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77000000020

第20章 写经及其鉴定(1)

1.写经书体的由来

写经书体从简牍而来,所以谈写经就不能不谈到简牍。

中国汉字始于象形,历经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到秦始皇时才"书同文",那就是小篆。而后小篆先是演变成秦隶,及至汉朝又相继演变成汉隶、八分、章草、楷书、行书。但是小篆及其演变成的诸种体态或始终未与世人谋面,或见面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或流入海外。总之,人们见到的最多的不过是石头上的篆隶。直到汉晋简牍的出土,才得见其"庐山真面目"。

迄今为止,我们可以见到的上迄战国下至晋,分布在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江西、四川、河南、河北、山东、内蒙、甘肃、青海、新疆等地的秦、汉、魏、晋竹木简牍,书体包括了篆、隶、八分、草、真、行各种书体。

湖北云梦睡虎地发掘出的秦代简册,记录的是秦代的法律条文。

它的"字形方正、长方、扁方等不一;笔画则肥瘦刚柔相互为用,气势纵横奔放、浑厚凝重,变化多姿。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其点画有明显的起伏变化,特别是其中的波势已初具后来汉隶的笔势"。而“《居延汉简》从西汉武帝末至东汉初年,延续时间较长",又"出于众人之手,故风格面貌体例各异","它充分体现秦汉之际字体的大变革,以及汉代各种书体孕育发展的过程"(参见《简牍书法》)。所以要考察篆隶之变,简牍是最好的实物。

"不究于篆,无由得隶”。篆书运笔圆转,点画遒劲婉媚。隶书变之,用笔方折,气势雄建。篆书结体修长呈纵势,点化多而曲;隶书结字扁阔呈横势,点画上下紧凑。简书则介于其间,往往篆中藏隶,隶中寓篆。点画变篆书的单一呆板为多样活泼,结体也离长趋扁,用笔藏锋、露锋兼用,中锋、侧锋相参。这些不过是简略的比较,细微的比较,还得去欣赏竹木简牍,它们为我们展现出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篆和隶都是有生命的,运动着的,它会带给我们最直观的感受。

同样,"不究于隶,也无由得楷"。到哪里去考隶、楷之变呢?这就得看写经。大量的写经给我们展现的同样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如果说简牍书是"俗书",同样"写经"也是"俗书"。而且它们前后相接,汉以后的魏晋、南北朝、隋唐都是接踵而来的。一方面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需要——竟趋便捷;又一方面是精神生活的需要——竟趋美观。所以文字一定要变革,书体也一定要发展。篆到隶的演变是如此,隶到楷的演变也是如此。不知篆隶之变也就不会真正懂得隶楷之变,因为其中起着主导作用的便是用笔。字体的变化必然要引起运笔的变化,反过来,运笔的变化也必然会促成字体的变化,两者相辅相成。隶到楷的变化是篆到隶的变化的延伸,所以说写经的源头是简牍。

2.写经的时代特色

佛教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传入中国,随之译经、抄经便蔓延开来。我们见到的写经,早在西晋,以下则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唐朝抄经最盛,还可细分为初、盛、中、晚各期。因为历史的变迁,晋唐最具特色,隶楷之变集中在这段时间。这一期间的写经可以说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了其中的微妙变化。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分了这些阶段,严格讲它并不科学。书体演变并不随朝代的变更而变更,但它又确实受到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制约,因而是十分错综复杂的。

