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84300000011

第11章 以身省人(3)

陈希亮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在哥哥家长大。哥哥性情褊急,存心侵吞全部家产。陈希亮16岁时,决定外出寻师,专攻学问。哥哥霸占了田园房产,只将乡邻们的借款账单共30万钱给了他。陈希亮把那些欠债的人都找来,当面将账单全部烧掉,然后背起书箧行囊,不远千里去寻师访友。后来参加科举考试,陈希亮金榜题名,进士及第。

这时候,哥哥年事已高,身体很差,两个侄儿陈庸、陈谕尚未成人。陈希亮不计前嫌,服侍兄长,教养侄儿。后来,两个侄儿也高中进士。乡亲们感戴他的为人,亲切地称他的家门为“三俊”。

陈希亮在外出游学时,曾与同乡人宋辅一起去寻师访友。后来,当他在都城开封担任京东、京西转运使时,宋辅也到京城做了小官。可是,事隔不久,宋辅染病身亡,老母、孀妇和幼子宋端平失去了依靠,一家人生活很是艰辛。

陈希亮把宋母他们接到自己家中,对宋母十分孝敬,一早一晚都行问安礼,还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宋端平,要他努力读书。就这样,宋辅一家老小在陈希亮的关照下,生活有了依靠。

然而,由于陈希亮薪俸不多,清廉自守,他本人又有四个儿子,再加上两个侄儿,本来生活已十分拮据,如今又添了宋母全家,负担更加重了。但是,他宁愿缩减自己儿女们的衣食,节约家庭不必要的开支,也要把两个侄儿和宋辅的儿子抚养成人。他一边亲自教孩子们读书,一边积极支持孩子们外出寻师访友。后来,这几个孩子先后考中了进士,走上了仕途。当陈希亮搀扶着宋母出堂接取捷报时,人们都以为宋母是他的生身母亲呢!

由于陈希亮以身作则,教育有方,儿子们个个都有出息,长子官至度支郎中,次子为滑州推官,三子是大理寺丞,四子虽然从未出仕,但他轻财好义,乐于助人,还是当时一代文豪苏东坡的挚友呢。

陈希亮64岁去世。听到他辞世的噩耗时,亲戚朋友都潸然泪下。

◎故事感悟

陈希亮为官清正廉洁,怜孤恤贫,无私助人,使得后世子孙个个有出息、有教养。这既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为后人树立了可资学习与借鉴的楷模。

◎史海撷英

陈希亮智架飞桥

北宋年间,四川省青神县人陈希亮在安徽宿州做官。当时,汴河改道流经宿州,每年都会洪水泛滥。有一年夏天,又逢天降暴雨,差役慌忙禀报说:汴河上的桥梁又被冲垮了。陈希亮当即冒雨来到河边,视察灾情。当地老百姓说,汴河的水势太猛了,再坚固的桥墩都要被冲垮,所以要在这里架桥简直比登天还难。现在桥又被冲垮了,过河只有靠渡船了。再加上水势太猛,渡船也很容易翻沉。陈希亮想,这条河上还是应该架一座桥,但怎么架才不被冲垮呢?他陷入了沉思。

陈希亮察勘了汴河水情后,经过筹划,终于找到了一种新的造桥方案。这就是不在河水湍急的流水中建桥墩,而是修建一种木质结构的直接飞跨两岸的桥梁。这样一来,不仅来往的船只不受阻碍,不论夏天发多大的洪水,桥身也丝毫无损。

于是,陈希亮命令属下马上采备木料,准备施工。没多久,宿州城的汴河上就架起了一座崭新的木桥。桥上行人来往,桥下舟楫畅通。人们都赞扬陈希亮既是一位清官良吏,又是一位能工巧匠。朝廷闻讯后,也下诏嘉奖,并且还在其他地方推广了这种造桥的方法。

◎文苑拾萃

和范公希文怀庆朔堂

(宋)陈希亮

弱柳奇花递间栽,红芳绿翠对时开。

主人当日孤真赏,魂梦还应屡到来。

铁面孝心代代传

◎话休不想就说,事休不思就干。——明·吕坤

包拯(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包公先任天长(今属安徽)知县,后又升为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州。两任满后,他刚正清廉的英名已经传遍天下,因此调到了京城,任殿中丞,后来又历任监察御史、三司户部副使、天章阁待制(所以后人称他为“包待制”)、知谏院,还曾多次任地方官,如转运使。

