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62600000021

第21章 最早的教育课程是什么?

孟子接着给陈相讲古:“后稷教百姓种粮食,解决了百姓的温饱问题。人们能吃饱了,能穿暖了,也都有合适的住房了,可要是不接受教育,那人和禽兽并没有什么两样。圣人为这个问题很发愁,最后决定派契来做教育部长,主管文教工作——对了,陈相,你知道最早的教育课程是什么吗?”

“嗯——”陈相摇头。

孟子说:“告诉你吧,契一开始开办的课程是PR。”

“什么?‘屁啊’?!孟老师您可是一代宗师,不许说脏话啊!”

“呸!”孟子啐了一声,“你这文盲,什么都不懂,我说的是PR,就是Public Relations,公共关系学。”

“有这么前卫?!”陈相一脸的不相信。

孟子解释:“一点儿都不前卫!你以为一开始应该是语文、数学啊?那是现代社会的小学生,古代先民可不学这些,学的就是公关课。像什么父子关系、君臣关系、夫妻关系、老少关系、朋友关系,如何搞好这些人际关系,这可是一门大学问。君臣之间要讲的是礼仪,朋友之间讲的是诚信,老少之间讲的是尊卑有序,不能搞乱了,不能把夫妻关系给用在君臣关系上。尧说过:‘要督促他们,纠正他们,帮助他们,使大家都能走上正道。’陈相啊,话又说回来了,圣人为百姓考虑这么多事,每天都得拿脑白金当饭吃,哪有时间去种地啊?”

孟子接着说:“发愁的事人人有。尧发愁的是找不到舜这样的人才,舜发愁的是找不到禹和皋陶这样的人才,发愁种不好庄稼的那是农民。”

陈相嘀咕:“农民怎么了,将来也会成为社会的主人翁。”

孟子接着说:“把钱财分给别人的叫做‘惠’,把道理教给别人的叫做‘忠’,替天下人物色到优秀人才的叫做‘仁’。照我看来,替天下人物色到优秀人才可要比禅让天下还要难呢。所以孔子才会说:‘尧这领导做得真是太伟大了!因为他能够效法伟大的上天。尧的圣德太牛了,以至于大家都找不到恰当的词来赞美他!舜也很牛,众望所归地坐了天下,却不贪图个人享受,也不霸着权力不放。’陈相你好好想想,尧舜他们治理天下难道就不费心吗?他们只是不把心思花在农活儿上罢了。”

孟子这番话里出现了几个新面孔,咱们得了解一下。

后稷,一般认为这不是个人名,而是官名,掌管农业,大体就是尧那个时候的农业部长。这位部长的名字叫弃,但是大家太爱戴他了,所以后来一说后稷一般都是指他。

以前的官职基本是世代相传的,所以这位后稷的子孙也做农业部长,据说推算起来,后稷是周人的始祖,孟子经常念叨的周文王、周武王他们要是往上查查家谱(如果真有的话),最顶头的就是这位后稷。

后稷最牛的身份是农业发明人,要是没他,中国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吃上粮食。孟子这里说后稷教给大家怎么去种五谷,什么是五谷呢?我们都知道一句俗话叫“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挖苦那些纨绔子弟的。我记得小时候书里一说剥削阶级和地主老财就常说他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现在请各位想想:到底什么是五谷,你能分得出来吗?

呵呵,这个问题你要是答不出来,那你就自认是剥削阶级、纨绔子弟吧。

到底五谷是哪五谷,有好几种说法,一般都说“稻粱菽稷麦”,嗯,这五谷要是都摆在我面前,我也分不出来。还别说那几个比较生僻的,我吃了一辈子面,也不知道小麦长什么样。

我估计有人还不如我呢,恐怕都不知道面粉是小麦磨出来的。

我再作个更大胆的猜测:不会有人连馒头是面粉做的都不知道吧?

