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62600000011

第11章 尽孝实在不容易(2)

所以,孟子引曾子的这句“事之以礼,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还是跟没说一样,然友和滕文公他们也想按照礼法规范来办丧事,就是因为不清楚到底该怎么做,就是因为弄不清那些复杂的细节,这才来请教孟子的。

可孟子耗了半天,总得倒腾点儿干货出来吧,老人家想了半天,终于说出了问题的关键:“诸侯的礼节啊,呵呵,呵呵,呵呵呵呵——我没学过!”(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

“啊——”然友险些晕倒。

孟子赶紧解释:“学虽然没学过,但还是听说过的!”(虽然,吾尝闻之矣。)

然友抓住这最后一根稻草:“那您就给我讲讲吧!”

孟子说:“首先,孝子要守孝三年,还要穿粗布缉边的孝服,只能喝稀粥。夏、商、周三代,上到天子下到群众,都是这样的。”(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饘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

然友耗了半天,可算得到干货了,欣然回国复命去了。滕文公听然友一学舌,嗯,孟子说的话,一定都是真理,那就照着办吧,决定了,守孝三年!

可滕文公这一决定,滕国那些宗室啊、群臣啊可不干了:这种大事怎么能听一个外国人瞎白话呢!大家都劝滕文公:“鲁国跟咱们是同宗,人家可从没这么搞过,咱们滕国以前也从没这么搞过,你小子怎么居然会想要改变老祖宗的做法呢!这也太过分了!咱们可有明文记载,说:‘丧礼和祭祀都要按照老祖宗的规矩办。’这是咱们多少年、多少代传下来的死规矩,你可别‘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啊!”

——先打住。有人觉得这很可疑吗?中国历史上一直都有守孝三年的传统,这是天经地义的,一直传到清朝都是这样,就连现代中国人也有不少是知道这个规矩的,可是,滕国那些头头脑脑们怎么却好像从没听说过这么一回事似的,炸了窝一样,还极力阻止?这这这,这很没道理啊!

难道说,本来根本就没有什么守孝三年之类的规矩,是孟子信口胡说?——倒不是没有可能,方才他自己不是说什么诸侯之礼他是没学过的吗,或许是道听途说的也未可知。

但是,细考孟子的说法,还真不是道听途说,也不是自己的创见,而是全有出处的。守孝三年的说法见于《论语》,穿什么衣服喝什么粥的说法《礼记》里说是曾子说的。咱们先看看《论语》好了: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

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这段是说,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张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了,举手提问说:“《尚书》里的一句话学生搞不明白,什么叫‘高宗谅阴,三年不言’啊?”

高宗是哪位?前边遇到好几次了,就是商朝的那位高宗武丁,是个著名的大好人,曾经遇见过一只神奇的野鸡,还大胆起用过一位叫傅说的民工来做自己的宰相,现在又要说他的事了。高宗谅阴?很奇怪哦,什么叫“谅阴”呢?

这个问题,别说我不明白,从古到今多少专家都没弄明白,争议纷纷。但这个问题还不是个小问题,很重要,因为它关系到两千多年来几乎所有的中国人到底受没受骗这样一个大问题。别急,听我慢慢说。

“谅阴”这两个字,其他一些典籍里还有另外的写法,我就不说那么细了。我在最初看到这个词的时候,还琢磨呢:“谅”字有的版本也写作“亮”,看来高宗武丁这个人是个暴露狂,曾经在一个不合适的时间,不合适的地点,暴露出(亮)了他那个不合适的部位(阴),又不合适地被人民群众当场抓了个现行,这一窘迫加惊吓,结果造成了另一种心理障碍,一连三年憋闷着自己不跟别人说话了——当然,我这个解释可不是权威解释,咱们还是听听从汉朝到现代的各个权威意见:

有权威认为,谅阴就是不说话。因为这个时候正值武丁的老爸刚死,武丁刚刚接班,所以呢,心里悲伤,不愿意说话,这一沉默就一连沉默了三年。

还有权威说,谅阴就是“凶庐”——很可怕吧,凶宅,鬼屋,墙壁往外渗血,半夜经常出怪声……武丁要能在这里住上三年,恐怕能称得上是古往今来胆子最大的人。呵呵,“凶庐”其实不是字面看上去的这个意思,而是指服丧时期所住的专门的房子。这就是说,高宗武丁在服丧的凶庐里住了三年,大概是太悲痛了,所以一直没有说话。

还有权威说,谅阴是一种“不语症”,武丁这是得了病了。这种解释是不是感觉比较另类,比较后现代,不像是古人说的?不错,这是郭沫若说的,也罗列了一堆证据。(这好像和我最初的理解有一些相通的地方?)

