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86100000005

第5章 德者举贤(3)

韩信果然是一位了不起的军事人才,在楚汉战争中,他百战百胜,建立了奇功,成了汉朝的开国功臣。

◎故事感悟

韩信有盖世之才,萧何有识人之明。萧何的挽留、举荐终于使刘邦认识到了韩信的价值,使韩信在日后的战争中尽显才华。这说明发现人才的人与杰出的人才同等重要。

◎史海撷英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经萧何举荐被刘邦任为大将军,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汉朝建立后被封为楚王。晚年的刘邦最怕在自己百年之后政权旁落他人,他先是用计生擒了韩信,念其功高且又无罪证,遂赦免了韩信,改封淮阴侯。后韩信私下与其他将领相约举事,不幸走漏了消息。吕后同萧何商议,由萧何出面,假称北方传回捷报,邀请韩信进宫向吕后贺喜。结果韩信刚入宫门,就被事先埋伏好的武士一拥而上,捆绑起来。随后,韩信被带到长乐宫钟室,被吕后残忍地杀害了。

◎文苑拾萃

韩信

(宋)王安石

韩信寄食常歉然,邂逅漂母能哀怜。

当时哙等何由伍,但有淮阴恶少年。

谁道萧曹刀笔吏,从容一语知人意。

坛上平明大将旗,举军尽惊王不疑。

捄兵半楚潍半沙,从初龙且闻信怯。

鸿沟天下已横分,谈笑重来卷楚氛。

但以怯名终得羽,谁为孔费两将军。

诸葛亮的奇特举荐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孙中山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玡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诸葛亮是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

李丰(生卒年不详),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武将,大臣李严之子。230年,李严防止曹真进攻汉中之时,代其父为江州都督军。李严遭罢免时,诸葛亮以“若与蒋琬协力从事职务,必可开启道路”一语以鼓励。后李丰官至朱提太守。

蜀汉建兴九年,诸葛亮再次率兵出祁山北伐曹魏,责成李严为大军督办粮草。但是,正巧汉中数月大雨,粮草一时征集不起来。李严害怕承担贻误军机的责任,就耍了个花招,写信给在前方的诸葛亮,谎称东吴兴兵犯境,后主希望丞相退兵回朝。诸葛亮接信后立即撤了兵。等到部队撤回汉中,李严又在众人面前故做惊讶地说:“粮草都已齐备,丞相怎么又撤兵了?”为了防止后主追究撤兵之事,他又给后主上书说丞相撤兵是缓兵之计。

诸葛亮得知这些情况后,对李严这种欺上瞒下、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十分气愤,拿出李严给他的亲笔信与其对质,李严张口结舌,无话可说。事情的真相已经明了,但蜀汉当时国力较为衰弱,人才匮乏,许多人都劝诸葛亮看在李严是托孤老臣的分上,不要再追究了。而诸葛亮又何尝不想给李严留点情面呢?两人一起共事多年,私交也相当密切。但想到李严损害了国家利益,作为托孤老臣,影响甚坏,他还是上书后主,要求惩处李严,严明国家法纪。最后,李严被罢官流放。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李严被治罪后,诸葛亮马上又推荐李严的儿子李丰为长史,接替李严的职务,负责督办全军的粮草。李丰接受父亲的教训,一丝不苟地办事,不久就受到了嘉奖和提升。

12年后,李严在流放之地听到诸葛亮去世的消息后,悲痛欲绝。他哭着对人说:“孔明活着,我还有将功补过的机会;孔明一死,再也没有人能够了解我,再也没有人能给我这样的机会了。”不久,他也在极度的悲伤中去世了。

◎故事感悟

诸葛亮执法严明,并尽力发掘人才。为了蜀汉的兴盛和北伐大业,他不因李丰是罪臣之子就弃之不用,相反,他努力保证了人尽其才。诸葛亮赏罚分明、一心为国选才的精神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史海撷英

诸葛亮联吴抗曹

建安十三年(208年)八月,曹操南下,刘备大败,退至夏口。孙权派鲁肃前来观察情况,鲁肃建议刘备向孙权求救。诸葛亮面见孙权,说:“若果能以吴地的军力与中原之国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断交;如果认为不能抵挡,为何不停止军事行动,向北方称臣呢?”

