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84800000015

第15章 严谨成大家之风(3)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一篇令人耳熟能详的佳作。这篇文章写的是盛夏时节,但文中创造的意境却没有一点儿暑气。全文格调素淡朦胧,宁静和谐,暗中浸透出的凉爽,仿佛写的不是盛夏酷暑,而是悦目宜人的初秋。读过《荷塘月色》的人,也都会记得朱自清笔下关于“月下荷塘”的一段描写:“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

然而,在20世纪30年代时,有一位名叫陈少白的读者写信给朱自清。他认为,这段描写有些失真,因为蝉在夜里是不叫的。

对于读者的这个质疑,朱自清很重视,特意问了好几个人,而他们也都赞同那位读者的看法。于是,朱自清又写信请教同事、昆虫学家刘崇乐。

几天后,刘崇乐便拿出一段书中的抄文,对朱自清说:“好不容易才找到这一段儿!这里著者说,平常夜晚蝉是不叫的,但在一个月夜,他却清楚地听到它们在叫。”

朱自清拿到这个抄文,本可以作为自己并没有写错的证据,可是,一向治学严谨的朱自清却认为,“刘先生是谨慎的科学家,关于这问题,他自己其实没有说一个字。”既然专家都没有表态,那么那一段记录也许是个例外。

所以,朱自清在给陈少白回信时,就告诉他说,自己请教了专家,专家也说夜晚蝉是不叫的,并表示以后再版,他将删掉有关“月夜蝉声”的句子。

到了抗战初期,那位陈姓的读者在《新学生》月刊上发表文章讨论这个问题,并引用了朱自清的那封回信,同时,也引用了王安石写夜蝉鸣叫的诗句“鸣蝉更乱行人耳”(《葛溪驿》)。而在这几年中,朱自清由于“有这切己的问题在心里”,所以十分关注这个问题。他还曾两次亲耳听到过月夜里蝉发出叫声,与《荷塘月色》中所叙的有相同的地方。当他看到陈姓读者的文章时,朱自清很想写信给他,告诉他自己对昆虫学家的话有所曲解,现在自己的确听到了“月夜鸣蝉”。可是,朱自清却不知道他的地址。于是,对读者一贯认真负责的朱自清专门写了一篇题为《关于〈月夜蝉声〉》的文章,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公开作答。

朱自清感慨地说:“我们往往由常有的经验作概括的推论。例如由有些夜晚蝉子不叫,推论到所有夜晚蝉子不叫,于是相信这种推论便是真理。其实只是成见。这种成见,足以使我们无视新的不同的经验,或加以歪曲的解释。我自己在这儿是个有趣的例子。”

从这件小事上,我们不但可以感受到朱自清对作品、对读者极其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谦和严谨的作风,更重要的是他还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学者对“真”的执著追求。

◎故事感悟

朱自清用自身实例告诉我们,重实证而勿盲从,对于别人的经验,不管是古人说的、书中写的,还是“权威”讲的,都应该认真思考,敢于质疑,坚持实践求证,不能照抄照转。对于有疑问的地方,无论是别人的还是自己的,都应该坚持到实际生活中去求证,只有通过求证才能证明其正确与谬误。

◎史海撷英

朱自清宁可饿死不受美援面粉

20世纪40年代,中国百业萧条,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就连高等院校的教授的生活也难以维持了。这时,朱自清也是贫病交加,一家老少每天都只能以稀粥糊口,食不饱腹。当局为了缓和教授们的不满,便给他们发了“面粉配给证”,凭此证可以购买美国援助的平价面粉。

当时,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驻沪总领事卡德宝大放厥词,攻击中国人民不识好歹,恩将仇报。据此,著名学者张奚若、吴晗于1948年6月17日起草了《百十师长严正声明》,反击美国政府的诬蔑与侮辱。声明的最后说:“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下列同人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配给证,特此声明。”

