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新厌旧”一词常常用于指男女的移情别恋,显然是个大家都明白的贬义词。但是,泛泛而看,不仅仅从男女的情爱变化去看,确实又难以否定喜新厌旧乃人之常性。绝非仅仅一部分人的德性如此,世上也许无人脱得了干系吧!
看看人们乔迁新居吧,喜气洋洋,将旧居出售或出租。看看有些人的所谓爱车吧,用了没几年,就弃旧换新,有的虽不抛“妻”,却再纳“妾”。至于手机,很多人换了一款又一款,总见新手机。
小孩儿旧的玩具玩腻玩厌了,见了新的玩具就两眼放光,爱不释手。若得不到手,哭闹纠缠满地打滚也常见。
许多女性对于新衣总是满怀激情,穿在身上满面春风,对橱中的旧衣兴趣渐淡,很多曾经风光一时而今过时了淘汰了的旧衣服被打入冷宫。有的时尚女子去年穿过的旧衣就“拜拜!”,今年就旧衣哭新衣笑,新欢代替了旧爱。有些女性竟几乎日日衣不同,像封建皇帝临幸似的。多数女性活到老,对新衣爱到老。
有些女性对自己头发的颜色以及发型同样喜新厌旧,喜欢让天生的黑发变变色,成金发女郎、棕发女郎,以显洋气。旧发型看腻了,就换新发型,短发变长发,长发变短发,直发变曲发,曲发变直发,去年刘海遮眉,今年秀发遮掉半边脸,成百变女郎。有人讲:“脑袋里的东西越少,脑袋上的花样就会越多。”不知道此言是否有些道理。
看看舞场上某些交谊舞爱好人士吧,虽也爱择一位常伴的舞伴,但不愿“从一而终”,一见花容玉貌者,身材姣好者,舞姿优美者,便绅士般相邀,如浪蝶游蜂,如猎人见猎物。厌不厌旧不得而知,喜新却可判知。
某类食客,常爱换换新的饮食环境,图个新鲜,闻知新开张的食府便痒痒地捷足先登,新的菜肴、招牌菜肴必先一尝为快,呼朋唤友一起奔赴在所不辞。
人们都热衷于出去旅游,原因就在于对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活腻活厌了,渴求到没活过的新奇地方去活活。非要私费公费地亲临实地考察,尽情满足游兴方可。而且,仅尝“土荤”当然不解馋,非要出国开“洋荤”方解馋。
当今还有一股移民潮,众多国人竟舍得离乡背井拖儿带女奔赴人地生疏的异国他乡去定居。俗话说“故土难离”,再说,亲戚故旧也难舍呀,他们却拂袖而去。是喜新厌旧吗?既是又不是吧,具体原因还是去问问他们自己吧,他们说不说真话实话就不知道了。但是其他不讲,看看这里的空气质量状况,看看这里的食品安全状况,看看这里的孩子接受变态的应试教育之苦,至少也可以对他们有三分的理解吧!
上述之喜新厌旧的表现都不会让人生恨,可当今某些地方长官喜新厌旧的作为却实在可恨。他们“拆旧”干劲十足,“建新”兴趣超群,许多人文古迹、名人故居、历史街区等等不予悉心保护,竟下得了手一拆了之,让它们一一香消玉殒没了踪影,让人跺脚!不少原汁原味的旧景观他们不稀罕,不好好善待,不好好修旧如旧,宁可新造许多假古迹,这不是可恨的喜新厌旧又是什么!原本应该百年大计的楼,刚处于“少年时代”就按新规划而一拆了之,厌“旧”楼,喜新楼,又是喜新厌旧!
下面说说交友吧,交了新友,不忘旧友,喜新而不厌旧,友情越旧越珍惜,这是对的。白酒是陈的好,朋友是老的好,幸亏绝大多数人在这一点上还算有头脑。
书也是,虽不断买新书读新书喜新书,不会厌旧书弃旧书吧!
至于文物古董,面对一件新到手的民国或晚清时的物件,你喜新没错,却对一件家藏已久的宋代或盛唐时的物件,你却厌旧,不会吧!
如果某位先生有眼不识宝,竟将家中祖上传下来的如今价值几十万的紫檀木物件以几百元的价钱贱售,当然会让收古董旧货者喜出望外。旧物虽旧是件宝!妻子也一样呀,虽“旧”却是宝呀!
最后问问:对于伴侣,喜新厌旧有错吗?看来人的确有喜新厌旧的天性吧,但是,人也有理性吧!他或她,虽喜新,虽有心理活动,但能自制,没有过分的行动,或能逐渐收心,为了不使伴侣伤心,不再策马扬鞭去追新,体现的就是理性吧!红尘之中,那么多好男子好女子在眼前闪亮,硬要每个人目不游移,除了自己的爱侣之外对任何一位异性不准有一丝一毫的心动、一丝一毫的好感愉悦感,未免苛求。他或她,能念旧,能惜旧,不弃旧,善待你依旧,别再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