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65200000028

第28章 称谓(3)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为抵御金兵南下,东京守将杜充在滑州人为决开黄河堤防,造成黄河改道频繁,向东南分由泗水和济水入海,至此黄河由北入渤海改为南入黄海。在1855年之前,黄河主要是在南面摆动,虽然时有北冲,但均被人力强行逼堵南流。南流夺淮入海期间,郑州以下、清口以上的黄河主流也是迁徙不定,由泗水、汴水或涡水入淮,或由颍水入淮,又或同时分几支入淮。直到明代后期潘季驯治河以后,黄河才基本被固定在开封、兰考、商丘、砀山、徐州、宿迁、淮阴一线,即今之明清故道,行水达300年。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阳(今兰考县境)铜瓦厢再度决口改道,重新摆回到北面,行经今日的河道,北流入渤海。周定王五年以降的2600多年时间里,黄河下游河道经历了从北到南,又从南到北的大循环摆动,但基本上均以孟津为顶点,在北抵天津、南界淮河的这样一个大三角洲范围之内。

被黄河“霸占”的济水

《诗经·邶风》中有“匏有苦叶”一则,“匏”是先秦婚礼中“合卺”仪式所用的工具。把一个匏瓜剖成两个瓢,新郎新娘各拿一个饮酒,为现代婚礼“交杯酒”的前身。“匏有苦叶”讲的是古代女子对婚姻真谛的理解和对理想情人的期盼,第一句为“匏有苦叶,济有深涉”,这里“济”就是古时的济水。

古时的济水地位非常显赫,《尔雅》中提到的四渎——江、河、淮、济,是古代四条独流入海的河流,“济”指的就是济水。古时皇帝祭祀名山大川,包括五岳和四渎,唐代以大淮为东渎,大江为南渎,大河为西渎,大济为北渎。今河南济源、山东济南、济宁、济阳,都是因济水得名,而“济源”就是济水的发源之地,可见济水历史悠久,泽被广阔。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撰的《天坛王屋山圣迹记》中讲了一个传说:黄帝被蚩尤作的“十里雾”战败,退到济水流域王屋山主峰天坛山上,于此祭祀上帝王母。王母感其诚意,遂找来九天玄女,在其帮助下黄帝大败蚩尤,统一海内。从此,每年八月十五黄帝都到天坛上拜祭,故名曰天坛山,历史上各朝的皇帝也常到此设坛祭天。明清迁都北京后,皇帝不堪路远,就于北京的同一轴线上建起了天坛,用以祭天。

然而,地位如此之尊的水域,为何今日已然鲜有人知了呢?这要从它的流域说起。古济水的流向在《禹贡》中是这样记载的:“导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邱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济水流经河南、山东两省入海,是与黄河大致平行的一条河流,发源于河南济源王屋山上的太乙池,以地下河向东潜流70余里,到济渎和龙潭地面涌出,形成珠(济渎)、龙(龙潭)两条河流向东,不出济源市境就交汇成一条河,叫水,至温县西北始名济水。随着历史的推移和地貌的变迁,济水在东汉王莽时出现旱塞,唐高宗时又通而复枯。同时,黄河多次改道南侵,济水下游逐渐为其所夺,黄河冲入济水河床而入海,只有河北发源处尚存遗迹。现在黄河下游地段以及大清河、小清河,就是原济水故道。济水的河道被黄河“霸占”之后,其名声与地位也渐渐被黄河独享,于是其名式微,可见“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并不只见于生物界。

千古一将郭子仪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取自自然现象的俗谚,在民间还流传着关于它的一则传说。据说唐朝名将郭子仪之孙由于挥霍无度而家财败尽,沿街乞讨来到河西庄,想起奶妈在这里居住,便去寻访,向人打听却都说不知道。天快黑时走来一个农夫,他一问竟然是自己奶妈的儿子,到人家家里一看,粮囤座座,牛马成群。他就问:“你家那么有钱,为何还要自己劳作?”乳母的儿子就说:“家产再大,也会吃空。家母在世时,领我们创业,才有此家业。她去世前更反复叮嘱我们要勤俭持家、自食其力,这才是生存之道啊!”郭子仪的孙子听后很惭愧。这家主人不忘旧情,便让他在家管账,无奈此人对管账一窍不通。主人不禁叹息道:“真是三十年河东享不尽荣华宝贵,三十年河西寄人篱下。”

