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81600000019

第19章 达观生死留芳名(2)

◎故事感悟

曹操是一位历史造就的英雄。他胸怀宽广,对生死有很正确的认识。在这首诗中,他告诉我们,人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任何生命都有终结的一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表达了他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的壮志豪情。

◎史海撷英

白狼山之战

官渡之战后,袁绍病死,两个儿子袁尚、袁熙则投靠乌桓,企图联合乌桓东山再起。曹操决定北征乌桓,解除后顾之忧。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军兵至白狼山附近。乌桓得知曹军已经逼近,袁尚、袁熙及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等带领数万名骑兵迎面杀向曹军。

此时两军已经相遇,乌桓军兵力众多,而曹军在易县时已甩掉辎重,轻装前进,故披甲戴盔者很少,很多人有畏战心理。曹操登上白狼山(今喀左太阳山),看到敌人阵势不甚整齐,于是以大将张辽、张合为前锋,纵兵出击。经过一场血战,乌桓军队大败,尸横遍野。曹军“追奔逐北,至柳城”。此次战役“虏众大崩,斩蹋顿及名王已下,胡、汉降者20余万口”。

袁尚、袁熙见败局已定,便与辽东单于速仆丸及数千骑兵逃奔辽东太守公孙康处避难。此时有人劝曹操乘胜追击。曹操说:“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不烦兵矣。”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树木长得欣欣向荣,泉水开始涓涓奔流。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我的一生将要结束。算了吧!身体寄托在天地间还能有多少时候?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听凭自然地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啊,想要到哪里去?企求富贵不是我的心愿,修仙成神是没有希望的。爱惜美好的时光,独自外出。有时扶着拐杖除草培苗。登上东边的高冈,放声呼啸。面对清清的流水吟诵诗篇。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这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一段话,集中表达了他的人生观。陶渊明的人生观表现为怡然自得,恬淡高洁;而其死亡观则主要显现为乐天知命,任其自然。陶渊明认为死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情,人总是要死的,不管他曾经是怎样的人,“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所以无须多去费神安排,“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形影神·神释》)。

在去世前不久,陶渊明为自己写《自祭文》,其中把死说成是“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先住旅馆,后回老家,平平常常,都没有什么遗憾。这种既实际而又通达的人生态度贯穿了诗人的一生。

在陶渊明的作品中有两个东西是经常出现的:一个是他的家园,也就是所谓“逆旅之馆”,这里是他世俗生活的地盘;另一个是坟墓亦即“本宅”,这里是他的归宿,也是他的大本营。

陶渊明同先前许多隐士不同的地方在于,他的隐是“归隐”,没有按古老的传统安排在山林岩穴或别的什么人迹罕至之处,他过的是非常普通的农村知识分子生活,毫无怪异色彩。既然人的一生不过像住了一段时间旅馆,何必一定要去深山老林?陶渊明无比热爱自己的家园,一再形之于歌咏。

在《归园田居》诗中他曾经兴高采烈地说起他借以安身立命的住所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又说这里“户庭无尘杂”。总之,虽然建筑面积并不大,更说不上奢华,但相当宽敞、幽静、净洁,隐居是足够了。陶渊明换过几次住处,他对自己的家始终有一种特别的深情,高唱过“吾亦爱吾庐”的佳句,其《读山海经》的第一首诗歌是: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陶渊明在诗里又多次写到过坟墓,他特别喜欢凭吊坟墓以及废墟。其《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诗云:

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

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未知明日事,余襟良已殚。

有感于墓下之陈死人,深知活着是一种幸福,那么就尽情享受生活吧。

在陶渊明那里,安贫乐道和及时行乐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等到他年纪渐老,身体欠佳,预感到死亡正在向自己逼近的时候,他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服用某些药品和补品,而更突出的是表现出对死亡的坦然和达观,他预先写下了一份近乎遗嘱的文字《与子俨等疏》,平静地对后事做出了安排。其时又写有《杂诗十二首》,其七云:

弱质与颓龄,玄鬓早已白。素标插人头,前途渐就窄。

家为逆旅舍,我当如去客。去去欲何之?南山有旧宅。

他要离开旅馆回归本宅去了。当他知道死亡就在眼前而且无可改变时,心态是平静的,“视死如归,临凶若吉。药剂弗尝,祷祀非恤。素幽告终,怀和长毕”。心态平和,很安静地准备好回老家去。