6月18日,吴先生拿着声明书到朱自清家中征求签名。这时,朱自清正在犯胃病,卧床不起。吴先生对朱自清说:“朱先生家老少九口,日子过得特别艰难,若在声明上签字,经济损失比别的教授都大。但我还是来了,是为尊重你的意见,总之是不要勉强。”

“我的秉性,吴先生是知道的。春秋时气节之士黔敖坚持不吃嗟来之食活活饿死,傲骨可嘉,足可为人师表。故我宁可饿死,也不要带有侮辱性施舍的美援面粉。”朱自清说罢,支撑着坐了起来,毫不迟疑地拿起笔,在声明上工工整整地写了“朱自清”三个字。

当天晚上,朱自清在日记里写了下面一段话:

在拒绝美援和美国面粉的宣言上签名,这意味着每月的生活费要减少600万法币。下午认真思索了一阵,坚信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因为我们反对美国扶植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动,就不应逃避个人的责任。

6月21日,朱自清让夫人陈竹隐退还了“面粉配给证”。次日,他瞥见书架上还存有几张当月的面粉票,马上对妻子说:“快去退了,还有小半袋面粉一并带走,干净彻底。”

到了8月12日,朱自清因病不治逝世,弥留之际曾张合嘴巴似有话说。夫人陈竹隐俯下身去,他吃力地、断断续续地说:“有一件事务必牢记,我是在拒绝美援的文件上签了字的,今后无论如何困难,都不能再要配给的美援面粉。”

◎文苑拾萃

无 题

朱自清

月余断行迹,重过夕阳残。

他日轻离别,兹来恻肺肝。

居人半相识,故宇不堪看。

向晚悲风起,萧萧枯树寒。

三年于此住,历历总堪悲。

深浅持家计,恩勤育众儿。

生涯刚及壮,沈痼竟难支。

俯仰幽明隔,白头空自期。

相从十余载,耿耿一心存。

恒值姑嫜怨,频经战伐掀。

靡他生自矢,偕老死难谖。

到此羁孤极,谁招千里魂?

严谨教授 事必躬亲

◎讲到学习方法,我想用六个字来概括:“严格、严肃、严密。”这种科学的学习方法,除了向别人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靠自己有意识的刻苦锻炼。——苏步青

苏步青(1902—2003年),原名苏尚龙,浙江省平阳县人,著名数学家。1919年,苏步青中学毕业后赴日本留学。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后入该校研究生院,1931年,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1931年3月,应著名数学家陈建功之约,苏步青载着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的理学博士荣誉回国,受聘于国立浙江大学,先后任数学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训导长和教务长。其间,与陈建功一起创立了“微分几何学派”。1952年10月,因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苏步青来到复旦大学数学系任教授、系主任,后任复旦大学教务长、副校长和校长。1955年,苏步青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院士),兼任学术委员会常委。苏步青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多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2003年3月17日,苏步青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苏步青是我国现代著名数学家,中国数学会的发起人之一,曾担任过中国数学会学报的主编,参与筹建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后来又创办了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创办了《数学年刊》杂志,并任主编。

苏步青曾在一次政协委员的座谈会中提出了要提高中国中学教育的质量,关键是提高教师的质量的观点。1983年,苏步青退居二线,他从一些中学了解到,有的数学教师教学水平不高,经常发生对学生所提问的问题答错的情况,为此,他觉得十分有必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因此,苏步青便产生了为中学教师举办讲习班的想法,指导他们用高等数学的观点来看待初等数学,以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在上海市教育局和上海科协的组织下,苏步青前后组织了三次讲习班,第一期主要讲“等周问题”,第二期主要讲“拓扑学初步”,每一次都有60多位中学教师前来听讲。

