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29000000015

第15章 伦理学(1)

斯宾诺莎Spinoza(荷兰1632年-1677年)

没有哪位哲学家比他更高尚,但也没有哪位哲学家比他更遭到诽谤与憎恨。为真理而死难,为真理而生更难,要达到斯宾诺莎的哲学成就是不容易的,要达到斯宾诺莎的人格是不可能的。世界上只有一个斯宾诺莎,也只有一部《伦理学》。

——英国哲学家亨利·米勒

在人类浩瀚如烟的哲学著作中,有一位哲学家的著作非常特殊。阅读他的哲学著作仿佛就是阅读一本数学著作,因为他的著作,是用数学推理的方法来论述哲学问题的。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本就是《伦理学》。他就是17世纪荷兰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斯宾诺莎。

斯宾诺莎的一生是短暂的,仅仅活了45岁,但斯宾诺莎的一生是美好的,尽管他给同时代人的印象是平淡的。他抛锚在平静的思想海洋中,对于搅乱没有哲学的同代人心灵的荣誉、金钱、权力等漠不关心。斯宾诺莎的一生,是为真理和自由奋斗的一生,为人类的进步和正义事业奋斗的一生。斯宾诺莎以其高尚的人格,温厚可亲的性情,道德上的至高无上,窥破了笛卡儿那庞大的哲学体系,跳出了常识的圭臬。斯宾诺莎哲学的泛神论特征,不仅冲击了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的思想,而且也有别于培根和笛卡儿的哲学。但也正因为如此,他对西方近代的哲学和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黑格尔甚至说,斯宾诺莎哲学是所有哲学研究的重要开端,所以,“要么是斯宾诺莎主义,要么不是哲学”。评论虽高,斯宾诺莎确实当之无愧。

斯宾诺莎的《伦理学》所阐发的哲学思想在近现代欧洲哲学史上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其中蕴涵的唯物主义自然观鼓舞着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者和德国启蒙思想家,许多思想家通过他指出的神即自然的道路走向了无神论。黑格尔甚至曾说:“要开始研究哲学,就必须首先做一个斯宾诺莎主义者。”恩格斯也高度评价斯宾诺莎的实体论、自因论以及关于一切肯定同时是否定、自然是认识了的必然性等观点,称他的哲学为“当时哲学的最高荣誉”,把他誉为近代思想史上的“辩证法的卓越代表”。

斯宾诺莎向我们指出的打破传统的道路就是走向智慧之宫。然而,他自己走的道路在哲学史上大概是绝无仅有的,再没有像斯宾诺莎那样能忍受孤独和贫困的人了。然而,正是这份孤独,培养了他的坚强意志;正是这份贫穷,培养了他敢于破除权威的勇气。斯宾诺莎既贫困又富有,他是物质上的贫困者,精神上的富有者,他创造了独特的哲学体系。

《伦理学》是唯物主义大师斯宾诺莎的代表著作,其书共分为五个部分,构成了他的完整的哲学体系。

第一部分论述了他的实体学说,阐明了宇宙间除了自我依赖的实体以外,没有别的东西。斯宾诺莎在这部著作中,首先推翻了宗教关于人格的理论。这一部分的标题是“论神”,而实际上斯宾诺莎提出了自己的实体学说,他明确提出,神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它就是自然。把创造主与创造物、神与自然分离开来,还会陷于其他种种自相矛盾之中。为了取代超自然的神的观念,斯宾诺莎提出了“实体”概念。人是这个自然实体的一种样式,因而人的本质是由自然属性构成的。这是其哲学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范畴,并由此形成了他的丰富的实体学说。第一,实体是万物的本原,万物是实体的具体表现形态。第二,实体是万物的原因,是万物的规律性的根源。第三,实体是属性的总体,是作为整体理解的自然,而属性是实体本质的、根本的特征。这是他的哲学思想的基础。斯宾诺莎首先直截了当地给自因、实体、神等八个概念作了界说,又直接提出了七个公理。然后他提出了36个命题和一些绎理,并根据定义和公理加以详细的证明。