陶渊明在《自祭文》中说,自己“识运知命,畴能罔眷。余今斯化,可以无恨”。其时他写的三首《挽歌诗》尤为旷达,充分表达了他的乐天知命思想,凡此种种,都确实是像回老家的样子。陶渊明不是那种高谈大道理的理论家,他躬行他相信的东西,或者说他只相信自己能够做得到的事情和道理。

◎故事感悟

陶渊明是一位旷达之士,他放弃官位,甘于躬耕,以求得心灵的平静。对于生死,他同样看得透彻。生与死都是生命的一种形态,人应该顺应自然,超脱达观,乐天知命,不必顾虑重重。

◎史海撷英

鲁迅论陶渊明诗

陶渊明的咏史诗,如《咏二疏》、《咏三良》、《咏荆轲》中塑造了知足知止的二疏,毅然殉主的三良和勇刺秦王的荆轲等人物。在其他诗里,他也涉及了许多历史人物。鲁迅在评论陶渊明的诗时说他“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形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陶渊明诗中所写的历史人物,寄托着他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也体现了他“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两种不同志趣。

陶渊明所写的众多历史人物中,有良臣贤相、开国元勋、刺客义士,但其数量远不及那些鄙弃官爵、甘守贫贱、乐天乘化的隐士达人,而且从作者的态度看,他写后者时更洋溢着充沛的情感。鲁迅说:“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扬抑,更离真实。”鲁迅反对的是脱离实际地取舍,单凭主观去加以抑扬。

◎文苑拾萃

归去来兮辞(节选)

(东晋)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袁枚诗论生死

◎人生如客耳,有来必有去。——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袁枚为文自成一家,与纪晓岚齐名,时称“南袁北纪”。倡导“性灵说”。主张写诗要写出自己的个性,认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主张直抒胸臆,写出个人的“性情遭际”。主张“性灵”和“学识”结合起来,以性情、天分和学历作为创作基本,以“真、新、活”为创作追求,这样才能将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相结合,创作出佳品。

清代著名诗人袁枚,享年八十二岁,被誉为“一代文星兼寿星”。他在老年用诗作表达了他的养生观和生死观,颇能给人以启迪。

袁枚喜爱远游、登山等活动,从动中求得健康和欢乐,“我年六十四,今春犹聪强。上山不嫌高,坐夜不厌长。有时逸性发,跳跃如生獐”(《病后作》)。“闲扫萧斋静扫蝇,修行何必定如僧”(《偶成》)。主张动静结合,在读书间隙不妨做点清扫书斋等事,既可活动筋骨,又可创造清洁的环境。

到了古稀之年,从事剧烈的活动不行了,又该做何消遣呢?他写道:“一笑老如此,做何消遣之?思量无别法,唯有多吟诗。”(《遣怀杂诗》)又道:“我生嗜好多,老至亦渐忘,唯有两三事,依旧欢如常:摊书傍水竹,随手摩圭璋;名山扶一杖,好花进一觞;谈文述甘苦,说鬼瓷荒唐。七十苟从心,逾矩亦何妨!”(《书所见》)

64岁那年,袁枚患疟疾,病愈后自感消瘦异常,精力大不如前,因此他谆谆告诫老年朋友:“始知将尽灯,不可使扇飏;又如将落叶,向堪风再戕!寄语衰年人,寒暑宜周防。”(《病后作》)意思是:人到衰老之年,经不起风吹霜打,应该小心提防寒暑的变化和疾病的侵袭。

袁枚处世积极乐观,直到晚年仍笔耕不辍。“譬如将民蚕,尚有未尽丝,何不快倾吐,一使千秋知”(《遣怀杂诗》)。字里行间充满着乐观进取的精神。

袁枚在75岁时腹疾久治不愈,替自己作了自挽诗:“人生如客耳,有来必有去。其来既无端,其去亦无故……”他还到朋友家敲门逼索生挽诗,最后有30多人,包括大名鼎鼎的赵翼、孙士毅、姚鼐、洪亮吉、钱大昕等,都为他写了生挽诗。可见袁枚之豁达、之明澈、之无畏、之幽默。

袁枚不仅“八十不知老”,且能坦然面对死亡,认为那是自然规律,无须畏惧。他在《喜老》诗中写道:“一起百事生,一眠万事了。眠起即轮回,无喜亦无恼。何物是真吾?身在即为宝。就便再龙钟,凭人去笑倒。试问北邙山,年少埋多少!”作者自豪自足、洒脱乐观的情绪溢于言表,令人敬佩。

◎故事感悟

“尚有未吐丝,何不快倾吐”,是袁枚的人生追求。他珍爱生命,主张静动结合,以康身健体。但对于必然到来的死亡,他依然不畏惧,洒脱乐观。珍爱生,不畏死,袁枚真可称得上是达观之士。