当时,苏步青已经是一位83岁的老人了,上海市教育局担心他的身体健康,便建议他每次只上一小时课,助手上一小时课。但苏步青却全部包下讲解。

为了准备教材,苏步青早在半年前就开始动笔写了,而且还拿其中的材料在复旦大学数学系给部分高年级老师讲解,通过观察这些老师们的反应来对讲稿进行修改和补充。为了便于教学,他还制作了一批示教图,讲课时通过投影仪边放映边讲授。

苏步青退休后,依然热爱教书。他曾写道:“安得教鞭重在手,弦歌声里尽余微。”在讲“拓扑学初步”时,正是数九寒冬的天气,在离上课前还有20分钟时,苏步青就已经到上海教育学院,走进课室在黑板上画起了12面体图形。

他的助手刘鼎元副教授要先帮他画,他说:“不必,我还画得动,很快就可以完成。”他能自己动手,就不假手于他人。

9时整,正式上课。苏老站在讲堂上,身体挺直,精神抖擞,时而比划、时而手写,洪亮的声音传遍整个大课室。

“我们试说有一位老太太,要到20个庙去烧香,庙与庙之间开辟了12面体式的通道,一个庙只烧一次香,不能重复,怎样走才是最佳路线?”

苏老总是用这样通俗有趣的起头,把深奥的拓扑学理论介绍给中学教师。讲习班办了三个多月,每周一天,讲两个小时。他把教材让出版社出版,这样其他不能来参加的中学数学教师也能看到。

学员们看到了一个大数学家是怎样讲课,备课如何严谨认真,讲话多么生动活泼、清晰而又有条理,黑板字一板一眼不潦草,而且懂得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深深地受到了教育,从中学习到了优良的教学方法。而且每次上完课后,苏老还常常与学员热情交谈,询问他们了解不了解内容,有什么困难,及时了解学员的学习程度。他的这种亲力亲为、严谨认真的态度,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这里还有苏步青的另一个故事。

1969年春天,苏步青被安排翻译数学资料。与他同一组的青年数学教师许永华告诉苏老有关自己私下研究近世代数的事,并且担心自己写的论文无处发表。

苏步青就鼓励他:“放心去做吧,有空到我家坐坐,也许我能帮你一点忙。”

于是,许永华就把自己的一些论文交给苏步青看。

过了几天,在一个黑夜,苏步青打着手电筒,摸黑到了许永华家中,从口袋掏出许永华的论文交回给他。

许永华打开一看,论文上面多处留着老师工整的字体,一些错误的标点都改正了。以后,在苏步青的推荐下,许永华的第一篇论文在1975年的《数学学报》发表了。论文的两个定理引起了外国数学家的兴趣和重视,国外数学家称其为“许—托曼那加定理”。1981年年初,许永华被提升为复旦大学数学系教授。

苏步青对一些劝他不要太劳苦自己的朋友说:“我苏步青剩下的时间都是人民的,举办讲习班就是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我这也只是‘千金买马骨’,希望能有更多的大学老师为培养中学教师做有益的工作。”

◎故事感悟

真正的大师不仅自己拥有高深广博的学问,更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即使是到了83岁的高龄,苏步青仍然心系国家,心系教育。他事必躬亲,严谨认真,力求把每一堂课上到位,把每一个标点改到位。他这种近乎苛刻的治学精神不仅让广大的青年教师受益,也让所有的人为之感动。

◎史海撷英

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国

卢沟桥事变后,浙江大学被迫西迁。在这国难当头、举校西迁时,苏步青接到了一封加急电报:岳父松本先生病危,要苏步青夫妇去日本仙台见最后一面。

苏步青把电报交给妻子,说:“……你去吧,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国。”

苏步青的妻子苏松本说:“我跟着你走。”

但由于妻子刚刚分娩不久,不能随行内迁,苏步青便把妻子送到平阳乡下避难。直到1940年暑假,由竺可桢校长特批一笔路费,苏步青才将妻子和女儿接到湄潭。

◎文苑拾萃

游七七亭

苏步青

单衣攀路径,一杖过灯汀。

护路双双树,临江七七亭。

客因远游老,山是故乡青。

北望能无泪,中原战血腥。

钱学森治学严谨

◎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求实以终。——华罗庚

钱学森(1911—2009年),汉族,浙江省杭州市人。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现西安交大和上海交大前身)机械工程系。钱学森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他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他还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钱学森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教授,曾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重要职务。

