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82800000010

第10章 除旧布新兴利除弊(2)

周忱巡抚江南改财政

◎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度。——石成金《传家宝》

周忱(1381—1453年),字恂如,江西吉水人。明前期大臣,以善理财知名。永乐二年(1404年)进士,补翰林院庶吉士。翌年进学文渊阁,寻擢刑部主事,进员外郎。洪熙元年(1425年)迁越府长史。宣德五年(1430年)授工部右侍郎,奉命巡抚江南,总督税粮。他有经世之才,在巡抚任上,厘奸革弊,抑制豪右,进行了一些有益于社会生产的赋役改革。

周忱,明永乐进士,选庶吉士,进文渊阁,修《永乐大典》,书成后进员外郎,后以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粮税。他兴利除弊,体国恤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进行了一系列财政改革。后人称赞他“殚公心以体国,而才力足以济之”。

周忱从小聪明好学,立志报国安民。他怀抱经世之才,却一直没有得到重用,担任工部右侍郎时,已年高50岁。当时,天下税赋比较混乱,多有拖欠,江南尤甚。光是苏州一郡,历年拖欠的税粮就多达800万石。

宣德五年(1430年),周忱受命巡抚江南诸府,整顿财政,总督税粮。他深入调查研究,经过深思熟虑,进行了一系列的财政改革。

首先是创立“平米法”。周忱遍访江南,了解逋税原因,不外乎一是税则太重,二是加耗(法定的田赋附加税)不均。针对这种情况,周忱创立了“平米法”,这是江南赋税制度的重要改革。通过改革,“令官民田并出耗”,依照规定税则征收税粮。运输中的“加耗”依一定比例摊派,不论官田民田,大户小户一律征收。这种正、耗并征的税粮就叫平米。同时实行均征或折征,即改革税粮征收办法,使官民田土和各种税户负担相对均平。周忱规定,凡是税则较重的田土,让他们交纳实际负担较轻的折色。即将粮米折成银两(又叫金花银)或布匹等物缴纳,而让那些税则较轻的田土缴纳实际负担较重的本色,如白粮、糙米之类。这类折征的办法使重则官田的负担有了显著减轻。

其次是建立济农仓。就是将江南诸府的税粮结余以济农仓储之,与民方便。每岁征收税粮后,到第二年正月中旬,总要下檄放粮,并告知百姓:“此百姓纳与朝廷剩数,今还与百姓用之。努力种朝廷田,秋间又纳朝廷税也。”这就解决了百姓青黄不接之苦。地方上的一些开支也领于此,不再征于百姓。而且这些用于公益的开支,借者不必偿还;耕者借贷,则酌情给予,秋天偿还,荒年再赈。由于设立济农仓,诸府余米大增,公私饶足,外郡闹灾荒也能及时援助。

再次是整顿盐课。正统二年(1437年),淮阳水灾,盐课亏少。周忱奏命前往巡视,他让苏州诸府拨余米一二万石运扬州盐场,折抵明年田租,灶户可以纳盐给米(时米贵盐贱),官得积盐,民得食米,公私大济,接着他又奉命兼理松江盐课。周忱经过调查,向朝廷陈奏“铸铁釜、恤卤丁、选总催、严私贩”四事,并得以施行。还节省灶户运耗,得米3.2万余万石,亦仿济农仓法,设赡盐仓,用来补偿逃亡缺额。这样,灶户负担有所改善,盐课大殖。

周忱的改革措施确实革除了多年的积弊,利国利民,公私两便。史载周忱在任期间,江南几个大郡,逋负全除,粮仓始有储备,百姓不知凶荒。

周忱的财政改革获得了成功,是与他深入调查研究分不开的。据说他“久任江南,与吏民相习若家人父子”。由于他下心体物,博详舆情,所以民情土俗无不周知。他的许多改革方案之所以切中时弊,深得民心,这是一条重要原因。而上下支持是另一个重要原因。周忱的改革曾受到宣宗、英宗的信任,也得到了杨士奇、杨荣、夏原吉等元老重臣的支持。一些很有才干的部下又与他同心奋斗,如苏州的知府况钟、松江知府赵豫、常州知府莫愚、常州内知赵泰等,都能“推心与咨画,务尽其长”,成为周忱的得力助手,从而把改革推向成功。

◎故事感悟

无论是“平米法”还是整顿盐课,这些改革的财政措施都是一种创新。周忱力除积弊、除旧布新的举措,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史海撷英

