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68100000010

第10章 成长(4)

容闳:“论国体,以主权在君还是主权在民,当今天下可分为君主和民主两端。论政体,又以有无宪法,可分为君主专制、君主立宪以及民主共和三者。宪法作为立国之本,不独能限制君权,更将成为执政者统治合法性的根本来源。”

吴汝纶:“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皆有宪法,二者有何异同?”

容闳:“君主立宪制,如英国,权力在君主;民主共和制,如美国,权力为全体公民所共享。而即便是前者,君权也已大大缩水。君主必须将全部的立法权交给议会,部分的行政权交给内阁总理(首相)。虽然内阁由君主任免,但君主必须在议会制定的宪法和法律的制约下行使权力。”

薛福成:“如果君主的权力日渐缩小,直至没有,成为一个象征,而由首相来履行君权,其实质是否就同民主共和一样?”

容闳:“然,此即从实君立宪过渡至虚君立宪。”

王闿运不以为然:“百代行的都是秦制,怎么到了你这儿,感觉就要变天了?!”

容闳反唇相讥:“秦制者,‘废封建、立郡县’也。既已无封建之制,王壬秋(王闿运)你又何苦死守这封建之学?”

说着,指向王闿运面前案几上摆着的一本《春秋》。

《春秋》是所有儒学经典中唯一由孔子亲自操刀的原创作品,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却被视为“经”而不是“史”,盖因后世儒家深信其字里行间蕴藏着孔子的爱憎褒贬(比如何时用“弑”何时用“诛”),领会了这些遣词造句的细微差别也就理解了孔子的政治主张。

但问题是孔子是春秋人,春秋再怎么世风日下,比起战国,很大程度上还是保留了周朝的政治体制—封土建国。

划定疆域叫“封”,指定国君叫“建”。

周朝特色是“家天下”,周天子(上天之子)是整个天下的族长,与正妻所生第一子为“嫡长子”,继承天子之位;而同正妻所生的其余诸子(次子)和同妾所生的诸子(庶子)将被分封到各地,成为国君(诸侯),比如第一任晋国国君就是周武王的小儿子、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

诸侯必须将封地继续分封,其嫡长子继承诸侯之位,次子和庶子被打发到各处“采邑”,称之为“大夫”。大夫按照同样的原则,分给其次子和庶子各处“食田”,称之为“士”。士没有可供再分之地,往下就是民了。

周礼定好等级,天下成了一家。真是其乐融融,家有儿女……

可惜生活不是肥皂剧,百尺竿头向上爬从来都是中国人坚定不移的人生追求。于是,诸侯觊觎天子之位,大夫图谋搞垮国君,以下克上成了春秋战国的主题曲。继楚国率先称王(周礼天子以下,只能称“公侯伯子男”五爵),韩赵魏三家大夫成功地瓜分了晋国……

经常梦周公的孔子之所以一天到晚不爽,就是因为君不君臣不臣,诸侯个个尾大不掉,视破坏周礼为人生一大乐趣(八佾舞于庭)。

当修复制度无望时(周游列国,处处碰壁),孔子决定曲线救国,提出了“仁”。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有梯度地爱你周围的人。先爱父母,再爱兄弟,辐射开来,此即为仁。

如果说仁爱观是周礼的文化阐释,《春秋》就是周礼的课后练习。

但问题是再怎么练习也架不住秦国很黄很暴力。统一六国后,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规范了君主对文官的任免。而在地方,郡县两级行政区划代替了封建,一直延续至清。

因此,容闳的讽刺的确很难反驳—春秋都没了,你还研究什么《春秋》啊?