郭子仪是唐代中兴之将,为平定“安史之乱”的首功。他身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评价他“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人欲而人不非之”,一生几起几落,颇富传奇色彩。郭子仪本是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父郭敬之历任绥州、渭州、桂州、寿州、泗州五州刺史。受家庭影响下,他自幼熟读兵书,勤习武艺,后以武举高等补左卫长史(皇帝禁军幕府中的幕僚长)之职。因屡立战功,多次被提升晋职。天宝八年(749年)便出任横塞军使,拜左卫大将军。“安史之乱”爆发的前一年,他已出任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唐朝因升平日久,军事实力剧减,“安史之乱”爆发之初抵抗乏力,大片土地沦陷。郭子仪于此时临危受命,被玄宗提拔为卫尉卿,兼灵武郡太守,充朔方节度使,奉命东讨叛军。756年,郭子仪率领的朔方军旗开得胜,大败叛军薛忠义,一举收复重镇云中(今山西大同)。唐军一鼓作气,在郭子仪与李光弼的领导下,经过几场漂亮的胜仗光复河北。然而因玄宗昏庸、杨国忠乱国,致使老将哥舒翰兵败被俘,玄宗出逃,长安沦陷叛军手中。肃宗即位后仍然重用郭子仪,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依旧兼任灵州大都督府长史、朔方军节度使,率兵讨贼。郭子仪不负众望,在李光弼与回纥军队的辅助下,终于收复长安与祸乱之初便沦陷的东都洛阳。肃宗亲自慰劳,称郭子仪有再造之功,诏封代国公。其后郭子仪一度遭权臣宦官鱼朝恩妒忌而被夺兵权,然而其时“安史之乱”的遗祸仍未平息,洛阳再次沦陷,破败不堪的李唐王朝再找不到比郭子仪更合适的讨敌人选,于是重新加以启用,封兵马大元帅。郭子仪临危受命,向回纥借兵十万,于763年正月攻占洛阳,至此“安史之乱”才告彻底平定。

“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国力虚弱,边境屡遭兵祸,又有重臣叛变,真正是内忧外患。甚至吐蕃兵一度占领长安,吓得代宗逃陕避难。而面对此时的不堪境地,郭子仪几乎靠一己之力,为李唐王朝争取到了短暂的中兴。他先败吐蕃收复长安,又两次平定了由叛将仆固怀恩所招引的数十万吐蕃、回纥、党项、吐谷浑联军。第二次时郭子仪不惜以身犯险,只带几名亲随便直闯回纥大营。因“安史之乱”曾共同御敌的关系,郭子仪在回纥人中威望极高,被尊称为郭令公。这次回纥受人之欺,听信“郭令公已死”的谣言才发兵攻唐,如今见到郭子仪如天降神兵般出现在面前,自然战意全消,还答应帮助唐兵共破吐蕃。吐蕃人得到消息,连夜逃走。郭子仪派遣朔方兵马使白元光与回纥会师,穷追其后,在灵武台西原大破吐蕃,斩首五万,生擒上万人。

郭子仪一生戎马倥偬,84岁时才离开沙场,大小战功不计其数,多次挽大厦于将倾,肃宗说他对李唐王朝有再造之恩。更难能可贵的是,郭子仪并不居功自傲,相反他平易近人、谨言慎行,从来以大局为重,也深得同僚之心。郭子仪多施恩于人,因此无论敌我都对他很是尊重。安禄山手下的骁将田承嗣向不服人、目无余子,郭子仪派遣自己的一个部将去见他,田承嗣指着自己的膝盖对使者说:“我这双膝盖,不向别人下跪已有多年了,现在要为郭公下跪。”甚至外族吐蕃、回纥皆称其为神人,皇帝都不直接呼他的名字,而称其“亚父”。他麾下的老将军数十人,后都因战功封王封侯,但郭子仪颐指其进退,他们就像奴仆一样听命,可见郭子仪的威望与地位,况且这地位不是靠权力与淫威支撑,而多数是为其个人魅力所折服。

据《旧唐书》《新唐书》载,郭子仪育有八子七女,基本都在朝称臣,六子郭暧还娶了唐代宗女升平公主。《资治通鉴》载郭暧曾于某次酒后与公主吵嘴,说:“你的父亲是天子有什么了不起?我父亲是不屑当罢了。”公主听后大怒告诉了代宗,代宗却承认道:“的确如此啊!如果他(郭子仪)愿当皇帝,这就是他们家的江山了。”郭子仪得知大惊,于是捆着郭暧上朝请罪。代宗说:“‘不聋不痴,不做家翁’,小儿女吵嘴何必这么认真呢?”并未对其罪责。郭子仪将郭暧领回家,还是鞭打了一顿。从这里可以看出郭子仪为人的谨慎,代宗也是深知利害的宽容之君,这就是著名故事“醉打金枝”的原型。香港TVB曾将之拍成电视剧,由欧阳震华和关咏荷主演,收视率颇高,风靡一时。