能屈能伸的周忱

明代周忱巡抚江南时,富豪王振当权,周担心王振会阻碍他工作。当时正遇上王振刚开始修筑自家宅第,周忱就暗地里命令人丈量王的斋阁内部大小,然后派人到松江定做一块剪绒毯赠送给他。尺寸大小正好合适,王振得到更是喜上加喜。此后,凡是周忱向朝廷申报有利于当地建设的项目,都有王振从中赞助,江南一带受益于此。

◎文苑拾萃

紫禁城

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紫禁城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

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现称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和古建筑群。明朝所建紫禁城有两座,一在北京,一在南京。

严复力倡维新思想

◎同是不满于现状,但打破现状的手段却不同:一是革新,一是复古。——鲁迅

严复(1854—1921年),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人,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严复生于读书世家,少好学。14岁时,就以第一名的优秀成绩考取福州船政学堂。由于成绩优良,1877年他被选送英国留学,1879年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格林尼茨海军学院。

严复留英期间,正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全盛时期。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与中国腐朽封建制度的鲜明对照,无疑对这位24岁的青年以很大的刺激。于是,严复学的是海军,却以更多的时间考察了英国社会。他有时在街头徘徊,调查英国的市政建设;有时去法庭旁听,了解英国的司法制度;更多的时间则是在图书馆里读书,广泛涉猎资产阶级思想家的著作。经过两年多的考察和学习,严复渐渐悟出了一条道理:中国要图强图存,必须向西方学习。

1879年,严复结业回国,先回到母校福州船政学堂任教习,第二年就被李鸿章调到新成立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总教习,后升总办。他在这里整整工作了20年。

1895年五月,在甲午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签订的刺激下,康有为领导了著名的“公车上书”请愿活动,维新活动开始了。但是维新派领袖康有为、梁启超等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只是一知半解,在理论上难免牵强附会。此时,被称为“精通西学第一人”的严复立即投入到鼓吹维新理论的宣传工作当中,并起了突出的作用。

1895年,严复在天津《直报》上先后发表了《论世变之亟》、《原强》、《救亡决论》、《辟韩》等四篇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政治论文。其中,《原强》系统地表现了严复的维新主义思想,并对顽固派和中国的旧学进行了有力的抨击:《辟韩》尖锐地批驳了韩愈的《原道》,表述了类似启蒙思想的民主理论。在这些文章中,严复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口号,认为只有“尊民贬君”,创立议院,以君主立宪制代替封建专制,中国才有可能发达兴旺。

严复在维新运动中的最大功绩,就是翻译发表了赫胥黎的《天演论》。这是一部论述达尔文进化论的著作,原书名是《进化论与伦理学》。严复翻译时把“进化”译作“天演”,还以按语的形式阐发了不少自己的见解,译笔严谨,文辞精美,使他久负盛名。

严复把达尔文的进化论归结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八个字。“物竞”即是自然界的各种生物都在为自身的生存而不断地竞争;“天择”即是只有适应环境的优者、强者才能被保存下来。严复进一步议论说,种族与种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也是这种生存竞争的关系,也要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他举例说,美洲土著民族浑浑噩噩,几乎灭种;波兰、印度愚昧落后,也已亡国。我们中国多年来落后挨打,再不改弦易辙,亡国灭种的命运就要轮到我们头上了。因而他大声疾呼,中华民族必须紧急行动起来,变法维新,图强图存。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发表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仅成为爱国志士们的口头禅,同时也为变法维新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从而加速了救亡图强的历史进程。

严复作为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代表人物是当之无愧的。他找到了进化论这个武器,启发了一代知识分子的觉醒。他传播的“西学”理论,有力地批判了腐朽落后的封建文化,使更多的中国人打开了眼界,并为他们提供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新的思想方法。直到辛亥革命以后,许多学校仍把严复的译作当做教科书,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当时的进步青年也没有不读严复的书的。因此,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称,“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故事感悟

严复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较为系统地引入中国,启蒙教育了一代国人。其“教育救国论”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中国的新青年。可见,时代向前发展,思想必须跟着向前,不能固执不变,倒退是没有出路的。正是秉持着这种信念,严复积极宣传维新思想,把世界的先进文化理念引入中国,冲击挽救了一代中国人。

◎史海撷英

清末“闭关锁国”政策

锁国政策指关门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外交政策,是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

1757年,一道圣旨从京城传到沿海各省,下令除广州一地外,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的对外贸易,这就是所谓的“一口通商”政策。这一命令,标志着清政府彻底奉行起闭关锁国的政策。乾隆的这道圣旨常被视为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的原因之一。

