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义对你而言最重要的事情
找出对你而言最重要的4~5件事:什么事情对你来说最重要,什么让你最为看重?你穷尽一生都想完成的4~5件事情又是什么?回顾工作、家庭、孩子、业余爱好等一切项目,看看哪些是最令你看重的,又有哪些是你最喜欢的,哪些属于你毕生追求的4~5件事情之一?删除那些与上述问题格格不入的答案。
2.合理安排你的时间
你怎么度过一天?从早晨睁开双眼的那一刻到你入睡,你的一天都做了哪些事情?列张清单,看清单上的内容是否与你终极的生活目标相一致。如果不一致,赶快停止做这些杂事。重新设计你一天的时光,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终极的生活目标上,多抽出时间做对你重要的事情。花时间和自己爱的人相处,这些人可能是你的配偶、伴侣、孩子、父母或是你的好朋友,和他们一起做一件事,或是向他们敞开心扉。保持规律的作息,不要让看电视、听广播、上网、看杂志等占用你太多的时间。找出时间独处,独处能够让你内心平和,倾听自己发自内心的声音,可以使自己平静下来。
3.减少任务
我们的生活总是被无穷无尽的任务所填满。正确的做法是:把精力集中在关键重要的事情上,其他的舍去或者通过委托帮助以及雇佣服务等方式去完成。在任务之间留出一定的时间,不要将自己搞得非常紧张,增加焦虑和心理负担。每次做同一类事情,便于提高效果。避免做过于庞大的工程,非做不可时,将任务分解,逐步实现。
4.减少通讯的时间
我们的日常生活被各种各样的通讯方式所占据:Email、即时通信工具、手机等。如果不刻意控制,这些就要占尽你一天的时间。因此,要减少通讯时间,比如,只在某一固定时刻查收Email,即时通信工具每天使用一次就足够了,控制接听电话的时间。对其他的通讯工具也一样,设定一个时间限制,然后严格地去遵守。
5.整理空间
每次收拾房间时环顾四周,看看是不是还有不需要的东西,只保留精华的部分,把多余的都扔掉。用同样的方法收拾壁橱、抽屉和衣柜。控制你的购买欲,只买自己需要的东西。
6.保持健康
选择简单并且容易操作的烹饪方法,减少盐、糖和热量的摄入。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保持心理健康和情绪稳定,学会释放压力。找到属于自己的情感宣泄方式:写作、绘画、设计网页、跳舞、滑冰等,使生活变得更加充实。
幸福定律:幸福是什么
我们都渴望幸福,人生的最终目标也是追求幸福。可是实际情况是,随着物质生活的提升,我们的幸福感却在逐渐降低。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幸福定律会告诉我们答案。
美国格雷戈·伊斯特布鲁克先生在《幸福为什么越来越少》的文章中写道:
“假如你用铅笔和方格纸绘制一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美民众生活变化的线图,你会发现所绘制的曲线多呈向上的走势。可以说几乎每一项体现社会福利的客观指数,如人均收入、‘实际’收入水平、人均寿命、住房面积、小汽车的人均拥有量、每年拨打的电话次数、每年旅行的次数、所获得的最高学位、智商分数等都在提高。然而,当我们转至人们的内心,幸福指数在近50年来没有任何增长,认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口比例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一直在下降,欧美人拥有的一切都在增多,只有幸福除外。几乎所有的一切都变得越来越好,但人们却没有觉得更幸福。”
社会进步中的这一悖论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他们开始研究“幸福”或“主观幸福感”这个课题。耶鲁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伯特·兰研究发现,在1950年,约60%的美国人说自己是幸福的,此后这个比例除偶尔起伏之外几乎没有大变动,同时认为自己“非常幸福”“的美国人的比例却由1950年的7.5%降至今天的6%,而且还在继续下降。最突出的变化是抑郁症患者增多,此外还有数百万人虽然没有明显的抑郁症状,却感受不到生命应有的快乐与满足。”
英国《太阳报》曾以“什么样的人最快乐”为题,举办了一次有奖征答活动。他们从应征的8万多封来信中评出4个最佳答案:
(1)作品刚刚完成,吹着口哨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
(2)正在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
(3)为婴儿洗澡的母亲。
(4)千辛万苦开刀后,终于挽救了危重病人的外科医生。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发现工作、希望、爱和能力是带来快乐的四个因素:要快乐,就要有份使人获得成就感的工作;要快乐,必须对未来充满希望;要快乐,一定要有爱——那种无私的、不计报酬的爱;要快乐,一定要有能力,要有助人为乐的技能。
幸福到底是什么?每个人心目中的答案都不尽相同,但其中仍有规律可循。幸福学家们经过多年研究,总结出了幸福定律。
幸福第一定律:幸福感都是暂时性的
就像不幸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幸福感以及不幸感都会逐渐淡化的。幸福的暂时性可以形象地用房子定理来理解:假如一个人渴求并拥有了一座新房子时,那么他就获得了这个幸福,但当他住进去三、五个月的时候,这座房子,在他心目中也就感觉不到是新房子,新鲜感和幸福感就逐渐降低了;同样,假如一个人住进了一个他所不喜欢的旧房子,三五个月后,在他的心目中,也感觉不到这是所旧房子。也就是说,三五个月后,他们在幸福的道路上,又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了。所以,我们如果想继续拥有幸福,想过幸福的生活,就必须去不断地满足更多的渴求。
幸福第二定律:幸福感都是递减的
人们得到一个幸福后,那么人们对同一个或同一类幸福的渴求度就会递减,当人们再次获得这个或这类幸福时的幸福感就会逐渐递减,当达到足够多时,渴求度会变为零,幸福感也就变为零了。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总统。他在任期间政绩斐然,至今美国人仍对他敬重有加。他当选第四任总统后,有记者问他当选感受。罗斯福没有直接回答,他请记者连吃了四个三明治。记者因赶着采访,正好没有吃午饭,吃第一个三明治时觉得非常美味,吃第二个时感到很满足,吃第三个时觉得很饱,当艰难地吞咽第四个时,他恍然大悟,原来对同一事物幸福的感觉,会随着境遇的不同而相差很大。
幸福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当我们享受过一个幸福N次后,在一般情况下,这辈子,我们是再也享受不到这个幸福了。因为幸福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人们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有限性,所以,人们能享受的幸福资源是有限的,也是在递减的。
幸福第三定律:人们获得幸福的经历越曲折,获得的幸福感就会越大
一般地讲,经历过死里逃生的人,都享受过这种巨大的幸福,经历过大风大浪大波折的人,都享受过较大的幸福,而那些顺风顺水、衣食无忧,要什么有什么等没有渴求的人幸福感就会比较少。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正常情况下,喝水是不会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的,但如果在你很渴的情况下想喝水、身边又有水的时候,这时喝水的感觉就是“快乐”的感觉。但这时的感觉还不是幸福的感觉,因为你这个快乐的享受是在没有曲折的情况下获得的。可是,假若你在沙漠里旅行,迷失了方向,而身边又没有了水,在这种恐惧的气氛里,你又坚持了许多时日,在你口渴难奈,身体虚脱,生命面临威胁,几乎绝望的时候,突然有了水,有了救命的水,此时你喝到水的感觉,就是幸福的感觉,这是一种巨大的幸福,幸福得能让你哭,让你笑,让你捶胸顿足,让你狂呼呐喊。
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在一起谈论什么是幸福。
穷人说:“幸福就是现在。”
富人望着穷人的茅舍、破旧的衣着,轻蔑地说:“这怎么能叫幸福呢?我的幸福可是百间豪宅、千名奴仆啊!”
一场大火把富人的豪宅烧得片瓦不留,奴仆们也各奔东西。一夜之间,富人沦为乞丐。酷日炎炎,汗流浃背的乞丐路过穷人的茅舍,想讨口水喝。穷人端来一大碗清凉的水,问他:“你现在认为什么是幸福?”
