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30700000041

第41章 板凳要坐三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2)

每一个初到西方的中国人,恐怕印象最深的,就是这里的传媒所报道的中国多多少少和我们自己所经历的中国以及自己在中国传媒上所感受到的中国有所不同,是一个连中国人都多少感到有些“陌生”的中国。其实多多少少都有一种“妖魔化”中国的味道。讲个例子:2005年7月左右,德国媒体突然问开始炒作中国企业在德国兼并德国企业的话题,德国媒体惊呼“中国人要明日张胆地盗窃技术来了”,“中国企业成为德国企业的可怕竞争对手了”,“要防备中国”!实际情况怎么样呢?中国目前在德国的投资一共只有六百多个项目,这些项目绝大多数集中于餐饮、服务等部门,生产领域的项目只有十来个。而且所有这些投资加在一起仅两个多亿美元,而德国一年在中国的投资就达到两百多亿美元。但是一些本地媒体就是置如此巨大的落差不顾,一个劲地冲着中国嚷嚷“狼来了!”这还只是经济方面的情况,至于政治、社会方面的偏见,更是罄竹难书了。对于驻外记者而言,长久地接触本地的媒体,接触本地媒体所构造的“中国镜像”,一种自发的比较判断肯定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了。坦率地说,本地的报道也有相当是客观的,于思考不无裨益的。有人说,出国后不见得对外国的了解会有多深刻,但是对中国的了解一定会加深,就是说有比较就有鉴别了。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在本地媒体整体构像的刺激之下,我观察到的普遍是“出国后更爱国”的悖论情感,也就是说傲慢与偏见在有自尊的国人心中经常激发的是一种本能的中国情结。讲一个亲身的经历:一次陪着几个国人(都是大学教授,挺有“身份”的)去游玩,到他们住的酒店去接人,却发现大家都很郁闷——原来他们住店登记的时候,有一个白人绅士丢了一个装有六百多美元的手提箱,现场还有别的白人绅士,但是服务生根本不去询问他们,直接就问这群华人“是否拿错了箱子”?这当然是对大家人格的一种质疑,但是所有人的第一反应是:为什么中国人(没有人认为仅仅是针对自己,而是自己所代表的整个族群)在这里会受到这样的歧视?我想说的是,这个白人服务生自然不会天然生就有“中国人爱贪小便宜”的观念,也不会天然就认为“白人比中国人高尚”,他的这些偏见其实就是从本地的传媒构造的“镜像”之中得来的,而且根深蒂固,你生气也没有用。这种刺激很能触动一名记者的职业责任感。怎么样才能告诉这些普通的欧洲人(他们多数是可爱的),告诉他们:中国人、中国社会也和他们的社会一样,有好人,有坏人,有高尚的人,有卑劣的人,中国人绝不是若干卑琐的个体的集合,中国社会也和他们的社会一样丰富多彩,任何简单的概括都会失之偏颇。

其实这就是一种沉甸甸的政治责任。我理解驻外记者责任重大,不在于他(她)是否把实现小康社会等国家目标挂在嘴边,而在于他们一定要以个人的日常行为、工作之便,去传达一个现代的中国和现代的中国人的正面形象。告诉身边的外国人,关于中国的客观进步,关于一个“陌生的中国”的拳拳善意。