郭子仪老时子孙满堂,据说他做寿时所有孙辈齐聚一起,他竟然不能一一识别。正史有传的如郭暧的几个儿子——郭铸、郭钊、郭鏦、郭铦都做了驸马,三子赵国公郭晞的孙子郭承嘏,官刑部侍郎,卒后赠兵部尚书。但有史料载,他死后“家无余财,丧葬之费,皆亲友供给而后备”。想来他的儿孙,便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故事的原型了。

河东究竟是指哪里

古代文献中所说的“河”,基本上就是指黄河,“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河东、河西指的亦是黄河的东西方向。其实在古时有很多现在已不常用到的地名称谓,均以固定标志物之方向命名,这在古代文艺作品中时常出现,如江左、江右、关西等,一般皆有所特指,河东、河西也在其列。

河东在古时代指山西,因黄河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则山西在黄河以东,故称河东。秦汉时指河东郡地,在今山西运城、临汾一带,唐代以后泛指山西。顾炎武《日知录》第31卷称:“河东、山西一地也,唐之京师在关中,而其东则河,故谓之河东;元之京师在蓟门,而其西则山,故谓之山西,各自其畿甸之所近而言之也。”河东地区历代名人辈出,为华夏文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名臣良将如战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张仪,汉代名将卫青、霍去病,三国时期名将关羽,唐代名将尉迟恭、薛仁贵,宋代宰相司马光均诞生于此;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荀子,中国第一位西行取经的僧人法显,隋代大儒王通,唐代诗人王勃、王翰、王维、温庭筠、柳宗元、白居易,金代大文豪元好问,元代杂剧家白朴、郑光祖,明代文学家罗贯中,以及清初文学家傅山等也是古河东人。

河西泛指黄河以西之地,春秋战国时把黄河南段之西(今山西、陕西两省交界处)称为河西,汉、唐时则多指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的地区,唐玄宗时置河西节度使管辖甘肃及河西走廊。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和北山之间,东起乌鞘岭,西接新疆,北连大漠,是一个东西长达1000公里、南北宽仅40至100公里的狭长地带,为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河西地方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2世纪西汉武帝时,它就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唐代诗人岑参曾写道“凉州七城十万家”,元稹亦有诗赞其“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葡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都是历史上河西风貌的真实写照。15世纪以后才渐次衰落,至今境内烽台、古城、塞堡等仍然遗存。目前河西走廊仍为沟通中国东部和新疆的干道,是西北边防重地。

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古时在地理上以东为左,江左也就是“江东”,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也指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各朝统治的全部地区,江右则为今日之江西。清魏禧《日录·杂说》云:“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何也?曰: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耳。”也有学者认为,江西位于江南地区西部,江右一称应该来自中国传统“东为左,西为右”的文化观念。南北朝时,人们习惯以江右称呼西晋(统治地域主要在长江北面),也名为江北;以江左指代东晋(统治地域主要在长江南面),也名为江南。明朝通儒王阳明在江西任官期间曾培植起来“江右王门”,主要代表人物有邹守益、欧阳德、聂豹、罗洪先、刘文敏、王时槐、胡直等,传承了王阳明晚年的学说。

关西即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今陕西、甘肃一带。《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云:“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陇右”最早约出现于汉末魏初,但溯其渊源,“陇右”一词则由陕甘分界的陇山而来。古人以西为右,故称陇山以西为陇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十道,以东起陇山、西达沙州的地域始设陇右道,其地域包括今甘肃、新疆大部分地区和青海湖以东地区。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以黄河为界,东设陇右道,黄河以西地域设河西道。至此,“陇右”作为地域范围,就有了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陇右等同于“十道”中的陇右道辖域,狭义的陇右是指今甘肃省黄河以东、青海省青海湖以东至陇山的地区。陇山以东的平凉、庆阳二市,习称陇东,就其隶属关系和历史文化传统而言,与陇右地区颇多相似,故也属陇右。

“塞外”也称塞北,究竟指哪儿,历史上说法不一。一般来说“塞”就是长城,塞外就是指长城以北的地区。有说是山西、河北北部地区,以承德市为重点,也有说指西域东部、河套地区、宁夏一带,而在今天,内蒙古、东北三省一带,似乎也可被称为塞外了。

同类推荐
  •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各种典籍更是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所以即便是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也未必对它完全了解。然而现在我们不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只要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就可以了解中国数千年历史的全貌。本书一改以往史学家复杂的著述方式,也不以单一历史事件为关注点,而是提纲挈领地勾画出历史的宏观脉络,使读者能够在相对简短的篇幅中领略中国历史的无穷魅力。
  • 特殊武将