还有其他解释呢,我就不说了,各位有个大概了解就行了。

到底“谅阴”是个什么,先不去管它,反正高宗武丁肯定是在老爸死后一连三年没有说话,子张很不理解:三年不说话,还不得把人憋死!

如果子张拿这个问题问我,我大概会回答说:“人家高宗武丁是个伟大的政治家,一国的最高统帅,是很能沉得住气的,你当他是街底儿的阿婆阿嫂啊?”

孔子当然不会像我这么说话,他老人家给子张的解释是:“难道只有高宗武丁才是如此吗?古时候的人都是这样的。国君死了,继位的新君在头三年里不问政事,各部门的官员都听命于宰相。”(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孔子所谓的“古之人”是指比他还古的那些人,至少也是夏、商时候的人,那时候的历史情况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到现在我们也弄不太清。但孔子说的这种情况肯定在他以后的时代里没怎么出现过,新君如果真的三年不问政事,全国上下全听宰相的,那真等三年之后这位国君想要开始执政了,宰相会把权力还给他吗?从人性通则来看,恐怕不大可能,这天下恐怕早就成为宰相的了,没这位国君什么事了。别说这种情况,有不少王朝连皇帝活着的时候都要竭力抑制宰相的权力,或者干脆就废除了宰相制度。所以再看孔子这番解释,“古之人”是否“皆然”,我们先存而不论,至少后人没这样干的。

这师徒两人的对话还折射出这样一个问题:子张以为高宗武丁在新继位的时候三年不问政,这是一个特例,所以来请教老师这是为什么,而孔子却说这不是特例,以前的人都是这么做的——这至少就说明了,在孔子所处的东周时代是没有这种情况的。如果我们把“谅阴”解释成“凶庐”,并且认为此事属实的话,那么,这也就意味着,“守孝三年”这种制度是商朝人的习俗,而不在“周礼”的范畴之内,周朝人是不搞这一套的。

——真是这样吗?呵呵,也不一定,这可是个众说纷纭的问题。胡适本来就认为守孝三年这事是孔子才开始搞的,可后来他又变卦了,说这本是商朝的制度,在周人灭商之后,商朝的遗民还坚守着古老的传统,而周人却不理这一套,而且,这传统还是下层社会的传统,在上流社会也是行不通的。这样看来,孔子以为古人全都如此,也并非信口开河。

郭沫若持反对意见,拿出好几个考古发现的甲骨文证据,这可是商朝的一手证据啊,证明商朝君王们是没有所谓三年之期的限制的。

胡对还是郭对,我们倒不必理会,反正不管哪种意见,至少在一个问题上都是一致的:周朝人没有守孝三年的传统。

好了,现在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滕文公一说要给死去的老爸守孝三年,宗室群臣们都纷纷说他违反旧制了。滕国和鲁国都是姬姓国,是周朝的王室宗亲,鲁国又是最遵守周礼的诸侯国,所以,连鲁国都没这种讲究,这只能说明守孝三年当真不是周礼了。既然不是周礼,滕国人当然不干了:世子啊,世子,放着好好的传统春节你不过,去过哪门子圣诞节啊!

滕文公一想:也是,我是滕国国君,不是小资,也不是新新人类,我应该稳重一些才是!不过,孟老师盖世高人,他老人家的话总是不会错的!可是,听孟老师的吧,又难以服众。唉,难啊!

怎么办呢?想来想去,还得再去找孟子讨个办法。

滕文公又拜托然友来了:“都怪我当年贪玩,只知道骑马、击剑,不好好学习,结果现在大家伙儿谁都对我不满,我怕这丧礼要办砸。你还得再出一趟国,找孟子问问。”

然友又一次出访友邦,拜会国际友人。

然友这一来,友邦人士莫名惊诧,孟子很纳闷:“你不是刚回国吗?怎么这么快又到我这儿来了?”

然友把世子怎么为难,朝中大臣们怎么反对,都对孟子一五一十地讲了一遍,最后说:“世子还是信您的话,请您再给想个办法!”

孟子摇了摇头:“嘿嘿,我管不着!”