闭关锁国减少了与外界接触的机会,阻碍本国的经济发展,彻底丧失对外贸易主动权;阻隔与外国的科技文化交流,以致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造成国际冲突,使此后的清政府与各国间矛盾激化,战争不断。

◎文苑拾萃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由于资产阶级改良派和民主革命派的大力倡导,晚清的小说创作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有影响的小说,形成了晚清小说创作繁荣的局面。而“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出现,则是中国小说创作进入到又一个繁荣时期的重要标志。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中国清末四部谴责小说的合称,即李宝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

《官场现形记》由许多相对独立的短篇蝉联而成。全书共60回。作品从改良主义的立场出发,抨击了封建社会末期的官僚制度、着力地描写了官僚们的贪污腐败和媚外卖国的丑态,以及他们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和迫害。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小说通过九死一生这个人物在20年中耳闻目见的无数怪现状,描绘了一幅行将崩溃的清帝国的社会图卷。本书反映的内容相当广泛,但它的重点还是暴露官场的黑暗。

《老残游记》写的是一个摇串铃的江湖医生在游走途中的所见、所闻、所为,反映了晚清的某些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见解和他的一些政治主张。

《孽海花》和其他小说不同,书中人物无不有所影射。通过对当时京城内外官僚名士、封建文人的思想生活和社会风气的描写,展现了清末的政治、经济、外交和社会生活的情况,对封建统治者的昏庸腐败、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揭露。

李鸿章办天津机器局“开拓创新”

◎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徐悲鸿

李鸿章(1823—1901年),本名章桐,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安徽合肥人。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被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洋务派中,李鸿章办的军工企业最多。李鸿章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以后,即以天津为基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洋务建设,如修铁路、开设电报中心等。其中最重的贡献是创办“天津机器局”。

天津机器局始建于同治六年(1867年),初由满洲贵族、三口通商大臣崇厚负责筹建。厂址设在“城南三里海光寺”,称为西局;后又在“天津城东十八里贾家沽道地方设立火药局”,是为东局。清政府为建天津机器局,拨开办费白银23.53万余两,还批准常年由天津海关收入提取四成作经费。崇厚委托英国人密妥士全权办理,但密妥士是个商人,“不精机器”,筹备了三四年,虽初具规模,但进展缓慢,所谓“垣局尚须加修,机器尚须添置,火药亦尚未开造”,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1870年8月底,李鸿章奉命督直,清政府遂将天津机器局交派李鸿章接办。

同类推荐
  • 流浪鼠瑞恩1——来吧,伙伴们!

    流浪鼠瑞恩1——来吧,伙伴们!

    瑞恩是一只爱逞能的老鼠,因为自己的不懂装懂,让地下村的居民们误食鼠药,甚至连自己的父亲也未能幸免。伤心又肚饿的它离开了地下村,开始了流浪。途中,瑞恩结识了伙伴田鼠胖胖、“公主”朵夏尔和天才宠物“金丝边眼镜”卡尔。它们一起经历了农庄冒险、智斗猫头鹰、迷失在机器城市、宠物鼠大赛、雪崩逃生、勇斗海盗船、参与矿山救援……刺激又紧张的流浪路上,瑞恩一天天地成长起来了。
  • 王子流浪记

    王子流浪记

    很久很久以前,在印度南部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国家,统治它的国王叫海曼加。他有位美丽、善良的妻子——安吉娜王后。他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图力特,小儿子叫马拉塔。一家人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 优秀小学生最爱问的600个艺术常识

    优秀小学生最爱问的600个艺术常识

    本书以小学生为阅读对象,精选出600个小学生最爱的问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众多艺术门类的问题进行回答,内容简洁而生动,便于孩子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轻松获得艺术知识,快速提升小学生的艺术赏析能力,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必备书籍。以小学生为阅读对象,精选出600个小学生最爱问的中外文学中的问题进行回答,内容简洁而生动,便于孩子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轻松获得文学知识,快速提升小学生的文学赏析能力,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必备书籍。
  • 精彩的假期——七天的假期

    精彩的假期——七天的假期

    青少年有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看同龄人写的书,能激发兴趣;听同龄人的声音,能消除成长中的困扰。这是一系列经典、精致的故事,这些故事令青少年在少年时代就能以一种亲切的方式去贴近生活。《精彩的假期》精选当下最流行的青少年作品,以轻松幽默的笔调讲述一个个在假期里发生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成长的快乐和烦恼,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个有个性、有责任心、有冒险精神的少年形象。通俗易懂的文字,经典有趣的故事雅致的文字点缀上精美的图片,搭配简短的文章,让每个故事犹如一朵晶莹剔透的雪花。《七天的假期》为该套丛书的分册。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坦克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坦克

