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81100000005

第5章 敬养父母是做儿女的天职(3)

王僧孺勤学苦练,6岁便学会写文章了;7岁的时候,一天能读几万字的经书;十几岁时,写书著文,文辞华丽,情感奔放。他还擅长书法,写一手远近闻名的好字。因此,地方上很多人都请他去抄书、写字。他用挣来的钱给多病的母亲买药、买补品,还买米贴补家用。“抄书养母”,少年王僧孺孝敬老人的事迹传遍了乡里。

◎故事感悟

读完王僧孺抄书养母的故事,会不会让你产生一种对父母、对家庭的责任感?父母亲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抚养长大,如今他们已经年迈体衰,我们回报他们养育之恩的时候到了。学习故事中的王僧孺,把孝敬父母当成一种日常生活习惯。

◎史海撷英

南朝·梁

南朝梁(502—557年),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三个朝代。梁朝后期国势败坏,北齐和西魏相继来攻,失去了大片土地,注定了北强南弱之势。萧衍建立,萧方智时陈霸先废帝自立,改国号陈。另外萧衍的孙子萧詧曾在江陵建立西梁,传三帝,后亡于隋。

◎文苑拾萃

《孝经》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有人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

陈孝妇为了丈夫的嘱托

◎小靠父母老靠子 老而无子命难全。——《劝孝歌》

汉朝时,有一位陈孝妇,淮阳地方人,品行贤淑。在她16岁时,便听从父母之命出嫁了。

陈孝妇的丈夫是一位孝顺之人,家境贫寒,与母亲相依为命。陈孝妇嫁来后,夫妇二人不仅能恩爱互敬,还共同孝养母亲,生活充满了温暖与和乐。

婚后不久,未等陈孝妇生育子女,丈夫便要应征去从军了。在临行的前一天,丈夫不禁担忧母亲的晚年,于是对妻子叹息说:“如今我要从军去了,生死难料。自小,幸有母亲把我养育长大,可母亲只有我这一个儿子,没有其他兄弟可以依靠。假若我回不来,你肯奉养我的母亲吗?”

陈孝妇看着丈夫那期盼却又不安的眼神,马上应诺一声:“好!”她没有丝毫犹豫,神情坚定。丈夫听后十分感动,不由流下眼泪,紧握妻子的双手。

母亲有了妻子的照顾,丈夫心上的石头也算落了地,便安心从军去了。从此,陈孝妇尽心侍奉着婆婆,另一方面,也期盼着丈夫能早日回来,希望一家人可以再次团聚。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陈孝妇日夜盼着丈夫回来,却得到了丈夫在外去世的消息。听到这个消息时,婆婆与陈孝妇都不免悲痛万分,母亲失去了唯一的爱子,妻子失去了新婚不久的丈夫。一时间,整个家就像被乌云笼罩了一样,灰蒙蒙的,谁看了也不免感到心酸。

但陈孝妇悲痛之后并没有倒下,也没有怨天尤人,她一直记得丈夫临行前对她最后的嘱托,要照顾好婆婆。因此,她越加坚强起来,而且比以前更为勤劳。除了照顾婆婆,打理家事外,她还去纺纱织布,用赚来的钱奉养婆婆。每日每夜,陈孝妇都勤苦地劳作,一点儿不懈怠,希望婆婆能生活得好一些。

同时,婆婆也很爱护媳妇。当看到儿子死了以后,媳妇对自己更加体贴照顾,怕自己会伤心难过,还时常抚慰自己,生活也照顾得更为周到,婆婆感受到媳妇的一片至诚孝心。因此虽然失去儿子,可婆婆心里也有所安慰,对她,也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关心照顾。

陈孝妇为丈夫守了三年丧,当丧期满后,她的婆婆心疼她这么年轻就守寡,心中不忍,便想让她改嫁。然而,陈孝妇却坚决不肯答应,回答说:“媳妇听说:信是为人的根本,义是行为的规则。夫君临行前,谆谆交待媳妇终生照顾婆婆,我必坚定奉守丈夫的嘱托。更何况您是我最亲的人,我怎么可以背信弃义离您而去呢?违背托付是失信,背叛亡夫更是忘义,媳妇怎能这样做啊?”

