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63500000012

第12章 杀向太平军的后院(1)

1.进兵苏南

上海外围肃清了,吴、杨这两个政敌也搞垮了,常胜军已经不再是原来那支无法管理的外国武装,而变成了一支由“洋”总兵指挥、华洋共管的队伍,李鸿章没了后顾之忧,该带着他的淮军向苏南进攻了。

在出兵之前,同治二年(1863)正月,李鸿章给朝廷上了一道奏折,请求在上海设立“外国语言文学馆”。

来上海之前,对于洋人、洋话、洋学、洋枪、洋炮、洋船……李鸿章自己也是个“睁眼瞎子”,一点儿都不了解。可是到上海这一年,满眼的洋枪、洋炮、火轮船、大兵舰,洋兵的操典阵法、洋人的高楼大厦,一次次让他惊心动魄,一次次让他冷汗直流,李鸿章终于知道,大清国和西洋列强差得很远很远。

可现在李鸿章的心思只能先放在战场上,虽然看出了千头万绪,却一样都顾不上。忙乱之中,他首先想到办一所洋学堂,招一些孩子进来学学洋话,将来和洋人打交道时可以当个翻译,免得被那帮洋人任意糊弄。

想不到这道奏折很快就批复下来,一切照准。

此时北京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恭亲王奕?e844主事。这位王爷是大清权贵中最开明、最有见识的一位。早在李鸿章上奏的半年前,他就在总理衙门名下设立了一间“同文馆”,专为总理衙门培养通晓外语的翻译人才。可这同文馆刚开张时却规定只招收十四岁以下的八旗子弟,北京城里的八旗子弟又整天忙着票戏、玩鸟、斗蛐蛐儿,实在没工夫上学,结果刚开学时只招进来十个学生……

当然这都是题外话。

看到江苏巡抚李鸿章请求开设外国语言文学馆,其所思所想竟与自己如出一辙,恭亲王十分高兴,不但一切照准,而且从此对李鸿章刮目相看,格外重视起来了。

很快,上海的外国语言文学馆(后改称广方言馆)开学,招收了一批十四岁以下的文童住馆学习。聘请英国人担任“西教习”,另聘中国人担任总教习和分教习。所开办的课程除外国语言文学、近代自然科学之外,还专设了儒学科目,学馆的经费全部由海关道支付。

办起这所学校之后,李鸿章披上战袍领兵出征了。

此时的太平天国已经走上了末路。

继上一年英王陈玉成庐州败亡之后,翼王石达开又兵败金沙江,太平天国的实力三成中去了两成。天王洪秀全越来越昏聩糊涂,对外只知道固守城池消极防御;对内又整天猜忌部属疑神疑鬼。两个哥哥洪仁发、洪仁达贪鄙弄权无所不为。眼看着太平天国大厦将倾,太平军中的宵小之徒纷纷降叛,好给自己寻找一条后路。

太平军常熟守将骆国忠最先发动了叛乱。

骆国忠是安徽凤阳人,早年曾跟随李鸿章的三弟李鹤章办过团练,后来归降了太平军。可现在眼看太平军形势不妙,骆国忠又打算再一次改换门庭,投靠清廷以博取荣华富贵。于是在李鸿章派人去诱降时,骆国忠一拍即合,立刻把常熟献给清军,又攻占了福山、许浦、白茅、徐六泾等地。正驻守苏州的太平军忠王李秀成、慕王谭绍光立刻率重兵发起反攻,夺回福山,围困常熟。李鸿章也忙派出自己的精锐刘铭传、潘鼎新、张遇春、黄翼升部会同常胜军一起向福山猛扑,双方恶斗了一个多月,淮军终于在二月十八日重占福山。

此时天京方面又受到湘军的围攻,洪秀全急调李秀成回师增援。李秀成只好率主力回援天京,只留下谭绍光一师继续围困常熟,但谭绍光所部力量单薄,面对叛将和淮军的里应外合无力支撑,只好退回苏州去了。