23、儒教不是一天建成的

但王闿运也不是吃素的,当场普及历史常识,“东汉有部《轻侮法》规定,如果父亲受到他人侮辱,做儿子的杀了这个侮辱他父亲的人,儿子可以免除死罪。阳求就是因为杀了一个侮辱他母亲的郡吏的全家,才被推举为孝廉。嘉许血亲复仇,主张原心推罪(根据事实推究犯罪嫌疑人作案时的心理。动机邪恶,即使犯罪未遂也有罪。而出于善良犯下的罪行,则从轻发落),乃是《春秋》里的大义,我看一直继承得很好嘛。”

的确,始皇再威武,斩不断风俗。秦相李斯,挥舞着韩非的智慧之剑,教嬴政以势立威,以术驭臣,再用严刑峻法威逼,高官厚禄利诱,驱使万民如驱牛羊,不耕则战,战罢又耕,由是并吞天下,包举宇内。

然后一个生硬的剪切—不逾二世即亡。

何也?贾谊曰:“不施仁义。”

翻译成白话文:“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

于是,董仲舒吸取“暴秦”的教训,煞费苦心地糅合儒法两家,正是想兼顾法家的效率和儒家的公平。当然,这种公平在孔子那儿仍然是相对的(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仰求明君的,但毕竟种下了一颗充满可能的种子。

这才有了孟子的“民贵君轻”和荀子的“从道不从君”,再恨儒家的人也无法否认贯穿其中充满诚意的民本思想。

先秦儒家从未提过“三纲五常”。“忠君”是法家的私货, 在孔子那儿,忠是有条件的(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到了孟子,更是“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众所周知,儒家法家,就是一对冤家。儒家讲德治,法家讲法治;儒家重教化,法家重刑罚;儒家耻于言利,法家大谈利己;儒家对人性抱有希望,法家对人性充满绝望。

韩非在《五蠹》里把儒者归为社会的蛀虫。李斯变本加厉,直接着手操作焚书和坑儒。

于是,许多对“人治”传统深怀不满的人High了。意淫到极点就是《大秦帝国》,直接把商鞅拔高到孟德斯鸠的高度,似乎只要秦朝不灭,中国早就实现民主法治了。

其实,意淫法家不如意淫墨家。兼爱(一视同仁的爱)和利他主义虽然过于理想,却是这个民族的血液中最为缺乏的基因。

法家不等于法治,在于君主集立法和司法于一身,却又凌驾于法律之上。

董仲舒敏锐地看到,在中国,有些事可以做不能说(法家),有些事可以说不能做(儒家)。既如此,把两者PS到一起不就OK了?

其实,董仲舒最大的理论贡献是“天人感应”。

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都是原子,你吸进别人呼出的气,你吃下去的东西排出后化为土壤的一部分,你和山川草木是一体循环的,所以天人合一。

而董仲舒倾力打造“天人感应”主要目的是帮君主建立起“君权神授,不可动摇”的神话。你为什么有喜怒哀乐啊?因为大自然有春夏秋冬;人体为什么有五脏啊?因为大自然有五行—没辙,封建迷信害死人,汉朝屁民就信这个。董老师发挥演绎一下,指导你感应进而顺应,就是让你在对天顶礼膜拜的同时,对天在人间的代理人天子也做到俯首帖耳。

人事与自然完美结合,谁也不敢逆天而行。天子唯一要做的就是在天降灾害时下个罪己诏,学学影帝,飚下演技,用“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糊弄糊弄屁民,然后该干吗继续干吗。

三年目不窥园,董老师最大的收获是把“六经注我”练到了家。

《春秋》开篇第一句的“春王正月”表面上看只是寻常的时间记载,但在董老师看来,那就乖乖不得了了。

王道之端在于“正”,而按“春王正月”的顺序,“正”次于“王”,“王”又次于“春”。为什么?

因为春是季节,天之所为;正是人事,王之所行。所以这句话是孔子在教育君王要效法上天,端正自身,走上正大光明之道啊。

这扯淡的功夫真是堪比豆瓣的文青。

可见,汉承秦制不假,但官方意识形态已从法家转型为打包上市的“儒教”。

此教从一阴(法)一阳(儒)两个方面为君主集权提供舒适便捷的服务,春秋时贵族共治天下、士民百家齐放的美好情景从此一去不复返。

当然你会问,原本冰炭不容的儒法两家,咋瞬间就水乳交融了?莫非董老师是502胶?

