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00800000007

第7章 绪论(4)

三、关于鄂温克民族的相关研究

鄂温克族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据鄂温克族民间传说推寅,鄂温克族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鄂温克族是一个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一个民族没有文字,这对本民族历史的记载会产生很大的限制。另外,历史上鄂温克族长期以氏族为单位生活在高山密林中,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个民族很少与外界联系,必然会相对地减少外界对这一民族的认识和了解,因此,对鄂温克族研究资料的获取只能借助于口碑传说、汉文史籍和民族学调查。

在古代,对鄂温克族有所记载的资料极其有限,最早对鄂温克族祖先记载的史书是北魏年间的《隋书》,后来如欧阳修的《新唐书》、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四裔传》、姚广孝等的《明实录》、《明史》以及明朝修的《全辽志》等,这些古籍中对鄂温克族的记载虽然很零散,但对于学者们研究鄂温克族的历史却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清朝起,对鄂温克族的研究逐渐多了起来,研究成果也不断问世。《清圣祖实录》、《清高宗实录》、《清太宗实录》、《清宣宗实录》、何秋涛的《朔方备乘》、成书的《盛京通志》以及西清的《黑龙江外纪》等史籍中对鄂温克人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民族源流、民族迁徙以及进贡、纳貂和赐宴等情况进行了记载。与此同时,著有“曹氏三书”,即《东北边防辑要》、《西伯利亚东偏纪要》和《东三省舆地图说》的曹廷杰在《西伯利亚东偏纪要》中虽然记录的是鄂伦春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其中也包括了驯鹿鄂温克人的生活状态,为研究驯鹿鄂温克人提供了难得的资料。而方观承撰写的《卜魁风土记》较为详尽地记载了索伦和鄂伦春等少数民族的地理分布、居住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除了以上汉文典籍中有对鄂温克族较为详尽的描述记载之外,其他典籍如《吉林通志》、《东三省政略》、《黑龙江外记》、《黑龙江志稿》和《呼伦贝尔志略》等也都对鄂温克族,尤其是使鹿部鄂温克族的生产生活做了较多的描述。整体而言,上述古代历史资料中虽然对鄂温克族的生产生活等活动记载有限,但对于没有文字而无法记载本民族历史文化的鄂温克族来说,却是一笔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真正对鄂温克族展开全面细致的历史调查、专门介绍鄂温克族的文章和专著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得以出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为了贯彻执行民族平等团结政策,保障少数民族享有和行使民族平等的地位和权利,组织了大批科研人员和民族工作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对国内各少数民族群体进行调查研究,为此,对鄂温克族的研究也全面开展起来。《燕京、清华、北大学生赴呼伦贝尔考察报告》是建国后第一部民族学调查报告,主要调查的是呼伦贝尔境内的从事牧业的少数民族,其中包含了从事畜牧业的鄂温克族的发展状况。与此同时,内蒙古自治区也从20世纪50年代以后展开了对鄂温克族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以及民族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并且成立了内蒙古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对阿荣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额尔古纳左旗(额尔古纳市)、陈巴尔虎旗莫尔格勒河鄂温克苏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社会历史调查,编印出5本调查报告,即《鄂温克族调查材料一至五》。1961年秋浦等人编写的《鄂温克人的原始社会形态》于1962年在中华书局出版,这是一部专门论述鄂温克人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和社会形态更迭等方面的著作。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历史原因曾经被中断的科研工作又逐步走上正轨,对鄂温克族的研究工作也得以恢复,并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涌现出一大批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如吕光天的《北方民族原始社会形态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这是一部研究驯鹿鄂温克人历史、原始公社制、游猎生产方式和生存现状的论文集。由《鄂温克族简史》编写组集体编写的《鄂温克族简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系统阐述了鄂温克族从南北朝至清代的历史、清代鄂温克族的社会结构、近代鄂温克族地区变化、新中国成立前鄂温克族社会经济形态和文化习俗与宗教。这一时期学者们对鄂温克族的宗教崇拜萨满教给予了很大的关注,诸如秋浦的《萨满教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乌丙安的《神秘的萨满世界》(上海三联书店)、色音的《东北亚的萨满教》(辽宁民族出版社)、满都尔图与朝克和汪立珍共同编辑出版的《鄂温克族萨满教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孟慧英的《中国北方民族萨满教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其他的研究成果如孔繁志的《敖鲁古雅的鄂温克人》(天津古籍出版社)、沈斌华和高建纲的《鄂温克族人口概况》(内蒙古大学出版社)、鄂.苏日台的《鄂温克民间美术研究》(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和沈斌华的《鄂温克族经济简史》等也得以问世。吴守贵的《鄂温克人》(内蒙古文化出版社)一书于新世纪之初出版,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积累的资料,在借鉴中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现了鄂温克人的悠悠往事,是一部反映鄂温克族历史的著作。