再简单说说契和皋陶。先说发音,契在这里可不读“气”,而是读“谢”,皋陶也不读“高桃”,而是读“高摇”。契据说是商朝王族的始祖,皋陶则是中国古代第一位法官。

孟子在这里给陈相展示了人类文明的历程,先吃饱肚子穿暖衣,然后再来抓教育。原文这里讲“饱食、暖衣”可有人觉得眼熟吗?——我在“梁惠王篇”里讲过俞平伯的一个对子:“凶年饥岁,下民无畏之心;饱食暖衣,君子有怀刑之惧。”当时是在说孟子所谓的恒产和恒心的关系问题,这里讲的文明历程也是在说这个道理的。孟子这番话虽然目的是驳斥陈相“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的说法,其实暗含着又把自己那一套“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的理论给解释了一遍。

孟子接下来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我只听说过中原文明影响边远落后地区,可从没听说过边远落后地区反过来影响中原文明的。”(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孟子这话是专门针对陈相说的,怎么个针对法,咱们一会儿再谈,首先得说说这句话本身。还得声明一下:这句话我翻译得不太准确,因为要解释清楚什么是“夏”,什么是“夷”,这是要花些工夫的。反正大家也能明白是什么意思,我就不拘泥了。

这话的精神后来成为了中国人长久以来的固有心态。这也难怪,自己文明程度高,自然就看不起那些文化程度低的,这也是人之常情。这类例子很多,我想挑一个有意思的来说说,那就是王船山在《读通鉴论》里对淮南王刘安上书劝谏汉武帝不要南征越国一事而作的评论。王先生就是本着孟子这两句话的精神,观点很是特别。

先来简单交代一下背景。西汉原本疆域很小,全靠了汉武帝开疆拓土才成了一个超级大国。汉武帝这时候要发兵去打南方的越国(越国有好几个,要说清又得很多篇幅,我就从简了),淮南王刘安写信劝谏,说这事很不划算,还是不打为上。刘安这封信《汉书》里收录了,写得非常漂亮,本该介绍介绍,可实在是太长了。当然,刘安门下有的是文章高手,这信很可能是他授的意,秘书代的笔。所以,刘安“写”得哪怕再好,但你要夸他,可不能夸什么“文采斐然”之类的话,那就太不懂事了,要夸只能夸这文章立意好,高屋建瓴、切中时弊,应该收进国史。

王船山评论此事,说刘安居心叵测,出发点就有问题。——这倒是实情,因为这位淮南王后来谋反来着。王船山认为中国南部理所当然应该被占领过来,他的理由很奇特:这是地理形势的必然。中国的地理,北边被沙漠挡着,西边被大山挡着,往南走到头被大海挡着,所以这沙漠、高山、大海围成一个大圈子,这天然就应该是中国的疆域范围,如果这个范围里还有其他的独立政权,二话不说,拿下!而南方虽然多山,可那些山根本不能和前面所说的沙漠、高山、大海相提并论,根本不能构成实质性的地理障碍。再者说了,在这个大圈子里面,人们多有往来,相互之间是会发生影响的,然后引用孟子的这句话“吾闻用夏变夷者”,又给这句话发挥了一下:帝王最大的仁和义都在这个“变”里。看,王船山觉得夏“变”夷是理所当然的,而且,把夷也变成夏,这是一项伟大的帝王事业——王船山虽然是个我很佩服的高人,但他这套理论我可不佩服,只是因为他把孟子这句“吾闻用夏变夷者”发挥得太惊世骇俗了,所以拿来给大家开开眼界。当然,如果你赞同他,那是你的自由。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如果抛开夏和夷这两个特定概念,把孟子这话放大一些来看,意思无非是:发达地区影响落后地区,而落后地区很难影响发达地区。即便拿到现代,也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国际上历来出现过好几种世界语的方案,到现在全都无疾而终,是英语成了世界语。想起有同胞提出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儒家思想发扬光大,看来这得等中国靠着传统文化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强国之后才会赢得“用夏变夷”的可能啊。

话说回来,孟子这里说这两句话,完全是针对陈相个人的。咱们听听他下边怎么说。

孟子说:“你的老师陈良本来是楚国的土著,却倾慕于周公和孔子的学说,于是从南方到北方,来我们中国学习。”

——咦,且慢,先暂停一下。孟子是这么说的吗?这不是明摆着搞分裂吗?这不是不拿楚国人当中国人吗?

