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19200000005

第5章 戴着面具舞蹈——行为后面隐藏着怎样的心理(4)

10.人心不足蛇吞象——人们为什么总不满足

英国滚石乐队的主唱米克杰格曾在一首名为《心满意足》的歌曲中反复唱道:“我不满意,我不知足!”为什么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总是不满意呢?

美国埃默里大学精神及行为科学的专家格里高利·伯恩斯在他的新作《人生的真谛即是满足》中,全面考察了人的大脑结构和所获经验之间微妙的相互作用。他对从事各种活动的人进行研究,其中包括字谜爱好者、马拉松运动员和有受虐倾向的人。为什么有些人痴迷于某种活动?为什么他们能获得满足感?对这些问题,格里高利·伯恩斯都给出了答案:这是人脑的结构在起作用。

伯恩斯曾认为,人类对某种行为的痴迷,是人们追求享乐的结果,现在他认为,这不够全面。因为快乐和享受是被动的情感,很容易得到,而满足感是一种更为积极的、实实在在的情感。

伯恩斯等行为研究专家试图弄清楚,人脑在体验快乐、满足时,究竟是如何运作的?研究发现,要想获得满足感需要两个精神要素:创意和挑战,同时也需要物质支持多巴胺和皮质醇。这两种物质使大脑的纹状体产生变化,从而产生满足感。

纹状体是一对半圆形的组织,它从大脑额叶部接受“路况信息”,起到“交通管制”的作用。纹状体是人脑中最大的多巴胺受体。在青春期这段冲动而狂野的时期,多巴胺的分泌最为旺盛。随着年龄的增长,多巴胺的分泌日益依赖于外界的刺激,比如面对富有挑战性的事情。

当人体感受到生理、情感或者心理的压力时,就会分泌皮质醇。由于压力和心脏病、抑郁症有关,所以传统医学主张避免压力。伯恩斯并不赞同这种“皮质醇危险论”,认为皮质醇可以帮助机体抵抗压力。通常,强壮的身体中皮质醇的水平较高,它能鼓舞情绪,使人集中注意力、增强记忆。

简而言之,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事物可以刺激多巴胺和皮质醇的分泌,使人获得满足感。

问题在于,人们对于经常出现的挑战会习以为常,因此需要出现更多的“新刺激”。20世纪70年代末,心理学家布瑞克曼发现,那些买彩票中大奖的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比缺钱的人更快乐。他由此得出结论,建立在已有的成就上的满足感会慢慢消失,为了持续获得满足感,人们必须不断地寻找更为刺激的挑战。“蹦极很刺激,但是玩了10次以后,我们便觉得它不再稀奇。”

青春期过后,人体中的多巴胺减少,人们的生活态度也更为踏实,因此,即便外界的刺激减少,我们也能获得满足。

其实,最有挑战性的可能就是与睡在我们身边的那个打呼噜的人、那个我们认为了如指掌的人一起生活,可能在瞬间变成最冒险的尝试。健康快乐的二人世界可以使人保持兴奋,不断获得满足感。研究表明,那些保持着良好关系的伴侣总是很“知足”。

11.越挫越不勇——解密我们害怕失败的原因

在历史上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在外与敌国作战的将军,由于种种原因总是吃败仗。在又一次被敌人打败之后,他急奏皇帝,一方面报告情况,一方面寻求对策,要求援兵。他在奏折上有一句话是“臣屡战屡败……”,他的上司看到这个奏折,觉得不妥,于是拿起笔来,将奏折上的这句话改为“臣屡败屡战……”,原字未动,仅仅是顺序的改变,顿时将原本败军之将的狼狈变为英雄的百折不挠。