常熟围解,淮军与太平军叛将骆国忠所部会师,终于在太平军苏南防线上撕开了口子。随即,淮军对太仓展开了猛攻。面对淮军强大的攻势,太仓守将太平军会王蔡元隆决定用诈降计拖延时间,于是和淮军商定三月初九献城。可是等李鸿章的三弟李鹤章带人前来受降时,太平军忽然杀出,淮军被击败,损失数百人,李鹤章的腿上也挨了一枪,所部仓皇后退。

听到这个消息,李鸿章大怒,立刻调集四万多人猛攻太仓,于三月十四日攻下城池,然后指挥部下对城里的太平军将士展开了一场血腥的屠杀。

拿下太仓后,淮军开始进攻昆山。

昆山是苏州外围的屏障,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苏州的太平军守将慕王谭绍光一面直接出兵救援,同时又分兵进攻太仓,希望能调动淮军回援,以解昆山之围。可惜面对淮军的洋枪洋炮,这两路攻势都没有成功,反而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十四日,昆山被攻陷,江苏的省城苏州已经暴露在淮军面前。

2.到黄浦江上去交战

眼看前线进展顺利,李鸿章满心欢喜,抽个空子从前线返回上海处理公事。不想刚在上海待了几天,忽然凭空掉下一个洋人,张嘴就跟他要十二万两银子!

这个凭空掉下来的洋人就是刚从英国回来的总税务司李泰国。

清廷让英国人帮着购买炮舰的事,出了大娄子了。

其实这件事从一开始就欠考虑。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利益,也都要维护自己的利益,要想自己得利,往往就要损害别国的利益,除非这两个国家眼前的根本利益完全一致,一国才会不惜工本地帮助另一国。可眼下中国和英国并没有共同利益,英国人一心想要在中国撕开口子,从沿海钻进内地,最好是能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这时候请英国人帮忙购买炮舰,这帮家伙怎么会不算计中国人呢?

听说大清朝廷答应从英国购买炮舰,赫德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正在英国“养病”的李泰国。听了这事,李泰国乐得一蹦三尺高,“病”也好了。马上到处活动,很快就用大清国提供的八十万两银子买来了七艘炮舰。

接下来,李泰国趁着这些船还在英国,找来一个名叫阿思本的海军军官充当舰队司令,又擅自做主在英国本土招募了六百多个船员水手,然后利用他总税务司的头衔,硬是“代表”清廷和阿思本签订了一个合同,规定阿思本担任舰队司令,为期四年,所有炮舰都听阿思本调度,阿思本直接听命于清朝皇帝,而皇帝对这个舰队的一切命令都要由李泰国转达,如果阿思本认为大清皇帝的命令不能执行,那李泰国就有权拒绝中国皇帝的命令。

除了这些条款以外,李泰国还和招募来的英国水手订了合同,规定这些水手的任期、饷银、任免以及死伤后的抚恤等全由李泰国和阿思本说了算。

这么一来,李泰国就把这支中国人花钱买的舰队从头到尾全搞到英国人手里去了。

眼下,七艘炮舰和一艘趸船都已备齐,但是由于李泰国的折腾,大清朝廷已经交给他的八十万两银子根本就不够用,所以李泰国回到上海,打算从他管着的海关上先支取十二万两银子,一部分用来支付购买船、炮的尾款;一部分作为舰队官兵来中国的路费。

幸亏呀幸亏,此时的上海已经是李鸿章的天下,海关道也换上了他的心腹,这帮人没和李泰国打过交道,也不认他这个“总税务司”,所以李泰国没能立刻把钱搞走。

如果李鸿章晚几个月赶走吴煦、杨坊,以吴、杨和这个李泰国的关系,加上这两个家伙平时那副媚外的嘴脸,恐怕李泰国就真能把这十二万两银子给诈走!

