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03900000075

第75章 爱情爱情(2)

身体与精神的结合

人并非生来就具有智慧,并以此生活。身体的流程性仅仅由维持其自身所需要的功能性而被规定成一种生理系统。因而,作为对外在世界的反应,各个身体虽然可以认识到表达的一种表现力,但是却不能进行精神上的交流。人们在面临表面的精神自然化以及所谓的交流天性时,不能忽视人类所特有的精神交流这一差异,它包括对世间之物进行的反思式交流。人类的生活在身体与精神的结合中进行,这毫无疑问;只不过,这一结合是个体发育意义上的(Ontogenetisch)发展带来的结果,其中自然本性的基质中加入了思想,感情表现从精神上得到细致刻画。在差异中的统一里生成一种想使经历此统一成为可能的持久需要。对此,两性间的爱情尤为适用。在两性共同体中,身体找到了将内心化的非交际性和人类生活中的交际性这二者进行汇集的地方。人类生存的孤独被感知和注意到,但同时也被交际性地包括在内。

自我(Das Ich)

对爱情的需要还在于:人类生活在其结构上以自我为中心。此中心化并不首先是也不已经是有机体自我指涉流程带来的结果,它更多地是由每个主体带着对自身行为能力的培训而与世界面对面时的处境来决定。主体总是作为世界的中心立于此地,并试图使世界与自己保持一致。这也同样适用于近代主体以世界为出发点对自身进行思考的时候。结构上的以自我为中心使得人们产生了将单一的自我与世界进行联系的需要。这在过去的社会形态中尚未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在当代,在他人身上实现的自我与世界的交际关联已经成为自我可以确证其生存方式的最后的堡垒。

其他的爱

如我们上面所展示的,当人们从对爱的需要这一角度来考察时,与爱相比,甘拜下风的是人类生存的双重状态:即从生理组织上看人类依赖于社会文化的、精神的生存方式。后者的目的在于使对此生存方式的体验成为可能。正因如此我们可以断定:一直以来就存在着爱。人类在早期儿童阶段就一直发展着自身对亲密性的需要,到了青春期在与性的关联中再对此需要进行重新组织。而且一直以来,人们都追求身体和精神的融合,并以此来建构二者的统一,利用塑造人类生活的机会。每个人也总是一个单个的自我,通过他人联系世界。对人类为什么会产生爱进行思考,人们会发现,两性之爱与其他类型的爱之间有着紧密的亲和性。比如母爱,对双亲、兄弟姐妹的爱,朋友之间的爱,这些都取决于人类的一种需要,即想要比其他人与某个人更为亲密、想要对他人表示自己的信任、想要他人信任自己、想要在交际中熟悉生活处境等等。因而我们也可以在其他类型的爱中发现两性之爱的某种功能性等价物。当然二者还是有区别。没有任何一种其他类型的爱可以借助两性之爱的方式将身体与精神融合在一起;但这也只是人类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

他人

爱情需要一个他(她)者。即使当人们可能不会只爱一个人的时候,也同样如此。为什么刚好是他(她)呢?这个问题在早期社会形态中与工业社会中有着不同的意义。过去的生活实践更为固定,由阶层与环境决定的族内通婚加强了各种期望的共同之处,并使生活处境结构化。这样的条件下,对方在道德上的完美显得最为重要。产生爱情的可能性存在于共同生活的实践之中。因为农业社会中双方不能自由选择,富裕阶层选择对象时夹杂着财产利益,所以认为农业社会中不曾有过爱情,那就颠倒了事实。从浪漫派起,他(她)者就被赋予了另一种意义。其原因不在于浪漫派言说爱情的符码;而在于,这个他(她)者确保了自我能够以一种人们认为能够生成意义的方式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固定关系和家庭组织

爱情需要固定关系,而且没有时间期限。人们也知道,爱情可能并不会持续一生,结上两三次婚也是正常的。尽管曾经爱过,像人们通常所说的那样,“我爱你”,但只在当时当地,也许今天就不再爱了。正因如此,从一开始起,人类两性共同体就以家庭组织的形式固定下来以期长久,人们绝不是为了孩子的缘故才组织家庭。自中世纪以来,人们就在讨论这样的问题:婚姻中是否可能存在爱情,现在人们可以把这个问题放到一边了。认为只有婚前阶段才有爱情的想法,其根由在于约会时的欣喜若狂:每个人都在对方身上体验到一种迄今未曾经历到的自身存在的可能。而随着日常化阶段的到来,欣喜若狂也会逐渐消失。人们想尽情享受自身可能性的要求,解释了为什么性很难被囊括到家庭组织的持久性当中。可能正如生物学家们确信的那样,种族史中使尽可能多的女性受孕这一本能萦绕着男人们!而对人类生活方式更为重要的是,与他(她)者的相遇总是给我们提供了体验自身存在的其他可能。性是体验之体验,所以风险显而易见。