这里我们不关心这个故事表达的权谋方面的含义,我们探究的是为什么“屡战屡败”会传达给人失败和痛苦的感觉,而“屡败屡战”则带给人希望。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有点残忍的实验。将小白鼠放到一个有门的笼子里,笼子的底是金属的,然后,给笼子底通低电流,使小白鼠受到虽然不致命但是会引起相当痛楚的电击。如果将笼子门打开,小白鼠会立刻跑出笼子以逃避电击。但如果用一个玻璃板将笼子门堵住,那么小白鼠在遇到电击往外跑的时候,就会在玻璃板上撞一下,然后被挡回来。重复给笼子底通电,使小白鼠一次又一次地在企图逃跑的时候受到玻璃板的阻碍。最终,小白鼠学会了屈服,它匐在笼子里,被动地忍受着电击的折磨,完全放弃了逃跑的企图。这时,即使把笼子门上的玻璃板移走,而且让小白鼠的鼻子从门伸出笼外,它也不会主动逃出笼子,而是放弃所有努力,绝望而被动地忍受着痛苦。小白鼠的这种状态,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描述动物(包括人在内),在愿望多次受到挫折以后,表现出来的绝望和放弃的态度。这时的基本心理过程是退缩和放弃。对人来说,还有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和自我设限等,使人变得悲观绝望、听天由命、听任外界的摆布、任自己的命运随着外力的强弱而波动起伏。

有人可能认为,人和小白鼠不一样,人如果看到有获救的希望,不会连试都不肯试一试。这个结论在类似刚才那个实验的情况下大概是成立的,但是换一种情况,很多人的表现却和小白鼠有着惊人的相似。当我们说“理想已经被现实磨平了”的时候,当我们说“现实带给我的是一次次打击,我终于放弃”的时候,我们的表现就是“习得性无助”。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在某一方面总是受到其他人的批评或负面评价,他会倾向于渐渐形成一种信念,认为自己在这方面真的不行,从而放弃努力。同样,人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如果一次又一次地遭到失败,他也会倾向于放弃再试一次的努力,认为自己无论如何也做不好这件事。就像那只小白鼠——玻璃板其实不是挡在笼子门口,而是挡在它的心里。

综上所述,导致个体“习得性无助”的原因包括这样三个方面:

(1)个体心理不良状态的长期积淀。

由“习得性无助”而产生的绝望、抑郁、意志消沉,正是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产生的根源。无助感与失尊感均是“习”得的,不是天生的,是经过无数次的重复、无数次的打击以后慢慢形成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现象。比如在厌学群体中,此类学生占了很大的比重。

(2)不恰当的评价方式。

个体在生存的过程中,其实都渴望能够得到别人正面的评价,若常常受到周围人的批评和嘲笑,便产生焦虑情绪,对于探求事物和参加活动产生恐惧心理。如果有人监督便显得焦虑不安和信心不足,完成任务就格外困难。经历了一系列失败后,他们开始相信自身缺少取得成功的能力,不愿意为完成任务而付出认真的努力,进而把主要精力放在维持他们在群体眼中的所谓“自尊”和“身份”上。

(3)不正确的归因。

“习得性无助”现象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一个人的归因方式。当他认为造成他现实的因素是内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时候,就容易感到内疚、沮丧和自卑,认为无论尽多大努力,都将难以改变自己的现状,从而降低动机,不愿做尝试性的努力,得过且过。

在人群中,不同层面的人或人的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习得性无助”现象,因此,正确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树立自信。

12.欲与天公试比高——为什么我们总想和别人一比高下

西班牙人爱吃沙丁鱼,但沙丁鱼非常娇贵,极不适应离开大海后的环境。当渔民们把刚捕捞上来的沙丁鱼放入鱼槽运回码头后,用不了多久沙丁鱼就会死去。而死掉的沙丁鱼味道不好销量也差,因此活鱼的卖价就要比死鱼高出若干倍。为了延长沙丁鱼的活命期,渔民想方设法让鱼活着到达港口。后来渔民想出一个法子,将几条沙丁鱼的天敌——鲶鱼放在运输容器里。因为鲶鱼是食肉鱼,放进鱼槽后,鲶鱼便会四处游动寻找小鱼吃。为了躲避天敌的吞食,沙丁鱼会自然地加速游动,从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如此一来,一条条沙丁鱼就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

