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72100000014

第14章 三空书院(13)

有了哲学的视角,还要有哲学的胸怀。读庄子绝不会越读越小气,抛开论述不看,单是从他诗性的描述、灵魂的表达就能读出这个人的圣贤境界。由他“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得出惠施“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的结论。《齐物论》又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事物在变化着,变化渗透在它的每一方面。结论是:对同一个事物,当然可以有迥然不同的看法。观点分歧与人无关,根本是不同人看到了它变化的不同面。孰是孰非,争泣之还是议共之?

庄子的难得之处在于他是圣贤里有血肉的。他有气概磅礴,也有挤眉弄眼,为天地立言,也不时尖酸刻薄。今天的眼光看庄子,活脱就是个文艺青年。他似不需要庙享公祭,似不需要万世垂范。躲在蒙国的小县城,干一个漆园吏的小差事。心事茫茫,无竞自我。

司马迁在《老子韩非列传》里写这个文艺青年,“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那一刻,岂止我中华文明,人类因他的存在而变得通灵许多。

写于英国Swansea

2011年12月27日

想念傅斯年

——傅斯年逝世纪念

2010年夏天,学校安排我们去山东聊城中级人民法院实习。那一趟走得很热闹,不只是聊城,周围的县市都跑了跑。但今天留在我脑子里的只有两幅画面,其一是某天下午走进孔林挨挨挤挤的石碑,石碑排得太密,以致盛夏的山林都填不进苍翠。其二就是傅斯年先生的故居。

回北京后很快,我就写了一篇短文记录在孔林的那个下午,文章搁笔,孔林的生动就散去了。傅斯年先生的故居迄今仍牢牢驻在我脑中,每翻阅那时代的资料,尤其黑白相片,总一次次地逛进去傅家的院落。

2011年12月20日,傅斯年先生逝世纪念日。我格外想念他。虽然听上去很矫情,他轮不着我想念。但情绪的确如此。最近在重读鲁迅,边读边经营我在人人网上注册的鲁迅主页,鲁迅和傅斯年的交集太多,老先生在《集外集拾遗》里直书《对于〈新潮〉一部分的意见》,文章写于五四运动前不到半个月,当时的傅斯年,也就是后来五四学运领袖,正是《新潮》的编辑之一。傅斯年先生时年23岁,鲁迅先生38岁,称傅斯年“孟真先生”。此二先生交会之一粒碎影。

多年以来,我从不想念鲁迅先生,甚至怕他“穿越”到今天,原因很复杂,可以读我的《假如我本人是鲁迅》。我倒是想念与鲁迅先生同时代的两个人物,这两个人与老先生很有些“交情”。一是傅斯年,上文说过;二是胡适。这两个人,在我看,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两种极致——同为自由主义者,傅斯年质刚,胡适质柔。为人没有鲁迅的侠气,却不逊侠胆;没有陈寅恪的呆气,出落得很体面,也不少学者的质朴和中正。这样的人,无论胡适还是傅斯年,哪个时代都越多越好,哪个民族有这样的好分子,实在值得全人类为他高兴。

我们今天动不动纪念谁,都是要学习继承他的什么精神,或者一定打着类似的旗号。或许可以拖住某些符号,让他们继续别扭地存在,偶尔翻出来教训后人;人去楼空,真正给人震撼的纪念已随肉体的腐朽而永远沉默了。我们中的个别人会在系统研究这些旧人的资料时切切震撼一下,但多数只听过“傅斯年”三个字的只够活在后人编造的传奇或各怀心意的宣教里。历史是死的,尽管它由无数曾经的活人构成;学问是活的,但眼下的活人里不见几人做学问,要忙着混饭吃,还要混出各自的体面。

为什么想念傅斯年?除了想念他的风度和风采(今天看不到了),还想念那个年代只会应验在他本人身上的因果,即所谓这个人的不可替代性,或者唯一性。那个年代似乎并不遥远,但从历史的真实触觉而言,与渺渺兮上古并无区别。傅斯年的因果有哪些?略略说几条:

傅斯年可以给老师堂而皇之地矫正错误。傅斯年祖上是前清入关的第一个状元,傅家一门,辈出封疆大吏。家学深厚。罗家伦回忆傅斯年当年给老师纠错的经历:“在当时的北大,有一位朱蓬仙教授,也是太炎弟子,可是所教的《文心雕龙》却非所长,在教室里不免出了好些错误……恰好有一位姓张的同学借到那部朱教授的讲义全稿,交给孟真。孟真一夜看完,摘出三十几条错误,由全班签名上书校长蔡先生,请求补救,书中附列这错误的三十几条。蔡先生自己对于这问题是内行,看了自然明白……到了适当的时候,这门功课重新调整了。” 那时候,和老师叫板的北大学子不少,北大老师甚至要靠学生“罩”着。傅斯年的独特因果在于:他不仅给先生拌蒜,还保护先生免受欺负。胡适初入北大,教他并不拿手的中国哲学史,没被学生轰下台就是傅斯年暗中保的驾。“这个人虽然书读得不多,但他走的这条路是对的。”傅斯年如是说,别人就不好闹意见了。《晋书》云“外坦荡而内淳至”,近人孟真共古人阮籍,可当此一夸。

傅斯年读书的状态人尽称服。五四之后六七年,傅斯年都在国外读书,其忘情的读书状态,同陈寅恪一道,被留学生称为“宁国府门前一对石狮子”。时人大多如方鸿渐,傅斯年本人连硕士学位也没拿。他看在眼里的东西别人只有佩服的份儿,他放在心上的东西别人连佩服也觉得惭愧。今天在任何一个人文领域,最初几步和紧要几步几乎都绕不开傅斯年及其弟子的研究。

傅斯年治世的姿态别人也学不来。一篇《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不可》,真就把堂堂行政院院长撵走了。宋子文的前任孔祥熙,也是教傅斯年抓着贪腐的把柄赶下去的。儒生从政比儒生从戎的下场往往悲惨,齐泰、黄子澄这样的儒生另说,铁铉就是儒生从戎的楷模。战场和官场比是相对简单的世界,战争取胜往往在于把对方的脑袋剁下来,宦海浮沉,对方的脑袋剁下去也不能说你就赢了。傅斯年以区区国民参议员之身份,能把孔、宋二人掀翻,背后的博弈早已蒙上历史的封尘。他的治世能力可见修为。

甚至连傅斯年的死都余音在耳,可谓雄壮。1950年12月20日,傅斯年去世,终年54岁。22日,遗体大殓。吊唁者陆续涌至,殡仪馆的屋子和院子几无立足之地。王宠惠、蒋梦麟、罗家伦、王世杰、朱家骅、李济、董作宾、毛子水……于右任扶杖前来,陈诚失声痛哭,与他生前关系并不融洽的钱穆先生也立在人群里默默为他送行。追悼大会当天,蒋中正手书“国失师表”的挽章,生前任校长的台湾大学师生挽联曰:“早开风气,是一代宗师,吾道非欤?浮海说三千弟子。忍看铭旌,正满天云物,斯人去也,哀鸿况百万苍生。”深深爱戴他的学生老师在挽联里把傅先生比做孔圣人,怎奈流光不待,终乘浮桴以远。

中国历史上的知识分子有这样葬礼排场的只有三个人:孔夫子、鲁迅、傅斯年。胡适先生的葬礼就差那么点悲悯。傅斯年英年早逝,他的新朋故交,甚至敌人都在,这些人真正是他人生的参与者,和他挑灯办过报刊、印过传单、吵过嘴,甚至酩酊相泣。彼时也齐刷刷地立在他的灵前。何况那是1950年,国民党刚刚败走台湾。彼时若顾得上想念,那想念必是由衷的。傅斯年是个大号的矛盾体,不仅仅因他心宽体胖,而在于他做学问但不做学痴,与人争执也与人方便。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非常重,好事也是坏事。坏事的一面在于把名声看的太重,爱钻牛角尖,季羡林先生对他们的分析是:“他们一方面吹嘘想‘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气魄贯长虹,浩气盈宇宙。有时却又为芝麻绿豆大的一点小事而长吁短叹,甚至轻生,‘自绝于人民’。”如此,中国知识分子有两张脸,一是青筋爆出、非常不买账;一是老泪纵横、爬满了脆弱和焦虑。中国的文人史太长,士人的历史太短。只有做到“士”这个层面,才能基本放下对俗世人生的执著,还灵魂以干净。傅斯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国士之风的人,他内在的大矛盾恰恰是大调和。