与此同时,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研究会于1984年应运而生,这是一个自发的群众性的学术团体。研究会成立以后,多次召开学术研讨会和交流会,编辑出版了两辑《鄂温克族研究文集》,共刊登80多篇国内外学者们的学术论文和研究资料。1995年开始,研究会创办了学术刊物《鄂温克研究》,每年出版期刊1至2期,内容涉及鄂温克族历史、文化、教育、经济、社会发展、宗教神话以及重大活动的专稿等。鄂温克旗史志办公室也编辑出版了《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史话》、《鄂温克族自治旗史志资料》、《鄂温克族自治旗文史资料》、《鄂温克族自治旗社会经济发展概况1981-1985》和《鄂温克族民俗及文化艺术展览资料选编》等文献资料。

另外,鄂温克旗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和民委古籍办出版的《鄂温克族历史资料集》汇集了国内外正式出版的书刊、杂志和图书中有关鄂温克族的族源、历史、文化、语言、经济、宗教、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资料性。除了以上鄂温克旗团体、单位组织编写的研究资料之外,大量的鄂温克族学者和文学家的研究成果和作品也相继问世。

乌云达赉先生所著的《鄂温克民族的起源》是鄂温克族学者探询本民族早期历史的首部专著,乌云达赉凭借扎实的语言学修养和多年积累的古地名考证的实践经验,将鄂温克民族起源地纳入通古斯语形成的地理区域,并且将鄂温克民族的历史朝前推进了一大步。《鄂温克风情》(内蒙古文化出版社)、《鄂温克族历史词语》、《述说鄂温克》(远方出版社)和《鄂温克史稿》是鄂温克族著名作家乌热尔图的代表作。对鄂温克语言研究有着突出建树的是杜.道尔基和朝克,杜.道尔基的《鄂汉词典》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研究鄂温克民族语言方面的大型工具书,该书填补了鄂温克民族没有辞书的空白。而朝克的《满一通古斯语族诸语比较研究》和《鄂温克语研究》(民族出版社)在鄂温克语研究和鄂温克语与其他满一通古斯语的对比研究上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逐步重视,一些民族学博士和硕士将关注点和研究领域投向了鄂温克民族的社会变化、经济发展和文化变迁等方面。如中央民族大学包路芳的博士论文《社会变迁与文化调适——游牧鄂温克社会调查》综合采用了人类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牧区鄂温克族的人口变化、社会体制变革、生产生活方式变迁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并且对牧区鄂温克族传统文化的重构和社会变迁与文化调适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卡丽娜的《驯鹿鄂温克人文化研究》以大量文献资料和以田野调查获取的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依据,具体分析和讨论了驯鹿鄂温克人的传统文化。汪立珍的《鄂温克族神话研究》力求把鄂温克族神话作为一个整体,在此基础上对鄂温克族神话进行了综合性的理论研究,并且积极倡导建立鄂温克族神话学体系。

关于对鄂温克民族的研究,国外部分学者也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关注,这部分研究成果主要来自于前苏联和日本,大部分为实地考察和见闻。如苏联学者斯.阿.托卡列夫著的《鄂温克》和《西伯利亚埃文基人》、苏联学者列文和波塔波夫主编的《西伯利亚各民族志》和俄国学者希罗科戈罗夫.谢尔盖.米哈伊洛维奇(中文名史禄国)所著的《北方通古斯的社会组织》等。日本学者对鄂温克族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上牧赖郎的《索伦族之社会》和永田珍馨的《驯鹿鄂伦春族》。