( 1)两晋时期

西晋时期,内政纷乱,八王争斗五胡纷扰。人尚清谈,佛教盛兴。书学上也超然物外,讲求韵味。遗憾的是墨迹流传甚少,幸有写经传世,然西晋又绝少。

晋人书经可以说是楷形、隶笔。与《三国志》写本比较,此时的经生书尚未与民间书法拉开距离,或者说"经"味不浓。倘将其与简牍书比较,此时字形由扁而长,不同于以前。具体说,隶书字形是四面停匀,八边俱备,典型的方块字形或稍扁,即使“横”画、“捺”画伸出体外也无改其端正之形态。楷形就不然了,让左让右、上宽下宽、齐首齐尾,都允许也都可能,灵活性比隶书大得多。所以我们说晋字已是楷书形体了,尽管尚不成熟。至于点画,保留着明显的隶意,"横"前尖后钝,有时还上扬出锋,"捺"是典型的大脚捺,点画朴厚,"钩"隐隐然,欲趯还收,"折"或者是中锋转弯,或是折锋而过,与隶书笔笔另起略有不同。

(2)南北朝时期

两晋之后,南方宋、齐、梁、陈,北方魏分东西,继之齐周,二百年间更替频繁。此时书风南北有异,"南帖北碑"一说或发源于此。写经如何呢?从南朝与北朝的诸多敦煌写本来比较看,仍有共同取向。照"南北"说,很有可能将《大智度论》误为南朝写经。虽说南方偏"秀",北方偏"雄","雄"、"秀"并得者又作何论呢?所以我们着眼点在求其同而存其异。我们认为,此时写经楷书味道渐趋浓厚,字形趋向成熟,点画隶意收敛。但写法多样,时出新裁,很难概括它们。南朝写经似乎与当时书风拉开距离,渐入"佛"境。而北朝写经则与北碑息息相通。

总之,南北朝时期的写经面貌是,楷形趋向成熟,隶书笔意减弱,书写的灵活性大大增强。

(3)隋朝

隋虽祚短,但南北统一,堪称壮举。书法也南北汇合呈现一统气象,自兹为唐代奠基。

北朝后期写经已渐规整,点画沉著,字形稳健。隋写本平正严谨,起笔折,收笔略重,仍保持一定的北魏晚期敦煌书法风范。但字体结构平稳,笔致和穆细腻,已体现出隋唐楷书的新气象。

隋朝写经承前启后,将南北朝的多彩多姿集纳为一,为楷书走向规范的高峰奠定了基础。

(4)唐朝

有唐三百年,国势大振,文运昌盛,书法大家辈出。佛经的书写更是登峰造极。依照唐朝国势之发展,又依书法之走向,可将唐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 初唐近百年,经生书规整中含着朴厚,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三位个性鲜明的大家领袖书坛。钟绍京之《灵飞经》、国铨之《善见律》,堪为写经之代表作。其书写骨力洞达,字行或颀长紧凑,或疏朗宽博,均较好地体现出初唐写经的风貌。

盛唐盛唐五十年,李邕的行书为改革之代表。此时的唐人写经笔圆意连,颇具行书味道。

中唐 中唐近百年,当推颜书是巅峰。此时经生书楷味十足,横细竖粗,字形外拓,骨肉停匀,许多写经流露出颜真卿《多宝塔碑》的气息。

晚唐 晚唐,柳公权集欧、颜之大成领尽风骚。唐人写经至此,颜、柳合为一体。敦煌研究院藏《景教三威蒙度赞》即是唐人写本,其柳公权的风格尤其显著。

(5)五代及宋

五代承晚唐余绪,至宋则木板刻字印刷成风,经生书写渐趋式微。

不过自此而后,写经的影响却自觉不自觉地渗透到书法洪流中去了。南宋的张即之、元代的柯九恩、明代的贾希朱、清代的金农,乃至现代的鲁迅、沈雁冰、启功等人,观其书作,均有写经的影子。仅此数例,可见一斑。

3.写经的真伪

关于写经的真伪问题,先须说说伪经。伪经的出现恐怕也是经济利益驱动。伪,即伪造、摹仿。时代约在清末民初。鉴定时看纸张,观墨色,参考写经内容固然可以,但凭字体书体如何判断呢?凭书体、字体判断,简单地说就是看时代气息。时代气息可以凭直觉觉察出蛛丝马迹,但直觉是在广泛大量接触写经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具体讲真假的判断,先须弄清真与伪的不同。真是自然而然的书,好也罢,赖也罢,只是抄写经卷。高手也有落马之时,赖手也有偶然得意之作。我们在鉴定过程中,经常碰到伪作,当代假,隔代假。但假的总要表现出摹仿的痕迹来,与真迹毕竟不同。所以我们断真伪,要看我们对真品的把握程度,对真品把握得越准确,判断起来就越容易,反之则会走眼。