不过眼下是李鸿章主事,这笔银子就没这么容易弄出来了。

李鸿章这人何其精明,只听了李泰国的三言两语已经觉出事情不对,哪肯轻易往外掏钱,硬说眼下前线到处打仗,海关的银子都充当军费了,一两也拿不出来。

这话忽悠别人还行,可李泰国却是海关的总税务司,海关每月有多少银子的进账他一清二楚,知道只要李鸿章肯帮忙,这十二万两银子一定凑得出来,所以一直软磨硬泡。

说实话,如果李鸿章愿意帮忙,银子是凑得出来,可问题是李鸿章根本不愿意帮这个忙。

李泰国是个中国通,很明白这些官员们怕什么。见李鸿章不给钱,立刻拿皇帝这顶“大帽子”来压他,说组建这支舰队奉的是大清朝皇帝的圣旨,不给钱,就是抗拒皇帝的圣旨!

其实李鸿章并不怕他诈唬,可是眼下这支舰队里到底怎么回事他一时还搞不清楚,所以并不发怒,反而跟李泰国索要舰队各项开支的账本儿,摆出一副打算给钱的架势。

见李鸿章软了下来,李泰国倒也比较满意,决定先缓两天再说。

这一边李鸿章立刻忙活起来。一面找人打听内情,同时仔细研究李泰国拿来的账目,几天工夫两件事都摸清了,把李鸿章气得七窍生烟。

这帮英国佬儿太缺德了!中国人花银子买炮舰,他们却拿着中国人的钱组织起了一支英国人的舰队,再把这支舰队开到中国来,闯进中国的江河内陆到处横行,中国人花大把银子买回来的船,自己不但无权节制,反而养出来一群危险的侵略者!

当然,这件事绝不这么简单。朝廷这次购买炮舰是要把这支舰队当成新式海军的样板,让中国人学会操船使炮,将来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海军。可现在舰队却被英国人牢牢掌握住了,清廷派人上舰当水手,就成了给英国人打杂,如果派学员上舰学习,则很可能被这些英国人控制,变得像常胜军里的中国士兵那样,忘了祖宗,一切只听洋人的命令。

同类推荐
  • 民国第一家:袁世凯家族

    民国第一家:袁世凯家族

    翻开一部中国近代史,无论如何也绕不开这个名字——袁世凯。一个杰出人物的出现决非偶然,与他生长的土地和环境无不有着千丝万缕密切的关系,其中家族的影响尤其值得一提。而在以往的历史叙述中,历史学家注重的是重大事件中的人物,往往忽略了许多细微之处,比如历史人物的情感、性格、气质等等,也会影响历史人物的言行举止,有时候甚至能使这个历史人物作出改变历史行程的决策和行动。
  • 杨凤田传

    杨凤田传

    本书讲述了寒门学子杨凤田从小聪慧好学、积极进取,由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成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奋斗历程,以及他执着刚毅、爱岗敬业、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高尚品德。介绍了他始终以‘航空报国、追求第一’’理念为己任,先后参加、组织研制出歼8系列先进战斗机,填补了我国航空史上多项空白,大大增加了空、海军作战能力,为祖国的航空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事迹。 本书可供航空科研战线上的工程技术人员及广大军事爱好者阅读学习。
  •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传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传

    本书作者以温暖的笔触叙写了文学大师杨绛先生的百年人生——风风雨雨,有起有伏、有悲有喜。内容主要涉及:杨绛先生童年的成长、家庭的变迁、求学历程,以及她同钱钟书半个多世纪相濡以沫的爱情,从而描摹出一位博学、睿智、宽容、淡定、从容、坚强和韧性的奇女子。此外,杨绛先生对抗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的态度,堪称生命的正能量。翻开《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传》,你将看到一串串精彩的故事,经受一次次精神的洗礼。
  • 中国古代名人传

    中国古代名人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华历史每走到关键处,总要凸现出几颗辰星,或明或淡,闪耀在历史的天空。他们中有英雄豪杰,也有跳梁小丑;或流芳千古,或遗臭万年。因为他们的出现,才演绎了中国历史的奇丽壮阔与丰富多变。他们身上浓缩了华夏数千年的风雨历程,彰显着中国人性的善恶与美丑。
  • 铁骨铮铮