通过对鄂温克民族研究资料的梳理可以看出,在以往对鄂温克民族的研究中,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和语言学等方面,而且倾向于民族志的描述。从传播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大众传播对鄂温克民族乡村社会发展变迁的研究至今还是一片空白。社会变迁既发生在宏观的结构层面,又发生在微观的心理层面,本项研究是从微观的心理层面为着眼点,从态度与行为的视角出发,具体考察电视对鄂温克人态度构成与行为变化的影响。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质化研究方法为主

受众研究的传统主要是量化的经验性调查,用以统计学为基础的量化调查来分析和探索“看电视”以及探讨电视对受众态度和行为变化的影响似乎已经受到局限。“具有实证主义倾向的研究者们总是试图将传播过程中那些看上去有效—或是对不同环境下不同人群有效—的因素分离出来。多年以来,大量的研究充其量只是就媒介影响力的基本问题给出了一些差强人意的解答。”近年来,以英国学者戴维.莫利和西尔弗斯通等为代表的“新受众研究”强调应该在“自然”的背景下对电视消费行为进行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倾向于媒介民俗方法志的人类学模式,因为以依靠观察为主的人类学的视角能够重新调整研究的焦点。“定性研究所关注的就是较为细致地了解我们从传播技术(如电视)获得意义的过程,以及传播技术所涉及的各种实践行为。”

由此可见,在自然的背景下对放置在其生存与生活的具体社会情境之中的研究对象进行了解和观察,尤其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电视使用行为细节的观察,在此基础上所获得的资料不但真实,而且会非常丰富,因为细节代表的就是丰富性。虽然通过观察所获取的大量、鲜活、丰富而具体的资料无法量化和计算,以至于在确定性和方便性上有所损失,但是这是一种获取研究对象真实情况资料的非常有价值的一条途径。而且使用这种方法在资料获取的过程中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与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访谈,也可以自身观察,还可以通过搜集现成的日常生活实物或表征物,用于进一步的描述、分析和研究。本课题主要是建立在充分占有第一手实地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定性研究方法为主,使用的研究方法有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和小组访谈,并配有部分问卷调查。即以实地调查所获得的第一手鲜活的资料为主,同时充分辅以部分文献资料。

(一)参与观察

参与观察是完成本课题所使用的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其中的大部分资料来源于对研究对象在其真实的生存与生活情境中电视使用行为的了解与观察。为了获取对研究对象新鲜的、第一手的资料和信息,本人在就读博士研究生期间,曾经多次深入牧区鄂温克主体民族聚集的地区,对鄂温克民族居住地区进行专项调查,具体了解和观察电视对鄂温克人的思想观念、民族心理以及态度和行为的影响。由于本人来自于呼伦贝尔大草原,对家乡的一草一木充满着深深的爱,并且对草原游牧文化有着较深的了解,本课题的完成便是建立在以下多次对牧区鄂温克族聚居地区的实地社会调查基础之上。

第一次调研时间为2006年7~9月,此次调研得到了呼伦贝尔市委宣传部和市广电局领导的大力支持。虽然本人出生在呼伦贝尔,由于多年的他乡生活,关于家乡的变化,尤其是对于草原牧区人们生活的变化,以及媒介接触行为等方面的了解,已经产生了某种程度上的区隔。为了感受今日草原牧区的变化,在呼伦贝尔市广电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笔者从海拉尔出发,先后深入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和新巴尔虎右旗,即呼伦贝尔牧业四旗进行考察,行程长达1000多公里。在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中,笔者初步了解了牧业四旗广播电视发展情况和牧民们的电视接触行为。后来,在广申局领导的亲自安排下,笔者深入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东苏木的孟根图亚嘎查,居住在牧民家中,与他们一起生活,在自然情境下考察牧民们的电视收视行为。并且走访了20多户牧民家庭,与不同年龄层次的牧民进行了深入的交谈。

