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44300000039

第39章 什么是理学(2)

其次,我们要讨论晦庵对于理的看法。理,是散在万物的,晦庵说到理的时候,往往和事物并举。他说:

下学者,事也;上达者,理也。理只在事中。(《学的》)上而无极太极,下至于一草一木昆虫之微,亦各有理。一书不读则阙了一书道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须著逐一件与他理会过。(《学的》)

为学之道无他,只是要理会得目前许多道理,世间事无大无小,皆有道理。(《语类》)

凡事事物物,各有一个道理。(《学的》)

有是物必有是理,理无形而难知,物有迹而易见。(《学的》)理在事中,无论事之大小,都有一个道理存在。大而至于宇宙的广大,小而至于昆虫的微细,都各有一个道理。我们为学的目的,就在于理会这许多事事物物的道理。不过物是一种易见而有迹的东西,理是一种难知而无形的东西。然而理虽难知而无形,却为我们人人所共由。晦庵说:

道,犹路也。(《学的》)

道者,事物当然之理,人之共由者也。(《学的》)又说:

道即理也。以人所共由而言,则谓之道;以其各有条理而言,则谓之理。(《学的》)

但是我们怎样才可以把这个道理理会得出来呢?他认为只有就事物当中去理会,因为物之所以为物,“莫不各有当然之则”的缘故。他说:

天道流行,造化发育,凡有声色貌象而盈于天地之间者,皆物也。既有是物,则其所以为是物者,莫不各有当然之则,而自不容已;是皆得于天之所赋,而非人之所能为也。其至切而近者,则心之为物,实主于身;其体,则有仁义礼智之性;其用,则有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情。浑然在中,随感而应,各有攸生而不可乱也。次而及于身之所具,则有口鼻耳目四肢之用。又次而及于身之所接,则有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之常,是皆必有当然之则,而自不容已,所谓理也。外而至于人,则人之理,不外于己也。远而至于物,则物之理,不异于人也。极其大,则天地之运,古今之变,不能外也;尽其小,则一尘之微,一息之顷,不能遗也。是乃上帝所降之衷,罴民所秉之彝,刘子所谓天地之中,孔子所谓性与天道,子思所谓天命之性,孟子所谓仁义之心,程子所谓天然自有之中,张子所谓万物之一原,邵子所谓道之形体者。(《学的》)

理,是自不容已的当然之则。人之理与己之理无异,物之理与人之理相同。大而言之,天地之运,古今之变,不能外乎此理;小而言之,一尘之微,一息之顷,不能遗弃此理。我们一方面要知道,“事事物物,各有一个道理”;另一方面更要知道,事事物物所各有的道理,实际上还只是一个道理。所以刘子、孔子、子思、孟子、程子、张子、邵子等一班人所说的话,表面上似乎各不相同,其实都是说的那种“当然之则而自不容已”的理。所以他说:

孔子说非礼勿视听言动,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言忠信,行笃敬;孟子又说求放心,存心养性;《大学》又教人格、致、诚、正;程子又发明一敬字,各自观之,似乎参错不齐,千头万绪,其实只一理。(《学的》)

万理只是一理,学者且要去万理中,千头万绪都理会,四面辏合来,见得是一理。(《学的》)又说:

这道理须是见得是如此了,验之于物,验之吾身又如此,以至见天下道理。皆端的如此了,方得。(《学的》)

万理只是一理,一理又可推之于万理,这是晦庵的彻头彻尾的“理一元论”的思想。惟其他把“理”之一字,看得这样重要,所以他敢于照先验家的口吻,大胆地肯定“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了。他说:

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在天地言,则天地中有太极;在万物言,则万物中各有太极。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动而生阳,亦只是理;静而生阴,亦只是理。(《语类》)理既是先天地而存在,所以动静阴阳,天地万物,都不能离开这个理字。晦庵以为:理,是人物同得于天的,物虽无情,亦有此理。譬如舟可行水,车可行陆,都由“得于天”的理。因此晦庵肯定地主张:宇宙间切事物,只有“道理”是真实的,其余的万事万物,都是颠倒迷妄、须臾变灭的。他说:

看得道理熟后,只除了这道理是真实法外,见世间万事颠倒迷妄,耽嗜恋著,无一不是戏剧,真不堪著眼也。(《语类》)又说:

世间万事,须臾变灭,皆不足置胸中,惟有穷理修身为究竟法耳。(《语类》)

晦庵视万事如戏剧,只有理为究竟法的那种极端唯理论的主张,实际上是从他的极端观念论出发的,所以主张“心即理”。我们再看他对心和理的关系的说明。

晦庵认心和理是同一的东西,不过是就两方面来观察而已。他说:

致知格物,只是一事。格物以理言,致知以心言。(《学的》)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在道则为实有之理,在人则为实然之心。(《学的》)