第二部分论述他的唯理论的认识论,阐明了观念的性质和起源,说明人的理性是可以认识自然的。他认为人类认识和获得知识的方法为以下三种:第一种知识是意见或想象,这是一种由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而来的感性知识。第二种知识是推理的知识,它是以事物的共同概念和正确观念为依据进行推论而获得的科学知识。第三种是“直观”知识,它直接从实体、自然的本质观念出发,进而达到对事物的本质认识。这部分与第一部分论题密切相关。斯宾诺莎对心与身的关系,认识的各种途径以及真理标准等作了论述。他提出人是实体的一种,是心灵与身体的统一体。人有认识事物的能力,并且作为认识对象的客观事物也是思想属性的广延属性的统一体。他还认为认识的对象是实体及其样式,即自然界中的一切实在的事物。感性知识是没有确定性的,不可靠的,只有“推论”知识和“直观”知识才是可靠的。

第三部分论述人的情感和意志的性质和起源,阐明人的被动的情感出于不正确和混淆的观念,最后得出人心是能够认识整个世界的本质的。心灵与身体的关系是同时发生的同一关系,而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因果关系。心灵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实体,所以也是不存在心灵对肉体的支配关系的。自我保存是人的自然本性,心灵的首要的基本的努力就是肯定自我的存在。人的意志和情感都是这种保存自己的努力的不同心理反应形式。

第四部分论述道德的基础,善恶的标准,阐明人在盲目的情感支配下的奴役状态和在理性指导下的符合人性的道德生活。斯宾诺莎认为,保存自我的努力是德性的唯一的基础,这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每个人都是趋善避恶的,而善恶的标准在于是否有利于保持自我的存在。善与恶并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因为同一事物可以同时既善又恶,或不善不恶。人们是根据对自己的利害去判断事物的善恶的,所以善与恶只是人的“思想的样式”。他认为,人们若受情感的控制,则不能与自己的本性相符合。只有在理性指导下的生活才是最合乎道德的生活。

第五部分作为《伦理学》最后一部分,论述了最高的道德境界以及达到这一境界的道德修养途径,得出了至善就是人对自然的认识,道德的修养过程就是认识真理的过程的结论。人的心灵克制情感的力量在于理解情感。只有正确认识世界,按自然规律生活,不为情感所支配,才能达到人生的圆满境界。其求善的过程也就是求真的过程。主动的心灵能与整个自然相一致,从而获得自由。他从实体(神或自然)出发,通过认识这一途径,变被动的心灵为主动的心灵,变外在的必然性为内在的必然性,从而达到人的自由和幸福,这就是斯宾诺莎的思想体系。

人类幸福的灯塔

在人类思想史上,有一百个哲学家,就会有一百种研究哲学的道路。有些思想家,是从物理学的问题走向哲学的,有些思想家是从纯粹数学的问题走向哲学的,还有些思想家是从逻辑或形而上学的问题走向哲学的,但斯宾诺莎则是从人的行为问题走向哲学的。确实,没有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会对人生的归宿问题无动于衷,但也同样没有几个思想家会像斯宾诺莎那样清楚明白地感受到其紧迫性。斯宾诺莎并不是把它作为一个理论问题来做纯学术的探讨,或自认为是人生导师需对它挥笔指点一番,而是为了他自身感受到的紧迫性,为了作为哲学家的社会责任感。

我们知道,英国哲学家休谟曾经写道,当他走出沉思的书斋而步入现实的世界时,他就把他的哲学置之脑后了,因为他的哲学与世俗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而不可逾越。

但是,斯宾诺莎是以一种求真求实的态度来研究哲学的。他甚至可以连续三个月闭门不出,精心构造他自己和其他人都能“真正”生活在世界上的哲学。他忘我地努力唤醒早已为人们所淡漠的人的理性良知,去探索崎岖不平的心智发展历程,以求得人生的哲学回归。