在许多文艺作品及戏曲舞台上,包公历来是一张铁面无私的大黑脸。历史上包公也确是这样一位有口皆碑的清官。但这里要讲的,却是包公敬老爱幼鲜为人知的一面。

包公,名拯,字希仁,北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进士出身。他先是被朝廷授以典掌司法的大理寺的属官,后又出任建昌(今属四川)县令。

接到委任的圣旨,包公却犯了难。难道觉得县官职位低?还是因为基层为官条件艰苦,不如京官当得自在舒服?其实这些都不是。

包公犯愁的是自己年老的双亲。在戏曲中包公是哥哥和嫂子养大的,但实际却不然。

古时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说法,是在告诫或提醒人们,父母上了年纪,儿女是应该在膝前尽孝的。倘若老人有个疾病而引起变故的话,儿女能在床前侍候,会稍感心安。赡养老人,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使老人安度晚年;老人得了疾病,儿女能在跟前端水送药,精心照顾,这才是尽孝。

当时,包公的双亲年老体衰。为了照顾双亲,包公上书朝廷,陈述了自己的理由。皇帝见了包公的折子龙颜大悦,对包公的孝心十分赞赏,对在朝的文武百官说道:“包爱卿,朕只知汝无私无情,如今看来,汝还是个孝子啊!”

有了皇帝这两句话,包拯的愁疙瘩解开了,不用去建昌当县官,只在自己的家门口做个税监得了。于是,朝廷改派包拯为和州(今安徽和县)税监。

几年以后,包公的双亲相继去世,他在坟前结庐守葬,极尽孝道,获得乡党州阊的盛誉。

包公为官几十年,曾为江宁知州和开封知府,又担任过枢密副使等职,俸禄一直不少。但是,他的生活仍然十分俭朴,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布衣芒鞋,家用器皿全是竹木陶瓷所制,和当官以前没有两样。他说:“臣闻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做官只有清廉正直,身为表率,替百姓办事,才能受到百姓尊敬。

包拯不仅为官清廉,治家也很严格。他制定了严格的家规:“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贼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包拯告诫子孙,做官不能贪赃枉法,违者永远不准回包家,也就是说要把这样的子孙开除族籍。即便是死后,也不能葬入包家的墓地。不从家训的人,就不承认他是包家的子孙。另外,包拯还将家训刻于碑上,竖立在厅堂西壁,以昭示后人。在包拯的严格管教下,他的子孙都能恪守家规。

包拯的妻子董氏生一子,名包镱,包镱娶妻崔氏。包镱早亡。包拯的另一名夫人孙氏生一男孩,取名包绶,孙夫人同长媳崔氏一起将他抚养成人。由于长媳崔氏使包拯家后嗣有人,又能很好地持家教子,因此受到宋哲宗的嘉奖。据说宋哲宗对包拯长媳崔氏的嘉奖辞是出自大文学家苏轼之手。

长子包镱,官至太常寺太祝。不幸的是,只有20多岁就病故了。虽然包镱当官时间不长,但在父亲包拯的教育下,政绩显著,为官清廉正直,得到人们的好评。次子包绶,历任太寺太祝、国子监丞、濠州(今安徽凤阳)团练判官,48岁擢升潭州通判,赴任途中病故。

据史书记载,包绶为官如其父,清苦守节。箱囊之内,除朝廷诰敕、书籍及著述外,别无他物,真是为官一场,两袖清风,一身清白。

包拯的孙子包永年为官时,有其先辈之风,清正廉洁。他曾任开封咸阳县的主簿及崇阳县县令。为官一生的包永年死时,几乎身无分文,连办丧事的钱都没有,他的丧事还是两个弟弟出资办的。人们不禁慨叹:“包公之后,信乎有是贤孙也。”

