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62700000031

第31章 礼非礼,乐非乐

孟子的名言先按下不表,先说说音乐。

在“梁惠王章句上”的一开始,先说了“礼”,也顺便提了提“乐”,所谓“礼乐”,所谓“礼崩乐坏”,这个“礼”和“乐”本是不分家的。

“礼”的意义不是礼貌,是维护等级制度的手段。

“乐”的意义也不是音乐,也是维护等级制度的手段。

所以呢,我方才拿贝多芬的音乐来比喻齐宣王原文里说的“先王之乐”其实并不恰当。

所谓“先王之乐”,我们现在还能见识到。有谁看过祭孔的场面?现在山东曲阜孔子老家搞的祭孔仪式用的一种音乐舞蹈叫做“八佾”(读做“义”),这就是典型的一种“先王之乐”。那么,这个“八佾”到底还原古乐舞还原得是不是一点儿不差?我也不知道。反正,我们就当它和原来一模一样好了。

在《论语》的记载里,孔子对“八佾”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这句话现在也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了。孔子当时听说鲁国的某位大贵族在自己家里上演“八佾”,于是气哼哼地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看,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

现代人不好理解了:人家在自己家里听歌看舞,碍得着你孔子什么事啊?你就算不爱听,你可以不听啊,人家又没请你去听!

孔子当然生气了:照这么发展下去,怎么得了?你以为你是谁啊?反了你啦!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就是“八佾”,这种级别的音乐,只有周天子才能玩,别人谁都不能玩。音乐和舞蹈在那个时候是分级别的,你是哪个阶层的人就玩哪个阶层的音乐,谁也不能乱来。我们一开始就讲了,梁惠王称“王”,这就是“礼崩”,现在这里的贵族玩“八佾”,这就是“乐坏”,合起来就是“礼崩乐坏”,意思不是说没人讲文明礼貌了,没人喜欢高雅音乐了,而是说传统等级秩序被破坏了,自我膨胀的人开始多了,天下大乱了。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那个玩‘八佾’的贵族就是个音乐迷呢?或者说,如果我生活在那个时代,而我恰恰是个音乐迷,具有为艺术献身的精神,虽然我的身份也许仅仅就是个士,可我就是喜欢‘八佾’,迷得不行。不是有过乐迷都疯狂到枪杀约翰·列侬了吗?如果我也是那么一个疯狂的乐迷,就是迷这个‘八佾’,那怎么办?”

标准答案是:那你也得像人家枪杀列侬一样,枪杀周天子去。

但是,会不会真有这样的乐迷?我的感觉是:不大可能。

为什么不大可能?

因为,那时候的这种正统音乐实在太难听了。

扯一扯我们老祖宗的音乐。

音乐这个东西按说属于艺术范畴,要按艺术的说法来讲呢,虽然存在普世之美,可更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迷交响乐的,有迷二人转的,有听歌剧听到心潮澎湃的,有唱十八摸唱到脸红心跳的,这都正常得很。可是,说到周代的正统音乐,严格来说,却不大属于艺术范畴,而更是一种仪式化的东西,原始巫术和原始崇拜的味道还相当强烈,再加上“官方音乐”这一“官方”,那腔调就更没法听了,而这种音乐的作用又不是为了给人审美愉悦——无论是高尚的愉悦还是低俗的愉悦——所以说就两个字:难听。

当时的人怎么听音乐,历史上还真有记载,咱们就拿一段来看看。这段故事的主人公很有代表性,他是诸侯后裔,显贵之人,教养出众,品德高尚,总之,如果连这位仁兄都不爱听当时的官方音乐,那普天之下也就很难再找出什么人爱听了。为了郑重起见,这段文字我翻译得基本忠实,不作发挥了:

吴国公子季札来鲁国访问,请求能在鲁国全面地观赏一下周乐。鲁国就让乐工们为季札歌唱《周南》、《召南》。季札说:“真美啊!这是王道教化的基础,虽然还算不得尽善尽美,也称得上勤而不怨了。”

又为季札歌唱《邶风》、《鄘风》、《卫风》。季札说:“真美啊!意蕴深厚,虽有忧伤却没有陷于困窘,可以听出卫康叔和武公的德政啊,这就是《卫风》的特色啊。”

又为季札歌唱《王风》。季札说:“真美啊!有忧虑却不恐惧,这是周王室东迁以后的歌曲吧?”