乞丐眼巴巴地说:“幸福就是此时你手中的这碗水。”
幸福第四定律:没有渴求就没有幸福
幸福感与渴求度成正比,当人们对某事物没有渴求时,那么,某事物也就不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幸福与金钱没有直接关系,金钱和物质与幸福感仅略微相关——几乎所有有关幸福的研究都支持这一基本结论。随着物质财富的增加,人们在物质财富方面所能获得的幸福次数却越来越少,幸福感的强度也越来越小。
不同时期,处在不同环境中的人民的渴求是不一样的。
脱离了贫困的人民,渴求的是能吃饱肚子,渴求的是能吃上白面馍,过年时渴求能穿上新衣服,能吃上几粒糖,能吃上一块点心,能看上一场戏或一场电影以及后来渴求能拥有一辆自行车,一块手表,一台缝纫机等等都是一些简单生活的渴求。当这些简单的渴求一个又一个不断地被满足时,人们也就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幸福。
温饱得到满足后,渴求的是吃得更好一些,穿得更好一些,渴求能看电视、骑摩托,渴求能到外面旅游等一些档次稍高一些的渴求。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随着人们拥有的物质财富的增加,人们的渴求资源却变得越来越少,所以在物质财富方面人们能获得的幸福也就越来越少,而且获得幸福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同时对地球资源的消耗,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大。这也是西方发达国家几十年发展所得出的结论,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物质财富等一切都在增加,唯独幸福除外。
人们在精神生活等非物质财富方面所能获得的幸福数量远远大于在物质财富方面所能获得的幸福数量。进入了小康生活水平的人们,对物质财富方面的渴求的数量是屈指可数的,同时满足人们对物质财富的渴求的成本也越来越高,时间的耗费也越来越长。所以在物质财富方面人们能得到的幸福不但数量要少,而且成本也越来越高。相反,在精神方面的渴求资源不但数量大,取之不竭,而且成本相对也很小。
幸福第五定律:幸福是需要被感觉的
当你渴求金钱而购买了彩票时,如果你中了大奖却还蒙在鼓里,这时你虽然中了大奖,但你还没有感觉到,所以此时的你还不会有幸福的感觉。所以,幸福是需要有感觉的,当你没有感觉或感觉不到渴求被满足的时候,你仍然是不会有幸福的感觉的。
幸福第六定律:心态决定幸福
幸福是人们的渴求在被获得满足后的愉悦感觉,何谓“满足”?这是个心态的问题,如果你渴求的事物获得了一些成绩或进展,如果你能有“满足”的心态,或者说是知足,那么你就获得幸福;如果你没有“满足”的心态,那么你就不会有幸福的感觉。
幸福第七定律:时光感觉相对论
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每当人们处于无聊的工作,或无所事事,或不幸等不满足心态受到压制的状态中时,人们总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甚至有度日如年的感觉,这种感觉总会给人以难耐的,不舒服的,甚至是痛苦的感觉;而做幸福的事则恰恰相反,人们在做幸福事的时候,会感觉时光过得很快。这种时光感觉的相对性确实是客观存在的:即,在同一时间内,做幸福事的时光感觉短于做非幸福事的时光。
幸福第八定律:人的最终追求是幸福
动物有两个本性,即求生的本性和懒惰的本性;人具有三种本性,即求生的第一本性,懒惰的第二本性和不满足的第三本性。人的不满足第三本性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不满足是指人们总是不满足于现状,不甘寂寞,总是希望我或者我们的人或事物更好。
因为人的本性是不满足——不满足导致了人们的渴求——渴求获得了满足——人们就获得了幸福。根据幸福第一定律我们知道,幸福的感觉都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每一个幸福的感觉都是会消失的,又因为不满足是人的本性,所以,人们会继续寻求新的渴求,寻找新的幸福。如此循环往复,就是一个人的人生。所以幸福就是人们的最终的和一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