斯宾诺莎的哲学具有明显的伦理化的倾向,可以说,他首先是位道德学家,而后才是位哲学家。他公开宣称:“我志在使一切科学都集中于一个目的或一个理想,就是达到……最高的人生圆满境界。”正是由于高度重视伦理学,把伦理学作为自己思想体系的最后归宿,所以,斯宾诺莎才把自己最重要的著作叫做《伦理学》。斯宾诺莎作为一位先进的思想家,他试图站在时代的前列,给人们提供一种“新的生活的指针”,规劝人们树立并实践一种新的人生哲学和幸福观,即把对知识的追求看做是心灵的最高幸福,看做行为的真正的善。因为对知识的追求和获得,可以使心灵经常欢欣愉快,不会受到苦恼的侵袭。

斯宾诺莎认为,人们要有效地获取幸福,首先必须要致力于追寻一个“不变的”和“共同的”善。我们常常碰到的现实生活中所谓“善”的事物,如财富、荣誉、感官的放纵都是虚幻和无益的。

人们必须摆脱常识的束缚,办法就是寻求一种“善”,它既不是琐碎的,也不是变动不居的,而且所有的人都可以享有它。这是最值得我们希望和全力以赴去寻找的东西。这个最高的“善”就是人类对作为存在的整体的神或自然的直观认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最大幸福。

要实现幸福,斯宾诺莎建议我们,还必须理解我们自身。人们应该相互帮助,以达到自身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真正幸福的人,他必将慷慨地对待别人,因为,他知道这样会给别人带来幸福,也会使别人最慷慨地对待自己。

斯宾诺莎还认为,我们想象分享对神的爱的人越多,在我们心中对神的爱就越强烈。对“善”的追求并非是个人的所有物。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在于享受善的东西,而不在于自认为只有自己一个人享受它。爱、愉快、幸福,这些灵魂的财富只有慷慨地与别人分享时,才能最好地享受。因此,为了你自己,你也必须爱他人、爱人类、爱神。这就是我们到这个世界上来的缘由。

同类推荐
  • 不过一辈子

    不过一辈子

    《不过一辈子(最美文·冯有才卷)》内容简介:有些人,有事,注定用一辈子的时间都无法忘记。当昨天渐行渐远,那些以爱的名义驻足过我们生命中的往事,如盛开在平庸日子里的花儿,饱含了岁月殷殷的叮嘱,让我们在蓦然回首之际,心中泛起,刹那间的温暖。
  •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光明在我们的前面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光明在我们的前面

    中国一世纪的经典绝唱震撼几代人心灵的不朽篇章,作者包括鲁迅、朱自清等作家,丛书包括:茶杯里的风波、沉郁的梅冷城、春风沉醉的晚上、春风回梦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生命、丰收、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荷塘月色、红烛、狂人日记、等文章。
  • 中国现当代文学通史(上册)

    中国现当代文学通史(上册)

    上世纪80年代,有识之士提出了现当代文学的整体观问题,并力图贯通曾被政治意识形态“阻隔”的现代与当代文学的历史。“整体观”或者“20世纪文学”的构想是带革命性的,它使现当代文学史的写作掀开了新的一页。然而,时至今日,我们却发现,在获得了一种宏观学术视野的同时,或者在被输入了一个新思维框架的同时,我们并没有真正获得如何“贯通”和将整体观“具体化”的途径,整体观也还没有真正渗透进文学史的骨骼和血脉之中。因为我们需要追问:究竟在哪些重大问题上,现、当代文学原本就是贯通着的?对现当代文学史的研究来说,这就形成了一个有待于不断发现的学术空间。
  • 解放襄阳

    解放襄阳

    国军数万劲旅,6月9日从延安向西北扫荡,占领保安、青阳岔、卧牛城等处,到达共匪中央首脑部所在地。毛泽东一行正冒雨向北逃窜,又据当地人士透露,共党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身负重伤,危在旦夕;共产党中央书记任弼时在雨夜逃逸时摔下山沟,粉身碎骨……;在此次追剿行动中,美国测向仪的准确事达百分之百……
  • 便纵有千种风情

    便纵有千种风情

    柳永,始终行走在宋朝仕途的边缘,他以傲视才情挥就迤逦宋词,他以真心温暖那些倾城女子。想弃了浮华,醉了烟花,终是不舍;想远了脂粉,一心求仕,也未成行。《便纵有千种风情》为散文体传记,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背景,以柳永的词为脉络,运用散文化笔法点评、赏析,进行个性化、情感化解读,展开柳永一生的爱情传奇与功名得丧。
热门推荐
  • 武器宗师