权力的痕迹

人们生活在对自己的担心之中,所以他们不得不试图借助可支配的权力潜能塑造自己的生活。在所有的社会关系中权力都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包括在两性关系中。爱情并没有消除权力;爱情使对方赢得融合双方生活的意义。

观察一下现实中的两性关系,套用罗伯特·穆齐尔的话,我们会更加怀疑,人类是否在如此幸福的关系中生活过。两性关系中存在着困难,其最为持久的原因在于,社会是通过权力组织起来的。所有早期社会形态的两性关系中男性较之女性拥有更大的权力潜能,因为女性依赖于通过身边的男性——父亲、兄弟、丈夫——(紧急情况下需要使用蛮力对抗其他的男性)实现她的利益。女性对人类生活景况所发挥的重要性无法抗衡这一依赖性。只有权力才能阻止权力。

权力推动着历史,统治尤其是一种推动发展的强大驱动力。但是统治是一种从希腊城邦开始组织权力的组织。它总是与侵略、战争和压迫紧密联系。从早期的高度人类文明开始——最迟始自古代——女性就被从历史中排除出来,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统治所推动的历史。统治是男性们的领地,所以女性主义者们有理由说,这种历史不是她们的历史。

权力决定的历史流程中存在着一种独特的矛盾性(Ambivalenz):人越是知道如何提升自己对世界、自然和社会的组织权限,他就会越是坚定地反对它并解散自己与它的关联。这就为发展一种通过自我反思而弥补上的主体性提供了机会,因而也是增大两性关系强度的机会。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人类高度文明(Hochkultur)中的爱情诗歌中观察得到:埃及新王朝时期的诗歌、中国唐朝的诗歌或者萨福的诗歌等等。整体看来,社会借以发展的权力程序淹没了这些机会。它们直接成为女性背负的重担,但是最终也成为两性共同的负担。

浪漫主义的爱情及此后的爱情

通常意义上理解的浪漫主义的爱情与欣喜若狂、感情激动、热情似火联系在一起。这完全符合实际,但仅仅说明了这些表达形式的表面内容,而没有说明浪漫主义的爱情与之前的爱情之间的区别何在。原因在于近代主体,这一主体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与之前社会形态中的人一样。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社会也发生了彻底的变革。近代主体的童年时期在此社会中发展起来,他丧失了自己的自然本性关联,又还未想象出某种社会实践形式作为内在自然本性的替代物。主体丧失其与自然和社会世界的联系,不再具有作为内在自然本性的、符合某种社会生活方式的同一性。浪漫主义者们最先在自身身上发现这一发展趋势。他们致力于通过把他们自身主体性的绝对之物与宇宙最为内在之处的绝对之物等同起来,将日常事务中意义世界的丧失转变成一种积极性。他们认为可以借助在想象力和诗歌中自由发挥的创造力重新赢得这个世界。所以,浪漫派走的是通往内心之路。这样,爱情获得了心醉神迷这一意义,这个表达也成为描述浪漫派的一个谚语:浪漫派主体试图通过感情激动这一内在之物,在他者身上或者通过他者来确证宇宙内在的绝对之物。如施莱格尔在《卢青德》中所说的那样,双方互为宇宙。

爱在2000

自此,共享宇宙绝对之物的尝试也逐渐成为一种幻想。剩下的是使人类精神生活方式成为可体验的这一需要。一个不再有立足之处的主体会加剧那种从属于两性关系的、对爱的需要。人类的生活必须过得有意义。自从没有任何一种机构化的实践能够保证这种意义之后,每个人都得到可以自己设定意义的指示,但这些意义设定只能在交际中得到确证。恋爱的困难之处因而也就随着对爱的需要而增长。因为,如果主体一无所有,谁还会和谁结婚?这一条件下的爱情本身就转变成另一种东西了:两性共同体的双方都会试图在与对方的固定关系中达到很难达到的目的,确定一种充满意义的生活。联系存在于共同生活之中。爱情变得前所未有地脆弱,似乎可以说是不可能的。

(作者君特·杜克斯系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教授;译者贺克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语学院教师)

同类推荐
  • 悦读MOOK(第十七卷)

    悦读MOOK(第十七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新农村建设模式与先进典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

    新农村建设模式与先进典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

    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尽快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 青年必读-口才的艺术