陈孝妇的话令婆婆万分感动,一时老泪纵横,拉着她的手激动地说:“娘实在是不忍心看你这么年轻就守寡啊!”

陈孝妇也哭着回答道:“媳妇听说,做人宁可担负义而死,不可贪恋利而生。答应夫君之事,怎么可以不守信用。为人无信,怎能立足世间啊?我作为媳妇,侍奉公婆乃分内之事,夫君不幸先死,不能尽他为人子的责任,如今再叫我离开,没有人奉养婆婆,那便显明了夫君的不肖,也显出我的不孝了啊!假使媳妇为人不孝不信又无义,那媳妇还有何颜面活在世间哪?”婆婆见她如此坚定,也不由得痛哭起来,从此也不再叫她改嫁了。

而后,陈孝妇更是尽心竭力在家侍奉婆婆,这样侍奉了有28年,一直到老人家84岁寿终正寝。在婆婆去世后,因为家中贫寒,陈孝妇为安葬婆婆,又将房产和田地都变卖了,给婆婆办理丧事;自己也终身奉守祭祀,完成她对丈夫的承诺,也尽她为人媳的责任。

当淮阳太守得知此事后,非常感动,便将她的孝行禀报京城汉景帝。汉景帝听到陈孝妇信守承诺,奉养婆婆的孝行后,也十分赞赏,便下旨赐给她四十斤黄金,并免除她终身的徭役,以彰显她的信义与孝行。

◎故事感悟

有位学者评价说到,陈孝妇年仅16岁,又没有子嗣,受了丈夫的嘱托奉养婆婆28年,临别的一句承诺,她便终身奉守,不失信,又尽职,几经艰苦,不二其心。如果没有陈孝妇,恐怕她的婆婆也难免为沟壑中的一堆枯骨了。

陈孝妇信守诺言,侍奉婆婆,耽误了大好年华和青春时光,就是为了实现至死不渝的真诚信念,没有多少人能做得到!

◎史海撷英

景帝驾崩

汉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正月,景帝刘启患病。病势日趋严重,他自知不行了,临终前对太子刘彻说:“人不患其不知,患其为诈也;不患其不勇,患其为暴也。”不但要知人、知己,还要知机、知止。景帝似乎已经感觉到儿子有许多异于自己的品质,把天下交给他是放心的,路还是让他自己走吧,多嘱咐也无益。不久,景帝病死于长安未央宫,享年48岁,葬于阳陵(在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乡张家湾村北),谥号“孝景”皇帝。太子刘彻即皇帝位,这就是汉武帝。

◎文苑拾萃

徭 役

中国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杂役、军役等。徭役始于先秦,《诗经》、《春秋》中已有许多有关记载。《周礼》规定各级地方官有征民服役的职责。战国时,征伐频繁,军役繁重。秦统一中国后,修阿房、建骊山、筑长城,徭役十分苛重,终有陈胜、吴广起义。汉承秦制,有更役、正卒、戍卒等,并可纳钱代役称更赋,徭役集中于平民身上。魏晋以降,徭役无一定制度,为避赋役,民户逃亡现象严重。

唐初行租庸调法,实行府兵制,徭役有所减轻。但中期以后,服役又再次增加,民户复大量逃亡。宋代,徭役负担仍十分繁重,并出现了募役(雇人服役)、助役(津贴应役者)、义役(买田以供役者)等形式。元代行“科差”,并有各项杂役。明代行“一条鞭法”,将赋役合并为征银两,但各地实行情况不一。清代摊丁入地,继承了一条鞭法的原则,由传统的以家资列户派役向财产税转化。

江革背母避难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孝经》

江革(?—535年),字休映,济阳考城人。幼而敏聪,早有才思,六岁便能写文章。年16丧母,以孝敬闻名,初仕南齐。入梁为御史中丞。弹奏权豪,一无所避。后随豫章王镇彭城。及失守,为魏人所执,厚相接待。革称脚疾不拜,遂放还累迁度支尚书。

