉议题间思想迸发的火花。有些文章由于篇幅原因未再收录本书,如《“人民网”数据库2005年度性别议题新闻报道的传播监测报告》。

第四部分的一个突破是将“传媒与男性”的系统研究收纳了进来,这个部分是属于男性研究的边缘课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也属于健康传播的范畴。把它收录在此,包含了对性别传播研究总体研究领域的一种认识,即认为性别之“性”不限于女性一面,而性别传播也不限于“性别+传播”的简单结构累积。故而,无论是性别研究还是传播研究,自身的发展历程和研究范畴已经广泛地渗透到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文化学、政治学等诸多学科之中,因此,性别传播研究的领域应以含括而不是筛除的姿态得以延展。

距离我的第一本严格意义上的著作出版已经两年过去了,那时,我还叫做张京,和一群研究文学、文化与哲学的老师和朋友时常聚头,规律地参加各个学术沙龙。其中一个沙龙是我的师友荒林创立的中国女性文学与文化学术沙龙。我见证并参与了这个沙龙以及以《中国女性主义》为名的学刊的创建和发展,在性别研究的道路上,迈开了愉快而紧促的步伐。

而第一本学术著作《女性主义与残雪小说中的“自我”》正是我在文学与哲学交叉道路上的思索结晶。

自从我迈入传播与性别研究的道路,便似乎进入了另一个圈子。特别要感谢卜卫、张锦华、刘利群和曹晋等学者及其研究著作于我的启发,在她们研究的断层,有很多问题值得继续深入下去。而这些都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研究灵感。一直以来,我也受益于以下学者的博客分享:李银河、荒林、沈睿、崔卫平、徐贲等。

这本书是对我研究转向的一个纪念。我选取了与社会、文化、传播相关的切入点,在媒介批评、文化批评与女性主义批评的交叉路口,展开了我的思辨与发现。如果第一本著作的研究核心是“人的主体性”,这本书则在这条研究线索上旁开一径,从文学与哲学转入传播学,循着批判学派开创的路径,继续探索。我相信,随着有用资料的丰富和研究深度而来的,正是越来越靠近研究内核的新的创见。而且所有的研究路径将直指性别、传播、文化与人之间的关系,将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展开更有效的对话。

这本书也可以看作是对我近年性别研究与文化研究所进行的一次传播学洗礼,因而可以发现研究的多数根基在于性别,而不是从传播的土壤中结出的果实。目前,我正在传播理论与方法上不断精进与思索,期待着下一个相关主题的研究成果,能够将传播学的精髓更为凸显,使性别传播的思辨之路走得更宽。

感谢中国传媒大学名誉校长、南广学院院长、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组委会主席、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首席学术顾问刘继南教授,她于2004年卓有见识地在这所以传播见长的大学建立了全国第一所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并吸纳了一批在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等领域颇有建树的学者,加强了媒介与女性研究的根基与实力,使其于次年有机会和充分的学术准备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媒介与女性教席的荣誉。从而打造了一个进行媒介与性别研究的国际对话的学术平台,也使得我们这些教席研究团队的成员有幸从一开始就踏上一个很高的台阶。感谢教席主持人、中心主任刘利群教授在学术研究上的带领和鞭策,是她引领着中国的性别传播研究的前沿,也是她指引与提携我走上性别传播研究的道路。她的严格和平易,正体现出女性主义平等与批判精神的结合。很多思想的火花是于正式与非正式的谈论、辩论中碰撞而出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合作进行了一些实证性的研究,这些也收录于本书中。感谢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莉莉副研究员,她的严谨作风使我在人生和日常生活中获益匪浅。

感谢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人蔡翔和本书的责任编辑黄松毅,中国本土的性别传播研究的学术确认和发展离不开他们的支持!

感谢我的家人于我无私的支持与爱!

回到本文开篇的那两个提问,我想,这本带着本土经验与西方语源的书,不仅在积极地为性别传播寻找学术定位,而且本身也是近年来众多研究成果的体现。我相信,性别传播的创新研究与社会应用在各个领域与层面必将伸展得更开、扎根得更深。视远惟明,我们拭目以待。

同类推荐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出版后的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出版后的思考

    本书收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对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启示作用》、《更好地用党史国史教育全党和人民》、《二十年风雨写春秋》、《从苏联向资本主义演变的教训看国史研究》等文章。
  • 大众传媒素养论

    大众传媒素养论

    本书认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大众传媒生态的变化,凸现了提升我国大众传媒素养问题的重要性;本书对于大众传媒素养的研究范围作了较为严格的界定,揭示了大众传媒素养的内在涵义,认定了组成大众传媒素养的若干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中国社会各个界别大众传媒素养的情况,提出了中国大众传媒素养的重塑问题。本书可供传媒学术界、传媒实务界、理论界、教育界以及宣传部门的人士阅读,高校中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生以及对于我国的新闻与传播事业有兴趣的各界人士均可阅读。
  • 非常试题大公布