近些天有外交家讲中国人的“弱国心理”。我常想中国人究竟弱在哪里又强在何处,什么又是“大国心理”、“强国心理”?傅斯年先生说过:“一天只有21小时,剩下3小时是用来沉思的。”一个大国,一个强国,不仅是躬下身来为活命而劳碌,甚至喋血,他是要懂得沉思的。

写于英国Swansea

2011年12月20日

杨朱:靠边儿站的圣贤

知道有杨朱这么个人,起于听人讲解孔儒、老庄,后来读孟儒,发现他在众家显学那里都是风吹进眼里的沙子。最熟悉莫过杨朱“一毛不拔”的典故,造成的结果是:印象里这个人的个人魅力也欠佳。国外山居这三个月,随身唯一携带的中文印刷品就是《四书》,抄了一段时间《大学》,且抄且注,收拾先前朱熹留在我脑子里如山的碎片。时间稍长,突然很怀念杨朱。幸而有网络,图书馆里还有英文的小册子,赶忙捡起他的资料。

这一读不要紧,原来我对他有这么深的误读!首先,杨子当年是相当拉风的文化偶像,孟子本人说过:“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膝文公下》)这里面甚至读到扑面的醋意——孟子何许人也?!咬牙切齿地说出这两个名字,心里鼓鼓的是对他“王道”及“存百姓”的可惜。道家著作《列子》专门有一篇《杨子》,虽然其真实性广受质疑,也足见道家对杨子的重视。再而,杨朱对后世的影响可谓深远。其一在于他的观点被多部重要著作记述引用,《孟子》不用说,后世更有《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虽然各家引述有差异,也历来为后学所争论,但足见杨子思想的光束穿透力之强。其二在于杨子的思想被认为是道家的第一阶段。这个了不得。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的观点:先秦道家哲学的发展,一共有三个主要阶段。属于杨朱的那些观念,代表第一阶段。《老子》的大部分思想代表第二阶段。《庄子》的大部分思想代表第三阶段即最后阶段。冯老先生另补充道:三个阶段的代表著作并不互相隔绝,《老子》亦有代表一、三阶段的部分,《庄子》亦有代表一、二阶段的部分。道家哲学的出发点是全生避害。杨子是隐士,他的方法就是“避”,《老子》的大部分思想在于揭示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意图使人学着亲近、掌握这些规律,更好地洞悉、解决世间事。老子迈出的第一步也是“避”,只是他的第二步确实比杨子精彩太多。

解决了杨朱的影响力问题,该具体看看他的思想。尤其我在题目中的命题,为什么说他是靠边儿站的圣贤?他固然有影响,但圣贤的一面在哪里?

同类推荐
  • 李渔文学思想的审美文化论

    李渔文学思想的审美文化论

    本书以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剧作家、出版家、戏曲导演李渔为研究对象,对其文学思想中的审美文化做了9个方面的专题研究,揭示了李渔在中国审美历史上应有的地位、意义和价值,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书将转换研究视角,从审美文化的角度切入,进一步全面地认识和客观地评价李渔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在中国审美文化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意义和价值,从而作一种崭新的揭示、剖析与阐述,以期更加纵深而全面地把握李渔的文学思想。
  • 滴水禅思

    滴水禅思

    本书以散文随笔的笔调,诠释了关于人生的许多道理。收入的文章包括《圈内圈外》、《学会快乐》、《朋友》等。
  • 雪飘月舞

    雪飘月舞

    本书主要收录了一些著名的诗歌、散文,供大家品鉴欣赏,最后还提出了一些短评供大家参考学习。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泰戈尔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泰戈尔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53种离别

    53种离别

    她是怪异、爱自由、具个性的“火狐虹影”,享誉世界文坛的人气作家。她有5部长篇被译成25种文字在海外出版,2005年获意大利“罗马文学奖”。本书是虹影亲历离别的真实记录,让我们看到一种彻底的自我净化与救赎的力量……
热门推荐
  • 都市杀手行

