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60700000021

第21章 人(6)

小河1975年生于河北邯郸,上面有两个哥哥,父母看着三个大儿子在炕上跑来跑去,发愁将来要盖多少间大瓦房才能给他们都娶上媳妇。小河的音乐之旅起于军营,那时他是个炊事兵,专业是和面蒸馒头。馒头蒸好,开始练琴。他那时的创作风格是军营摇滚,歌词都是“反战”、“可不可以吃饭前不集体唱歌”之类的题材。

他退伍后直接成了北漂,当过保安、琴行的销售员。后来他去了当时的音乐乌托邦“河”酒吧,并且出了他的第一张唱片《飞得高的鸟不落在跑不快的牛的背上》。当时唱一场一百块。但他生财有道,自己开始写字,自创一个nuan(上男下女,平声)字,唱完歌,现场拍卖,十块起价,有时卖字收入比演出费都多。有人回忆,在“河”酒吧第一次看到小河:骑一个“二八”的破自行车,耳朵上挂一个存车牌,勾着京剧脸谱。一看就是个邪派高手。

民谣界忧伤的手风琴手、歌手张玮玮如此回忆他和小河的一次商演:话说那是一个滴水成冰的冬天,蓝岛商场门口做了一场开业庆典,玮玮老老实实地唱完了歌,小河上去,背对观众,开始漫长的调音,现场观众一片茫然。之后他忽然回身,好像刚刚看见台下有这么多人一样,说:“这大冷的天,你们站这儿干吗呀?赶紧回家吧。”

2005年,小河在798的“南门空间”策划了一场规模浩大的“新民谣音乐会”,从下午六点开始,到凌晨两点结束。那时这些民谣歌手都还很嫩,参加的有朱芳琼、苏阳、左小祖咒、万晓利、周云蓬、马木尔……那也是第一次,“新民谣”的概念登堂入室。

2010年,在一次演出中,小河表演富士康跳楼事件,在两米高的舞台上,抱着吉他高喊一声“我后悔啦!”一跃而下,结果动作变形,当时就躺地上了,双脚骨折,疼得满头是汗。观众还兴高采烈地评价:演得太像了。过一会儿才觉得不对,赶紧送医院。小河从此开始了他的轮椅生涯。

小河在病床上也闲不住,做了一张病床唱片,里面有一首歌以寻人启事为题材,他说有个网,专门刊登寻人启事。他以那些启事为歌词,写了一首有关失踪者的震撼的歌。他声称自己在病床上终于有时间安安静静地看几天书了,我就送了他一本《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觉得挺适合他的。

有一天,小河开始拄着拐蹒跚地走路了。再过几天,拐扔掉,背着琴,开始在家里楼上楼下做负重练习。终于某日,小河过马路时,一辆车飞驰而来,他拔腿就跑,等到了路对面,小河惊喜地发现,自己会跑了。

今年六月末,众多民谣歌手在北京做了一场“河”酒吧十周年的纪念演出。那天,暴雨如泼,北京成河。但剧场内座无虚席,很多人是游过来的。小河是当天最亮点,他很体谅地停止即兴,唱了他第一张专辑里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而且把现场搞得像个相声晚会,每一首歌都充满了笑声和掌声。我感觉小河身上有一种丑角的气质,在台上很难严肃起来。他让我想起电影《大路》里那个吹小号的小丑。酒局上没有他,人们会觉得很寂寞。舞台上没有他,就像一个充满了正面角色的电影,略显乏味。

“野孩子”大河之上

“黄河的水不停地流,流过了家流过了兰州。流浪的人不停地走,唱着我的黄河谣……”这是“野孩子”乐队的经典曲目《黄河谣》。每一次他们的现场演出,此歌都是最后压轴歌曲,张佺、张玮玮、郭龙,坐成一条直线,放下乐器,肃穆地清唱,不炫技不讨巧,就那么诚实地一步步地夯实每个音符,仿佛背负着纤绳,把黄河拉进人的心里。现实中的黄河,又黄又干,气息奄奄。真正的黄河汹涌澎湃在梦里,在那些热爱它的人的歌声中。