这种被对手激活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作“鲶鱼效应”。

团队管理也是这个样子。无论是传统型团队还是自我管理型团队,时间久了,其内部成员由于互相熟悉,就会缺乏活力与新鲜感,从而产生惰性。尤其是一些老员工,工作时间长了就容易厌倦、懒惰、倚老卖老,因此有必要找些外来的“鲶鱼”加入团队,制造一些紧张气氛。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说,人到了一定的境界,其努力工作的目的就不再仅仅是为了物质,而更多的是为了尊严,为了自我实现的内心满足。所以,当把“鲶鱼”放到一个老团队里面的时候,那些已经变得有点懒散的老队员迫于对自己能力的证明和对尊严的追求,不得不再次努力工作,以免被新来的队员在业绩上超过自己。否则,老队员的颜面就无处存放了。

而对于那些在能力上刚刚能满足团队要求的队员来说,“鲶鱼”的进入,将使他们面对更大的压力,稍有不慎,他们就有可能被清出团队。为了继续留在团队里面,他们也不得不比其他人更用功、更努力。

“鲶鱼效应”一直为很多企业所推崇,但我们不得不看到,这种引进外部力量刺激内部成员的做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首先,从企业这个大团队来讲,从外部引进的人才,其职位都不会太低,他们更多的是我们常说的“空降兵”,一到公司,就被委以重任,负责某一块的具体业务。关于“空降兵”的优势与劣势在此处暂且不谈,我们只需要认识到,“空降兵”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原成员晋升的机会,从而扼杀了某些原本就非常努力的员工的奋斗激情。对一些人来说,他们奋斗的目的就是为了晋升,为了更高的职位,为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这种目的完全是无可厚非的。一旦他们发现自己失去了上升的空间,他们就会要么出走,要么消极对待。如此一来,企业这个大团队的战斗力就会被削弱得更厉害了。

其次,对公司内部的一个小团队来讲,既然是为了刺激团队的活力,所引进的新人在能力上就不会很弱,如果团队负责人再把握不住度,总是故意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到新人身上,势必会引起原有成员的不满,要是这种不满使原有成员变得更加消极,则引进“鲶鱼”刺激团队活力的结果就适得其反了。

最后,无论是“大团队”还是“小团队”,“鲶鱼”的进入能否和原有成员形成优势互补,是否具有合作观念,都会影响到团队以后的战斗力的发挥。一旦引入的“鲶鱼”个人主义观念浓厚,单打独斗的行为明显,那么他不但不会产生“鲶鱼效应”,还会把团队仅存的一点战斗力给破坏掉。

因此,鲶鱼效应固然可以提升团队的战斗力,但也可以毁掉团队的战斗力。是否要采取鲶鱼效应来刺激团队战斗力的爆发,还需要团队领袖对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决策。

同类推荐
  • 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构建实证研究

    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构建实证研究

    本书以转型中国的社会结构变化带来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的变革为背景,以宜昌市“法务网格工程”为例,通过大量的实证调查数据介绍宜昌市法务网格工程实施的内容、成效、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建议等内容来探索当下中国的权利救济机制无法适应多数普通群众的低成本权利救济需求,以及基层政府建立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面临的一些问题,如队伍建设问题、提供权利救济服务的权限来源问题、具体机制建设等诸多问题。
  • 全脑超能分析力

    全脑超能分析力

    成功的学习,决不单纯是积累知识,而是在学习上突破,因为,知识积累只是量变,而方法突破可以带来质的飞跃。
  • 著作权—案例探究与分析

    著作权—案例探究与分析

    思想、感情的表达是指要作为著作物被认可,必须是人们精神活动的表达。因此,仅仅是一些数据或者历史事件的记载(如神州六号的发射新闻纪录,餐厅菜单等),不能说是思想或者感情的表达,因此不属于著作物。
  • 农村治安知识问答

    农村治安知识问答

    本书阐述治安管理法律本意的同时,注意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公民守法应当注意的问题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律宣传教育、引导、告诫公民、组织自觉守法。
  • 中国“超级”大学:中国大学最新、最全数据及精要注评

    中国“超级”大学:中国大学最新、最全数据及精要注评

    本书作者在十余年大学生与大学教师的生涯中,对当今中国大学的一应信息、数据和知识进行了横向对比、纵向解剖的综合分析和思考。在资料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上,充分体现了全面性、真实性、实用性、时新性,加上作者的简要精彩注评,相信能给高三即将高考的学生、大四即将考研的学生、研三即将考博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很好的参考。
热门推荐
  • 诱拐呆萌青梅:倒追男神100次

