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81600000021

第21章 达观生死留芳名(4)

《凤台凭吊》

苟守义

凤凰台上凤凰飞,李耳升天不复归。

辩证法则留后世,德行大道古今槐。

生死当顺自然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

端木赐(前520—前456),字子贡,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且列言语科之优异者。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相传,孔子病危时,未赶回。子贡觉得对不起老师,别人守墓三年离去,他在墓旁再守了三年,一共守了六年。

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个人在一起谈论说:“谁能够做到相交而不是有意相交,相助而不是有意相助呢?谁能够登上天空,遨游在云雾里,升腾于无极中,置生死于度外,而没有穷尽呢?”三个人相视而笑,心心相通,于是相互成了朋友。

过了不久,子桑户就死了,但还没有下葬。孔子听说了,就让弟子子贡前往帮助办理丧事。子贡来到子桑户家,看见孟子反和子琴张两个人一个在编曲,一个在弹琴,还应和着唱道:“哎呀桑户啊!哎呀桑户啊!你已经回归自然了,而我们还是活着的人啊!”子贡感到惊奇,就走上前问:“请问,你们面对着尸体,却唱起歌来,这合乎礼仪吗?”两个人相视而笑,说:“这种人哪里知道什么是礼仪呢?”

子贡回去后,把这事告诉了孔子,说:“他们究竟是什么人啊?不讲求道德的修养,也不珍惜自身的存在,面临朋友的尸体唱起歌来,脸色不变,不知如何形容他们才恰当。他们究竟是什么人呢?”

孔子说:“他们是超脱世俗的人,而我们是世俗之内的人。世俗之外和世俗之内是不相干的,而我却让你去前往吊唁,这是我浅陋无知呀!他们正和造物者为伴,遨游在天地间的元气之中。他们把生看做是附在身上的赘瘤,把死看做是脓疮溃破,像这样的认识,又哪里知道生死有先后优劣的差别呢?凭借着外界的物质,聚合成为一个形体;遗忘了体内的肝胆,遗忘了体表的耳目;让生命随着自然而循环变化,不探求它们的原委;茫然无知地彷徨于尘世之外,逍遥自在地生活于自然的境界中。这样,他们怎能不情愿地仿效世俗的礼仪,做给一般人看呢?”

子贡听孔子这么说,就问:“那么,先生倾向于哪一方面呢?”

孔子说:“我应当是受自然之道惩罚的人。尽管如此,我和你仍然要共同追求那自然之道。”

子贡又问:“请问自然之道的方法。”

孔子说:“鱼向往水,人向往道。向往水的,有了池塘,给养就充足了;向往道的,无所追求,心性就趋于自然了。”

子贡继续问:“请问不合于俗的异人是什么人?”

孔子说:“异人是不同于世俗而合于自然的人。所以说,对于自然来说是小人的,却是世俗间的君子;对于世俗间来说是君子的,却是自然的小人。”

“死和生都不是人为力量所能左右的,如同黑夜和白天交替那样不断地变化,完全出于自然。有些事情是人们不可能参与和干预的,这都是事物自身变化的结果。人们总是把天看做生命之父,而且终生爱戴它,更何况是主宰变化的大道呢?”

“泉水干涸了,鱼儿困在陆地上相互依偎,互相大口出气来吸得一点湿气,以唾沫相互润湿,与其如此,不如将过去江湖中的生活忘掉。大地把我的形体托载,并且用生存使我劳苦,用衰老使我闲适,用死亡使我安息。所以,把我的存在看做是好事,也就因此应该把我的死亡也看做好事。”