二十世纪末,“野孩子”的创始人张佺、小索,从兰州西固区出发,扛着吉他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向北京。据张玮玮后来回忆,他刚见他们时,以为是俩搞重金属的:一身皮衣,长发蓬然,操着一口兰州话,跟他们这个组合的名字“野孩子”正相配。

张佺、小索初到北京,没有马上开始混圈子、泡妞、高谈阔论艺术理念。他们租了个地下室,每日早起,打开节拍器排练,一直到天黑,才出去吃饭。为了锻炼肺活量,还要跳绳跑步。北京虽然云集了上千个地下乐队,狼多粥少,但台上的真功夫决定一切。“野孩子”一上台,就很叫座,在各个地下酒吧红了起来。

记得我第一次听他们现场,在五道口的“嚎叫”酒吧。门口买票的人排着长队。我和几个搞乐队的看完全场演出,大家都惊了,两把木吉他,铿铿锵锵挟着西北的黄沙,滚滚而来,两个人的和声,像天上高飞的雁阵,不由分说地把你带到远方。

2001年,张佺和小索在三里屯开了一个“河”酒吧。这里类似地下音乐人的俱乐部,出没在那里的有小河、万晓利、马木尔等。你在台上演出,要格外一丝不苟,因为台下坐的都是歌手和乐手。“河”酒吧也成了中国当代即兴音乐的摇篮,比方说你刚有个音乐动机,但还没有想好,你就可以到“河”酒吧,借着几分酒意,抽着“都宝”,在台上把它完成,这可能比你在家苦思冥想的效果还要好。

据酒吧的创始人之一封杰西回忆,那时候,大家通宵地唱歌、喝酒,累了就坐在门外,然后天忽然就亮了。“废墟”乐队的主唱周云山回忆,说“河”酒吧好啊,那里有的是好姑娘。我认为,就像鸟儿为求偶歌唱,台下都是好姑娘,歌手当然会施展全身解数,拿出百分之百的劲头唱歌。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因为经营不善,“河”酒吧于2003年倒闭。“野孩子”乐队也达到他们辉煌的高峰,2003年,他们参加了香港艺术节。据张玮玮回忆,演出快开始时,他透过幕布缝隙向外一看,吓他一跳:五百多人的场地座无虚席,观众都屏息以待。原本背了两百张专辑,想卖不了再拿回去。可由于演出现场太精彩,上半场刚结束,就全部卖光。几个人后悔啊,怎么没多带点儿。

这是内地新民谣乐队第一次到香港演出,大获成功。2004年,乌云飘来,主唱小索因得胃癌,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很多歌手、乐手在他弥留之际守在医院。据民谣歌手冬子回忆,小索有一阵清醒,拉着冬子的手说:一定少喝酒,别吃那么多方便面。尤其酒醉第二天,不要空腹喝可乐。言之凿凿,仿佛一个中了埋伏的战士告诫后来的战友。

小索去世了,朋友为他举行纪念音乐会。当初在“河”酒吧演出的以及看演出的都聚在一起,从八点一直唱到半夜两点。“野孩子”乐队也宣告解散。

有人坐在河边总是说/回来吧回来/可是北风抽打在身体和心上/远行吧远行

这是张佺后来写的歌,歌名叫《远行》。他只身去了云南,从昆明到大理到丽江,在那边娶妻生子。很多丽江的游客都曾在束河的大石桥看到他弹着冬不拉唱当年“野孩子”的歌。他的生活变得更简单,开始吃素,而且很少饮酒,乐器从六根弦的吉他简化为两根弦的冬不拉。张佺自己录制唱片,自己装帧印刷,自己卖。背上乐器行李,去北方南方巡演,像一个音乐货郎。这可能更接近于他儿时的梦想——边走边唱。

另一成员,张玮玮,立志要做一个忧伤的手风琴手。他先加入了小河的“美好药店”乐队,还曾经给左小祖咒、马木尔伴奏,用在哪儿都会发光,号称民谣界的“万能乐手”。他自己后来创作了很多歌,著名的《米店》都快成了丽江的市歌。