    铁骨铮铮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它由盛转衰、内忧外患的三百年左右时间里,涌现了一大批杰出将领。时势造英雄,信哉斯言!在《铁骨铮铮:千古流传的大清武将故事》中,我们介绍了以下人物:收复台湾、实现祖国统一的水师名将施琅;岳飞后人、镇戍边疆、功勋卓著的岳钟琪;忠勇无畏、抗击英法联军的蒙古亲王僧格林沁;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彭玉麟……中国传统上是一个重文轻武的社会,除了西汉、盛唐等少数几个时期,中国一向是武备松弛的。中国的杰出武将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热门推荐
  • 佛说陀邻尼钵经

    佛说陀邻尼钵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瑜

    他天生痴情种,等她重生,只为与她再续前缘,哪怕荒废百年功力,哪怕为她再守江山,也在所不惜,惟愿妾能倾心相待。就算不再相见,也会记得初见她时,她满脸淡漠,开口一句:“妖怪,受死!”她天生不合群,为他迎战,只为与他此生不离,哪怕不再进入轮回,哪怕为他奉出生命,也毫不畏惧,惟愿郎能好好活着。就算不再记得,也会想起初见他时,他一脸淡笑,眉峰轻挑:“美人,嫁我!”一世守,一世念,世世回眸;一生情,一生忘,生生厮守。
  • 281

    281

    步入大学之前,一次意外的网络相遇,让两个陌生的男女慢慢的了解彼此。从网络聊天到书信来往,再到现实生活中的会面。他们的心渐渐地走到了一起。在书信的往来中,越来越熟悉了解对方,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约定,却不料生活给他们开了一个玩笑。
  • 爱飘摇

    爱飘摇

    十年之后再相聚,一个淡紫色水钻芦花发卡,一支飘扬在芦苇荡的爱情圆舞曲,他们能否冲破生活的障碍与恶势力的阴谋走到一起?芦花的花语又是什么?青春本就是用来怀念的,十年相守的爱情在风雨飘摇的平凡生活中又该何去何从?
  • 鹿晗,此生挚爱

    鹿晗,此生挚爱

    她被渣男抛弃,却因为迷糊而遇上了一个此生难忘的男人,从此一见钟情!机缘巧合,她错过了他!却不曾想,五年后的演唱会上,她再次遇到了他!从此穷追猛打,不把人追到手誓不罢休!冷月希:“鹿晗,我是不会放弃的!”鹿晗:“我和你才见过两次!”冷月希:“没关系!以后会见得更多!”鹿晗:“……”作者第一次这同人小说,写的不好勿喷,因为实在没啥经验,都是凭兴趣写的!
  • 跟定你

    跟定你

    薛毅从小跑遍天南地北,自认为见多识广。但是他,却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奇特的女子,撇开她蹩脚的易容术不说,首先是单纯到搭线的脑神经,连钱不露白的道理都不懂。被强盗所围,她既不逃也不出手,还理所当然道:“我是威风八面的侠客,怎么能做出逃跑这样的苟且之事!”既然来闯荡江湖,那总有一点功夫傍身吧,怎么不出手?她的回答更绝:“被打到很痛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彻底无语,但瞧着小姑娘娇俏明艳的小脸,他居然见不得她束手就擒的模样。把她救出重围后,她竟然还指责他出手过重,让那些强盗痛得哇哇叫。天,世界上怎么会或有这样的活宝!但物以稀为贵,他自然不能错过。
  • 月下冰歌

    月下冰歌

    她是江湖魔女,亦是百姓心中的仙女。在这变化莫测的江湖,她只凭意愿行事。美男多多?她拐了又如何!凭你有权有势?惹了她,照打不误。皇宫大内,她照偷不误。不会赖上她了吧?(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之情本噬心

    穿越之情本噬心

    情本噬心,谁先动情谁就输了,凤宏轩,我其实从未看透过你。
  • 战胜自己:顺其自然的森田疗法

    战胜自己:顺其自然的森田疗法

    本书对森田疗法及其发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运用森田疗法探讨了诸多当代人所关注的人生困惑,并提出了运用心理调节战胜自己的方法。
  • 重生之清风与你

    重生之清风与你

    清风明月我和我的无妄岁月世界顶级组织王牌杀手风重生慕清风本以为能就此过上普通的生活却没想到不得已的情况神秘能力还有扑朔迷离的身份似乎向着不为人知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