◎故事感悟

包拯的子孙个个都能严守家训。包氏家族的这种清廉遗风,至今也值得人们继承和发扬。包拯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告诫了后世子孙保持清廉的风气,直到现在都是万人敬仰的榜样。

◎史海撷英

包拯倒坐开封府

1052年,包拯因为弹劾外戚张尧佐而触犯了宋仁宗,被贬为河北督转运使,加龙图阁直学士的虚衔。宋代的官制与其他的朝代有所不同,有“官”、“职”、“差遣”之分,历史上称其为“差遣制”。其中,官名只表示官位和俸禄的高低,叫做正官、寄禄官,简称为官;其他一些文官及学士、直阁等头衔,只是一种荣誉称号,叫做“贴职”,简称为“职”。而担任的实际职务叫做“差遣”或“职事”,有实际权力。如果前边再加上“判”、“知”等限制词,那表示官职只是暂时的,随时可以撤换,这也是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设立的制度。所以,宋朝的官员一直都很多,这也造成了很大的弊端。

包拯的转运使职务在地方上也是比较高的,可见宋仁宗并没有极力打击包拯,只是让他离开京城。由于这次还加了个龙图阁直学士的虚衔,所以后来的人们就称包拯为“包龙图”。

离京四年后,包拯又被调回京城,任开封府的知府。这是个很重要的职位,相当于现在首都北京的市长。在这个位置上,包拯为表示对皇帝向南而坐的尊重,在升堂办公时就向着北面坐着。所以,后来的戏词中便有了一句“包龙图倒坐南衙开封府”。后来,包拯又任右谏议大夫、三司使,最高的官职是枢密副使,是主管军事事务的副职,相当于副宰相。

◎文苑拾萃

书郡斋壁

(宋)包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勿遗来者羞。

坚持徒步的枫山先生

◎越有才越着意斟量。——明·沈璟

章懋(1436—1521年),字德懋,兰溪渡渎村人。自幼读书强于记忆,15岁补博士弟子。明天顺六年(1462年)以第一名中举(解元)。成化二年(1466年)会试第一(会元)成进士,选为庶吉士。次年冬,授翰林编修。逾月,宪宗将于元宵大张灯彩烟火,命词臣撰诗进奉。章懋与同官黄仲昭、检讨庄昶上疏谏道:“今川东未靖,辽左多虞,江西、湖广赤地千里,百姓嗷嗷,张口待哺……伏乞将烟火停止,移此视听从明目达聪,省此资财以赈饥恤困,则灾祲可消,太平可致。”宪宗大怒,杖之阙下。时人以章懋等三人与先以言事被黜的修撰罗伦,合称“翰林四谏”。

同类推荐
  • 走进科学·宝藏新探

    走进科学·宝藏新探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在海洋探测、海洋潜水和海洋打捞方面的本领也在突飞猛进。这一方面可以使人类更有效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另一方面也为各种各样的海底沉宝寻找者提供了方便,使他们可以利用先进的水下技术去找到海底沉宝。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天气和气候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天气和气候

    本书从天气气候的成因说起,涉及它的各个类型、分类以及各地的特征等,而最后介绍的有关天气气候的小知识。
  • 小朋友最想知道的162个奇思妙答

    小朋友最想知道的162个奇思妙答

    本书是美国知名科普作者雪瑞·西萨勒尔根据好奇人们最想知道的发明、创造和医学新知162问集结而成,包括灵巧的发明、化学混合物、身体和身体机能、讨厌人的病原体、五花八门的疾病、独特的人类、健康等话题。这些经典的科学新问题千奇百怪、妙趣横生,雪瑞·西萨勒将会给你科学、简单而妙趣的回答。
  • 宇宙探秘

    宇宙探秘

    早在公元前3000年,希腊人就把浩瀚的星空和美丽的神话故事联系在一起,给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然而,优美动听的故事并不能满足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欲望。有史以来,喜欢思考的人就喜爱去探测神秘的天空。虽然探索星空的道路并不平坦:布鲁诺被罗马教皇活活烧死在鲜花广场,马科洛夫在登月勘察的归途中不幸附地身亡……但这并没有阻止后人对宇宙的探索欲望,看,火箭腾空,卫星上天,人类登月,一个个的新发现接踵而来。人们发现:宇宙远比我们所想象的更为奇妙!
  • 5-7岁孩子爱玩的趣味智力游戏