“啊——”

孟子慢条斯理地说:“别瞎想,我这不是跟你怄气,我是真管不着。因为这种事情是不能求助于别人的。孔子说:‘国君死了,新君要把政务交给宰相,自己只是喝粥,脸色黯黑,临孝子之位而哭。这样一来,百官们谁也不敢不哭,这是因为领导带了头。’但凡领导喜欢的,下边的人就更喜欢。君子的品德像风,小人的品德像草,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所以说,这件事的成败全都取决于世子自己!”(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孔子曰:‘君薨,听于冢宰。歠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是在世子。”)

孟子这段话说得很漂亮,也出了两句名言。一个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个是:“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后面这一句是师承于孔子的。)

不要小看这两句名言,这可是后来被历朝历代奉为圭臬的重要的政治理念。这种理念和我们现代人距离较大,所以我们不大容易理解。要知道,古代的人民群众可不是社会的主人翁,尤其在专制时代,他们实际上都只不过是帝王的私有财产罢了;帝王和官僚阶层也不是人民公仆,那都是高高在上的老爷和太老爷。所以,老百姓要是想过点儿舒心日子,只能寄希望于圣主清官,自己几乎没有任何

办法。

孟子他老人家的意思是:上梁要正,下梁才不会歪,做领导的要像“公孙丑篇”里提到的晏子那样,时时处处为下边的人作出表率。你希望大家节俭,你自己就得先节俭;你希望各级官员不要挥霍,那你自己就先做个样子出来;等等。

至于孟子说的君子和小人,正如我在上本书里讲到的那样,可不是指什么正人君子和卑鄙小人,而是指统治阶层和草根阶层。

孟子这话对不对?在古代社会来说,这是很有道理的,而且这也是孟子一贯主张的“推己及人”的行为方式。但这招要是用不好了就往往流于作伪——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可太多了,因为这个原则被人搞来搞去,出发点就变了。

古人也不容易啊,能想到这种上行下效的念头就不简单了。

同类推荐
  • 吃透王阳明

    吃透王阳明

    本书以王阳明心学大纲为出发点,以王阳明人生经历为辅助材料,细描出一个心灵大师的心灵成长路线图,从而了解他所创立的心学到底是什么,以及它为什么能指导我们的人生修行,从而成为内心强大的人。
  • 墨子攻略

    墨子攻略

    墨子虽然是两千多年前的人,但他的若干主张,不仅适用于战国时期,也适用于现代。他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等主张,不仅与现代生活不相违悖,而且还有启迪作用。
  • 马克思主义说明

    马克思主义说明

    马克思何许人也?他到底说了些什么?这本小书正是要介绍他的思想、生平与著作,提供一个逻辑清晰而又不失笑点的全面视角,把漫画与哲学、幽默感与整合概括的学术精神相结合,通过其现实性来展现这位反资本主义理论巨匠的思想。马克思长久不衰的名气正是来自于他对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及其危机的阐释。为了更深一步地了解下去,在本书中我们将读到有关资本的侦探小说——《追忆逝水价值》。我们还将重新追踪资本积累的机制,直到洞悉商品拜物教的秘密。本书既是一份备忘录,也是一堂导论课程,同时还是一本趣味读物,本书是一个思想与行动的工具箱。
  • 伊儒合璧的回族哲学思想

    伊儒合璧的回族哲学思想

    《伊儒合璧的回族哲学思想》为《中国回族历史文化》丛书之一。赡思丁、赡思、马哈麻、扎马鲁丁、海瑞、李贽、王岱舆、刘智、马注、马德新、蒋湘南、丁竹园等思想家的思想闪烁着人类聪慧、睿智的理性光芒。
  • 子未语:半部《论语》在民间

    子未语:半部《论语》在民间

    三基五学,三强五行。三基五学即前八篇,三强五行即后八篇。其中:三基:爱亲,阐述孝道是立身之本。五学:每个人都要“明德、守中(道)、行正(直)、知礼(仪)、通变(化)”,讲个人的基本素质。三强:强学习、强交往、强行止。五行:人要做到“为公”,“循法”要加强法制,“垂范”要有颜回一样有良好的人格,“能行”是像孔子一样周游列国,学好知识,服务社会才叫“有为”。
热门推荐
  • 走召唤师之路

    走召唤师之路

    故事主人公被几个孤儿收养5岁遇上一段奇遇走上召唤师之路。进入初级魔法学院学习巩固自身能力,为求得知自己身世之谜进入帝国高级魔法学院不惜崭露头角。在得知身世后,不得不与一起长大的好兄弟开战。而后看着死在自己剑下的多年兄弟,整日酗酒颓废堕入心魔嗜杀成性。在好友兄弟姐妹几经波折以死相劝才幡然醒悟弥补过失开创盛世........
  • 雨打过的花瓣何时归