东汉初年,王莽篡位,新朝的政治腐败,导致战争频繁,天下大乱。当时,临淄有个人名叫江革,字次翁。江革从小失去了父亲,家里只有母子两人相依为命。

那时各地战乱不断,盗贼四起。盗贼不仅抢财物,还常常把男子抓去,逼着他们入伙。江革为了避乱,干脆背上母亲弃家出走逃难。母亲年迈,腿脚不方便,为了尽量减少母亲的颠沛流离之苦,江革整天背着母亲奔波。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江革背着母亲一路上风餐露宿,还要躲避盗贼。长途跋涉,一般人宁愿少带行李,以避免路途上的辛苦,而江革的母亲虽然年老身体较轻,但走一段长路之后江革往往还是累得满头大汗。母亲心疼儿子,要下来自己走,江革却说:“孩儿背着母亲,就像回到了小时候一样,感觉到母亲的温暖,孩儿心里很欢欣,感觉自己很有福,可以随时侍奉母亲,所以就会越走越有力气。”

走着走着,母亲渴了,江革马上到处讨水给母亲喝;母亲饿了,他竭尽所能为母亲准备可口的食物;天色将晚,他想方设法找住处,使母亲能踏实地安歇。在仓皇逃难的人群中,江革念念想到的是母亲的安全,全然忘记了自己的饥饿和疲劳。

在逃难的路上,许多人见到江革都肃然起敬,但也有少数人对他不理解,因为在那样艰难的境况中,一个人连逃生都很难,更何况背负着白发苍苍的高堂老母。无论是称赞还是讥讽,江革都淡然处之。在他看来,一个人活在世上的头等大事就是孝顺父母,别人的评价无足轻重,不用放在心上。

逃难当中,江革多次遇到盗贼,想要把江革劫去。每当面临这种情形,江革便会在盗贼面前苦苦哀求,痛哭流泪,对盗贼讲:“我从小失去了父亲,孤苦伶仃,是母亲含辛茹苦把我拉扯成人。如果没有母亲,哪会有今日的我。如果我随大王去了,留下孤零零的老母亲,兵荒马乱,举目无亲,母亲如何保全生命,如何度过余生?恳请大王念我有老母在,没有人奉养,能放过我们。”

盗贼看到江革如此诚心诚意地哀求,无不被他的孝心所感动,所以也不忍心把他劫走,更不忍杀了他。就这样,江革屡次感动盗贼,化险为夷。可见人之初,性本善,天下无不可感化之人,沦为盗贼也不是他们的本性,都是因为一时之乱,为环境所迫。如果能够唤醒他们本性里的孝顺,盗贼也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后来盗贼被平息了之后,江革又背着母亲千里迢迢流落到江苏省下邳县,在那里居住下来。在举目无亲的异乡,江革非常贫穷,衣不蔽体,也没有钱买鞋子穿。他就打着赤脚为别人当佣人,赚取微薄的收入来维持生活。即使赚的钱很少,江革还是省吃俭用,把最好的物品留下来奉养母亲:凡是母亲日常生活必需的用品,没有一样缺乏;母亲需要用的、想要吃的、想要穿的,江革尽最大的努力,没有一样不替母亲办到;江革所做就如《孝经》所言,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后来,江革的母亲去世了,他非常悲痛,在庐墓之间大声地哭泣,就像找不到父母而无依无靠的孩子一样。他的哀恸逾恒,超过一般的常人,感动了邻里之人。整整三年,江革结庐住在母亲的坟旁。因为他挚诚地思念母亲,连晚上睡觉的时候也不愿把孝服除去。

三年的服丧期满,他还不忍脱去孝服,感动了地方的父母官,派人去安慰他,又举荐他做了孝廉。但是江革淡泊名利,屡屡拒绝做官的机会,后来皇帝还聘他为谏议大夫。谏议大夫做了不久,他就辞官去了。

皇帝非常赞赏江革的为人,最后指派朝廷一定要年年慰问江革。虽然江革已辞官,朝廷还是给他发俸禄,供给他的生活,因为江革的孝行足以为天下的楷模。可见一个人能行孝,他的影响所及有多广、多深、多远。

◎故事感悟

孝子忠臣可以像日月一样永恒地照耀世间。江革在那么艰苦的环境当中还能时刻想着孝敬母亲,由此可见,环境的好坏并不能影响孝子的心。只要我们有一颗真诚感恩的心,任何环境我们都可以做到孝亲、敬亲。