    都市杀手行

    杀人偿命,亘古不变!佣兵混黑道?谁比谁厉害?苏晓背负着血海深仇建立自己的黑金帝国,黑色王朝!人命如草莽,金钱为粪土!只为了一个信念,保我中华!报我血仇,扬我尊严!血剑出,杀歌起,血光现,阎王见!
  • 冰樱学院:黑道校草VS黑道校花

    冰樱学院:黑道校草VS黑道校花

    或许一开始,你会把爱情当做一场游戏,但是最后你才发现,你把你的心交给了这场游戏。也许一开始,你把一场相遇当成偶然的相遇,但是它会成为你终身难忘的懈逅。也或许一开始,你约定的那个人便是你的另一半,而你只不过是被所谓的以为蒙蔽了,仅此而已。这场爱情游戏里,他们相遇、动情到最后的相爱,或许是所有的开始,也或许是一段落的结束.他们的命运,仅仅是这么简单吗???
  • 弱水女神

    弱水女神

    一部当代富豪成长的传奇经历,一部情仇爱恨交织的离奇故事,一部惊世骇俗再现的心路里程。写给商场冲杀拼搏的富豪们,在把握商机创造财富的同时,如何面对纷繁复杂的情场生活,跌宕起伏的情感世界,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驾驭自己的情欲,把握自己的命运,创造自己的前景。这是一部财富人生的生存法则、情感激励和行为规范。为读者揭示富豪们鲜为人知的私家生活与奋斗历程,用惊心动魂的事这实告诉人们,财富不是唯一的幸福,金钱不是唯一的追求,还有比金钱与财富更珍贵更神圣的理念,那就是灵魂的修炼与社会的价值。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寒门书香

    寒门书香

    她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当她骚包去黄山看日出时却意外穿越,老天还赐她一枚正太,难道老天是看她在现代孤家寡人的太可怜了,赐她个正太弟弟玩玩?千金小姐的她怎么面对这贫穷还带着一个小正太的生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邪特风流

    邪特风流

    “这次的任务这么简单,那不是大把时间泡妞和踩公子哥了?”华夏国第一少年特工楚惊风拿着上头交给自己的任务资料,一副奸谋的笑容。于是这个风流而不下流少年郎混迹在高中校园里,读读书,杀杀人,泡泡马子……
  • 爱你不过做戏一场

    爱你不过做戏一场

    承诺永远在路上,而我们却等不到它奔跑到终点。为何要承诺,为何要爱你。
  • 御天道尊

    御天道尊

    一颗自域外飞来的珠子,一个被赶出家门的少年;为追寻父母的足迹,他吃的苦中苦;为了故地的安宁,他甘远背井离乡;一段段隐秘被他发掘,一个个阴谋被他化解;御天之道,唯我独尊,方化三界为一,是谓:御天道尊!
  • 狙杀异界

    狙杀异界

    这是一个讲究战斗型血脉的异界,但他的只是实用型;这是一个有巫术的异界,但他得不到传承;这是一个有魔法的异界,但他不能走进魔法之门。只有安分守己做铸造师的命,他却有龙腾四海的心。他是穿越而来的特种兵。铸造出军刀、铸造出枪炮,为自己,为爱人,不惧强敌,大战乾坤。
  • 麟璃传记

    麟璃传记

    传说,集齐霹雷石碎片,找齐三大灵器,可回到过去。麟凤,自幼父母去世。而他却踏上了找霹雷石的道路。潞璃,楚寂,寒筱………也与他一同寻找。
  • 天篷元帅纵横记

    天篷元帅纵横记

    “我叫刘波,我的前世是天篷大元帅。”“月老说我得历尽千世情劫,要我去搞定一些美女,说实话这工作挺累的,但是看在月老这么‘虔诚’的份上,还有每次‘情节’至少会有美女相伴,以及我能因此去发展一些‘特殊事业’,走上人生巅峰的份上,我便趁机在月老那儿敲诈了点‘好处’,勉为其难的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