蒲公英各自飘,但总有机缘重聚。2011年,张佺、张玮玮、郭龙,三个“野孩子”当年的股肱成员重新走到一起,各自带了自己这么多年的生活经历和音乐体验,汇合成新的《黄河谣》。在2011年的西湖音乐节上,“野孩子”乐队重生。站在台上,遍插茱萸少一人,然而死者和生者都在音乐里。他们的音乐,不再年轻,但更有力量,更浑厚,充满底气。

冬天来了,他们住在大理的院子里,每天下午排练。三个老炮,准时准点,一丝不苟地排到太阳落山。郭龙打错了,张佺温和地看他一眼,他马上自我检讨:这个地方忘了。2012年他们会伙同周云蓬、万晓利、小河、吴吞再次参加香港艺术节。九年的光阴,淬炼出的音乐,日久弥新。

遥远的黄河还未干枯,唱歌的人继续向前。时光不会虚度,有音乐为证。

评头论足乐评人

歌手要跟乐评人搞好关系,这是天经地义的真理。所以我们有很多做乐评人的好朋友,伟大的友情来自相互吹捧。其实中国的大多数乐评人都不会乐器,甚至很多人五线谱也不认识。但他们都是乐痴,每个乐评人都是一屋子的打口唱片。广州资深乐评人邱大立,初出江湖,就是一个卖打口带的。现在跟他漫步广州街头,他还经常指指点点:这个天桥,是当初“五条人”卖碟的地盘。邱大立用这种“非法传销”的方式,把“地下丝绒”、“平克·弗洛伊德”送到了千家万户。

我在树村住的时候,某天,邮递员送来两个大纸箱,拆开来一看,全是一套一套的打口经典。那些东西对于搞音乐的来说,犹如练武术的得到《九阴真经》。那就是邱大立从遥远的广州寄给我的。那时我们还没见过。后来几次去广州演出,都住在邱大立的店铺里。他那儿是很多音乐人的流动驿站,管吃管睡。

另一个,号称“乐霸”的乐评人,现今《时尚先生》的主笔张晓舟,他本来是一个体育记者,靠足球评论赚了些稿费,在广州工作的时候,据他的同事反映,张晓舟吃饭从来不爱买单。省下那么多钱干吗呢?都用来请地下摇滚人吃饭了。当年在树村,张晓舟进村了,大家会奔走相告,“张大善人来了,晚上有大餐了。”听说张晓舟的工作单位能报销打车费,某次,左小祖咒从裤兜里掏出八百多元的出租车发票,说:“晓舟,帮报一下。”其实都是晓舟自掏腰包。

张晓舟对音乐人有一种母性的慈祥,而且是那种拉着袖子苦口婆心的保姆式的呵护。有一次小河在广州演出,半夜喝多,打个车要去东莞继续喝。张晓舟一路电话追踪,后来竟然打给出租车司机,强令他把小河拉回广州。

上海的乐评人孙孟晋,也是我的好朋友,曾经一起去德国参加“绳索道音乐节”,他由于对西方乐队非常熟悉,所以成为我们的音乐节活指南。老孙有个不像上海男人的暴脾气。某次他在微博上批评我的专辑《牛羊下山》,跟张晓舟吵了起来。吵得两个人多少年的老交情都要断了。老孙后来近似撒娇地宣布:“我的葬礼不准你来。”后来在左小祖咒的斡旋下,两个人又喝到一块儿了。

还有一个兰州乐评人颜峻。好多年前,还是在“河”酒吧的年代,某次酒后我们俩大吵一架,为了啥都忘了。从此我俩结下了梁子。后来颜峻写了一篇评价我唱片的乐评,恶评满纸。我看了,心里更堵得慌了。其实乐评人就应该有褒有贬,这是很正常的。多年后,他突然来了个电话,声称台湾的诗人夏宇想跟我建立联系,合作一些作品。虽然是一个很普通的谈公事的电话,但接完以后,我觉得彼此间也尽释前嫌了。再后来,读到韩松落的《怒河春醒》,一篇几万字长文,记述颜峻在兰州组织地下摇滚演出,带他看文艺电影。读到此处,我发现他和我一样都是真心爱音乐的人,有这点共性,别的就都不算什么了。