孟子确实就是这么说的。咱们再看看原文:“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前文已经说过,楚国和周朝严格来讲应该是两个对等的国家,从当时的实际生活来看,中原各诸侯从来不把楚国当自己人,认为楚国人都是外国蛮子,而楚国也不愿意受这个窝囊气,迅速发展,迅速扩张,势力越大也就越不把周人势力放在眼里。而且,楚国后来疆域极其辽阔,和中原文明南北对峙。不少人认为在战国末期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不是秦国而是楚国,那么,如果当时真是楚国一统天下,严格意义上说,华夏政权在那时候就结束了,就被外国给灭了,其性质几乎和蒙元灭南宋、满清灭大明是一样的。

这可是当时的实情,如果就历史说历史的话,屈原可得算是伟大的外国诗人。对了,屈原的思想很儒家,郭沫若觉得他没准儿就受了陈良的教育。要真如此,屈原和陈相还是同门呢,和孟子也论得上一点儿关系。

有细心的人可能已经从孟子这句话里看出了一些端倪。孟子说“陈良,楚产也”,不说“陈良,楚人也”,这很奇怪哦,说人家陈良是楚国“产”的,这是不是有点儿嘲讽的味道?

呵呵,仔细是好的,但这可错怪了孟老师。“产”这个字和“生”意思大体差不多,我们不是有个常用的词叫“产生”吗?李斯那篇著名的《谏逐客书》里说“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就是这个用法。

这句里的另一个疑点是,孟子说陈良“北学于中国”,这里的“中国”是什么意思呢?

刚才说了,前文也说了,楚国人在当时是外国人,可是,即便如此,也应该说“北学于周”,或者“北学于鲁”似乎才更合情理啊?

“中国”一词由来很早,从甲骨文看,“国”和“方”有同义,商代称方,周代称国。中国有狭义有广义,狭义指首都,广义指整个周人的统治区。孟子这里是用广义——周人地盘不大,北方有狄族,南方有蛮族,西方有羌族,东方有夷族,这就是所谓的北狄、南蛮、西羌、东夷,楚国就算南蛮。可实际上这东西南北的没这么规矩,谁是谁根本没这么界限分明,反正外围全是蛮族就是了。周人自己在中间,所以叫中国。中国这个词在当时还没有主权国家的意义,性质上大体相当于我们说“中原地带”。“公孙丑篇”里见过了一个“中国”,当时说过,那其实是指“国中”,也就是“首都的中心地带”。

同类推荐
  • 斐德罗篇

    斐德罗篇

    两个重要的对话提供重要的见解柏拉图主义的神秘和审美方面。菲德拉斯讨论爱的心理,导致熟悉柏拉图式的形式作为对象的概念超越情感。
  • 韩非子智慧讲堂

    韩非子智慧讲堂

    本书分为:权利之势——高举权柄的艺术变通之法——变法革新才能赢制臣之策——驾驭下属的方法等。
  •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熹是宋明理学研究中的重点,“曾点气象”则是理学中的重要话题。本书从朱熹关于“曾点气象”话题的讨论契入,直探朱子思想中的有无虚实之辨等关键问题,旁及历史上相关“曾点气象”的评论,进而引出中国哲学中关于精神境界、本体与功夫的讨论,以小见大、以一贯多,在诸多方面填补了以往朱子研究的空白。本书充满创新精神,将“曾点气象”的研究范围从《论语集注》扩展到朱子全部文本做全面分析,有《论语集注》稿本的发展及相关书信的考辨对朱子的观点做历史性的分析,都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
  • 近代思想的主潮