“熟悉的西方”。和西方媒体多少有点“妖魔化”中国相比,我们的媒体似乎总是在“美化”西方。不过我先要声明的一点是:发达国家的很多地方的确值得我们孜孜不倦地模仿和学习,我有一个感觉,和德国比,如果说我们的硬件相差五十年,那我们的软件至少差距是一百年。(德国面积35万平方公里,人口8200万,其规模大致和我国的四川省相当,但是却创造了世界第二的国民总产值)在这样强大的后工业文明实体面前,保持一种文化自信心和平常心的确非常不容易。加之我国出于推进改革开放的需要,一段时期以来,媒体重点宣传了西方的亮点(无须否认,人家的亮点的确很多)。这给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西方镜像呢?那就是一个一切近乎完美的西方国度:西方的人民是礼貌而高素质的,西方的司法是公正而清明的,西方的人民都受到了社会、政府的公正对待,等等。这个镜像是谁带给国人的?不是别人,就是我们媒体自己。现在想来,我在派驻到柏林前,脑海中的“熟悉的西方”就是这么大致一个镜像。说起“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我们传媒从业者其实有更大的责任。所以我觉得,驻外记者有责任告诉大众一个多角度的完整的外国,告诉他们这里是有很多值得向往的目标,也告诉大众市场经济所产生的冷漠、自私,在这里同样普遍存在;使大家直观地体会到,在中国的不如意,不会因为来到了一个更加发达的国家就会自动解决。比如在国内升学难、就业难的大局面下,很多有条件的家长盲目选择了把孩子送到国外留学这条路。我在德国,感触最深的就是小留学生的处境,他们很多人高中刚毕业,甚至初中毕业就被家长送到了德国。就我的感觉而言,多数人过得很不愉快,很不幸福。他们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缺乏亲情的关爱,缺乏朋友的交流,很多连语言关都过不了,不少人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上网玩游戏、看电影,而且长期几乎只在华人中间打交道,几年下来,外语不但没有进步,而且连汉语都退化了。但是他们的家长呢?我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家长来到留学中介,说要送孩子去国外留学,人家就问了:“去哪里?”“不知道!只要能出去就行,反正我舍得出钱!”这尽管是一个极端的个案,但是却很有代表性。回到媒体的责任上来,我认为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传媒没有尽到全面报道的义务:这几年我们媒体对海外留学生的报道是一个什么状况?有没有误导?

我觉得很难摆脱干系。

从“陌生的中国”到“熟悉的西方”,其实都是不全面的,都是不同的偏颇的媒体“镜像”。而正是因为这个偏颇的存在,给了新生代驻外记者很大的“就在现场”的发挥空间,而且现在的时机也已经具备:西方学界自己关于“西方中心论”的提出本身,就标志着反思西方神话的开始;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从西方看来,除了市场经的引进,中国传统的儒家理念以及“重视教育投资”、“重视家庭蓄”等传统思维,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就意味着一个以传统中国文化为比较坐标的思维向度正在确立。这些都为多角度的观察国和西方提供了新的知识资源和时代养料。这就是新生代驻外记者的宏观思考建构的优势,可以部分跳出“姓资姓社”的意识形态框架,从不同文明之间的磨合、碰撞、沟通、交流的视角来构思自己的观察和新闻。其实落实到一句大实话:就是用一个“人”的平常心来思考问题,尽管发展阶段不一样,但是我之所担忧的,洋人一样担忧;我之所在意的,洋人同样在意。这就是孔夫子老早就说过的:推己及人。一个世界公民的眼光,就会在这种中国传统智慧的指导下建立起来。

这里说的其实都是价值观方面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确很特殊:

在国内生活,几乎感觉不到讨论这个问题的必要,但是在国外生活,因为随时随地都感受到身份认同的刺激,感受到不同制度、文明之间的碰撞,所以感觉到,其实价值观这个东西天天在骚扰你,不想明白还真有点不行。

三年冷板凳,一颗平常心

从职业规划上来讲,所有机构的驻外人员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在国内总部的职业发展规划问题。驻外记者也不例外,因为在一定程度上驻外记者暂时离开了总部的主流职业生活,在另外一个分支上奋斗,所以驻外记者要忍受对将来职业规划的不确定感的焦虑。

此外,驻外记者远离故土,远离亲人,没有什么朋友,起码对刚到任的记者而言,除了本职工作之外简直可以说没有什么是熟悉的东西了。驻外一任三年,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坐三年冷板凳。其间种种点滴在心头的焦虑有时候对人性确实都是一种考验;而要从这种焦中摆脱出来,实在是需要一颗平常心。