这几个乐评人各霸一方,仿佛《射雕英雄传》里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他们有各自的领域,而且,每个乐评人都长期罩着某个歌手,像狗啃骨头一样护食。张晓舟就是言必左小祖咒,而最近由于左小和陈升合作频繁,他的骨头里又多了陈升。邱大立是整个一个台湾控,顶礼膜拜胡德夫,捎带着罗思荣、林生祥、巴奈、陈建年等台湾少数民族歌手,大立某次曾深情地回忆,跟胡老师在一起,就像过节一样。孙孟晋更直接,把上海本土的“顶楼的马戏团”的吉他手梅二庇护在自己的麾下。有时梅二出门演出,想到单位里有老孙罩着,就很踏实。

这些乐评人不像他们吹捧的资产阶级歌手,本身生活作风都很正派。邱大立长年单身,周围也有很多女粉丝,但就是不找女朋友。生活里的娱乐就是养流浪猫、参加马拉松长跑比赛。所有挣来的钱,都用在去香港、台湾看演出的门票和飞机票上。前几天刚从主编的位置上辞职下野,因为工作里老需要写软文。

张晓舟,作为一本时尚大刊的主笔,身边美女如云,可是从来没携女友出席过酒局。他的身边坐的都是那些张牙舞爪的吉他手、贝司手。某次去成都,朋友想帮他撮合一下,将他带到一个酒吧,晓舟一进去眼睛都花了:成都姑娘真漂亮啊。等到人家过来搭讪时,他却缩在角落里,装模作样地看书。

有人问我,中国为啥没有女乐评人。经三思得到答案:姑娘一爱音乐,就被乐手收编为女朋友兼企宣了。光为一个乐队唱赞歌,也就成不了乐评人。

现在,网上人人都可以发言,指点江山,乐评人这个物种也渐渐趋于没落和消亡。老的有个性的就剩下这么不多的几个,希望大家像爱护大熊猫一样爱护他们,组织也应该多关心他们的个人问题。他们是精彩的音乐解说者,其实他们自身的生活也需要解说。他们的生活和音乐一样复杂、奇特、多彩。

一个人过春节

一年到头每天要跟各种人打交道,到春节就想来点特殊的,一个人过。

同类推荐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梁遇春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梁遇春作品集

    读梁遇春的散文,不论是青春冲动、少年意气,还是略带沉重的沧桑之叹,都不会让人觉得平淡无味。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他就是一个生命旅途中的流浪汉,举杯对月,入火而舞。
  • 有一缕阳光就要灿烂:最抒情的中外散文

    有一缕阳光就要灿烂:最抒情的中外散文

    本书编入了中外百余篇抒情散文,或优美动人,或朴实真挚,或意味深长,如日暮黄昏的天空中升起的袅袅炊烟,让你在掩卷之际,不禁回味咀嚼。这些抒情散文从平常生活、旅途见闻等方面作为切入点,以精简准确的心灵咖啡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散文之后都回眸和感悟,灵魂被陶醉,思维被熏陶,文学修养也更上一层楼。
  • 灯下漫笔-鲁迅诗文选

    灯下漫笔-鲁迅诗文选

    本书所选的鲁迅散文稍稍远离了他耿直、犀利、斥责黑暗现实的主色调。它记录的是鲁迅对于人生的思考与反思。
  • 鹅湖新绿

    鹅湖新绿

    《鹅湖新绿》编辑推荐:鹅湖,因了一位长者的文化反哺,因了一群思想活跃,执着勤奋、怀抱梦想的鹅湖传人的激情创作,重又绿意青葱、鸟语花香。
  • 少女病有100种

    少女病有100种

    在我们年少的时候,总有些人会认为自己是个怪小孩。那些在否定的声音中长大的孩子,就像某种经受不起太多阳光的湿地苔藓一样,她认定自己不值得被爱,她以为自己的整个少女生涯都是被人厌恶的,她一直都不知道其实有人不惜一切地爱惜过她、保护过她。
热门推荐
  • 算心师

    算心师

    曾经身后千军万马,如今孤身向死而活,冰冷而坚毅的少年该如何识破敌人的诡计?至亲至信之人先后背叛,漫漫长路又该何去何从?一夜之间满门抄斩,父子自此阴阳两隔,心机,城府,实力,利益,从此以后,世间再无可信之人。
  • 金枪战神

