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富豪榜”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形形色色的财富榜一一亮富,身价的衡量均以“亿”为单位,让天下多少人羡慕煞呀!还有“首富”之称,大到中国首富、台湾首富、世界首富,小到某某地方首富,某某镇首富、某某村首富。还有女性中冒出来的富婆、富姐,一起凑热闹。
这一个群体的巨富或暴富,本身就是对很多人的一种刺激,不过,富豪之富客观上对人造成的刺激倒也不要单纯地苛责于富豪。
其实,有的富豪行事非但不刺激人,还安抚人。比如,香港的曾宪梓先生,自1978年以来,已给各项公益事业捐款6.3亿,这个数字还不包括他太太和儿子们所捐。他每年资助大学生1750人,还设立一亿元的曾宪梓航天基金会。几十年来,他从未去过夜总会、歌舞厅,而且烟酒不沾,更不参赌,据说,他的午餐常常是榨菜肉丝盒饭。并且,他要他的儿子们答应,今后每年要承担2000万的公益捐款。他自己老了,还安排好了资助公益事业的后来人呢!
香港除曾宪梓先生之外,邵逸夫、李嘉诚、霍英东等先生都是慈善家。例如,如今已百岁的邵逸夫先生为内地的教育事业总计捐了33亿港元。
放眼大陆,据说历史上也曾出过一位世界首富,那就是清朝的伍秉鉴。当时的一些西方学者称他是“天下第一大富翁”,他的财产高达2600万银元。他也捐钱,但他是为自己而捐,向朝廷捐巨款为自己换得了三品顶戴。由于他与英国鸦片商人千丝万缕的关系,曾多次遭到林则徐的训斥与惩戒,他只得一次次向清政府捐出巨额财富为自己求得安宁。
可见,伍秉鉴之捐与曾宪梓等人之捐出发点有别,捐的对象也不同。
咱们这个时代的富豪们,包括那些在“百富榜”上暂时还排不上号的人,那些虽称不上超级富豪,却是千万富翁、亿万富翁的富豪们,他们捐不捐钱、济不济贫,我们不可强求。我们在此只奉劝他们中部分人:奢靡悠着点吧!
部分人动不动就是几处几处豪宅,几辆几辆豪华车,一艘又一艘豪华游艇。每每出手不凡,天价珠宝,天价钟表,天价服饰,天价香水,天价皮具。我们这个还有很多很多穷人的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这些富人们立了大功,为国争了“光”!
一个有点品位的富豪常会设身处地想想穷人的感受,不会动不动一副浅薄的暴发户做派。你们不要给人如下印象:缺点善良,缺点文化,缺点底蕴,缺点人品,标准“土财主”模样。这样的做派,让人感觉:从财富而言,你们当然极其富有,但是从德性而言,从素养而言,从人文理念而言,你们称得上清贫。其实,你们就是富有的穷人、富贵的贱人!莫怪言重。
请顺便看看百年前美国富豪的做派吧!清末两次出使美国的外交官伍廷芳在其著作中提及当时美国的富豪:“在那里,你可以看到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过着纯朴节俭的生活,毫不炫耀自己的财富……在那里,你发现有些人把时间和财富用在慈善事业上,有时出资捐赠本国甚至全世界的图书馆。”
在百余年前的美国,慈善事业之父卡耐基将自己的财产全部捐了出去,而当今的美国,又有世界巨富盖茨、巴菲特等捐出了巨额财产。令人欣慰的是,咱们中国已出了个首善陈光标,给国人增光不少,给富豪树立了标杆。
试想,如果中国绝大多数的富豪不奢靡不张狂而又乐善好施,对中国社会之和谐该是多么不可小觑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