事实上,作为一介儒生,言必称《春秋》的董仲舒还是希望汉武帝能够推行仁政的,将“原心推罪”引入司法审判也自他始。但问题是,任何一种思想,无论激进或是保守,德治还是法治,一旦走入专制权力,最终只会变成同一个样子。

两千年历史告诉我们,是权力选择了思想,而非思想改造了权力。

于是,一幅吊诡的画面呈现在世人眼前。

《世说新语》记载了一则大儒范宣儿时的囧事。范同学8岁那年在后园挑菜,不小心弄伤了手指,当下便号啕大哭起来。有记者自作多情地采访他:“小盆友,是不是很疼啊?”谁知范宣当场正色道:“我不是因为疼才哭的,而是因为想到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有丝毫损伤’的祖训!”

这条祖训是《孝经》的中心思想。伪书《孝经》是后儒假托孔子之名撰写的,将“孝”发挥到了变态的境界。

在孔子那儿,孝比较正常,主要是用来论证“仁”的。在他看来,孝(敬爱父母)和悌(友爱兄弟)是人天生就有不证自明的情感,而将这种对亲人的爱推及朋友乃至众生,就是“仁爱”。

问题是再正常你也是“始作俑者”。“孝”就这么一路狂飙,飙到了《孝经》的高度。

当所有人都被《孝经》洗脑后(以清军入关时汉人“留发不留头”达到顶峰),律法却故意和“身体发肤”作对,陆续出炉了黥(刺面)、劓(割鼻)、刖(斩足)、宫(阉割)等独具匠心的体罚手段,力图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彻底击溃犯罪分子,使其在乡党面前抬不起头,从此自绝于人民。

于是,就像咖啡速溶了咖啡伴侣一样,儒家的“提倡孝”和法家的“被不孝”诡异地缠绕在了一起。

孝父(儒家)是虚的,是民间基础;忠君(法家)是实的,是最终目的。为了使父权转化为君权,历代统治者无不标榜“圣朝以孝治天下”。毕竟,先圣们早就做过社会调查了: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24、春秋大义

这笔文化烂账,王闿运门儿清。他避实就虚道:“‘修身(士)、齐家(大夫)、治国(诸侯)、平天下(天子)’,先秦儒家确实在处处比照周礼的封建之制。周礼有何不好?一个天子,多个诸侯,看似等级分明,实则天下是一个松散的‘联邦’,远较后世郡县制民主。董子之后,一经三传(《春秋》和对其最经典的三部解释《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地位愈隆,周礼的贤君政治依然深刻地影响着庙堂。皇帝每遇事不决,只要臣子援引《春秋》的案例,圣裁往往遵循不二。”

容闳:“周礼好不好姑且不论。它好,也回不去了;它坏,就更要审视一下这本传之后世奉为圭臬的《春秋》了。”

王闿运:“哼!孔子作春秋,申明大义,裁定正邪,万世取信,一人而已。有何必要审视?有何必要立宪?《春秋》就是我华夏之宪法!”

半晌未言的张裕钊突然发话:“这倒不假。汉景帝时,窦太后偏爱景帝之弟梁王刘武,欲立其为储君。袁盎明确反对,引用的例子便是《春秋》中对宋宣公的责备。”

王闿运见有人帮腔,颇为得意:“宋宣公死前没有遵循周礼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他的弟弟,后来的宋穆公。穆公死前,心怀感念,把位子又还给了宣公的儿子,即宋殇公。殇公即位后,穆公之子子冯不服,起而争之。宋国之乱,自此延续五代不绝。《春秋》因此推本溯源,认为‘宋之祸宣公为之’。而窦太后也被袁盎说动,打消了立梁王为储的念头。”

薛福成迟疑道:“如果我没记错,‘宋之祸宣公为之’语出《公羊传》。而《左传》的立场则相反,认为宋宣公‘知人’。”

王闿运的确是有意疏忽,但《春秋》不满宋宣公的做法却是事实(显然《春秋》除了喜欢吓唬乱臣贼子,更好吹毛求疵、责备贤者)。

黎庶昌显然站在容闳这边:“宋宣故事,《春秋》尚有定论。郑伯和共叔段的是非恩怨,孔子却只有一句‘郑伯克段于鄢’(郑伯在鄢地打败了段),爱憎褒贬,并不明显,以至于‘三传’便各主其说,后世更是歧说纷呈。”