写经因为妍媸杂糅,鱼龙混杂,判断起来不容易。有些经写得不好,但是真迹。因为经生书法水平低,写起来草率,稚气在所难免。虽然艺术价值不高,但据写经的发展规律,纸张、墨色、时代气息分析,毫不做作,那就是真的。伪的呢?按照作伪的规律,既然要作伪总要找到写得稍好的写经去做,写得差的则很少有人摹仿。在某种意义上说,差的反而不好摹仿。于是在这些伪经的书写上便出现了纰漏,总有好字的影子,却怎么写也写不上去。字字好像都有追求,字字写法不到位。作伪者在临写的过程中不敢怠慢,因为稍一怠慢便露了马脚,所以字字写得紧绷绷的,让人看了感到不舒服。

4.写经的优劣

判定写经的优劣,我们不妨先谈其劣者。因为抄经人从八岁到七十、八十岁不等,文化水平不等,书法水平也不等,同是抄经,那所抄经之优劣,可有天壤之别。写经中之劣者虽有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但却无书法价值。

我们要正视的是写经中的优秀者,那些代表了写经真正水平的作品。用书法的眼光去审视它们,你就会发现写经的不同凡响之处。

首先,写经已经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我们把众多的写经放在一起,无分高低手,无分南北地,无论魏晋隋唐,你觉得他们是一家人,一个"血缘关系"联系在一起的一群人。写经是"俗书",但又不同于简牍那种俗书,散兵游勇,一盘散沙,而是相对独立、相对稳定的一个群体。是相同的经文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呢,还是什么因素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呢?我们不得而知。但接触久了,你会觉得,它们气息相通。这种气息相通,也许因为佛门是块净土,有一种秩序串联了若干年代、朝代,串联了各阶层的人,于是形成一股特殊的气息,一种特殊的氛围,一种相对稳定的面目。对于历朝历代的写经来说这就是共性。写经的共性一时还难以用语言说清,但当你把写经的一个个性弄清楚了,你就会明白,共性是由无数个个性组成的,因而也就无需举例说明了。

其次,写经的基本面目是楷书,背后隐藏着隶书和行书。所以它的楷书面目不单调,而是丰富多彩。它是一个由隶到楷的演变过程,每一个个性鲜明的面孔都值得学习和研究。

先说《大智度论》。这卷经的绝无仅有自是其价值,但绝不仅仅如此。从其书法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学习到很多东西。它完整的章法具有整体撼人的力量。展卷而观,未及看清字迹,那行列间、黑白间透出的关系就爆发出强大的震撼力,你首先被他的功力慑服了。再看你会感到这是隋经风格,字字工整,用笔稳健扎实,结字端方。殊不知再三咀嚼,你会否定原先的看法而得出这分明是北朝后期书写风格的结论。横画尚存的隶意,捺虽变为楷形,但宽宽的如刀一般的形态分明是魏碑的遗迹,折笔暗过者有之,拓起的也有之,笔提得起,按得下,字形紧而不拘,疏而不散。其乃成熟之楷不尽然,其乃北魏之相也不尽然。于是你感觉到它是活动的,变化着的,是北朝到隋之间的过渡。变得那样自然,变得那样天衣无缝,一股静、净之气息油然而生。写经创造出的意境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要问经生有何追求,我看是无欲则刚。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隋人的娴静尚未丢失又纳褚遂良的风格入躯壳,举手技足尽显柔韧的姿态。小字不小气象大,真是"筋长一寸力大十分"。每一笔都是稳稳地写来,稳稳地写去。道其妩媚还刚,说其清劲还柔。隋人风骨犹存,大唐气象初生。笔与墨、墨与纸如此相亲,笔摄墨、墨入纸,浑然一体,天然契合。观其用笔即可想见隋人用笔之风范。而其结字宽博,舒展大方,尤其是横画、竖画密集处