    近代思想的主潮

    本书分为精神生活的基本概念、知识问题、世界观问题、人类生活问题、根本问题五章,内容包括:主观与客观、唯心论与唯实论、法则、一元论与二元论、道德的问题、人格与性格等。
  • 鬼谷子全书

    鬼谷子全书

    《鬼谷子》作为一部谋略学的巨著,一直为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读,在今天,它的思想精髓被广泛应用于内政,外交、军事、商务及公关等领域,为当代政界、商界等领域人士所必读之智慧法宝。
热门推荐
  • 武尊万古

    武尊万古

    神元大陆地玄宗预备弟子沈放和漂亮师姐约会,岂料遭人暗算,灵魂穿越万古,来到洪荒时代,那里有一指点出千丈巨猿损,万丈巨龙灭的惊天高手。沈放灵魂伴其左右,不断滋养壮大。终于灵魂重回神元大陆,一朝觉醒的少年开始踏上波澜壮阔的强者之路。可问题是回来后约会的漂亮师姐居然不认识自己了。这是个权谋加热血的故事。
  • 最后一位大魔法师

    最后一位大魔法师

    大冰封术封印的布莱恩,苏醒在现代。停水了咋办?没关系,我有魔法。想吃佛跳墙咋办?没关系,我有魔法。不要在我面前装逼,因为会被我的雷劈!
  • 鬼医道心

    鬼医道心

    由由的书一般不写简介的,因为简介不重要。看文才是重点
  •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本书详细介绍了组织行为学的基本原理,同时辅以实战案例,系统、全面、深入地介绍了组织行为学的思想、理念和方法,分为四个部分共15章。
  • 宫女谋天下

    宫女谋天下

    一夕家灭,徒留他们一对姐弟,面对重重迷雾,到底是谁痛下杀手?阴谋浮出水面。尸体有假,家人生死未卜?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踏入深宫,步步追查。谜团,危险,伤害,情债,宿命,权势,是谁在倾尽心力,谋天下!
  • 青葱的青春岁月

    青葱的青春岁月

    一个出身贫苦的女孩,一个被家人嫌弃是女孩的女孩,一个柔弱而坚强的女孩......看她如何逆袭,如何蜕变改变自己的命运,又如何面对身边的爱恨情仇,悠悠青春,酒不醉我,人自醉。有什麽意見想和我说的话麻烦加一下书友群:275394356
  • 大叔娶我可好

    大叔娶我可好

    如果现实中我们注定不能在一起,我希望我们可以在小说里爱的刻骨铭心,为了你,我愿意
  • 10亿美元10句话:美国10亿身价俱乐部成员约翰

    10亿美元10句话:美国10亿身价俱乐部成员约翰

    本书介绍了美国10亿身价俱乐部成员约翰·丹佛的商业理念,包括“用别人的钱为自己生崽”、“科学的预见未来”、“真诚地对待自己和他人”等。
  • 怎奈,源来不是你

    怎奈,源来不是你

    初见,“哥哥……”,“哎呀”,摔了个狗啃泥,“哈哈哈……”可后来,一句“你太笨了,我们不在一起了!”伤了心,傻傻的以为哥哥不要自己了,他俩永远不能在一起了!女孩从此发奋学习,妄想成为女学霸,可却在“成才”的路上被一位“厚颜无耻”之徒给扰乱了心,而且女孩的心里好像还是愿意的,就这样默默的被吃着豆腐。“哎,这是闹哪样啊,不行,我的心是留给哥哥的。”“嗯?是吗?”男孩一勾手,一眨眼。好吧,天秤女的心中只有帅哥!!!你以为他俩就这样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怎么可能,为了广大单身汪,意外就这样发生了……一别再遇,男孩女孩已不再是以前的自己了,各自背负着一个大阴谋来到对方的身边……是形同陌路?还是相爱相杀?
  • 新课程百科知识-动物掠影

    新课程百科知识-动物掠影

    本书分为三部分,分别为昆虫,陆地动物以及飞禽,详细的介绍了它们各自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