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44300000030

第30章 《中庸》的哲理(3)

所以程伊川的解释,只暴露他的浅陋无知。朱晦庵所犯的错误,正有相同之处。他以为“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则为平常之义。所讲的是“平常之理”。用“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解“中”,其错误之点,与伊川正相等,上面已有论及。至于说“庸”是“平常”,那是一种极武断的说法。《中庸》一部书所讲的道理,都是些极不平常的道理。你能说“赞化育、参天地”的道理是平常的道理么?你能说性命诚明的道理是平常的道理么?况且《中庸》明明说道:“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你能说“圣人所不知”、“圣人所不能”的道理是平常的道理么?这样看来,程、朱解《中庸》,完全是一任主观的臆断,不顾客观的事实。我认为这不是善于讲《中庸》的。

然则中庸应该怎样去解释呢?什么叫做中庸之道呢?上面已经说过《中庸》所以名为中庸,便是专为发挥体用的道理的。中是诚之道,庸是诚之之道。中就性说,庸就教说;中就中说,庸就和说。《中庸》说: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这句话《论语》上也有提到,便是“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所谓“中庸之为德”便是“中”的德与“庸”的德。“中”的德是自诚而明的德,“庸”的德是自明而诚的德;“中”的德是“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的德,“庸”的德是“择善而固执”的德。质言之,“中”的德是能保持“未发之中”,“庸”的德是能保持“中节之和”;“中”的德是天成的,是出于生知安行的,“庸”的德是人为的,是由于困学勉强而行的。严格说来,“庸”的德虽不如“中”的德,却比“中”的德更可贵重,因为加了一番人的努力。所以《中庸》说: 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惶憷尔?

这是一番督励人的努力的话,因为看重人事甚于看重自然,乃是儒家的根本立场。《中庸》所以尊重“庸德”、“庸言”,便是这番意思。所以提出“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更是着重“庸”德的一种最露骨的议论。我在下面还要讲到“《中庸》的修养法”,都是关于“庸”德方面的。孔子赞美中庸,也只是赞美“庸”德。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子路》)

狂者便太过了,狷者便不及了,太过不及,都是发而不中爷,所以孔子不与。“中行”即发而中节,无太过不及,与“中道”同意。孟子说:

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尽心(下)》)“中行”和“中道”同意,都重在发而中节,这便是中庸的根本义。

我们若不从“庸”德去看中庸,若不从发而中节去看中庸,便会走到程朱一流的见解上去。《中庸》上所记关于中庸的文句,都应该从发而中节方面去解释。

仲尼日:“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什么是“时中”,有人解作孟子所称“孔子圣之时者也”,有人解作“执中为近之”,又有人从“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去解释,其实在我看来,都不中肯綮。我以为所谓“时中”,所谓“无忌惮”,都是就中节不中节说,都是就“已发之和”方面说,并不是就“未发之中”方面说,质言之,都是着重在“庸”的德。戴东原颇能看到这点,他解释这段话,说道:

庸即篇内“庸德之行,庸言之谨”,由之务协于中,故回中庸。

而,犹乃也。君子何以中庸,乃随时审处其中;小人何以反中庸,乃肆焉以行。

东原用“由之务协于中”解“庸”字,这比程、朱强远了。所谓“务协于中”,不就是“已发之和”么?东原知道从“庸”字解中庸,是他的炯识,可是他不能彻底认识“庸”字在中庸上的地位。东原从“随时审处其中”解“时中”,从“肆焉以行”解“无忌惮”,我认为大体不错。不过君子何以能“随时审处其中”?小人何以“肆焉以行”?他就不能说明了。这是由于他仅知道从“庸”看中庸,而不知道从“和”看中庸。不知“和”比“庸”更来得鞭辟近里。君子何以中庸,由于发而中节,发而中节,是谓“时中”;小人何以反中庸,由于发而不中节,发而不中节,便不免当怒而喜,当哀而乐,结果就“无忌惮”了。《中庸》里面还有关于知识与中庸几段的记载:

子日:“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子日:“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获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日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子日:“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我们知道中庸之道,即是体用之道,即是中和之道,这关系到宇宙和人生的全体,非智慧超绝的人,便不容易把握住其中的关系。所以上面几段记载,都讲到智慧的问题。舜何以称为“大知”,因为他能深明体用的关系。我们现在无论历史上有没有舜这个人,姑且照原来的文句加以解释。舜以好问察言的资质,当然容易透彻执两用中之理。什么叫做执两用中?两,便是体与用;用中,便是把握体用的关系。关于知识和中庸的关系,《论语》也有同样的记载。孔子说:

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孔子自己说没有知识,实际上是故作此语,以激励那些以知识自炫的。因为富有知识的人,才会了解体用的关系。所谓“叩两端而竭焉”,和执两用中的道理并没有两样。“叩两端而竭”,即是说明体用,把握体用的关系。那些以知识自炫的,自以为知道体用的关系,实际上是“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又以为深明体用的关系,不必“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但实际上是“驱而纳诸罟获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

可见以知识自炫的,未必真有知识。所以孔子有“空空如也”之言。这只有颜回才能体会这层道理。颜回是“闻一知十”的。颜回的知识过人,所以能守,所以拳拳弗失。以上都是论知识与中庸的关系。富有知识的人能够把握中庸的道理,已如上述;但能够把握中庸的道理的人,他的知识也就益发完备,所以能“知天”、“知人”,甚至于“可以前知”。二者是互为影响的。

关于《中庸》的基础理论,略如以上的说明,现在讲《中庸》的修养法。

三、《中庸》的修养法

《中庸》认人的本性是“诚”,万物的本性亦是“诚”,所谓“诚者天之道”,人可但依其本性行之,实无修养或教育之必要。然所以需要修养,也有一番道理。人的本性虽是“诚”,但人有三阶级。《中庸》说: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从这段话里面,可知道人类显明地分成三阶级,从“知”的方面看:

第一级是“生而知之”,第二级是学而知之,第三级是困而知之。从“行”的方面看:第一级是安而行之,第二级是利而行之,第三级是勉强而行之。《中庸》以为在这三阶级的人类中,各人表现各人的“诚”,结果都能达到成功的地步。在生知安行的人,本用不着怎样去修养,而所谓修养,主要的是学知利行,或困知勉强而行的人。不过生知安行的人,也另外有种修养法。因此,《中庸》的修养法,分作二部分:即自诚明的功夫和自明诚的功夫。我们且先把《中庸》最重要的一段话写在下面,然后加以解释。《中庸》说: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这段话里面就告诉了我们两种修养法:一种是自诚明的修养法,一种是自明诚的修养法。前者关于天事,故为“天之道”,后者关于人事,故为“人之道”。什么是自诚明的修养法?这是就生知安行的人立言的。这种人虽然天事已足,但也须辅以人事。天事已足的人,他的性情,他的识见,乃至他的胸怀,都要比平常人高一等,所以应该尊重固有的德性,就固有的德性求其扩充,期达于广大高明之域。这是一种“温故”的功夫,即是一种“敦厚”的修养法。所以贵“慎独”。关于“慎独”的话,《中庸》里面发挥得很多,譬如说: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

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关于“慎独”一点,儒家是特别注重的。孟子认“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为三乐之一,都是着重“慎独”的思想的。在生知安行的人,天事已足,只需把固有的天事保持得好好的,所以最重要的是“慎独”,是“不愧于天”。什么是自明诚的修养法?这是就学知利行或困知勉强而行的人立言的。这种人天事既不甚足,不得不专恃人事。所以应该注重问学的功夫,应该使知识造到极精微的地步。我上面已经说过中庸的主旨在发而中节,在着重“庸”的德,即是专为学知利行或困知勉强而行的人说法的。所以又应该实践中庸之道。知识和中庸有不可离的关系,这在上面也说过。既富有知识便能把握中庸的道理,所以这种人要问学与中庸并进。

就知识说,务在“知新”,就中庸说,务在“崇礼”,不过最重要的关键,还在“道问学”。因为这样,所以《中庸》对问学的方法,阐述至为详明。

《中庸》说: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这段话是做学问最吃紧的方法,在儒家的著作里面,是颇值得贵重的文句,可以说是做学问的五个步骤。前四个步骤讲知,最后一个步骤讲行。以图说明如下:

《论语》上只有“博学于文”的话,至于审问、慎思、明辨这几点,都很少讲论到,不像《中庸》把这种做学问的步骤分得很明白。在修养法里面注重在“诚之”,所谓“诚之”,便是“择善而固执”。何谓“固执”?