更见其一丝不苟,严谨细腻的作风。观之令人心胸为之豁然,仿佛一切滞碍荡然无存,只觉清风入怀,明月入目一般地清爽。

《四分比丘尼戒本》装潢精致,一展硬黄纸,一派静穆气象。书者用笔,柔中寓刚。那轻舒的捺、慢挑的钩,似乎在告诉人们,抄经是何等轻松,如何自在,然而又是如何全身心地投入。"举"、"与"二字活灵活现,如影随形般地再现了《灵飞经》的笔路和用笔特色。抓住这一特点便可以弥补《灵飞经》刻本之不足,进而学成透过碑刻见墨迹的本领,写经之优即优在此。此外我们还要看到这卷写经的特点,或者说是与《灵飞经》有什么不同之处。《灵飞经》无重笔,通篇匀停,固显特色,然亦呆板。此经则不同,该重之处重,该轻之处轻,如包围结构写法,四框用笔很重,倍显结实,或许是书写者有意避免提笔而书带来的柔弱感。通篇看去轻重相间破除了呆板,表现出优美的节奏感。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字体,折锋起笔,横竖粗细元大区别,结字瘦长,较之欧阳询《皇甫诞碑》堪称同工。"用笔之峻,一变晋法"。见此真迹,得欧之劲爽,入欧之堂奥,可谓不二法门。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前有"吉光片羽"题识,可见收藏者宝爱之情。这卷残经也出自唐代经生之手。结字险则类欧,神态则类虞,婉转类钟绍京,方折类北魏,偶尔还有行书出现,真是众美杂陈。主人道此是神兽之一毛,言之不谬。

同类推荐
  • 世珍拾羽

    世珍拾羽

    我喜欢一切美且好的事物。每天清晨,当我从一夜憨实的睡眠中自然醒来,睁开双眼,透过卧室那半敞的门扉朝门厅望去,目光一定会落在那柴木嵌老花板的柜子上的雕漆剔红花好月圆圆几上,于是,我一天的好心情便宛如圆几上那丰满的牡丹花般灿烂起来。感谢上帝,把这些我心目中美且好的事物送到了我的面前,让我与它们,不,它们与我朝夕相伴,使我这颗曾经和很多人一样的心几乎很少再纠结、挣扎、烦躁、不安。想到它们,我的心便如母亲般柔软,充满温暖和感动,因为,我爱它们。有人说,收藏是件奢侈的事,我从来不觉得,当然,我也从来不觉得自己的这点玩意能算作收藏。细想想,收藏一词多少是有些狭隘的,收到了,藏起来,有什么意思呢?
  • 中国仕女画艺术史

    中国仕女画艺术史

    中国古代仕女画从产生到近代,在风格上出现了诸多样式,从六朝的秀骨清像、面短而艳,到唐代的丰肥腴丽,再到宋代的端严秀丽,延及明清的弱不禁风,可以说风格各异,各有特色。这种风格上的变化既是艺术自身内驱力的推动,也是世风变化的影响所致。《中国仕女画艺术史》着重从社会学的角度,运用学科交叉的方法探讨艺术风格的变化,通过对各个时期社会风气、对女性的审美态度,以及由此导致的绘画美学思想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社会的因素如何对仕女画的审美发生作用,导致其风格不断发生变化,继而对仕女画风格的文化内涵、审美价值等进行深入探讨。
  • 音乐之最