◎史海撷英

袁枚置随园

随园位于金陵小仓山(今南京市广州路西侧)。雍正五年(1727),曹雪芹之父因“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等罪名被抄家,由内务府郎中隋赫德接替曹家产业,此园归隋所有。不久隋赫德又因贪污被抄家。乾隆十三年(1748)袁枚以300金购得此园。当时“园倾且颓,……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荒废已久,袁枚加以整治,由于是“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因此称为“随园”。他在《杂兴诗》描写随园景致:“造屋不嫌小,开池不嫌多;屋小不遮山,池多不妨荷。游鱼长一尺,白日跳清波;知我爱荷花,未敢张网罗。”随园四面无墙,每逢佳日,游人如织,袁枚亦任其往来,不加管制。袁枚自得其乐,寓居于此,自号随园老人,并成就著名的《随园诗话》。

◎文苑拾萃

自 嘲

(清)袁枚

小眠斋里苦吟身,才过中年老亦新。

偶恋云山忘故土,竟同猿鸟结芳邻。

有官不仕偏寻乐,无子为名又买春。

自笑匡时好才调,被天强派作诗人。

“我自横刀向天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廖天一阁主等。湖南浏阳人,清末巡抚谭继洵之子,出生于北京宣武城南孏眠胡同邸第。善文章,好任侠,长于剑术。著名维新派人物。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代表著作《仁学》。

在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促进下,光绪皇帝克服重重阻力,终于在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实行维新变法。由于徐致靖的推荐,谭嗣同被召参与新政。两个月后,他不顾大病初愈,赶到北京,立即受到光绪帝的召见并被破格提升为四品军机章京,和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在军机处专理变法事宜。但是,正当他们以满腔爱国热忱,为了祖国的昌盛而不辞辛苦、日日夜夜努力工作时,以慈禧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却挥起屠刀,向改良派猛扑过来。

同类推荐
  • 别针说它发明了邮票打孔机

    别针说它发明了邮票打孔机

    杨福久所著的《别针说它发明了邮票打孔机(原创经典美绘版)》精选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铁岭市 儿童文学学科带头人杨福久新近创作的科普童话,其主要的特点是许多鲜为人知的科学知识和常识通过精美的童话故事展现给读者。《别针说它发明了邮票打孔机(原创经典美绘版)》作品知识鲜活,主题突出,构思新颖,语言流畅。且多数作品融故事、趣味与现代知识、哲理于一体,使童话戏剧化、寓言化、散文化,因而适合不同年龄段的读者阅读与欣赏。
  • 乌龟成名以后

    乌龟成名以后

    寓言是一种古老的文体,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春秋战国时期,寓言即以口头流传的方式在民间广为传播。寓言通过叙事的形式,讲故事,说道理。寓言借助讽喻、劝谏、警世、启智的手法,使人们在看故事的过程中,辨别是非、正邪、善恶,有所启发,有所感悟、有所获益。懂得如何与人交往,如何与人相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倡导的,什么是需要抛弃的。
  • 德艺双馨(中华美德)

    德艺双馨(中华美德)

    《颜氏家训·名实》曰:“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双馨》为“中华美德”丛书中的一种,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各个方面做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呼吁广大青少年肩负着祖国的发展任务,成为德艺双馨的卓越领导者。德为先,艺为本,学前辈,奔双馨。书中故事短小精悍、内容积极健康、文字通俗凝练,注重趣味性和可读性。本书内容丰富值得一读。
  • 海洋知识小百科-生物篇

    海洋知识小百科-生物篇

    本套书共分10个分册,分别从海洋、地理、水文、气象、探险、航运、生物、工程、文化、军事、渔业10个不同的角度对海洋做出了诠释,力图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现,向广大读者展示一个生动而立体的海洋世纪。
  • 超人学校

    超人学校

    为了躲避黑水晶星球影子巫师的入侵,李大奇和他的爸爸妈妈从梦星回到了地球。在童话镇他们遇到了很多奇怪的事情:童话镇小学马校长制作了很多玩具兵;黑水晶星球的人入侵地球时,桔子骑士莫名现身……具有超能力的李大奇和马校长决定训练并率领童话镇小学的学生们前往黑水晶星球,他们最终成功打败了影子巫师,并且拯救了被影子巫师囚禁在黑水晶星球的人们。
热门推荐
  • 六月辞故