    青年必读-口才的艺术

    人类因为有了语言文字所以更加的文明,语言是我们人类相互了解的工具,如何拥有良好的交流技巧,如何拥有一个好的口才,本书将为你一一阐释。
  • 杨红樱教育观漫谈

    杨红樱教育观漫谈

    《杨红樱教育观漫谈》杨红樱的文学作品是滋养孩子心灵成长的精神食粮,更是蕴含丰富教育思想的教育指南。秉承苏霍姆林斯基先进的教育理念,杨红樱反对格式化教育,尊重孩子的个性,主张把快乐还给孩子,用情感温暖成长,以博识推动发展,倡导充满人性关怀和游戏精神的生命教育。解读杨红樱畅销书作中的教育智慧,自当会引发我们对儿童教育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更加积极的行动。
  • 进退博弈

    进退博弈

    进退之间方显英雄本色,博弈之道尽现历史风云。
热门推荐
  • 屠神之人

    屠神之人

    三百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席卷整个星球,原本万族并立的多鲁星一夜之间变成只有人类生活的星球,随后一个叫做天神殿的宗教组织控制着全世界的国家,所有敢反抗的国家都会被消灭。不愿意被控制的人们纷纷反抗,秘密组建各种革命组织,对抗着天国的统治。
  • 王爷慢点追:逃婚小甜妃

    王爷慢点追:逃婚小甜妃

    腹黑女记者穿越候府大小姐,不愿嫁小王爷,逃出候府,遇到一只帅锅,居然瞧不上本小姐,坚决倒追,追来追去却发现,这就是那个要嫁的小王爷,呜,好悲摧,丢死人了,但是,这次捂脸也要嫁---!
  • 衍天道途

    衍天道途

    苏木抬起头,看着那深邃闪烁的星空,喃喃自语。“彼方天地,到底是怎么样的……”
  • 婚宠99次:腹黑BOSS的出逃娇妻

    婚宠99次:腹黑BOSS的出逃娇妻

    “林小梦!从这刻起,你被全H市通缉了!”因为一只戒指,黑色联盟突然下发通缉令,使得林小梦东躲西藏。不幸被恶魔抓回身边,又遭受百般折磨。顾辰南——自私、冷漠、坏脾气加完美变态。林小梦——乐观、积极、小聪明加完美爱财。小剧场一(折磨篇):啊!救命!等等,“这……这是什么?”“这是我的宝贝甜心,叫小蟒。”变态顾辰南勾起漂亮的红唇,玩味的说道。这么大的蟒蛇,居然叫小蟒!小剧场二(虐恋篇):“林小梦,离开我,再也不要回来。”那夜下着滂沱大雨,顾辰南站在伞下,不带感情的望着地上的人。“顾辰南,你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爱!你是个胆小鬼!”林小梦哭喊。
  • 大少爷追婚记

    大少爷追婚记

    该故事讲述,表面像花心少爷的男主人公吴氏企业大公子与热爱厨艺的女厨师之间的故事---
  • 撼天魔尊

    撼天魔尊

    一个弱小孩童竟是上古魔族!一头普通灵宠竟是紫魔狼王!一魔一狼,被迫四处流浪,却逐渐成长为最逆天的存在!他们无视苍生,遇神杀神,遇魔杀魔,百族强者面前,杀一个尸骨如山!魔尊一怒,可震地撼天!
  • 魔心天成

    魔心天成

    嗜血诸圣游荡荒野,寻找着下口的对象。名门正派卑躬屈膝,献祭着自己的长老。死亡、战乱、复仇、牺牲。小小的少年,背负着复仇的信念,投身到了所谓的正派之中。
  • 宫墙高筑之女人心

    宫墙高筑之女人心

    宫墙高筑,锁住多少红颜若雪;回首当年,晃过多少绝世容颜。一一细数,才知错过韶华无数,可我还是不曾后悔,让你一次一次地伤害我。我不想恨你,只是你变本加厉,让我体无完肤。宫外清风,吹醒无数深陷之人;沉思未来,只求拥有安稳人生。历经沧桑,才知渴望回到最初,如今的我不似从前般单纯,何不就此放任自己病狂,放任自己善良。或是向往事说再见,勇敢面向远方。
  • 国产无赖

    国产无赖

    当别人说你是无赖的时候,不要辩解,不要生气,你只要看着他,耸耸肩,面带微笑的说一句“我就是无赖,你能咋的?”记住,无赖不可恨,可恨的没素质。想想,虽然同样是无赖,可为啥咱就这么招人喜欢呢?没办法,谁让咱都是有素质的无赖呢!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亚非现代文学大作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亚非现代文学大作

    文章主要以亚洲现代文学精品和非洲现代文学精品来讲述。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