    雨打过的花瓣何时归

    你若九天云霄,一刹嫣红,美丽而又高贵;我如万古深渊,一粒尘埃,平凡而又低微!我的青春如同湖水,平静而又不兴波澜;你的声音宛如银铃,化成音波,刺进我的心弦;巨石落入湖中,激起阵阵涟漪,久久不能平静,可当平静之后,能够见证的只有那沉浸湖底的那块巨石,以及我留有伤痕的心弦!
  • 黑执事之蝴蝶叹

    黑执事之蝴蝶叹

    她,是异能者,唯一一个拥有控制蓝焰的异能杀手。生长于热带雨林。代号Butterfly,受过组织里除死之外最严厉的惩罚,也受过最高的奖励,渴望亲情,去被亲人背叛。她含恨重生在十九世纪……黑执事的世界……维多利亚。凡多姆海恩。希尔特……
  • 英雄联盟之神临天下

    英雄联盟之神临天下

    传奇并非天降,全由凡人血汗铸就平庸和不朽之间,毫无捷径传奇永为流传,因其名符其实,征伐不绝,战场如在熔炉,只为斗士的荣耀力量来自胜利,智慧来自失败宿命悬而未决,谁将面对试炼,唯有一个名字,可以成就传奇但是,拥有十年游戏经验的他,站在了时代的最开始,带着对往昔回忆,和最初梦的未完结,开始了重返巅峰之路。(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支持!)
  • 王道之王者

    王道之王者

    一个乱世英雄的时代!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从一个普通士兵到一代帝王,只是一夜间的事就改变了一切,从此他走上了一条王者之路,东征西战号令天下的绝代王者,“轩武大帝”一个如神话般的人物,他将怎么样上演他的一生了。
  • tfboys之巧克力爱恋

    tfboys之巧克力爱恋

    三个漂亮异常的杀手少女在一次杀手任务中偶然爱上了三只,偶然在一个学校,经历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最后你生还是我生?他死还是她死?悲惨还是幸福?这一切应该是冥冥中早以注定的,但六个不平凡的少男少女就是要拼尽力气,放手一搏。他俊酷,他呆萌,他高冷,她冷酷,她淡定,她清新、、、、、、
  • 掌控盛世

    掌控盛世

    这是一本讲述清穿男的故事,主人公曹磊从现代意外的穿越到了清朝,并以假太监的身份掌控着整个康熙王朝,最后建立属于自己盛世帝国。除满贼鳌拜,平汉奸三藩,收宝岛台湾,抗外侵沙俄,杀噶尔丹,定西藏。且看五品太监总管曹公公在天下豪杰协助下如何建11,治河运,斩贪官,破奇案。。。。最后龙袍加身。康熙:“小磊子,你为何夺我江山,抢我女人。”曹磊:“夺你江山,因为我是汉人,江山本姓汉,抢你女人,因为我是男人,我爱她们”
  • 花漾年华——等不到那份久违的爱

    花漾年华——等不到那份久违的爱

    她是无形的主角,初中,他‘陈汉雨对李梦圆告白,追求失败,从坠落颓废到光辉成就都是因为她李梦圆;在这个纷扰的青春年华里总是离不开关于她的思愁怀念,至始至终,他还是没有如愿以偿地得到他,却无意的得到了另一份不属于他的久违的爱情,他,她是幸福的!’
  • 封龙台

    封龙台

    千百年来世间都有先知的传说,可真正的先知如何,却没人知道。千百年后,一封信一把钥匙让流散在世界各国的青年聚集到了江都,面对异常的身体和祖辈隐秘的研究,他们将何去何从,是继续探寻那些未知的秘密找到传说中先知所聚的封龙台,还是就此尘埃落定平稳残生。世间沉浮,万世不休,大战诸方,封龙天下。
  • 猎神的玩火少年

    猎神的玩火少年

    密密麻麻的巨蛋从天而降,揭开了人类耻辱的历史!有人甘于堕落,混吃等死。有人努力奋斗,追求自由……主角是一个能干的小大人,柴米油盐洗衣做饭样样拿手。而最近,他总在自己房间的后面,偷偷挖一个又深又大的洞……杀光那群畜生,让人类重享阳光下的自由!——这是他的梦想,他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