便是“弗能弗措”。“弗能弗措”是一切治学处事、立身行己的总法门。所以《中庸》说: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弗能弗措”,也就是“人一己百,人十己千”,这便是致“明”之道,也便是致“强”之道。《中庸》上讲“明”是讲得很多的,也讲得很切实的,上面已有说到。但是《中庸》也注重解释致“强”之道。《中庸》说:

子路问强,子日:“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这段话颇难解释,我以为都是说明中庸之道,即说明“庸”的德,而须用“弗能弗措”的方法贯彻之。所谓“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实指一事,并非二事。即是说“北方之强与?或强者与?”所以下面说:“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所谓南方之强,或系就老子一派言;所谓北方之强,或系就墨子一派言,但俱未达到发而中节的地步,即俱未达到“庸”的德。“和”与“中立”,近乎南方之强;“不变”则近乎北方之强,但俱非《中庸》之强。《中庸》之强,乃“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乃“国有道,不变塞,国无道,至死不变”。这非有“弗能弗措”,“人一己百,人十己千”的修养功夫是不容易达到的。在学知利行,或困知勉强而行的人,天事既不甚足,非有“弗能弗措”,“人一己百,人十己千”的决心,就不容易达到“明”与“强”的地步。因此《中庸》说:子曰:……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惟圣者能之。

具有“弗能弗措”的决心,才能“不见知而不悔”,才不至“遵道而行,半途而废”。这些议论,本很平常,但为学知利行,或困知勉强而行的人说法,不得不如此。

以上说明了两种修养法。

《中庸》上关于修养的尚有一段很可注意的议论,便是对于知、仁、勇的说明。《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又说: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这段话标明“子日”,虽不一定是孔子说的,却很能发挥孔子的原意。

《论语》上关于知、仁、勇,曾有过两段记载。

同类推荐
  • 价值观的力量

    价值观的力量

    《价值观的力量》共分为九章,第一章“中国的月亮”曾经也很圆啊;第二章大悲壮、大不朽之中国;第三章打造中国形象养清正、凛然之气;第四章我们需要一场灵魂拷问第五章亟待雪中送炭莫急锦上添花;第六章“改革创新”当代最深厚的爱国主义;第七章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第八章核心价值观之探究;第九章“和谐、公正、仁爱、共享”。
  • 这年头一定要会点易经

    这年头一定要会点易经

    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部著作能够在跨越三千多年之后,依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并继续焕发出奇异的光彩,使那些可以称之为人类精粹的众多专家、学者为之叹服。《这年头一定要会点易经》密切结合现代人的实际需要,根据笔者的理解,逐一分析和诠释了《易经》六十四卦中所蕴涵的人生智慧。理解《易经》,你将拥有如下高贵的品质:谦恭、热忱、宽恕、公正、稳健、坚定、进取、温雅、欢欣、真诚、深思、创造。
  • 杂家学派与《吕氏春秋》

    杂家学派与《吕氏春秋》

    杂家是战国末至汉初兼采各家之学的综合学派。杂家虽只是集合众说,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所以也可称为一家。
  • 道德情操论轻松读

    道德情操论轻松读

    《道德情操论》相比《国富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对促进人类福祉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道德情操论》早于《国富论》近二十年发表,前后经过五次修订,是亚当·斯密毕生最重视的作品。在《道德情操论》中,亚当·斯密对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作了很好的回答。
  • 旷野呼告

    旷野呼告

    俄罗斯思想家列夫·舍斯托夫毕生规避理性,倡导神明启示,远离思辨,崇尚信仰。在本书中,作者尤其以独特的感悟理论向人们阐释了西方思想界与文化界巨擘克尔凯郭尔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神明启示下所显露出来的思维的魅力。同时,作者更深刻地向人性的深处拷问理性,在思想旷野发出在他认为没有回音的无声的呼告。
热门推荐
  • 小故事大启示

    小故事大启示

    在一本普通的书中,除了我们放进去的东西之外,我们找不到别的什么。但是在一本好书中,心灵能找到存放大量东西的空间。
  • 校花的贴身之旺神

    校花的贴身之旺神

    他从小就练武,练武非常敏捷!碰巧了绑架女孩,救出了女孩。碰到了一位山峰派,他是掌门,旺宇惹上了天山派的掌门,旺宇受了重伤。参加了全市比赛,打完比赛后。被神秘人打击旺宇的背后,渐渐地做出了富翁的梦。旺宇的师父一直都在找神秘人究竟打中旺宇的背后,找着找着找到了原来是古魔派的掌门的儿子,旺宇的师父就打死了古魔派的掌门的儿子。旺宇就渐渐地醒了,旺宇仍然回到某某市保护付君茹的本身。(作品未简介)
  • 广寒仙