第二次调研时间是2007年1~3月。由于此时博士论文选题已经确定,研究电视对鄂温克人态度构成与行为变化的影响,调研的主要区域便锁定在鄂温克族自治旗鄂温克主体民族聚集区,具体考察电视对鄂温克人生活的影响以及鄂温克人由此而产生的态度与行为的变化。这次调研以搜集关于鄂温克民族的文献资料和一些纪录片等影像资料为主。与此同时,笔者还专门向经常去牧区采访的新闻从业人员,比如鄂温克电视台的一些记者和负责“村村通”工作的部分一线人员,尤其是在最基层工作的人员进行了深入访谈,了解鄂温克牧民的电视收视情况和他们感受到的电视对鄂温克人生活的影响。

同类推荐
  • 小荷尖尖

    小荷尖尖

    本书收录了六篇论文,研究主题分别涉及文化人类学的仪式和家族研究、经济人类学、法人类学、旅游人类学以及族群研究等人类学学科中不同的研究话题。选题可谓具有代表性,有很大的学术意义,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各人的兴趣爱好以及研究方向。
  • 西藏情歌:雪域神山下深沉炽烈的爱情

    西藏情歌:雪域神山下深沉炽烈的爱情

    江觉迟2005年只身来到极其遥远、与现代文明隔绝的原始深山草原藏区,长期在藏区工作生活,藏地文化已经逐渐沁入觉迟内心。其中最不为人知的藏地婚俗以及随处可闻的藏地情歌更是带给了觉迟前所未有的震撼。深沉博大的藏地情感文化引发觉迟的思考,也促成了《西藏情歌》的收集与写作。这本《西藏情歌》的内容几乎覆盖整个藏地,包括最盛名的情歌分布区域,山南地区,墨脱一带,甘孜地区,迪庆地区,青海地区等,觉迟历时7年,通过走访、观察、收集、整理、修改和编校等方式,形成这本比较完整的情歌集。全书采用情歌+情歌文化、情感故事及历史背景注释的模式,以诗歌贯穿,文字部分则取材于觉迟多年在藏地走访得来的第一手素材,真实而震撼地反应了藏地情感文化,原汁原味,荡气回肠,浸满浓郁的藏式美感以及难以言说的忧伤,是了解西藏地区情感方式、婚恋习俗的最佳读本。
  • 广播经营战略研究正文

    广播经营战略研究正文

    本书从经营战略理论入手,深入分析了当代中国广播媒介经营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符合我国广播发展实践的经营战略。同时,对我国广播经营实践中出现的伦理冲突和道德问题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广播经营的伦理规范。本书对我国广播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既适用于高校传媒专业师生,也可为传媒业从业人员提供指导。
  • 26岁必读书:无产者如何成为有产者

    26岁必读书:无产者如何成为有产者

    人在22岁时候了解一点人生道路和人生规划,对将来的人生方向有帮助。社会现实是一个金字塔,顶尖上只有少数人可以建立。“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这话固然鼓舞人心,却不能对所有人管用,因为人的能力可以被提升,却始终有高下之别。因此,如果22岁时读本书,你未必要选择本书中所讲的人生道路,却可以作为人生的一种备选方案。毕竟22岁还很年轻。不过,到了26岁,就必须对我们的人生有所考虑和选择了。而27岁~35岁之间,对人生竟有绝对性的影响。大器晚成始终是少数。因此,26岁前后,是人生道路的第一个分界线。你的决定不再由父母和家长决定,而完全靠自己做主。
  • 中欧大讲坛·人文卷

    中欧大讲坛·人文卷

    《中欧大讲坛(人文卷)》是“中欧大讲坛”之人文卷,根据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演讲论坛的内容整理而成。《中欧大讲坛(人文卷)》中出现的十多位演讲者,均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作家王蒙、学者余秋雨、舞蹈家金星、艺术家王小慧、配音界的传奇丁建华和乔榛、当代佛教学者洪修平等人,将为你展现光芒四射的艺术魅力与久远深沉的中国文化内涵。
热门推荐
  • 妾意君怜