    诱拐呆萌青梅:倒追男神100次

    再次见到暗恋了六年的男神顾凌北,江小离激动的在朋友怂恿下要去验证对方到底身体有没有‘问题’,勾引没有成功怎么办?没关系,她有恋爱攻略,男神什么的,还不是手到擒来?“顾哥哥,我们来做吧。”江小离紧紧的抱着男神死不放手。“江小离,你究竟懂不懂这是什么意思?”男神眯着眼盯着她,随后把她狠狠压在身下。“唔,唔~”救命啊~
  • 飞机上的那些事儿

    飞机上的那些事儿

    中国首部记录中国籍乘务员在欧洲航空公司航班上工作的只发生在客舱里的故事。在航班上,与客人们斗智斗勇,记录了他们的笑与泪,他们的委曲求全,无奈难言。展现了作为服务行业的人们的心酸和感动。
  • 别惹废物二小姐

    别惹废物二小姐

    穿越重生,却被父亲当做礼物送到他的面前,供他一夜消遣!只是换回颜家独子的性命!儿子的命是命,女儿的命就是草么?行,那姐换上男装做男人行了吧?
  • 双刺夜

    双刺夜

    卡特这辈子最大的愿望:1.拔光莫特老头的胡子然后耀武扬威的给他注射他自己的实验药剂。2.让小风做个变性手术成为女孩。3.驾驶机甲打遍天下无敌手。然后坐在机甲里的卡特大笑:啊哈哈哈哈!我是无敌的!!!同时卡特脑中的尼特也在发出狂笑:啊哈哈哈哈!我是最强的智能AI!!!嘭!小风一手刀将卡特他们敲醒:巨型鬣齿兽过来了……==========================================================请读者把小说名最后那个字去掉……因为水月在某横那边,小说名是没后面那个字的只要有一颗执着的心,再废材的人也会一鸣惊人。
  • 邪魅王爷淡定妃

    邪魅王爷淡定妃

    黑暗帝国“绝杀”的金牌杀手,佣兵工会的第一把交椅罂粟!也是“帝皇”集团美国分公司的执行总裁穿越到紫芒大陆的扶桑王国,变成没爹没娘只有一个爷爷她疼若宝,却人见人笑的傻女哑女啦?好吧!前世活的太累!这世就想和爷爷平平淡淡的过一生只要没人来老虎身上拔毛!
  • EXO之黑玫瑰

    EXO之黑玫瑰

    一个女孩为了他们,死了很多次,付出了很多次!但是,她知道,他们和她是不可能在一起,虽然他是女王,狼族伯爵,力量比他们强很多……!为了爱情她愿意!
  • 夜妆

    夜妆

    女人便嫣然一笑,一只手揪住男人的领带,将自己柔软的嘴唇送上去。“嗨,小东西。”男人喘息着,灵活修长的手指伸到女人的背后,那紫色的丝绒结真是柔滑,在他指间茸茸的如同小猫,只要摸准它的顺毛,轻轻一扯,它就整个松散开来——慵懒凌乱的,一如这个被他抱在手中的女人。那样柔靡的声……
  • 无限真神

    无限真神

    何为真神?神、体、力、意皆至不朽之境界,方为真神!秦舞阳!一路行来,经历光怪陆离的故事,遭遇诙谐有趣的人,成就真神之境,尽在无限空间!
  • 给那些没有自信的人

    给那些没有自信的人

    对于初恋来说,往往是那么的刻苦铭心,对于所有的人来说,得到的往往比失去的多得多。人生的路总是要靠自己走出来的,不要为不必要的事情的浪费太多的感情
  • 一世温柔

    一世温柔

    她善良聪慧,在浊世一身白衣不染纤尘,踏入红尘只为寻找那个在她七岁时救回她的师傅,却遇到了他,那个以报恩为目的留在她身边的他,他冷漠不近人情,却独独对她死缠烂打,宠着她,护着她,用自己默默的守候对她许下了一世温柔。在寻找她师傅的江湖路上一步步揭开她的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