    武器宗师

    一个不明的祖物,一套能造就剑术大师的诡异剑法,需要切换五种不同武器打出极限的伤害,且看一代武器宗师如何在这盛武世纪华丽丽地打造不朽传奇…
  • 封印黑衣人

    封印黑衣人

    爱丽丝和贝丝在一次野餐时,认识了邪恶的黑衣人,善良的若希,进入了圣雪魔法精灵学院,开启了一段不可思议的冒险
  • 上古世纪之圣剑阿萨尔

    上古世纪之圣剑阿萨尔

    公元前2000年,源大陆伴随着神与英雄的战乱接近毁灭,在临毁灭那一刻,掌管冥界的女神伊安娜·尼姆西,耗尽了她的生命力为大陆上各个种族开启了通往新世界的冥界之门。2000年前源大路神使用的圣剑阿尔萨出现在了诺亚大陆上,引起了一场极大的轰动,有人认为这是一把充满绝对力量的圣剑,有了它你就可以统一诺伊亚大陆和哈里拉大陆成为一代皇者。在物资膨胀的欲望下有人甚至以为它是一把通往源大陆的钥匙,可以让他们重返以前的家园。在新世界平凡诺亚族的少年路泽,却意外地成为了传说中的预言之子,从此走上一条不平凡的强者之道。
  • 萌萌小懒妃之魔王莫淘气

    萌萌小懒妃之魔王莫淘气

    他的人生本该是以丰衣足食前程似锦幸福安康花好月圆为开始以钞票做床以美人为仆以精尽人亡为结尾……但是,他变成了女人。不过没关系,她还是可以以丰衣足食前程似锦幸福安康花好月圆为开始以钞票做床以天下为仆以含笑九泉为结尾——但是,她遇到了他。“你再敢沾花惹草,我就阉了你。”虽然她已经没了那个啥,但是这样听着还是好疼!【本文男穿女,不喜勿喷】(作者群:607306408欢迎加入,来者不拒~)
  • 电竞英雄联盟

    电竞英雄联盟

    没有奇奇怪怪的幻想,没有穿越时空进入游戏世界。以着多方面角度看当今电竞,分享英雄联盟里里外外的故事。
  • 妞,爷来守护你

    妞,爷来守护你

    火车上的纯情少年,少女,那颗懵懂的心的苏醒,现实社会该如果领引让“纯傻”的小青菜成长,收获还是失去,保持还是放弃?(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冥界公主闯校园

    冥界公主闯校园

    寂记住我不再是人,而是恶魔,没有情没有意没有心,不会痛的恶魔见到我是你的恶魔,你,走开,不管你是谁,只要靠近我就死,我这辈子你就是败笔。
  • 网游之龙战士

    网游之龙战士

    人怕出名猪怕壮,天下第一的日子也不好过呀!不是被美女追,就是被小弟围。柳辰,一家小广告公司做平面设计,本来一直平平淡淡日子,却因为一款风靡全球的网络游戏《天下》改变了生活,加入了美女如云的夕雨工作室,看柳辰如何带领众美女纵横《天下》,成就一代天王!
  • 战后再战

    战后再战

    一个农民,不得已之下放下了锄头,投入了一次又一次战场的厮杀。几年的战场生活,数十次的战斗过客。每一次都危险丛生,却幸运的活了下来。他见证了离别、恐惧、无奈与绝望,朴实的心灵被这一切洗礼。然而,他身经百战,伤痕累累。
  • 契约闪婚之宠妻有前科

    契约闪婚之宠妻有前科

    革凡:没有亲人,没有朋友,那时,一个叫涂俊南的人便是她的整个世界。她甘愿为爱付出,代罪入狱,那年,她二十岁。当三年刑期已满,等待她的却是,爱人的背叛,相见却形同陌路,她所受的罪,竟是自讨苦吃?她一度认为,自己的人生就此被毁了个彻底!可谁会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婚姻,让他进入了她的生命。(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