又为季札歌唱《郑风》。季札说:“真美啊!但是太烦琐了些,人民恐怕不能忍受,这是灭亡之兆吧?”

又为季札歌唱《齐风》。季札说:“真美啊!恢弘博大,雄浑深广,齐国是太公始封之国,是东方诸侯的表率啊!国运不可限量!”

又唱《豳风》。季札说:“真美啊!坦坦荡荡,乐而不淫,这是周公东征以后的歌曲吧?”

又唱《秦风》。季札说:“这就是所谓的夏声吧?夏声广阔到了极致,是周王室旧地的歌曲吧?”

又唱《魏风》。季札说:“真美啊!委婉动人,有所节制而易于流行,辅以高尚的品德,能成就明主之业。”

又唱《唐风》。季札说:“思虑深沉,是陶唐氏遗民的歌曲吧?不然,为何幽思如此深远呢?若不是以美德著称的陶唐氏后人,谁还能唱出这样的歌曲呢?”

又唱《陈风》。季札说:“国家没有明主,还能长久吗?”

自《郐风》以下,季札未作评论。

又唱《小雅》。季札说:“真美啊!虽有幽思却不生二心,虽有怨恨却隐忍不言,是周朝的德政还没有显扬时的歌曲吧?那时候还有一些商朝的遗民在呢。”

又唱《大雅》。季札说:“恢弘啊!熙熙然乐声和美,音调虽然婉转却有刚健之风,如同周文王的德政之风。”

又唱《颂》。季札说:“美到极致了!刚健而不狂傲,婉转而不低迷,繁密处不嫌紧迫,悠远处不嫌离散,婉转而不放浪,反复回旋而不令人厌烦,虽有哀思却没有陷于愁苦,虽有欢乐却没有纵情过度,变化万端而不匮乏,肆意宣泄而不张扬,抒怀而有度,收揽而有节,安静却不凝滞,流转而不放任!五声和谐,八类乐器协调有度,节奏合乎音律,演奏秩序井然,先王的德政之风就是这个样子吧!”

季札接着观看舞蹈。看到《象箾》、《南籥》说:“真美啊,但还有缺憾!”

看到《大武》,说:“真美啊!周朝盛世就是这样的吧?”

看到《韶濩》,说:“商汤那样的圣人真是伟大,然而品德方面却仍有不足,可见圣人也不好做啊!”

看到《大夏》,季札说:“真美啊!为众人受尽辛苦而不居功,除了大禹,谁还能成就这样的功业呢?”

看到《韶箾》,季札说:“这就是德政的极致了!伟大啊,像苍天一般无所不含,像大地一般无所不载。就算再有更高的德行,想来也就是这样了!我所观赏的音乐、舞蹈已经在这里到达极致了,如果还有我没看的,我就不敢再请求观看了!”

这就叫瞪眼说瞎话。音乐是这么听的吗?

季札这些话,就属于听上去很牛,其实却很虚的那种。这种论调,到现在还能蒙人呢。我小时候就被蒙过。当时从伯牙鼓琴觅知音这种故事知道,音乐是具象的,所以,你来一段曲子,我如果是你的知音的话,我就会听出来你弹的是“巍巍乎高山”,你又弹了一段,我一听,噢,这回是“洋洋乎流水”,所以呢,如果有人听成是“悠悠乎白云”,那就错了。

当年,年少无知的我拿着书本,对照着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噢,一开始这个“邦邦邦棒——”意思是“命运在敲门”,然后这个乐句的意思是……再下一个乐句的意思是……

看看,我是不是很蠢?

不过还能让我略微感到欣慰的是:当时不少人也和我一样蠢。现在我们知道了,音乐不是具象艺术,是抽象艺术,甚至历来还有过不少音乐家明确反对标题音乐,认为你叫个《第五交响曲》就最好了,不要叫《命运交响曲》。凭什么你开头那两声就非得是“命运在敲门”?凭什么就不是“强盗在敲门”?凭什么就不能是纯粹的没有任何明确指向的声音?