钱学森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独具战略眼光和创新思维、有严谨治学才能的教育家。

1946年,年近36岁的钱学森副教授走上了麻省理工学院的讲台讲课。他的课很快便引起了青年学生的极大兴趣。当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甚至以能听到钱学森的讲课为荣。当年曾经听课的学生回忆说:“他的课程在我就业的前十年,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

同类推荐
  • 青少年最喜爱的逆境故事

    青少年最喜爱的逆境故事

    本书收录了大量关于逆境成长的故事,讲述了面对困境,每个人的态度和选择。通过阅读这些故事,可以启发青少年心智,在形成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时候,避免走弯路。本书旨在指导青少年无论身处怎样的逆境,都要勇敢向前。
  •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探究血字的秘密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探究血字的秘密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可谓是开辟了侦探小说历史“黄金时代”的不朽经典,一百多年来被译成57种文字,风靡全世界,是历史上最受读者推崇,绝对不能错过的侦探小说。从《血字的研究》诞生到现在的一百多年间,福尔摩斯打遍天下无敌手,影响力早已超越推理一隅,成为人们心中神探的代名词。本书遴选《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几篇奉献给大家。愿故事中匪夷所思的事件,扑朔迷离的案情,心思缜密的推理,惊奇刺激的冒险给大家带来美的享受。
  • 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童话经典

    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童话经典

    《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童话经典》以生动、有趣的故事,特别是孕肓于故事中的道理,以及活泼、美观的版面,而给予他们以智慧上的启迪、心灵上的冼礼、知识上的传授与阅读上的享受:《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童话经典》注重在培养孩子智商的同时,愈加重视他们的情商教育,培育他们的为人处世之适,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内容精炼、语言简洁,具有有很强的可读性、趣味性和知识性,是一部值得广大少年儿童珍藏、阅读的成长必读书。
  • 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

    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

    提问是孩子的专利,他们的小脑袋瓜里总是充满了各种奇思妙问。宇宙的问题、动物的问题、自己身体的问题、哲学的问题、人人都会问的问题、天才才会问的问题、不能成为问题的问题……但是,孩子们却绝少有机会得到专业、准确又令他们满意的回答。为此,本书编者从10所英国小学数千名4~12岁的孩子提交的问题中,精选其中115个最奇妙有趣的问题,然后邀请世界各领域的顶级人物——他们真的是最合适的人选——予以解答,最奇妙的问题,遇到最高明的解答,就是这本《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
  • 引领青少年的100个医学发现故事

    引领青少年的100个医学发现故事

    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苛刻。现代科学呼唤“理解”科学的人才,现代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更需要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对待科学知识不但要有横向的了解,还要有纵向的理解,突破平面思维的束缚,到多维空间去邀游。在实践中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知识面广,具有开拓精神的人才。
热门推荐
  • 落纺香的校园日记

    落纺香的校园日记

    主角落纺香是个从小失去父母的孤儿,可是有一次流浪时被狐妖煜影带回,落纺香便学会了独立,还用煜影的家开了家花坊。
  • 深度索爱:花心总裁的专宠

    深度索爱:花心总裁的专宠

    姚姜是个保守且古板的姑娘,可自从遇见纪在霖,她的世界观,生活观,爱情观完全被颠覆了,最后只能无奈嫁给他。纪在霖游走花丛十几年,他就没见过这么奇特的姑娘。他觉着吧,上天让他碰上了姚姜,那就是给他准备的媳妇,所以姚姜必须是他的。那谁,眼睛往哪看呢?我媳妇是你能看的吗,一边去;还有那谁,手往哪放呢,活腻了是吧?最后,看着那弯弯的眉,带笑的眸,他无奈:“媳妇,咱能不笑吗?要笑回家对着你老公好好笑,行不?”
  • 绝色异能师:只做王妃30天