    音乐之最

    本书由98篇短文组成,介绍了许多情趣盎然的音乐知识和意味深长的音乐史料。
  • 华语电影工业历史流变与跨地合作

    华语电影工业历史流变与跨地合作

    本书学术灵感与成果资源来自“上海国际电影学术论坛”(ShanghaiForumforFilmStudies)承办的“华语电影工业:历史、当代与方法”国际学术研讨会。共分五辑:“电影市场与审查制度”,“历史经验与华语叙述”,“‘唐山’记忆与香港主义”,“在地文化与现代想象”和“华语电影合拍片研究”,对早期中国电影工业发展的历史经验、香港与台湾电影中的在地文化与现代想象,以及当前华语电影合拍片等现象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为读者奉上当前国内外华语电影研究的最新创见。
  • 课外雅致生活-午后的斜阳,乡村音乐

    课外雅致生活-午后的斜阳,乡村音乐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热门推荐
  • 希琉记

    希琉记

    或许有另外一个地球,上面有另外一种“人类”,他们自称为“希琉人”。人类和希琉人冲突四起,看似宁静的世界其实充满了无尽的绝望。皇玺和心夜,这对“兄妹”在这样的乱世里,会如何选择自己的道路?
  • ON ANCIENT MEDICINE

    ON ANCIENT MEDICI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权志龙你是我的权世界

    权志龙你是我的权世界

    爱对了是爱情,爱错了是青春。权萌萌和叶塔塔的小甜文
  • 那年夏天我们来过

    那年夏天我们来过

    第一次写校园青春的小说,是按照我自己的校园生活写的,大家可以看看。
  • 食全食美

    食全食美

    "在生活中,我们常遇见这样的事情:同样一条鱼,有人烧出来味道鲜美无比,有人烧出来却味腥难以下咽,这是因为烧鱼不得的窍门。厨房不大,但不要小看它,在每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家庭主妇一日三餐都在厨房中操劳,忙着为一家人准备可口的饭菜,如果能掌握一些厨房中的小窍门,那么,繁忙的厨事家务就会变轻松许多。《生活中来之食全食美》精选了食物选购加工、保鲜储存以及烹饪调味、美味自制等小窍门,并介绍了食物营养、食物相克及饮食禁忌常识,指出了人们在日常饮食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科学细节,提出了值得重视的饮食新理念,这些窍门和常识,能令您的生活过得更愉快、更健康,更轻松!"
  • 盗龙图

    盗龙图

    一个平凡的少年,一条悠远而神秘的远古龙脉,无意中得到的,和自己命运相连的玉质钥匙,开启了一个狰狞可怖的神秘世界。一图在手,盗天下龙脉为己用!古玉镇天,夺天地造化强自身!
  • 草根大亨

    草根大亨

    一名年过而立而一事无成的都市草根青年,因为一次回家,他的人生开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并一步步成长为凌驾于世界各大国之上的一代超级大亨。非传统单一都市文,看下去也许你会喜欢。QQ群:154462157(喜欢的书友请进群交流。)
  • 暗黑纪元之王朝崛起

    暗黑纪元之王朝崛起

    三千年前,神魔降临凡间,神魔天生对立在人间大战一场,双方元气大伤,无力再战,立下条约,控制人间王朝为自己征战,神、魔退出战场,不在直接插手,从此人间大乱战争四起。拒绝战争的国家被神魔轻易的打压或毁灭,凡人毫无还手之力,最后三个幸存不愿参战被奴役的大国,迁移到远离纷争的贫瘠之地极北大陆,在这里这些最后还依然不愿被摆布的凡人,建立了属于凡人的最后的国度。寒意国。
  • 父母应该避免的100种教子错误

    父母应该避免的100种教子错误

    本书深入分析了父母最容易犯的教子错误的原因,以及不当的家庭教育可能给孩子带来的危害,并以精辟的语言指出了教育孩子的科学理念。相信父母们通过阅读本书,能够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批判自己的教子方法,走出教子误区,让孩子朝着最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走向成功。
  • 天则

    天则

    天道法则!世间法则!这些法则一直存在着,无论有理或无理,若想真正获得自由,只有打破这些法则或超越这些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