回到季札,他要是说什么“恢弘博大,雄浑深广”,这都可说,可要说能从里面听出德政出来,那就纯属瞎掰了。所以我们知道了,像季札这样的,穿着笔挺的燕尾服在音乐厅正襟危坐,出来以后又振振有词的主儿,用齐宣王的话说,叫“窝头翻身——显大眼儿”。

但是,季札这个故事能告诉我们的就是,在那个时候,音乐的意义何在。那不是艺术,而是政治。统治者认为,官方音乐有助于维护安定团结。

所以,当现在的大孩子唱起了崔健的《一无所有》,小孩子唱起了周杰伦的《双截棍》——完了,礼崩乐坏了!

周代的官方音乐现在还真能听到,谁有兴趣,自然可以去见识见识,反正我觉得没什么好听的。呵呵,说到音乐问题,一扯就扯多了,实在是个人偏好,顺便怀旧一把,我年轻的时候,弹吉他写歌种种蠢事也都干过呢。

对考古有兴趣的人都知道在湖北随县挖过一个曾侯乙墓,这次刨人家祖坟刨出来一整套的编钟,这套编钟更正了我一直以来对中国音乐的一个误解。我一直以为中国音乐都是五声音阶呢,也就是1、2、3、5、6这几个音符来回用,我们不是有个词形容不会唱歌的人叫“五音不全”吗?就是说这五个音。结果,这套编钟居然是七声音阶,1、2、3、4、5、6、7七个音符全有!而且音域也宽,变调演奏也没问题。然后我就去查书,才发现原来周代的时候,七声音阶和十二律已经齐备了。

这也就是说,理论上,中国在周代就已经能够演奏和西方音乐一样复杂多变的音乐来了。

可是,为什么我们现在接触到的中国音乐基本都是五声音阶呢?要知道,五声音阶搞出来的东西是非常单调的,我以前弹吉他配和弦的时候就知道,中国歌曲配和弦特别容易,在一个调式里,三个和弦就能打遍天下——也就是主和弦,下属和弦,属和弦;如果你想进阶,也容易,再多学一个属七和弦就够了;如果还想进阶,再多学一个主七和弦;如果还想进阶,不是每个大调都有关系小调吗,插花着用小调和弦配大调,大调和弦配小调;再进阶,就再多学几个花哨和弦,再玩点儿花活,就够了。后来学英文歌曲了,发现不那么容易了,旋律也复杂了,千奇百怪的和弦一下子全来了,招架不住了。

所以,我就更不理解了,为什么中国在周代就有了很完善的七声音阶和十二律了,可发展了足足两千多年,既没有真正在用七声音阶去编织复杂多变的旋律,又没发展出和声和复调?

我觉得可能的解释是:历朝历代都延续着周代的传统,不大把音乐当艺术来玩。官方对于音乐,一直把它当做礼制的一部分,是政治;民间对于音乐,发展出了种种俚俗小调和地方戏曲。而在漫长的历史当中,只有极少数的艺术家置身其间。

同类推荐
  • 墨子与墨家学派

    墨子与墨家学派

    本书从墨子以及墨子的生平入手,详细介绍了墨家思想流派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思想成就,并将墨家思想和中华侠文化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阐释。
  • 天下大道

    天下大道

    或许有人会提出一个问题:老子对于这个逃世幽隐的思想该负多少责任?殊遽难下肯定之答复。被称为老子著作的《道德经》,其文学上之地位似不及“中国尼采”庄子,但是它蓄藏着更为精练的俏皮智慧之精髓。
  • 道德情操论轻松读

    道德情操论轻松读

    《道德情操论》相比《国富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对促进人类福祉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道德情操论》早于《国富论》近二十年发表,前后经过五次修订,是亚当·斯密毕生最重视的作品。在《道德情操论》中,亚当·斯密对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作了很好的回答。
  •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二卷)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二卷)

    《鬼谷子》立论高深幽玄,文字奇古神秘,有一些深涩难懂。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易于好读和好懂,编者在编著本书时,根据《鬼谷子》分章分段集中逐个立论阐述的特点,进行了合理分割划分,再一一对应地进行了注释、译文和感悟,还添加了具有相应思想内涵的故事,以便于广大读者阅读理解。
  • 沉思录·青少版