◎史海撷英

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是新朝皇帝王莽为缓和西汉末年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而采取的一系列新的措施,包括土地改革、币制改革、商业改革和官名县名改革。但王莽的改制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终于导致了赤眉绿林为主的农民大起义,新朝遂告灭亡。

◎文苑拾萃

谏议大夫

官名。秦代置谏议大夫之官,专掌论议。为郎中令之属官,掌论议,有数十人之多。汉初不置。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初置,属光禄勋(郎中令改名)。东汉改称谏议大夫,仍属光禄勋,秩六百石。三国魏沿置,晋朝罢。南朝梁、陈亦置。北魏置,隶属集书省,掌谏诤议论,从四品,北齐沿置。隋初隶属门下省,从四品。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废。唐初复置,正五品上。

蔡顺拾椹奉母

◎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孝经》

王莽(公元前45—23年),字巨君,汉元帝皇后侄,新朝建立者,公元8—23年在位。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县东)人,祖居东平陵(今山东济南东75里),汉族。西汉哀帝自元寿二年六月(公元前1年)去世后,九岁的汉平帝即位,元后临朝称制,以王莽为辅政大臣,出任大司马,封“安汉公”。至公元9年元旦,篡位称帝,登基成为一朝开国君主,改国号为“新”,年号“始建国”。直至公元23年赤眉绿林军攻入长安被杀。

东汉末年,王莽篡权,社会秩序混乱,庄稼逢荒减收,百姓生活困苦。加上盗贼蜂起,出没不定,四处搜刮粮食和财物,百姓痛苦不堪。

同类推荐
  • 听妈妈重讲红色经典

    听妈妈重讲红色经典

    听妈妈重读红色经典,就是随同父辈穿越岁月之河。走进昨天,拨动昨日情弦,红色经典所蕴藏着的审美视野与人文精神,也将同样滋养着今日少年的情怀。本书对《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绞刑架下的报告》等五篇名著进行了重新的欣赏。
  • 花季里的红雨伞

    花季里的红雨伞

    本书作者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或写师生间因观念的不同造成的误解,或描绘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烦恼,表现出作者对当今少儿朋友的深切关注与热情呵护。
  • 你最喜爱的小故事大道理(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你最喜爱的小故事大道理(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每个故事都是一次奇遇,用心感受,会有属于自己的惊喜!故事不是用来寻找答案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感悟生命的。一个精致的、符合自己心情的小故事,或许可以改变你当时的心情,或许在改变你心情的那一瞬间改变你的思想,甚至改变你的一生。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及心态和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对青少年心态的呵护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关怀,激发青少年提升良知,纯洁人性,感动青少年去做一善良的人,做一个感动别人的人。
  • 绿色童话书

    绿色童话书

    《绿色童话书》是一本33篇童话组成的小集子,由著名学者、童话创作人安德鲁·兰编著。收录了著名童话《三只狗》《渔夫和他的妻子的故事》《鹳鸟哈里发的故事》《玫瑰公主》……
  • 青少年安全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青少年安全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这是一套包罗生活万象的、有趣的书,向读者介绍了不可不知的中的常识。包括文学常识、地理常识、历史常识、安全常识、文化常识、动物常识、植物常识、科技常识、天文常识、生活常识等。这些都是一些生活常识性的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因为零散,平时想了解又难以查找,我们将这些你们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的宝贵经验搜集并编辑成册,以便您在遇到问题时随时查询,轻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热门推荐
  • 你是我的星

    你是我的星

    艾婷有一幸福家庭,老公疼爱,儿子懂事,事业稳定。怎料老公突然提出离婚,在她无法相信之时,周围的朋友却劝离不劝合。艾婷出走,却在陌生的城市遇到万人瞩目的大明星,命运逆转,遭遇婚变的大龄女却成为大明星眼中的最美风景……
  • 情深深几许

    情深深几许

    高三倏然的深陷情网,难以自拔。没想到,大学四年,他们竟能修成正果,走到了一起。毕业在即,本愁眉于柴米油盐,没想到,一夜之间,他便消失的无隐无踪。22岁这一年,她又戴上了冷漠的面具,缘分可遇不可求,四年后,赵深再遇尹潇笑,她是该默然走开,还是站在原地,等待着他的走近……
  • 奥法起源