花三年的工夫锻炼一颗勇于自我克制的平常心,这个收获也算不小了吧?尽管能否修成正果不得而知,但是这个修炼的过程确是人生的一段难以忘怀的、纵使不愿再体会也值得纪念的经历(以乐观或是悲观的眼光来看待这段经历,“人心不同,结论迥异”呵)。

在工作之余,如何健康地安排好自己的业余时间,真是一个考验。

无所事事是不行的,这会强化寂寞的侵蚀。所以一定要给自己找点事情做。一个很深刻的印象就是今年德国世界杯期间,我在慕尼黑为主持人白岩松拍摄一个节目的出镜,由于当时光线不好,怎么调整白岩松的脸上都有阴影。怎么办呢?不愧是央视名嘴,白岩松干脆把这个情节拿到了自己的出镜词中,他说,我现在慕尼黑奥林匹亚球场,由于光线的缘故,所以你们看到我的脸上有大片阴影……(原话记不住了)我当时在旁边是大为佩服,白岩松后来解释说:

“要善于化不利为有利”。——其实这就是驻外记者的一大乐趣,由于工作的缘故,你可以很方便地和很多有思想的人物接触,亲眼见识他们的过人之处,也跟着享受有智慧的生活。这算一大乐事。

还有一个就是,你可以很细节地渗入你所在的国家和城市,真正了解你周围的人民。这是一种由表及里的认知过程,同样需要你倾注相当的心血,也很有意思的。随着日子的增长,你会逐渐发现你在慢慢进入一个以往不曾设想过的世界:洋人的世界,还有当地华侨的世界。这两个世界的价值观、人生观、生活模式、行为举止都和中国内地人的颇有不同。由于你是在油盐柴米酱醋茶等生活细节上感受着这些不同,所以你会有一个感觉,我们和洋人以至和香蕉人(华裔血统,白人思想)的区别就体现在你的一个手势,一声随意的问候,一件衣服,一个本能的动作等方面。久而久之,你会自然受到:价值其实并不玄虚,文化其实也很实在。

驻外三年在个人职业生涯里不算长,但是确实也不短。网络时的驻外记者较之老一代驻外记者,的确在和祖国信息交流方面有了巨大改观,但是有一点和老一代记者们是一致的:和中国之间的时空的巨大间隔依然存在,距离的考验和时间的捶打仍然要求,驻记者必须培养并保持一颗平常心,用认真的工作态度,用对自己、对国人负责的节目来充实自己在海外的时空。一句话:板凳要坐三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李新烽1987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93年获威尔士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5年任《人民日报》驻南非首席记者,新闻作品多次获奖。出版有专著:《非洲踏寻郑和路》;合著《美国谚语词典》、《世界在你眼前》、《世界新闻事业概览》与《郑和史诗》(中英文版)等。

——“郑和系列报道”采写六年话体会

人民日报李新烽

同类推荐
  • 世间最浪漫的事都是免费的

    世间最浪漫的事都是免费的

    两个人在一起,相爱容易相处难,当激情褪去,怎样留住爱情与浪漫?长久的爱情,要的不是惊天动地、海誓山盟,而是柴米油盐点滴生活里的用心。用创意把两个人的平淡生活点石成金,让生活处处有惊喜:一起收集自然,收藏生活的点滴的美好;一起制作手工:首饰、瓷器、布偶、爱的礼物;一起养宠物,照顾它,给它爱;一起做个吃货,吃遍天下美食;一起去旅行,手牵手走遍各个角落;一起拍照,发现生活中不易被察觉的美丽......
  • 莫言小说语言专题研究

    莫言小说语言专题研究

    本书是从语言的角度专门研究莫言小说语言中的语言运用方法和技巧的一部著作。
  • 温暖的芬芳

    温暖的芬芳

    当代中国手机小说名家典藏,一生必读的文学经典,名家荟萃,精彩纷呈;以小见大,耐人寻味。《当代中国手机小说名家典藏:温暖的芬芳》分五辑,分别为“永远的妈妈”、“眼里有泪”、“春光美”、“咱们的孩子”、“想象病”。
  •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集外集——鲁迅作品精选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集外集——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大庆精神