    六月辞故

    猫头鹰有宽宽的视野想他的时候也不用偷偷看到眼角发酸毛毛虫的手那么多拥抱的时候一定紧紧地不想放开兔子的眼睛红红的伤心的时候也不怕别人看出来树懒的反应那么慢忘记的时候才开始心疼吧视网膜仅仅有余光瞥过留下的模糊影像但我只要知道那是你就已经足够了日升月落的坚定漫长也没有更多的手可以把你抱紧也不敢矫情的哭红了眼睛比目鱼的眼睛长在一起凝视的时候是不是专注的只有一个身影考拉每天要睡20个小时醒来的时候都是用来想谁的吧鳄鱼只是外表很坚强吧难受的时候眼泪都笑了要怎样陪着你走过黑夜身边没有身前勇敢却那么温暖我达不到你的那些预期和希望你还会爱我吗我成不了你心爱的类型和模样你还会爱我吗
  • 冷酷总裁的迷糊萌妻

    冷酷总裁的迷糊萌妻

    他是A市的神秘总裁,传说他不近女色,极度冷血,嗜血成性。直到一次意外,她闯进了他黑暗的世界,带来了一丝温暖。==========================================================================================曲小小呆愣了,她被上了,因为送外卖?从此缠上了一只腹黑傲娇冰坨一般喵咪一样的男人,悲剧了,猫咪很怪,很喜欢发脾气,冷空调,随时被扑倒。。。。。。。。。。。。。。。。呜呜呜~好可怕!!!!!!!!可是为什么不讨厌他呢?这是个奇怪的问题。曲小小觉得脑袋不够用了。o(╯□╰)o??????????????
  • 梦幻爱恋的绝版幸福

    梦幻爱恋的绝版幸福

    她是家族中的公主,但她并不喜欢那种奢侈的生活,她只想普普通通。于是……她顶着另一副容貌、另一种声音和另一个平民身份在贵族学院开启了新的生活。她的真命天子是他吗?他们会走到最后吗?风景如梦似幻,浪漫是青春的代言词。让我们来一场校草与校花的爱恋追逐吧!浪漫青春就此开始……
  • 绝对N次元

    绝对N次元

    有人问我爱情是什么,我想就是当许靖遇见了钟离皑,一个以为要孤独终老独善其身的人恍然惊醒,这世上竟有如此爱情,独一份.精神洁癖、独善其身、与世无争,都只是因为没有遇见他/她
  • 雪原之狼

    雪原之狼

    石砚的散文从不回避呛人的甚至令人窒息的东西,也不回避坚硬得让人头破血流甚至丧命的东西。他不回避这些是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更强有力地显示出人固然是生只能带来死,但绝不是可以打败的英雄气概。善于以虚为实,化实为虚,营造“空白”的艺术空间,也是石砚散文的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
  • TFBOYS之夕阳下的美

    TFBOYS之夕阳下的美

    三个爱一个!感兴趣的来看下吧!黑粉勿进【第一次写小说!请四叶草多多包涵啊!本书绝对原创!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西游

    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西游

    一、曾经有一本书摆在我的面前,它的名字叫《西游记》,我没有去珍惜,现在追悔莫及。只知道“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玄奘,小跑仨兄弟,一路取经上大路,一走就是几万里。什么妖魔鬼怪,什么美女画皮,什么刀山火海,什么陷阱诡计,都挡不住猴哥的金箍棒,护送师父朝西去。”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重读的机会,我一定会用心去读,如果要加上一个誓言的话,我希望是,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致《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西游》
  • 腹黑冷少蛇蝎妻

    腹黑冷少蛇蝎妻

    她是一名红颜祸水级的村花,他是一个腹黑的总裁,她还在六年前将他甩了,但是命运却令他们在六年之后再次重逢,于是,这又会发生怎样的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
  • 复仇者冷主的逆袭

    复仇者冷主的逆袭

    他,是她的阳光照亮了她的全世界。她,是从小经历各种磨难的一个女孩,最终内心封闭,只对关心她的好。他们(有女的)是英国皇室的殿下,却是从小伤她最深的。她们是她的亲人,却是从出生起就不喜欢她,伤她。英国皇室的小公主是她的亲姐姐,同样经历磨难,被视为上天的宠儿,人人爱护,却一次一次的骗了她,伤害了她,最终心灰意冷。她最终除了他(她们)再也不相信任何人。(且看女主如何站在世界的最顶峰)本文会有一章专门来讲人物关系,帮QY加点人气哦,本文虽说复仇但女主极为护短,大家多多支持哦!
  • redemptio

    redemptio

    侏儒乡的机甲流亡,带来一场世界毁灭风暴男孩自杀戮中退却,又在挽生中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