    奥法起源

    一个异世的法术之树的种子砸在了死宅唐影的头上,将他送上了另一个新大陆,如同中国古代的异世界。且看唐影如何在这个大陆上建立一个自己的魔法体系,创建一个新的魔法文明。无数奇异的法术,各种超乎想象的宝具,奇特的幻想种,可爱的幻兽……唐影说:“我将以我的意志决定这个世界的一切。”
  • 花开的声音

    花开的声音

    《花开的声音》是当代微型小说之父刘国芳的精短小说合集,刘国芳和他的经历已和中国大陆的当代微型小说发展史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人认为,在中国,只要是读书的人,《花开的声音》在创作上昭示了一种微型小说的典型写法和微型小说文体目前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和艺术成就。他对微开型小说这种文体的把握与运用已达驾轻就熟的程度,善于以小见大,平淡中见神奇;注重贴近现实,关注人生;歌颂真善美,鞭鞑假丑恶;讲究构思的精巧,追求艺术的多样,写实的、寓言的、象征的、荒诞的,摇曳多姿,是一本让人百看不厌的精品小说。
  • 若爱只是擦肩而过

    若爱只是擦肩而过

    曾经说过天长地久,回首却终究是曲终人散的寂寥。是谁理直气壮的说非你不可?是谁拉着你的手说牵了就不会放手?当一场爱情变得小心翼翼,当深爱的人握着另一个人的手说:“对不起。”不知道究竟是哪里出了错,却没有当初的勇气大声说:“不要走。”当我们失去最初的天真,知道谁都不是非谁不可,懂得痛了就会放手,谁还会相信天长地久?人海茫茫,无声相遇,回眸才发现,原来我们学会看擦肩而过。若爱只是擦肩而过,若人生只如初见,结局是不是会好一点?林小檬:“宋迟,你说我们会一直在一起吗?”宋迟未经思考就回道:“只要我活着,我就会粘着你,直到你烦我的那一天。”
  • 银牌部长百百恋

    银牌部长百百恋

    她与他正面交锋,侧面培养感情,为的只是达到自己某个潜在的目的,她要的不是他的那颗心,她要的东西远比他想象的还要多很多……他割舍了过去,展望着未来。即使被利用,被欺骗,被背叛,他还是义无反顾地等待,只因为那一切的一切……都源自于他的一个许诺。
  • 大风往北吹

    大风往北吹

    当有一种生活可以安逸,谁会去辛苦拼搏。当有一种日子叫天上掉馅饼,谁会去做饭。生活,无外乎是一种品尝。就像是品味一块蛋糕,只有慢慢的品尝才会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
  • 惊魂一瞥

    惊魂一瞥

    平时我没啥娱乐,也就每天扫微信泡妞,一次微信的偶遇让我与她有了一次神秘香艳的偶遇。她漂亮、性感、开放,让我沉寂在无法自拔的心动中。但她却总是神神秘秘,明明都有过了亲密关系,却和我若即若离。在探索她背景的过程中,诡异的木鱼、扎着马尾的骷髅、奇怪的老妪,这些奇怪的事儿都在我身边出现……她到底是人还是鬼?或者是其他什么?
  • 守陵人之天山墓穴

    守陵人之天山墓穴

    他是传说中姬姓世家的传人,也是二十一世纪的考古研究生,因为一次意外的发现,教授带着他们前往祁连山考古,没想到,他们居然发现了蚩尤古墓,跨国盗墓集团的介入,使他们经历了一件件古怪离奇的事,秦朝的青铜鼎,天星碎片,悬浮的冰棺,看他们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找到结果
  • 待轮回

    待轮回

    荒山野岭的桃儿娘和一心报恩的小鬼魂孤守千年只想送出一颗桃子;观音禅寺的千年银杏下,武媚娘要去救那未有人闻的护龙人;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却是凡间种桃子的糟老头;默默无闻的孟婆竟是那十殿阎罗的大姐头......你可敢越过墙缝间那一抹黑影,去看那没看过仙女妖精,去探索被遮掩的神话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