◎故事感悟

故事中讨论人的死和生,认为死和生都是自然变化的现象,只有看破死和生,超脱世俗之见,才能使思想得到真正解放。这是有积极和进步意义的,我们可以适当借鉴。

◎史海撷英

子贡问孔子

子贡向孔子问道:“乡里的人都喜欢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不行啊。”子贡又问:“乡里的人都憎恶他,这个人又怎样呢?”孔子说道:“也不行啊。最好是乡里的好人都喜欢他,而乡里的坏人都憎恶他。”这是因为君子和小人的意趣定相反,小人的憎恶君子也就像君子的憎恶小人一样。要想究明真实的情况,取决于慎重地听取反映。听取君子的话,就废止了小人的邪道;而听取小人的话,君子的正道就会消亡。

◎文苑拾萃

论语·子贡问君子章

(宋)陈普

出话谁能敢不仁,未行未足信于人。

欲求内外皆无间,兑口终须后艮身。

“生固欣然,死亦无憾”

◎一息尚存日,何敢怠微躬。——赵朴初

赵朴初(1907—2000),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人。著名社会活动家、佛学家、书法家、诗人、作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一生追求进步,探索真理,孜孜以求,矢志不移。在近七十年的漫长岁月中,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造福社会、振兴中华,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

作为一名佛学造诣极深的学者,赵朴初先生很早就看透了生死。有一年,他随团出访,飞机航行途中,飞行员宣布飞机出了故障,让大家做好思想准备。当时,虽然机上各位都还镇定,但终究不免有些紧张。只有赵朴初先生手拿一把扇子,若无其事地坐着。这次故障有惊无险,事后同机的一个人说:“从当时他的安详自若,我感到学佛确实是有道理的。”有人问赵朴初先生当时的想法,赵朴初先生说:“什么也没想,该来的总要来的。”

1996年元旦,赵朴初先生生了一次病,也曾走到死亡的边缘。当他刚刚恢复知觉,便口占一诗,诗云:

一息尚存日,何敢怠微躬。

众生恩不尽,世世报无穷。

赵朴初先生在北京医院认真写下遗嘱,全文为:“关于遗体的处理,我曾在二十年前写过遗嘱,置书橱屉内,不知缘何失去,今尚记忆原文大概,再书之。遗体除眼球献给同仁医院眼库外,其他部分凡可以移作救治伤病者,医师尽量取用。用后以旧床单包好火化。不留骨灰,不要骨灰盒,不搞遗体告别,不要说‘安息吧’……”

2000年5月21日,中日书法展览在西安开幕,大厅悬挂着赵朴初先生所书的“慈忍”二个大字,两国书界的同仁和观众纷纷在这幅墨迹前合影留念。当晚,噩耗传来,赵朴初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九十三岁。虽然知道这一天迟早要到来,但人们还是感到突然、悲叹。在中国佛协所在地的广济寺和赵朴初先生的家中,都布置了灵堂,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唁电如雪花一样从海内外飞向北京。

关于赵朴初先生的后事,按照赵朴初先生的心愿,同时应家乡人民的强烈要求,并经中央批准,赵朴初先生夫人陈邦织做出决定,将赵朴初先生的一部分骨灰撒入上海黄浦江的入海口,一部分块状的灵骨送回家乡举行树葬。

2001年6月2日上午10时,载着赵朴初先生骨灰的军舰在导航舰与护卫舰的簇拥下,驶出上海吴淞口外。当舰队到达指定地点,顿时响起低回的哀乐,陈邦织和大家一起,含泪将赵朴初先生骨灰,连同瓣瓣鲜花,撒入长江入海口的滚滚波涛中。

2004年10月4日,陈邦织率众亲属,在中央、省、市有关部门领导和高僧大德的陪同下,把赵朴初先生灵骨送回家乡树葬。近十万太湖乡亲站满八里长街,恭迎赵朴初先生的归来。10月5日上午,赵朴初先生灵骨归葬其故里太湖县寺前镇万年冲的一棵银杏树下。全国政协副主席丁光训专程从南京赶来,参加了树葬仪式。

葬赵朴初先生于大海,只有深邃的大海,才能领悟赵朴初先生那无碍的睿智;葬赵朴初先生于家乡,只有至爱的家乡,才能懂得赵朴初先生那赤子的情怀。

◎故事感悟

赵朴初先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长者。他以极其自然的心态对待死亡,愿将自己的一切献与他人,毫无所求。他的淳朴情怀令人感动。