    沉思录·青少版

    比原著更简洁、更引人入胜的青少哲学读本。提倡青少年像大人物一样阅读,像哲学家一样思考。本着“取其精华”的原则,本书总结了马可·奥勒留的智慧精华,以故事和理论相结合的形式将《沉思录》阐述出来。无论你想从书中得到什么,是和谐的心境,还是成长的智慧,这本书都是最好的选择。
热门推荐
  • 剑劫

    剑劫

    我的仙剑世界——当风雪中的腐败与颓废填满这个世界,我站在暗礁上眺望,编织我,梦的天堂!
  • 玄丹至尊

    玄丹至尊

    修炼天赋不行?我会炼丹。修炼遇到瓶颈?我会炼丹。你也会炼丹?你能炼超阶丹药?那五丹同炉你会吗?
  • 英语情景应用语法教程

    英语情景应用语法教程

    本教程涵盖了动词的时态、语态、句法、非谓语动词和虚拟语气等方面的内容。本教程有别于一般的语法书,首先是在每个单元的开头设置了导入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其次是在每个单元的最后设置了学习反馈表,以便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效果做出评价。本教程最大的特点是每个单元都提供一些音频和视屏学习资料,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学习枯燥的语法知识,同时还根据音频和视频学习资料设计了相应的学生活动,以做到学以致用。
  • 城邦暴力团

    城邦暴力团

    漕帮老大万砚方1937年领八千子弟参加抗战,最后流落台湾,离奇遭杀后,他的重要帮众在台湾隐匿,张大春意外获得竹林七闲留下的七部著作,透过这七部书,张大春能拼凑起清代民间传说中的江湖会党的内部争斗史;但他也将因此卷入痛苦的历史中……地下社会与特务统治如何勾连成一体?蓝衣社、武功秘笈与神秘失踪的佛头缘何联系纠缠在一处?淞沪抗战、桐油借款、黄金运台究竟有何不为人知的隐情?从1949年走到今天,五十年来,许多人隐匿在台湾社会角落里,他们随年岁即将被湮灭身份与传奇,且看张大春将中国小说叙事技巧与稗官野史传统巧妙结合,一步步揭开近百年来中华民族风雨史背后的秘辛,书写出“江湖即现实”的新武侠高峰。一部小说竟比现实更接近真实!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虚空破日

    虚空破日

    林升,一个半个丹田被黑色雾气吞噬筋脉错乱,从小被人叫做废材的人。在一次意外下变成了绝世天才的他会有怎样的传奇色彩...
  • 石头大了绕着走(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短故事)

    石头大了绕着走(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短故事)

    可能我写出来,然后你看下去,会是想象力与善意的相遇。写的是我二十四岁前经过和听来的故事。再不写就再也不写了。
  • 黎歌离殇

    黎歌离殇

    各位书友要是觉得《黎歌离殇》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小伙伴们推荐,越多人关注,更新会越快哦!
  • 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英雄联盟之名将与征服

    英雄联盟之名将与征服

    无辜的董建豪被游戏公司以高科技手段召唤进入游戏世界,帮助其修复和完善游戏系统。失败的代价是死亡。深处异界,与昔日的游戏人物斗智斗勇。未来的路在何方?想要活下去就必须使自己变强,敢问路在何方?路在何方......
  • 初恋,那一抹疼痛

    初恋,那一抹疼痛

    人生总是有很多的无奈,曾经的过往,心痛的回忆。岁月的浪花层层叠叠,湿湿的夜色中流淌永远的思绪,于是,那些流淌在指尖的故事,汇成记忆的河,文中的主人公多年后再次见到初恋情人才揭开深藏多年的秘密。小说的主人公在遭遇了人生的重大挫折之后,得到自己过去老师的帮助,并且准备等待与老师结婚,可是等到花儿也谢了,不见人来,于是人生重新改写了!小说主人公杨梅雨在前往西藏看望昔日恋人的途中,与一对美国情侣同行,路上看到了许多外国异性同居的状况,在一路同行的过程中,逐渐培育出了深深的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