    5-7岁孩子爱玩的趣味智力游戏

    5~7岁是孩子智力和体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孩子各方面兴趣的最佳时期。本书写给5~7岁小朋友,用游戏的方式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每个游戏都充分考虑了孩子的接受能力,并配有精彩图画,帮助孩子开动小脑筋,让孩子开发智力学知识。
热门推荐
  • 世界上最会赚钱的女人

    世界上最会赚钱的女人

    本书以客观描述的形式,选编了国内外80位堪称世界上最会赚钱的财富女性。80位女性走的是80条不同的财富之路,用的是80种不同的赚钱之法,积累下来的也是80种不同的创富秘诀,但她们的共同点就是:她们都有一个成功的财富人生。她们不仅创造了巨额的财富,更重要的是她们创富的过程体现了女性人生的价值。希望女性朋友能从此书中吸取精华,创造属于你自己的财富人生。
  • 网游之倒霉道士

    网游之倒霉道士

    处女作,笔法还不纯熟,更新很难。不过各位读者大大就当是娱乐了,随便看看吧。哥手拿三尺扫把,脚踏冲天踏云豹。扫尽天下英雄,扫平各路神仙。我师承申公豹,人称小彗星。一个连普通攻击都没有的道士,一个幸运值经常为负数的倒霉鬼,身穿极品装备却毫无属性,经验条是别人的三倍。一个垃圾的不能在垃圾的职业是怎么发挥出强力的光辉的......
  • 玩转“婚事”:完美婚礼DIY

    玩转“婚事”:完美婚礼DIY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自古就是如此。小女子我也快要结婚了。因为前几天,他,也就是我相恋三年的男友向我求婚了。看着他送给自己的一大束玫瑰花,和他一脸虔诚的表情,我特别感动,当然答应嫁给他了。从答应他的那时起,我就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女人了。
  • 商务代理(上):理论与实证

    商务代理(上):理论与实证

    世纪之交,中国社会风起云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市场竞争机制的引进,犹如一夜春风,吹绿了古老的东方大地,又似一石激起千层浪,给僵化的中国经济注入了无穷的活力。然而,市场竞争是残酷无情的,刀光剑影,惊涛拍岸,有多少企业经受不起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沉沙折戟,惨遭淘汰。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企业经理们都在为着同一个问题而苦苦思索——怎样在有限的市场中占有更大的份额,做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残酷的市场竞争,促使企业经营者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位置,面对市场,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和营销策略。
  • 妖神主宰

    妖神主宰

    好吧!我承认我郁闷死了!我继续去修改吧!
  • 星际之流浪之路

    星际之流浪之路

    温暖孤单的少年,坚毅忧伤的少年,温柔如水的女孩,野蛮可爱的女孩,切看他们一生的孤单,爱恨纠缠。与整个宇宙对抗的决心毅力喜欢可以加qq2045095385
  • 破晓惊变

    破晓惊变

    丧尸病毒爆发的100年后,当年逃往太空的幸存者后裔派出了一支科学调查小队。他们雄心壮志,打算重返荒芜的地球,结果却遭遇了意外。当他们千辛万苦找到回家的路时,却发现比病毒更加恐怖的事情还在后头……
  • 大千世界之炎帝武祖

    大千世界之炎帝武祖

    炎帝萧炎!武祖林动!将在这大千世界,再次斗破苍穹!武动乾坤!
  • 莫问天道

    莫问天道

    不明不白来到异世,司马鸣以一个凡人的身体,依靠一本九页账本,冲破凡人无法修仙的壁垒,走上修仙之路!
  •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

    数千年来,儒学经籍浩繁,汗牛充栋,人们要想一窥堂奥,殊属不易。除鸿儒学者外,一般人对儒学的汲取主要是以儒学经籍的名篇名句,尤以四书五经为首。儒学的经典名句,具有能传之千古,播之四海的功能,让世世代代的人们受其熏陶教育,从而使整个儒学的传承,像浩浩长江,永不衰竭,且历久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