    广寒仙

    广寒仙宫历代只收女弟子。……这一世,一个少年手持望舒剑,代月临尘!******************************************ps1.0:如果喜欢,请收藏!ps2.0:每天两更,早上9点,晚上5点,敬请收看!
  • 花神驾到

    花神驾到

    她是生活在阴花山上,吸取天地日月之精华而生的花神樱璃,同时也是历史长河上最不完整的神。一次意外让她发现了她只有一魂一魄,另外的两魂六魄流落世界各地。她贪吃,财迷,时冷时热的鬼怪性子却使她收获了美男子,且看她如何玩转乾坤!
  • 魔门天尊

    魔门天尊

    魔非魔,非常魔,是邪魔,是歪道。我追求的是真魔,是混沌中存在过的魔。罗刚是一个生存在斗魔大陆的少年,从小以打猎为生,然而命运的轮盘发生变动,罗刚走出了深山老林,来到了世俗界,与各方势力做斗争,然后命运坎坷,等待罗刚的将会是什么呢?
  • 第一风华1天赐良缘

    第一风华1天赐良缘

    曲檀儿是尚书府里的四小姐,却备受亲人的欺负和虐待。谁都没想到是,东岳国英明睿智的皇帝突然赐婚,居然让她这个名声不佳的庶女嫁给声名绝佳的八王爷。而且八王爷若敢拒婚的话,皇帝便要将他打入天牢。这件奇怪的婚事震惊了无数人,也让人们心中画满了句号。各种威胁打压,暗杀逼害随之而来,令曲檀儿难以招架。她实在不明白,她到底碍着他们什么了?为何尚书夫人怒骂她是妖孽?为何神秘的白发男子屡次出现在她的身边?那只会喝酒的古怪小鸟,到底从何而来?太上皇遗旨,帝王赐婚,神秘男子暗中相助……这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按图索骥,抽丝剥茧,随着真相的接近,她百般忐忑。经历无尽曲折风雨,度过多次生死险境,她到底该何去何从?
  • 清雪痕歌

    清雪痕歌

    苍云业火焚六界,一步一计覆苍生。她手染鲜血,他深谙谋略。一朝倾心,却惹得风云变动。匣锁朱颜,妆奁蒙尘,牡丹开尽也只得零落。陌和梦醉,又如何携手看尽花开花落?烟尘乱起,蔽日湮月,花开似雪般堕天沦泥。白玉京阙,枭风卷霓旌身似修罗难返。雨色空明间,暗藏怎样的深谋远虑?月下踏花时,又是怎样一场精心设计!待空花罹灭,又是谁暗藏袖刃,利刃相逼!她踯躅难行,又如何拨开重重迷雾,看云升月起。阴谋,算计,她身陷迷局,应当如何自拔?那踞肆的魔障如何把她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风翳净尽之时,谁能与她并肩,不顾身后荒唐名!空梦中残桥断雪,夭柔花尽,红线锁三生;炊烟墟落,杨柳烟花,似是故人依旧来。
  • 对不起,爱太迟

    对不起,爱太迟

    他顾氏集团的总裁,拥有千亿的资产,有一副让每个女人见了都会晕过去的帅气脸颊。只是在他心里,一直有一个位置是属于她的…她林氏集团的千金,人前刁钻刻薄,不近人情,骄傲,人后,却又是一个自信,坚强阳光的女孩,嘴角经常挂着一副微笑,只是没有人知道她微笑后的伤疤有多深。婚后生活互不干涉的两人,最后是恩爱的在一起,还是形同陌路!【内容虚构!】
  • 重生做妻子

    重生做妻子

    2012年一个刚从一本大学毕业的女生遭遇事故,重生到三十多年前一个有婚约农村少女身上,幸运的是竟然随身带着一个空间,只是这个空间只有一弯泉水和一小块空地,还不能升级。嘤嘤嘤,这不是鸡肋嘛!
  •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文明故事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文明故事

    快乐阅读,陶冶心灵,这对于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能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