容闳接过话头:“想从《春秋》惜墨如金的字面洞穿孔子的真义,何异于缘木求鱼?那些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解读,同孔子本人并无多少联系,只是何休版的孔子、郑玄版的孔子以及孔颖达版的孔子罢了。《春秋》是死的,人却是活的。时代在变,课题在变,经典也被赋予了种种新义。可悲的是,深挖狠刨《春秋》义理甚至不惜曲解误读的真正动因,恐怕只是为了给不断翻新的权力体系寻找理论上的合法性吧。”

黎庶昌:“诚然如此。皇帝想削藩,下面的人挖出‘专断于外’的案例,惩处了好几千人;皇帝想打匈奴,有‘《春秋》九世复仇’;想搞妥协?有‘温柔敦厚,《诗》教也’;想削弱权臣?‘《左传》崇君父,卑臣子,强干弱枝’刚好合适。看来《春秋》和三传真是无所不能啊!”

王闿运不睬黎庶昌,对容闳道:“据我所知,在你容达萌的第二故乡美国,宪法也是不断翻新,修正案迭出啊!”

容闳:“问题是所有修正案都是建立在宪法的基本精神‘对公民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的保护’之上,是补充说明而非推翻宪法的。比如第二修正案赋予公民携带武器的权力,虽可能引发种种治安问题,但由于其符合宪法对人身自由的保护,至今未见后续修正案将其否定。相比于《春秋》的语焉不详、任人发挥,美国宪法确凿稳固,在每一个公民的心中神圣不可侵犯。”

容闳还没戳到要害:修正案主要针对政府,且必经国会表决,多数通过后方才生效。而国会又分参议院(精英色彩更浓)和众议院(平民色彩更浓),议员既有民主党又有共和党,制衡之下,避免了独断专行;而《春秋》在庙堂上讨论,何时守常经,何时尊权变,弹性空间大不说,最后的定论仍需服从权力。

同类推荐
  • 松下幸之助的智慧

    松下幸之助的智慧

    松下幸之助——一位20世纪最优秀的企业家之一,这不仅缘于他一手创立了松下王国,更在于他超乎寻常的经营之道——被全球范围内的许多成功企业家奉为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是真正把经营企业视作一项崇高的使命、一门真正的艺术来看待的。他那创业之道的超人意志、对人生真谛的无限探索、博大精神的经营智慧,令世人常常慨叹不已!
  • 名人传奇故事丛书-艾森豪威尔

    名人传奇故事丛书-艾森豪威尔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美国五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十大名将之一,美国第34任总统。在美国历史上,一共有过10名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是其中之一;他是美国历史上惟一一个当上总统的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造就了战争,战争造就了艾森豪威尔。”这是美国《时代》杂志对艾森豪威尔的评价。
  • 曾国藩家书解读

    曾国藩家书解读

    本书收录了修身治心、树德养望、读书为学、习字作文、治家守业、择师交友、为官治政、统兵用人、理财经营、保体养生等相关文章。
  • 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传奇军师

    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传奇军师

    《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传奇军师》讲述了三次被仰慕千古的知遇传奇,半生被众口相传的悲壮历史,两篇辗转于无数仁人志士枕边的表文,一个象征着东方神秘智慧的荣耀姓氏。其内容包括成都,剪烛西窗、白帝,恨水东逝、泸水,攻心南向、祁山,挥羽北进等。
  • 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

    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

    不及格的政治家——王春榆点评李自成;他为中国古代隐逸史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何鸣看黄宗羲;投机分子: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柏杨眼中的吴三桂;伊非寻常女,境界堪绝伦——阎崇年眼中的孝庄;慎之又慎解难题——阎崇年解读康熙;疏于哨鹿,勤先天下——樊树志谈雍正;积极进取的儒士与惊世骇俗的狂怪——孟桢评郑板桥;他掌舵的朝代,盛世与危机并存——范文澜评乾隆……本书收录百篇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的评论。
热门推荐
  • 说好的青春