◎史海撷英

中国民主促进会

简称民进。由从事教育、文化、出版、科学和其他工作的知识分子组成具有政治联盟特点、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中国政党。与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一个参政党。1945年12月30日在上海成立。主要创始人马叙伦、王绍鏊、周建人、许广平等大多是上海文化教育界的进步知识分子。民进成立时的宗旨是:发扬民主精神,推进中国民主政治的实现。民进成立后,提出立即结束中国国民党一党专政,还政于民,停止内战,保障人民自由权利等政治主张。1949年9月,民进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民进中央历届主要领导人有马叙伦、周建人、叶圣陶、冰心、赵朴初、雷洁琼。现任主席是严隽琪。民进中央主办的刊物是《民主》。

◎文苑拾萃

遗 偈

赵朴初

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花开,水流不断。

魂兮无我,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

同类推荐
  • 小王子水孩子小飞侠彼得·潘柳林风声

    小王子水孩子小飞侠彼得·潘柳林风声

    马爱侬选编的《小王子水孩子小飞侠彼得·潘柳林风声》是一本世界四大畅销童话小说作品集。
  •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俭:俭以成德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俭:俭以成德

    《巅峰阅读文库·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俭·俭以成德》通过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弘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使青少年增强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俭·俭以成德》在每一篇故事后面给出了“故事感悟”,旨在令故事更加结合现代社会,结合我们自身的道德发展,以帮助读者获得更加全面的道德认知,并因此引发读者进一步的思考。同时,为丰富读者的知识面,我们还在故事后面设置了“史海撷英”、“文苑拾萃”等板块,让读者在深受美德教育、提升道德品质的同时,汲取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
  • 神奇植物大揭秘

    神奇植物大揭秘

    植物世界奇花异草,多有神秘面纱,有许许多多的奇异植物,是很多人闻所未闻的。它们的神秘,让青少年朋友感到兴趣盎然,又迷惑不解。为了满足青少年朋友的需要,本书特此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青少年朋友深入理解,使青少年朋友在阅读过程中犹如身临其境,轻松、愉快地探索植物的奥秘。
  • 孩子你慢慢来(中外精彩教育故事选读)

    孩子你慢慢来(中外精彩教育故事选读)

    紧紧围绕人生这个话题,精选古今中外有关佳文佳作、名人轶事、传说故事,均富教育意义,颇具收藏价值,可读可看,可思可考。将精彩哲理故事如颗颗珍珠贯串在人生这根红线上,每则故事后附加一二句短评,使历史故事变为生动教材,让古代中外名人“变活”。
  • 不可不读的最伟大的发明故事

    不可不读的最伟大的发明故事

    在成长的道路上,最快乐的体验是求知;在探索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帮助是引导。希望这套书能引导小朋友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遨游,成为小朋友们的良师益友!
热门推荐
  • 哈尔姆斯中短篇小说集

    哈尔姆斯中短篇小说集

    本书是哈尔姆斯创作巅峰时期的作品汇编,前30篇均来自他最有名的短篇小说集《意外》,第31篇是广为流传的中篇作品《老太婆》,其余四篇则选自他手稿中的情色小短篇。这部作品可以看作是了解、认识哈尔姆斯最好的起点,它短小精悍、幽默诙谐,充满了梦境一样的碎片。有日式漫画中的夸张与无稽,也有暴力与笑料。从题目《意外》就可以看出,整本书就是一个个生活中不经意间发生的故事,主人公们或坠落、或碰撞、或对视、或猝死。
  • 家有神医

    家有神医

    她,一个组织里的专用医生,却被背叛杀害,从没感受到亲情的她愉快的穿越了。他,一个花心皇子,在遇见她以后再也无法喜欢上其他女子。
  • 谁家天下谁家爱

    谁家天下谁家爱

    这里是21世纪、元历1852年,拉斯维加特大陆,你准备好,在这里重新开始你的人生了吗?
  •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上)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上)