又说:

以理言之,则天地之理至实,而无一息之妄。故自古至今,无一物之不实,而一物之中,自始至终,皆实理之所为也。以心言之,则圣人之心亦至实,而无一息之妄。故从生至死,无一事之不实,而一事之中,自始至终,皆实心之所为也。(《学的》)晦庵认心和理,都是真实无妄的。他称理为实有之理,称心为实然之心。实有之理是就道言,实然之心是就人言。理何以实有?因为“天地之理至实”;心何以实然?因为“圣人之心亦至实”。理是指的格物,心是指.的致知;格物和致知,其实只是一事,所以晦庵认心和理是相即不离的。

他说:

心包万理,万理具于一心。不能存得心,不能穷得理;不能穷得理,不能尽得心。(《语类》)“心包万理,万理具于一心”,正是“心虽主乎一身,而其体之虚明,足以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物,而其用之微妙,实不外乎一人之心”的意思。不过我们要知道,如果要想尽得心,一定先要穷得理,但是要想穷得理,尤其是要能够先存得心。因为心不存,则理无著,理无著,当然不能做到尽心的地步。我们只要看这两段的记载,就可以明白。

问:“心是知觉性是理,心与理如何得贯通为一?”日:“不须去著贯通,本来贯通。”“如何本来贯通?”日:“理无心则无著处。”(《语类》)

问:“祭祀之理,还是有其诚则有其理,无其诚则无其神否?”

日:“鬼神之理,即是此心之理。”(《语类》)晦庵认清了“理无心则无著处”,“鬼神之理,即是此心之理”,所以他便畅然地说道:

心熟后自然有见理处,熟则心精微,不见理只缘是心粗。(《语类》)

又说:

理只在一心,此心一定,则万理毕见。(《学的》)晦庵以为对心和理的说明,不仅表示个人思想的中心所在,而且是儒释两家思想的分野。他说:

释氏虚,吾儒实;释氏二,吾儒一。释氏以事理为不紧要,不理会。(《学的》)

又说:

儒释之异,正为吾心与理为一,而彼以心与理为二耳。(《学的》)以上是晦庵对“心即理”的说明。

第二、性即理说

晦庵的性论,是从二程得来的。程伊川说:陛即理也。”程明道说:

“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晦庵在论性的时候,往往要说到气,往往拿气和理对比着来说明性。不过晦庵的性论,还是从“理一元论“出发,所以更看重即理也”一语。他说:

伊川谓性即理也一句,直自孔子。后惟伊川说尽这一句,便是千万世说性之根基。(《学的》)

晦庵认为“性即理也”一语,是千万世说性的根基,在这里可以看到他自己的立场。他说:

性即理也,当然之理,无有不善者,故孟子之言性,指性之本而言。然必有所依而立,故气质之禀,不能无浅深厚薄之别。孔子日,性相近也,兼气质而言。(《语类》)

性者,即天理也。万物禀而受之,无一理之不具。(《语类》)又说:

性即理也。在心唤做性,在事唤做理。(《语类》)理有两种,一种叫做事理,一种叫做天理,在心而言,称之为性,在事而言,称之为理。“万理具于一心”,故谓性即是理,这是就事理来说。

万物的禀受,实由于天,当万物禀而受之的时候,已经是“无一理之不具”了,所以认性即天理,这是就天理来说。于此,可知天理和事理,实际上是一样的东西。孟子论性,是就“性之本”说,孔子论性,是“兼气质”说,然而都是离不了“性即理也”的立场。但是性是怎样来的呢?晦庵认为是禀受于天。他说:

伊川云,天所赋为命,物所受为性,理一也。自天所赋予万物言之,谓之命;以人物所禀受于天言之,谓之性。(《学的》)性者,人所禀于天以生之理也。浑然至善,未尝有恶。(《学的》)又说:

性者,人之所得于天之理也;生者,人之所得于天之气也。(《学的》)

命,是就天所赋予的方面说,性,是就物所禀受的方面说,命和性虽是就两种不同的方面而言,然而其理则一。晦庵谓“命犹令也,性即理也”。性既然是指“人物所禀受于天”的,那么,性就是“人之所得于天之理”。关于天、命、性、理四者的关系,在《语类》上曾经有过一段明白透彻的解说。

问:“天与命、性与理四者之别。天则就其自然者言之,命则就其流行而赋予物者言之,性则就其全体而万物所得以为生者言之,理则就其事事物物各有其则者言之……合而言之,则天即理也,命即理也,性即理也,是如此否?”日:“然。”

天、命、性、理四者,分开来说,各有各的含义,合并来说,所谓天、命、性,都不外乎一个理。因此他便认定“天即理”、“命即理”、“性即理”了。

晦庵在论性的时候,常常提到一个气字,拿气和理作对比的说明。当然在这一点上,他受明道的影响不小。他说:

孟子说性善,他只见得大本处,未说得气质之性细碎处。程子谓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二之则不是。孟子只论性不论气,便不全备。论性不论气,这性说不尽,论气不论性,性之本领处,又不透澈。荀、杨诸人,虽是论性,其实只说得气。荀子只见得不好人底性,便说做恶。杨子见半善半恶底人,便说善恶混。韩子见天下有许多般人,所以立为三品之说。就三子中,韩子说又较近,他以仁义礼智为性,以喜怒哀乐为情,只是中间过接处,少个气字。(《语类》)

又说:

退之说性,只将仁义礼智来说,便是识见高处,如论三品亦是。

但以某观之,性岂独三品,须有百千万品,退之所论,却少了一气字。程子日:“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此皆前所未发。(《语类》)

晦庵认孟子论性,“只见得大本处”,“只论性不论气”。苟、杨诸人,“虽是论性,其实只说得气”。韩退之论性,分性为三品,以仁义礼智为性,识见虽高,却少了一气字。只有程明道论性,最为明备,(晦庵说:“自古论性,至程子方始明备。”)因为他所说的“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一语,实发前人之所未发。但性和气何以有这么一重关系呢?晦庵说:

天地之间,一气而已。分而为二,则为阴阳。而五行造化,万物始终,莫不管于是焉。(《学的》)

阴阳只是一气,阴气流行即为阳,阳气凝聚即为阴,非直有二物相对也。(《学的》)

自天地言之,只是一个气,自一身言之,我之气即祖先之气,亦只是一个气,所以才感必应。(《语类》)

又说:

人物性本同,只气禀异。如水无有不清,倾放白碗中,是一般色,及放黑碗中,又是一般色,放青碗中,又是一般色。(《语类》)天地之间,只是一个气,我的气就是祖先的气,因为同属此天地问之气。所有阴阳五行万物等等,无一不是这个气的作用。人物所以有分别,就由于禀受此气不同的缘故。譬如水,放在白碗里面便成白色,放在黑碗里面便成黑色,放在青碗里面便成青色,其实何尝不是一样的水。所以晦庵说:

一草一木,皆天地和平之气。(《语类》)

又说:

动物有血气,故能知。植物虽不可言知,然一般生意,亦可默见,若戕贼之,便枯悴不复悦怿,亦似有知者。尝观一般花树,朝日照耀之时,欣欣向荣,有这生意,皮包不住,自进出来。若枯枝老叶,便觉憔悴,盖气行已过也。(《语类》)

动物的能知,因为是有血气。植物的欣欣向荣,充满生意,也是气的作用。假使气行过了,那便要呈现憔悴枯老的样子。譬如梨树,是一种极易枯死的植物,当它将死的时候,一定要猛结一年实,然后死去,这就是气将脱的表现。可见,一草一木,都是充满了天地问和平之气的。有人问,浩然之气和血气怎样不同?晦庵说:

只是一气,义理附于其中,则为浩然之气;不由义理而发。则只为血气。(《学的》)

晦庵在谈到气的时候,往往与理并提。他说: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学的》)

理是生物之本,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所以称之为形而上之道。气是生物之具,“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所以称之为形而下之器。理既是生物之本,所以必禀受此理,然后有性;气既是生物之具,所以必禀受此气,然后有形。理和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两大条件,在《语类》上有一段讨论理和气的话,非常重要。

同类推荐
  • 道德情感论

    道德情感论

    在本书中,作者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感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
  • 老子与道家学派

    老子与道家学派

    本书对道家思想进行了概说,并介绍了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和道家思想的精髓及历史上的显现。
  • 周易雅正

    周易雅正

    本书系作者经过二十年研究,彻悟易学原委后对《周易》做的白话注解。作者指出《周易》以奇卦为经、偶卦为纬,每两卦为一对,编织了一个立体章回式结构,是周公旦借卜辞形式记录文武二王开国事迹,用来教诲后世的著作。其中,上经是写周武王的业绩,下经是写周文王的故事,乾坤既济未济四卦分别为上下经的概论。全书抓住此线索,逐字逐句进行白话解读,条理清晰,了无阙疑,再现了这部传世奇书的本义。
  • 康德谈人性与道德

    康德谈人性与道德

    本书是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所著,人类对其环境所作的改变,我们称之为文化。我们的文化就是人类心灵激发其肉体所作的各种动作的结果。依我看来,人类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它是人类地位增进的原因。例如,科学的兴起就是因为人类感到自己的无知,和他们对预测未来的需要。奉献乃是生活的真实意义。假如我们在今日检视我们从祖先手里接下来的遗物,我们将会看到什么?他们留下来的东西,都有是他们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 邓小平理论的伟大创新