    绝色异能师:只做王妃30天

    身怀异能的现代女杀手,一朝穿越成为了代嫁王妃,新婚之夜相公病发吐血,王府闹鬼人心惶惶,而她也差点被女鬼活活掐死。被卷入了这一团混乱之后她调查后才发觉,原来所嫁之人曾娶过三个王妃,但结局各异,不是意外死亡,就是莫名失踪。闹鬼诡异的王府,不能人道的丈夫,颐指气使的婆婆,软弱无能的公公,阴阳怪气的管家,身份神秘的扶风公子,案情越发扑朔迷离错综复杂。为求脱身,她抽丝剥茧,步步揭开真相。然而,幕后元凶却让她大吃一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鬼王的神秘新娘

    鬼王的神秘新娘

    不小心挖了阎王的墓,她竟然被罚穿越时空,嫁给传说中爱喝人血,浑身异常冰冷的鬼王为妃。传说,鬼王有着绝世之貌,魅惑之容,曾娶了十个王妃,但个个都在新婚之夜死去。传说,鬼王曾经吸光心爱女子的鲜血,只为解去他身上的毒。新婚夜,鬼王降临,她胆战心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李狗剩传奇

    重生之李狗剩传奇

    赵启明本是一名特种兵,一次作战中为了掩护队友不幸战死,然而战死后却意外穿越到古代,在一个名叫李狗剩的身上重生……
  • 凯源玺权志龙:三生三世我爱你

    凯源玺权志龙:三生三世我爱你

    多幸运在最美的年纪/遇见你没有遗憾和可惜/抱紧你用尽全部力气/不让幸福逃离/多幸运遇见了你/多幸运爱上了你/多幸运能在一起……
  • 采购就这么简单:优秀采购员的80个细节

    采购就这么简单:优秀采购员的80个细节

    本书介绍了80个采购实战技术问题,涵盖了一般采购的实战技巧。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查找了大量采购员业务开展的文献和案例,总结了许多优秀采购员的成功经验,对于许多采购员的疑难问题都给予了全面回答和阐述。它集知识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于一体,避免大量理论堆砌、空泛说教的形式,便于读者更快地领悟和吸收。
  • 爱河里的伤

    爱河里的伤

    爱情有时候是一杯苦咖啡,第一口喝下去,苦涩的没有甜蜜的味道,但是,当久而久之慢慢的就会习惯他的味道,感觉到他的芳香四溢;爱情有时候是一场波涛翻滚的海水,来时势不可挡,淹没一切,退时哗然转身,留下一片残骸……
  • 合希决

    合希决

    岱舆是座出了名的仙山,民间传言凡能在此山修炼者日后必能成仙。十岁那年父亲便领着她到了岱舆拜师。“以后你就住到游云宫!”那个孤高冷傲的男子冷冷地抛下一句话。本想着每日插科打诨,待到六年过后继续过大小姐的日子,却遇到了了一位极品师父。六年后,她如愿回家,又开始为各种礼仪伤脑筋。有位得道仙人说过:世间万物,命矣。难道这就是命?斜靠窗边她微叹口气,偷偷扮作男子逛尽长安街。早上醒来却听说被定亲了,一场婚事来的莫名其妙,又莫名其妙被游撤阻止了。他不是说,修行之人不可迷惑心智随意下山吗?现在这算什么,抢亲?
  • 校花总裁的极品犊子保镖

    校花总裁的极品犊子保镖

    涂小浪意外打开了一个道门的开关,从此成为‘犊门’中人。也开始了牛闪闪的人生。要问涂小浪到底有多牛气,这样说吧,美女为他痴狂,少妇为他荡漾…………一切精彩尽在小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