    说好的青春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青春,一篇篇唯美的故事,打造出花样年华……
  • 我不是宇宙英雄

    我不是宇宙英雄

    宇宙,未知且神秘。且看叶权带领人类如何横扫万族,迈向宇宙之巅。——————————————————不跟你多说请打开本书,观看这一场华丽的个人秀本文慢热型爽文,希望各位看官慢慢看下去……
  • 妖尊宠夫:将军很妖孽

    妖尊宠夫:将军很妖孽

    车祸后本该投胎转世的她,最后却和黑白无常订下契约,重生于另一个时空,而重生后的她却成为妖界之尊且和绝美妖孽的他来往于人、魔、妖、冥四界之间。这对羡煞旁人的腹黑夫妇从相虐到相爱上演着诸多精彩戏码连绵不绝。
  • 藏神记

    藏神记

    沉睡万载再醒来发现世界已经沧海桑田的神女;自千年后破碎时光而回的脚印;储物袋内住着老爷爷的少年;偶得上古神物的废柴;在两个世界来去自如的玩家;躯壳内来自异时空的灵魂……漫天都是金手指,而我,吞噬金手指!
  • 冻果

    冻果

    人们称他的家族是豪门,而他则是这个豪门家族的继承人,他却认为是一种讽刺;他承认自己虽不滥情,但也绝不专情,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服装设计师,他欲用一张七数位的银行卡买她一夜,她却如扔垃圾一样将卡退还给他;他对别人说,对她,他的的胜算只有5.5,但他对自己说,哪怕这个5.5降到0,他也会用尽余生在0前加上1;她以为她可以永远置身度外,当他的生命即将消失时,她才醒悟到自己早已在他深情如海的步步为营中沦陷;她对他说的最多的话是让他放手,在她怀着歉意要离开时,他对她说:你怎么舍得放开我的手?他们之间从来没有面对面亲口对彼此说出那三个字,却在经历了生离死别后明白彼此即是自己永不愿放手的一生……
  • 特种兵奇遇记

    特种兵奇遇记

    神秘的军营生活,快意的江湖仇杀,开心搞笑的香江娱乐圈,白手起家的商业帝国,超人般的特异功能,无论怎么样,生活就是要开心,快意。
  • 花落秦宫

    花落秦宫

    偌大一个秦朝,身为古今第一帝的始皇帝嬴政,他的后宫却始终不为人知除了知道后宫佳丽如云,别说有名有姓的,就是单独被记载的都稀罕。难道是始皇帝有意为之?本书以海市蜃楼的方式为您呈现一个庞大的消失于历史空间的秦之后宫,此间女子或美丽善良或心如蛇蝎;或高尚或阴险...她们妖娆的演绎着一个个或凄美或奇特的迷离故事。更为奇特的便是那未来遭地下科学狂人追杀到秦朝的女研究员林乔儿,在偶然间与当时的秦王嬴政相遇,离奇神秘的出现和超凡的未来智慧令秦王以为她是下凡的仙子而心生爱慕,在拨开层层迷雾后,这段跨越时空的感情终于尘埃落定而秦始皇的后宫之谜也即将被揭开…………
  • Letters from England

    Letters from Engla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老子化胡经

    老子化胡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近水楼台先得月

    近水楼台先得月

    魏怀恩,原是她要喊一辈子的名字,撒娇一辈子的对象。他清秀俊雅,一身淡淡的书卷气,看着她的眼神总是像暖热的醇酒一样温柔,教人沈醉。她从小依赖他成了习惯,身边有他,生活便有人照顾,哭泣时有人耐心哄慰,有人疼宠,让她沈浸在幸福中,与他形影不离,渐渐忘记他也需要自己的世界……他以为,只要心中有她,倾尽所有地包容她、陪伴她,就能够让他们相爱直到世界的尽头。曾几何时,两个人的日子比一个人的生活还要孤独不安,原有的甜蜜、快乐,被无止尽的争执与泪水所取代。他们相爱得太早,还来不及学习相处的智能,就像两只渴望相互依偎的刺猬,却又不断伤害对方。所以,他只好选择放手,来保护自己最珍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