    本书是一部关于陆战之神坦克的小百科全书,是为了满足青少年了解关于坦克知识的需要而编写的,旨在加强和培养青少年的国防意识和爱国情怀,让青少年了解更多的关于坦克的军事知识。
热门推荐
  • 轻步天下

    轻步天下

    天地多茫便是行走下去,天地渺茫谁人能做。
  • 喜欢你,没有道理

    喜欢你,没有道理

    五洲有个叫做“双华琉璃眼”的传说。传说拥有这双眼睛的人,一定是旷世奇才,聪明绝顶。宫九卿也知道这个传说,只是他不知道,他的眼睛便是那权谋家必挣的双华琉璃眼。宫九卿只知道孤墨浅永远不会骗他。可是当着一桩桩,一件件的事刨开后,剩下竟是如此露骨,如此残忍的真相。当心,当身,当命都交付此人之后。如今的我,还有什么呢?宫九卿说:“你要这眼睛?好,我给你。”当着一双血淋淋的眼珠呈到自己的面前时,孤墨浅,你会是什么表情呢?可惜啊,我看不见,也不想看见了……
  • 青云情缘

    青云情缘

    “你我并无渊源,为何要以剑尖相对?”一股仙气涌向指尖,转眼间,一把青滕之剑早已握在手上。本为零钰的处女作品,吾请各位观六界之景,灵物尽为各位所用。
  • 草长莺飞

    草长莺飞

    由内心世界的活动与成长,反映当代大学生的心路历程!从中可以体会到对爱情、对事业的追求和不同心理下的认识!
  • 嫡女三小姐,王爷求放手

    嫡女三小姐,王爷求放手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千金大小姐冷韵寒,一场车祸让她穿越来到古代。他是当今皇上的七儿子,表面装疯卖傻,背地里却是暗流的主子。“娘子,快去为为夫暖床吧。”“娘子,你看那粉嫩的小娃娃,我们也来造一个吧。”“娘子,我很乖的不要嫌弃我。”天!谁来把这黏人的家伙带走,她不就是看了他的出浴,至于这样吗?
  • 七星彩

    七星彩

    她是富商之女纪澄,原本性格纯真,因经历了祝吉军的威胁强娶,并害得二哥被打断腿的事后,下定决心要嫁入高门。借沈府老太太六十大寿之际,纪澄住进了姑母家中。从此以后,纪澄从曾经受人百般宠爱的千金小姐,变成寄居在别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不受宠姑娘。纪澄小心翼翼地与府中姐妹和王家、苏家姐妹相处,却遭到他人排挤、羡慕、嫉妒,甚至暗算,但她不动声色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一次次化险为夷。她的聪颖、美丽,终是招来了一朵朵桃花——沈家各位公子,但这些公子个个矜持,不表露心迹。这让宣节校尉何诚占了先机,与纪澄定下亲事。原本皆大欢喜的事,却被纨绔二公子沈彻搅了局,他到底怀着怎样的心思?纪澄能寻得一门好姻缘吗?
  • 别再说再见

    别再说再见

    “等熬过年少轻狂我们就结婚吧”“好,等熬过年少轻狂我跟你回家”
  • 妖孽,滚!

    妖孽,滚!

    一个腐仙女下凡变成男人后…男主邪魅一笑“美人儿,本宫漂亮吗?”仙女吸了吸鼻血没有回答。男主笑得更开心了,“美人儿,本宫收了你如何?”再次吸了吸鼻血。不行!要把持住!好不容易变成男人,一定要做攻!妖孽小受快躺到床上来,等着本仙女的宠幸!不对不对!你干什么!我应该是上面的那个啊!
  • 爱上虎牙少年凯

    爱上虎牙少年凯

    女主小时候遇到了一位小男生女主很喜欢叫他小虎牙那小男生也喜欢叫女主瓷娃娃可是后来......
  • 社交的艺术(智慧生存丛书)

    社交的艺术(智慧生存丛书)

    成功的社交应是众人畅所欲言,各自都表现出最佳的才能,做出最精彩的表演,最忌一个人唱独角戏,大家当听众。为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寻找能引起大家最广泛共鸣的内容。有共同的感受,彼此间才可各抒己见,互相交流看法,气氛才会热烈。所以,一定要把活动的内容同参加者的好恶、最关心的话题、最擅长的拿手好戏等因素联系起来,以免出现冷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