    邓小平理论的伟大创新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全党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指针。深入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是培养高素质国家干部队伍的需要,是领导干部加强世界观改造,拒腐防变的需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向胜利的可靠保证。
热门推荐
  • 千万别走进家教误区

    千万别走进家教误区

    《千万别走进家教误区》主要内容:今天孩子的确幸福,可是阳光下的花儿少年,也有着众多的烦恼。今天的父母的确辛苦,可是现代家庭的教育,仍存在着不少的误区。明智的父母,成就孩子的未来;错误的家教,耽误孩子的前途。为了使家长付出的心血得到积极的回报,更为了让千千万万个孩子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我们约请了在北京有着多年教育经验的老师和学者,结合中国家庭的实际,编写了这本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家教读物。书中列举了生活与家庭中常见的十个误区,对它们逐一进行剖析,通过列举事实,透视原因,论证危害,说明道理,从不同的角度向广大家长提供科学有效的教子方法。
  • 守护甜心之血蔷薇死神少女

    守护甜心之血蔷薇死神少女

    血色之月,照耀大地,复仇之人,归来之日。满满的回忆,该何去何从,伤过的心怎么偿还呢?呵呵,吾乃血族之王守护者,今时不同往日。。。。。。。。
  • 背着天空旅行

    背着天空旅行

    还是回到初中学生、两年时间这个话题上。可以这样说,无论我们学习多么紧张、繁忙,只要我们能够随时感受自己身边的一切,能够诗意地学习和生活,都可能像谭锦霞一样,一边搞好自己的学习,一边写出很多作品,或者创造别的奇迹。
  • 人生要经得起磨难

    人生要经得起磨难

    经历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人生也是这样,只有历经磨炼才能造就精彩的人生。许多的如意和不如意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如果能经常换个角度思考,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的人生其实是非常精彩的。你不能改变容颜,你为什么不放纵一下自己的笑容:你不能改变环境,你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自己。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尽量地放松你的心情吧,不要大惊小怪,不要大声抱怨。
  • 时空坟墓

    时空坟墓

    地球毁灭后,仅存的人类迷失在了茫茫的宇宙之中。一个天才,一个机器,他们相遇在了一个坟墓般的世界。他们一个来自这个位面,一个来自另一个位面。这个被遗弃的世界渐渐揭开了平行空间的神秘面纱。天才能否将另一个位面的科技在这个坟墓般的世界里发展,然后带到自己的位面去拯救仅存的人类呢?这是一个遗落的世界,是中转站、是黄金之地;是普通人的坟墓、是天才一个人的天堂!!他们能在这个坟墓般的世界里创造出什么样的奇迹呢?敬请关注:一个人缔造的未来传奇——《时空坟墓》。
  • 传奇主公

    传奇主公

    上古点将谱现世,却遭异数侵染,变数横生。点将谱中尽数神将皆被魔化,祸乱天下,兵戈四起,生灵涂炭。现代社会的普通人赵羽,偶然得到残破的点将谱回到乱世之初,从而开启了步武九天的崛起征程。
  • 重生之无良相公,妾身错了

    重生之无良相公,妾身错了

    慕容月,将军独女,错信渣男,泄漏军事机密,被扣上叛国罪行,满门抄斩。行刑前,渣男携好姐妹上前嘲讽,慕容月从震惊到清楚再到怨恨。看着母亲和族人被斩首,哥哥和父亲被施以剐刑,慕容月恨那对狗男女,更恨自己愚昧,若有来生定将他们生不如死以祭族人父母的在天之灵,只是她更对不起那个一心一意爱她的那个他
  • 夜中蛇

    夜中蛇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一场意外,让秦迫和他的杀父仇人一同穿越。身负异能的他,发现异界的战气和异能惊人的相似。为寻仇人报血仇,他练战体,修异能,独闯绝密之地,得堕落之传承,成为大陆第一杀手!而仇人,却也变得无比强大!可七尺男儿又有何惧?且看秦迫如何了结两世恩仇,登临巅峰!
  • 守护者世界

    守护者世界

    千年前惊鸿绝艳却又如昙花一现的绝伤大能;百年前横空出世震惊混元大陆的最强学院天石学院;神修帝国对几位老人无休止的追杀是何原因;有多少人是在等待,少年才踏入修炼的天佑来自哪里,又将成就何方。原来,人因为不完美而强大,原来,守护者的强大源于守护,不是整个世界。?当必须守护的情感在身边,便于三界全无敌。
  • 喂!我等你

    喂!我等你

    喂!记住不管有多远,我都等你喂!记住不管有多难,我都陪你喂!记住不管有多假,我都信你只因为你,只因为你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