    金枪战神

    “我要成为清源大陆最强的男人,保护好我心爱的女人!”震撼人心的誓言,促使陈起一路高歌猛进,骑妖兽,抓山精,斗魔族。手持金枪、神魔辟易;保家卫国,千古留名;兄弟肝胆,夫妻和睦。在清源大陆谱写了一曲生死爱恋,记录了一段亲情爱情。
  • 三世轮回把你追

    三世轮回把你追

    身为玉帝唯一的亲妹妹,在她的威逼利诱加撒娇之下,她滴亲亲哥哥同意她忘记天上记忆去凡间轮回三世,但是。。。第一世她瞎了眼爱错了人,这好不容易第二世结婚了吧,可自己度蜜月时有出了空难,机毁人亡;这第三世,她认为应该不会比前两世倒霉了,可睁眼一看,她真想在重新投胎啊,简陋的茅草屋,用干茅草铺成的那可以认为是床的东西,她一度以为回到了远古时代,但还好她有爱她的父母和三个哥哥,这些支撑她努力的种树养鱼奔小康,正当一切如意时她眼睛一闪,哎~那少郎,我们是不是前世见过
  • 仙门

    仙门

    天地朽,仙不朽。天地灭,仙不灭。天有仙门,九叩成仙。这是一个凡人成仙的故事。
  • 读写新概念·蚂蚁小说——烟花四起

    读写新概念·蚂蚁小说——烟花四起

    本书收录了作者多年来发表及创作的煮熟的鸭子、经济头脑、四海为家、烟花四起、城市表情、师傅的魅力等蚂蚁小说作品七十余篇。
  •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达:通达明理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达:通达明理

    一段历史之所以流传千古,是由于它蕴涵着不朽的精神;一段佳话之所以人所共知,是因为它充满了人性的光辉。阅读《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系列丛书,感悟中华传统美德,获得智慧的启迪和温暖心灵的感动;品味中华美德故事,点燃心灵之光,照亮人生之路。《达·通达明理》这本书就是该系列丛书之一,分为人处世通达明理;淡泊名利,达人之性;达观生死留芳名三篇。
  • 伪神之门

    伪神之门

    过去、现在、未来……都逃脱不掉“历史”这头不朽喰兽的吞噬……这一次,是为了追求至高的力量;这一次,是为了逃避末路的真相;这一次,是为了改变人类的命运……两个不同的抉择,两条不同的道路,在五千年后的今天忽然交错,成就出一段终将消逝的神话。这是一场被“历史”掩埋的圣战,我把她称作——伪神之门!——K
  • 言灵师与冷面仙君

    言灵师与冷面仙君

    俊美无双,冷若冰霜!这样一个仙君玩养成?某不靠谱的言灵师霸上面瘫仙君就不下来了!言灵技能总是在无意识中触发,坑天坑地坑队友~丑小鸭变天鹅,唯一不变的是……愚蠢?_?……大概。本文傻白甜,结局1V1。
  • 精彩脱口秀

    精彩脱口秀

    想轻松而快乐的“脱口秀”之旅可以开始了。还记得一位台湾人说过,朋友可分为几类:第一种人高级而有趣,使人敬而不畏,亲而不狎,交接愈久,芳香愈醇。第二种人高级而无趣,固然人格高尚,品学兼优,却缺乏幽默感和风趣,活泼不起来,与他交往令人感到很累,只能成为诤友或畏友。第三种人低级而有趣,活泼乐天,能侃善闹,有所有的常识独无学问,这种人是朋友圈里的“兴奋剂”,他走到哪里,哪里就一片笑声。第四种人低级而无趣,即无品位,又无趣味,人皆避之……
  • 20几岁要懂点人情世故

    20几岁要懂点人情世故

    《20几岁要懂点人情世故》:本书针对二十几岁年轻人的生存现状和容易犯的错误,以有趣的故事和生动的说理阐明年轻人需要懂得和掌握的人情世故。这上百条行之有效的为人处世的经验,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包括人生目标的设定、说话办事的学问、朋友圈子的经营、工作生活的平衡等。这些为人处世的经验为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提供参考,让他们掌握好生存的法则,在成功的道路上健步如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