    非常试题大公布

    “更快,更高,更强!”奥林匹克的格言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它已成为人类战胜自我、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奥林匹克运动的倡导者顾拜旦说,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吸收古代传统构筑未来的力量之一,这种力量虽“不足以确保社会和平”,但仍可促进和平;虽“不能更加均衡地为人类分配生产和消费物质必需品的权力”,但仍可促进公平;虽“不能够为青少年提供免费接受智力培训的机会”,但仍可促进教育。和平、公平性、教育性,在他看来就是完整、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
  • 学与教的变革

    学与教的变革

    本书是《当代课程与教学新视界》丛书之一,内容涉及作者多年来结合先进的教育理论进行探索的主题,主要有脑科学指导下的教学原理,珠心算实验的理论与实践,小班化教学,成功智力理论的应用,教育叙事的方法崛起。
  • 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上)

    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上)

    人类的历史,犹如一串华美的项链,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的事件连接而成的。那一个个辉煌的瞬间,便是历史链条中璀灿的宝石与珍珠,它熠熠生辉,警示着后人。
热门推荐
  • 双生并蒂开

    双生并蒂开

    古书有云:千年一并蒂花,双生双死,却永生互不能见。属三界之外,魔力无边。极品双生并蒂花,一白,一红,妖艳无比,可化人形。吸收精华后,相互绞杀,强者生存。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名花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名花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系列丛书,是一套介绍全世界自然人文地理的丛书。内容包括世界遗产、公园、城堡、瀑布、广场、剧院等。该丛书图文并茂,分类详细,更加方便学生的阅读,是一套很有实用价值的阅读读物。
  • 逝去:空城花事了

    逝去:空城花事了

    原本毫无交集的两个人,奈何因为某些事件硬是牵扯一起,两条不同的平行线不知道最后能不能相交在一起呢?当她终于鼓起勇气去告白时最终却被拒绝的很彻底,无奈远走他乡。五年后归来这一切是否还是一样呢?
  • 夜事屋

    夜事屋

    打工挣钱的大一新生,偶遇抓鬼清道夫界一代宗师。自此之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高科技抓鬼封妖层出不穷。原以为我们活在一个没有鬼神妖怪的世界,可谁知道,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带着傲娇的天才女算师,不可方物的狐妖,猫妖,各种奇葩弟兄与为师抓鬼去吧!
  • 绝色倾城:傻王独宠腹黑妃

    绝色倾城:傻王独宠腹黑妃

    她是千家大小姐千初雪,自幼被千家收养,却过着寄人篱下、忍辱负重的悲惨生活。一张圣旨,将她赐婚于当今傻王溫子烨,她无奈选择自尽。她是二十一世纪杰出的女警苏然,生日那晚,却被男友狠心杀害。一朝穿越,当破案无数的优秀女警魂穿到软弱无能的千家大小姐身上,又会上演怎样的精彩好戏?*某洞房夜。“溫子烨,你不是傻子吗?怎么会……”她的话还未说完,便被某人吞没了:“娘子,为夫只是脑子傻,其他功能还是正常的……”
  • 君寻

    君寻

    稚嫩的少年,真挚的诺言,最终换来的却是阴阳两相隔。再一次的相遇,奈何天意弄人......挣脱不开的命运枷锁,缘是否就此而断......
  • 十三禁忌

    十三禁忌

    民间十三禁忌,第一忌,屠猫,第二忌,夜间贴墙走,第三忌,树下杀生,第四忌……都说猫有九条命,可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意义,只能笼统的理解为猫的生命力强。而九命猫的出处则有很多典籍出处,以东方为例,佛经《上语录》中是这样解释的:猫有九命,通、灵、静、正、觉、光、精、气、神……
  • 远古武装

    远古武装

    人类以为最早的人类出现在1600万年前,实际上在五亿年前就有了人类,那时地球是个水球,但并非全都是水,位于北半球有一座小岛,是地球那时少有的陆地,上面进化出了人类,但进化出现了问题。这些人类进化的时间很长很长,在出现人类后的三千五百万年间小岛变成了大陆,大陆上划分了许多宗派,其中有六大派别:南十字派、太阳派、月亮派、自由派、影派与邪派。大陆上的人平均每人有两百八十岁的寿命,因为他们进化的时间很长。但他们是怎么灭绝的呢?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个未解之谜。
  • 蜗牛成长记

    蜗牛成长记

    外貌、实力完全开挂的女上司,心思各异的同事,做不完的事情,写不完的总结,永远结束不了的单身宿命,迷茫的未来和无力的现在……职场菜鸟怎么一步步负重爬到山顶?
  • 庶女凤谋

    庶女凤谋

    具有异能的云笈意外重生为异世界邶魏国国公府三小姐燕霜树,与最强施术能力卓洗相遇,因为妖的出现邶魏国百姓平静的生活被打破,邶魏国炎帝真宗暴虐,相传天怒要让他的政权与国家化为灰烬。云笈一次次逃亡,同时也一次又一次与妖相遇,不解的她不得不与卓洗并肩作战,并踏上寻访九州平定妖祸的旅程。二人九死一生,经历各方灵兽,过招各路奇异人士,神兽妖术屡屡登场,她对自己的能力以及对卓洗的感情也越来越迷惑,未来之路与内心探索皆迷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