    《党建工作实务: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上》:民权是指用以指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民权分为四种,即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孙中山认为,代议政体,人民选举议员,由议会去管理政府,是间接民权;有了选举和罢免官吏,创制和复决国家法律的权力,才算是充分的民权,彻底的直接民权。
  • 重生之侯府嫡女

    重生之侯府嫡女

    出生簪缨之家,奈何父亲是侯府庶子,母亲是商户女;上辈子她一心追着那人,奈何君冷心冷肺。一朝重生,管他冷心冷肺,都与她无关。
  • 健身营养指南(50岁知天命篇)

    健身营养指南(50岁知天命篇)

    本书为50多岁人士的健身和营养需要,提供针对增强腹部肌肉、减轻腰部疼痛、降低血压以及减肥的有效锻炼方法。
  • 情深似雪

    情深似雪

    她是他童年最疼爱的妹妹,可是他们却分开十年;他还能否记得她?她努力争取,加倍爱他,可是他的妹妹确实太多;但她不会放弃。他说女孩子不应该太柔弱,不喜欢她流泪喜欢她笑,所以她十年未曾哭过。但是十年后的在见却让她...她是法律的高才生,为了来到他身边她放弃了美国有名律所见习律师的资格。她是那个漂亮的不可一世的女孩,在帅气、孤傲、霸道的他面前他就是那个一点自信都没有的花痴粉丝。他的皱眉都令她那么心疼,他是她最爱的哥哥,她却不想为做他妹妹而存在。他说:“谁让你把手拿回去的”他说:站在那不许动。他说:把胳膊伸过来。看看他的妹妹大战中谁能傲立群雄,最后抱得帅哥归。
  • 星雨无恒

    星雨无恒

    简介:伏瑶,一名普通的高中生,性格内向,冰冷、胆小、除了最要好的朋友文惠外从不其他人交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经常被其他同学欺负。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上过晚自习伏瑶再回家的路上经过一家刚开张的西点店名字叫作〈清雅轩〉一时的好奇走了进去买了点心在离开的时候与一个青年擦肩而过。而这擦肩而过并不是陌路而是开始,次日他姜炼然以一个转校生的身份进入了学校,成为了伏瑶的同班同学因为相貌俊美成为了学校少女们追捧的白马王子而他以冰冷的性格拒之门外,而他唯独对伏瑶温柔万千,而伏瑶视而不见随着一幢幢无名的案件出现,打断了平静的生活……
  • 卫子夫传

    卫子夫传

    “不朝天子,也就不用羡慕王侯。奴才想要的不过是太皇太后手中的一条性命。奴才的生死都早已不在重要,至于其他的东西,怕也不会高于生死了。”“传说,上古时候有个叫山鬼的神,她为了等一样东西,风餐露宿,徘徊不去。她有赤豹,有纹狸,却同她的赤豹纹狸一起,终日流连山间。朕的绣衣里,也有一个山鬼。这个山鬼,也有一只文狸,只是他却不是那山里的神,只是为朕卖命的一颗棋子,他们没有感情,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可是很奇怪,朕有时候想着这些不相干的人和事,却忽然觉得自己也很像他们。”“再加上这一次,朕不治你这大不敬的罪名,三次人情跟老祖宗换一个你,够吗?”“从来世事无常,花无百日,万事小心为上,不论他人如何,千万不要让自己卷入。否则,最冷不过人心。”“谁说大爷我是来找姑娘的?爷我是来讨酒喝的。整个长安城,就数这里的酒最便宜了。”
  • 花与梦(03)

    花与梦(03)

    [花雨授权]贾童《海市蜃楼》(武侠—侠骨柔情)公孙羽《借我一缕魂》(现代-人鬼未了情)赖刁刁《这个古代不太“古”》(“新式”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