    大庆精神

    大庆精神就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精神。爱国: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创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求实: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奉献: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1981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转发国家经委党组《关于工业学大庆问题的报告》,以中央文件的形式肯定了国家经委党组对大庆精神的概括,即发愤图强、自力更生,以实际行动为人民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无所畏惧、勇挑重担,靠自己的双手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讲究科学、“三老四严”,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忘我劳动,为国家分担困难,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献身精神。
热门推荐
  • 我以为我会嫁给你

    我以为我会嫁给你

    五年后再相遇,她不再是那个悲悲切切,百般取悦他的小女人。只因为她爱,他不爱,他便可肆意侵夺她的自尊、玩弄她的感情,偶尔一点点貌似真情,就让这个女人发誓为他生,为他死。而他,却在厌倦她后,另觅新欢,恩恩爱爱,无视她的存在。彼时她正经历着一连串生活变故,突然冒出个亲姐姐、车祸、再睁开眼发现镜子里已是另一个人......她哭过、求过、挽留过,换来的只是他的轻蔑......之前种种,譬如昨日死。这个在自己最好的年华,付出最好的自己,最真的初心的女人,五年后再回来,不是因为爱,是恨......
  • 道德真经全解

    道德真经全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0号系统完善中

    0号系统完善中

    首先申明,我是0号,一个居家系统。其实我以前也是个人类,一名元帅!当时联邦还很弱很穷,于是,本着不浪费的原则,当我在一场大战时因受到重创而亡后,我的精神体被联邦制成了联邦系统的主神。但是我的精神体受重创实在是太严重,即便是联邦强大后也无法治愈,于是乎,联邦就让我“入乡随俗”,“下乡”去体验别人的生活,希望我能够自愈成功。但是又因为我的强制性(这是军人的本能)太大,我总是遭到一个又一个主人的嫌弃……简言之,这是一个兼人类与系统身份的不明物体(←_←)的进化史!
  • 陌漓

    陌漓

    时间是最无情的东西,它带走了我所珍视的东西。现在的我后悔了,可是,你还会在原地等我吗?
  • 无敌剑道

    无敌剑道

    重生在了一个玄幻的世界,易水只想做一个逍遥散人,不想和人家争名,但是名声早已响彻世界。不想和这个世界的势力有任何瓜葛,但是这个世界的势力却与易水纷争不断。
  • 异能夫妇

    异能夫妇

    厉竟时和时梦从古代穿越到现代,遇到一位神秘的师父加几位好友,时梦震惊的发现自己早在几年前就已经穿越而来,时梦还发现自己还可以隐身.....
  • 黑夜骑士守护团

    黑夜骑士守护团

    天额,她刚进校园就遇上了一大群,是的,是一大群的帅哥。。。。。。她夏茹凌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了,囧啊。。。。。。
  • 舞铃天下

    舞铃天下

    她以为再也找不回那些美好了,只能守着回亿念念不忘,却忘了其实时过境迁却依然依旧,人的感情才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被时间瓦解的
  • 我爱香奈儿

    我爱香奈儿

    如果能够控制喜欢的感觉,他才不会自讨苦吃挑战高难度的恋情,但是情难控制,明知机会渺茫,他还是好喜欢好喜欢蓝丽。尽管她冷漠到懒得对他有好脸色,尽管她总是在拒绝接受他的好意……明知自不量力,明知自己在她眼中只是个没品的台客,他还是对她告白了,他的确是冲动,但却一点也不后悔……
  • 美在气质

    美在气质

    本书内容包括:生命律动的灵性生为女人的美丽何为出诗入画的举止与众不同的品味富有弹性的性情楚楚动人的形象以柔克刚的交际妩媚迷人的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