    特殊武将

    每个人眼中的三国各不相同,这是一个NPC眼中的三国。
  • 中华五千年历史谜案大全集

    中华五千年历史谜案大全集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五千年的沧海桑田,奏响了一曲钟鼓雅乐。那些发生过的故事,那些被前人视为客观的存在,随着时光的变迁,在岁月长河的冲刷之下逐渐变得模糊不清,最终成为令人难以解开的谜案。
  • 宋言

    宋言

    大江东去,江山多娇,美人如画。我,来了!我,搅局!让历史没有遗憾,让华夏不亡于崖山。因为,我是大宋陈言!本文纯属虚构,请勿于正史对照!
  • 沫云

    沫云

    凌沫,柳若云……一字为“沫”,一字为“云”……他来自二十一世纪,她生活于五代乱世……本不能相逢,本不能相见,本不能相知,本不能相恋,然而……命运齿轮已经转变,蝴蝶效应已经发现……“云儿……我对不起你!”
热门推荐
  • 狰狂

    狰狂

    多年前的噩梦只是序曲,巨大的阴谋笼罩着这片天空。上古元兽的力量日渐衰弱,镇压天帝的古宝散失世间,在这血雨腥风纵横天下的世界里,追寻血仇真相的少年应该何去何从?手握惊世残卷,脚踏元兽灵舟,左手绝世妖孽,右手铁血狂魔。有朝一日出关去,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亮兵器吧少女,我要和你单挑!”
  • 武修元神

    武修元神

    武道一途,肉身为鼎炉,大成后可以练就元神。一尊元神,可演变多种神通。火焰元神,可口吐火焰,焚化灼烧,天水元神,可化作长河,惊涛骇浪,巨石元神,可脚裂大地,蛮力开山,青木元神,可滋养外物,掌控百草,兽形元神,可狂化兽变,化作滔天猛兽,召唤元神,可通灵异界,召唤各种助力。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稀奇的武器元神,铠甲元神,美女元神,只有想不到的元神,没有练不出的元神。这是一场元神与元神之间的争斗,也是一场各种神通之间的交量。主角苏元肉身大成之后,修出吞噬元神,可吞噬各种元神、神通,从此天大地大,任我逍遥。你和我玩法术神通,我就施展肉身武功,你和我玩武器交锋,我就来陷阱挖坑,你使符,我用阵,你飞天,我遁地......小样不信玩不死你。
  • 等待一双脚为我停留

    等待一双脚为我停留

    本书是作者移居澳大利亚后创作的最新感悟、哲理、温情类文字的精选散文集。本书中无处不在的真、善、美,能给予读者以启迪,能让读者从中吸取营养——要么是成功的智慧,要么是轻松的欢笑,要么是深切的感动。这是一本温暖之书,是一本快乐之书,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人生哲理图书。
  • 俗话倾谈二集

    俗话倾谈二集

    《俗话倾谈》是岭南晚清著名的民间小说家邵彬儒创作的通俗短篇小说集,是古代通俗短篇小说衰落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在古代小说史上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
  • 庶女翻身之宠妃不好当

    庶女翻身之宠妃不好当

    她富可敌国,却在深宫中最为人不耻她事事迁让,却让‘宠妃’接连羞辱她步步为营,却总是棋差一着为了目的她不择手断姐妹,爱情,甚至是孩子都可以放弃!只为守好母家,只为将它更好的交还他手却总是事与愿为......
  • 龙灵神帝

    龙灵神帝

    只有神才能高高在上吗?不,我一定要改写这历史。地球少年风凌宇穿越异界展开一段奇艺冒险,与这个世界斗智斗勇。在他眼中,必须铲除一切罪恶。
  • 一代战神——韩信

    一代战神——韩信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王子不骑白马来

    王子不骑白马来

    “呵呵,记得吗,我曾经向你借过十秒钟,所以,现在你发财了,我打算用一辈子还你。”看着他身上散发着神一样的光辉,我想我醉了,快扶我!
  • 恰好,我遇上了你

    恰好,我遇上了你

    刚刚好,我在刚好的时间遇上了刚好的你,谁能想到两个世界的人就可以在一个世界相遇呢?
  • 温茶

    温茶

    能为我摘一株茶?风干茶叶上所带的牵挂,谁能为我沏一壶茶?让我品尝放下的执念回首。身着青衣散下墨发,洗尘迎守空身怀满清柔指发。贪恋一世温茶!-------------------洛:洛是阿温的洛,洛是阿温的家人,有彼此的地方便是家不是吗?君霄:阿茶是你,阿温亦是你,有何不同?自从你我为友,自从我爱上她,你我的关系注定了剪不断。孟瑶:这桥上过往的鬼魂都要喝一碗我这汤,说是能忘记前世,哎,其实这汤不过是你给的茶罢了。九千华:这仙、魔、妖、鬼、人五界中我唯一想念的便是你泡的茶罢了。有时候忘记是最好的,但是回忆亦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