    妾意君怜

    台湾作家[李璇]的免费全本小说《妾意君怜》。非常精彩,欢迎阅读。
  • 重生:神医嫡妃

    重生:神医嫡妃

    她是富家千金,更是药王谷传人,有着绝世医术,却甘愿敛去一身芳华,一心只为那人筹谋。没想到却所托非人,昔日柔情蜜意的夫君,转眼变成中山狼。真心相待的姐妹一心想让她死,贴身丫鬟更也早已叛变。父母惨死,妹妹被辱,刚出生的孩子更是被一簪子刺穿心脏……一朝重生,居然回到六年前,既然上天了她再来一次的机会,前世锥心刺骨之痛她无论如何也要讨回来,一路芳华,她不再隐藏尽情绽放自己的光芒,妙手回春,起死回生……
  • 别惹七小姐

    别惹七小姐

    安颖染本是22世纪一个隐修家族的未来家主,奈何有人觊觎她家主之位,而联合起来陷害她。无奈上天有好生之德,让她魂穿到了与她同名同姓的废材嫡七小姐身上。她本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诛之”的特性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 孩子,你真棒!

    孩子,你真棒!

    本书采用故事导入评析的形式,故事篇篇经典,评析句句精彩,所以读后发人深省,引人深思。不仅能使你掌握赏识教育的方式,而且还可让你避免涉足赏识的误区。相信会让你受益匪浅!在这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比任何一个时候都更强烈的年代,聪明的家长们,勇敢地打破传统教育的樊笼吧!握紧赏识这个武器,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引领孩子走向辉煌的成功之路!勇敢地说声:孩子,你真棒!
  • 无限好汉

    无限好汉

    现实世界里我没有的,在无限世界里我得到了;现实世界里我失去的,在无限里我夺回来了。所以,我会伸出我的双手,牢牢地守护!此书已完结。新书已经上传,请大家移步观赏,算是这本书的2.0升级版,点作者的名字就能看见,哈哈。
  • 重生之冷漠千金

    重生之冷漠千金

    她是歌后、影后,也是天下集团幕后总裁,身价上亿。可是没有人知道她多么害怕被抛弃,为了不被抛弃,她无底线地对她身边的每一个人好。可是最后她的妹妹和父母夺走了她的一切,她的好闺蜜把她作为交易品来换取自己的成就。最后被父母沉尸大海,因为他们说:她碍到了妹妹的幸福生活和大好前程……愤怒!为什么!她都已经一无所有了,竟然还会碍到他们!不甘!为什么!她掏心掏肺对待身边的人,可是她们却是如此回报她!她发誓如果能重头来过,她一定要做自己,哪怕被全世界人抛弃,她也绝不会再低头!一定将害她之人除尽,爱她之人护极。
  • 为了不死而活着

    为了不死而活着

    我站在世界的最高点瞻仰天下,挥刀斩破苍穹,利刃刺伤光明。血洗黑暗,用沾满鲜血的手捧住第一缕和平的阳光洒下,众生对我俯首称臣,我君临天下,却找不到赐予我这一切的人。他们死在了过去的时光里,成为敌人的刀下冤魂。那是我的朋友。那是我的兄弟。那是我的爱人。那是我走上王位踏上的森森白骨。那时陪伴我的人啊,你们现在在哪?
  • 逆命定情缘

    逆命定情缘

    他。。。曾被无数敌人折磨,尊严受到各种各样的践踏!他痛恨这些敌人,痛彻心扉的恨!但敌人总是比自己要强大万分,他又不得不忍受着屈辱,最可笑的是,居然有人说这就是他的命运,他改变不了。而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天大的阴谋。只不过这些苦难都阻止不了他,前方的路不论多么危险重重灾难重重他都从来没有放弃过,因为有一个值得自己付出一生的梦想!一路走来,经历艰辛。。。他。。。终于站在了世界上的最高点。----他叫李将可,这。。。便是他的故事!PS:如果喜欢请点击收藏。
  • On Generation and Corruption

    On Generation and Corrupti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纷乱之世

    纷乱之世

    纷乱之世,无人可避。百族万种,尽陷其中。神魔之混,纷乱之终。总要有人,遗世而独立。面对浩荡苍穹,一战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