孙权却反问诸葛亮,刘备为何不投降。诸葛亮便提高刘备身价,说刘备是帝王之后有气节,绝不投降,以向孙权显示刘备的决心。孙权大怒,誓言不会向曹操投降,愿与刘备一起抗曹,但却担心刘备的兵员战斗力。诸葛亮说明了刘备现存的力量,又说出曹军远来疲惫,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曹操必定能打败。孙权非常高兴,后又受到鲁肃、周瑜的劝说,决定联刘抗曹,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3万水军,与曹操开战。

十一月,曹操率军在赤壁遭遇孙刘联军的火攻,且军中又发生瘟疫,故而大败,回师北还。

◎文苑拾萃

出师表(节选)

(三国)诸葛亮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贞观贤相房玄龄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胡瑗

房玄龄(578—648年),别名房乔,字玄龄(一说名玄龄,字乔松),齐州临淄(今淄博市临淄区南马坊村人),唐朝开国宰相。房玄龄博览经史,工书善文,18岁时本州举进士,先后授羽骑尉、隰城尉。隋末大乱,李渊率兵入关,房玄龄于渭北投李世民,屡从秦王李世民出征,出谋划策,典管书记,任秦王府记室。每平定一地,别人争着求取珍玩,他却首先为秦王幕府收罗人才。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房玄龄为中书令;贞观三年(629年)二月为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十一年封梁国公,与杜如晦、魏征等同为太宗的重要大臣,至十六年(642年)七月进位司空,仍总理朝政。房玄龄曾受诏重撰《晋书》。太宗征高句丽时,他留守京师。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龄病逝,陪葬昭陵。

贞观三年(629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任命房玄龄为左仆射。唐初的左右仆射就是宰相。

唐太宗重视选才用人,他认为“致治之术,在于得贤”。他确定宰相的首要职责是求访贤才。唐太宗还下令把宰相担负的具体政务交给左右丞处理,宰相集中精力处理大事和挑选人才。这为房玄龄选贤任能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房玄龄是一位卓越的实干家,一批出色的人才被他陆续荐举给朝廷。他担任宰相后,首先裁减大量的冗员。唐太宗曾对房玄龄说:“官在得人,不在员多。”根据唐太宗的诏令,房玄龄在贞观初年在全国进行了一次重大的行政改革,根据地理位置在全国设10道,300余州,并对在职官员进行大量裁并。这项措施对唐朝政治的巩固和经济的发展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精简官员,提高了行政效率,为国家节省了财政支出,减轻了人民负担,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发展生产。

房玄龄不仅果断地裁去大量冗员,而且更注意因才授任,选贤任能。早在李世民做秦王时,房玄龄就发现杜如晦智谋超群,有治国安邦之才,就向李世民推荐了他。从此,李世民开始重用杜如晦。后来,杜如晦辅佐唐太宗治国,功勋卓著,成为与房玄龄齐名的贤相。

房玄龄选用人才时重才也重德。李大亮不但文武全才,而且品德优异。房玄龄称李大亮可以当大位,唐太宗就拜李大亮为左卫大将军,兼领太子右卫军,又兼工部尚书,身兼三职,甚为器重。

薛收是个卓有文才的读书人,经房玄龄的推荐,为唐太宗任用。唐太宗征伐敌人时的檄文、捷报,大多出于薛收之手。可惜薛收只活了33岁,唐太宗感到很惋惜。

对唐太宗要任用的人,房玄龄认为不合适的,也不苟用。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要拜李纬为吏部尚书,想听听房玄龄的意见。房玄龄认为不合适,力劝唐太宗,唐太宗便改变了原来的主意,改任李纬为洛州刺史。

贞观时期吏治清明,人才济济,这和房玄龄一心为公、举贤惜才是分不开的。

◎故事感悟

房玄龄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贤相。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他一心为公,为朝廷选拔了无数贤才,并大力罢斥庸才、奸佞,为此,他不惧权贵,多次犯颜直谏。他这种秉公持正、努力选贤任能的品质值得后人学习。

◎史海撷英

房谋杜断

唐朝初年,唐太宗非常善于任用能人贤人为之服务,也会经常听从群臣的意见。一次,太宗在与文昭商量事情时,房玄龄感慨地说:“非如晦莫能筹之。”而等到杜如晦来到时,杜如晦立即分析房玄龄的计谋并作出决断。由于两人的合作相当融洽,故而人称“房谋杜断”。

◎文苑拾萃

赋秋日悬清光赐房玄龄

(唐)李世民

秋露凝高掌,朝光上翠微。

参差丽双阙,照耀满重闱。

仙驭随轮转,灵乌带影飞。

临波光定彩,入隙有圆晖。

还当葵霍志,倾叶自相依。

娄师德抛怨荐贤才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仲

娄师德(630—699年),字宗仁,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县师寨镇安庄村)人,唐朝大臣、名将,唐高宗、武则天时的两代大臣。娄师德前后在边疆驻扎了30余年,以谨慎忍让而闻名。娄师德为官清廉,虽为朝廷大臣,但生活仍很清贫。

娄师德是武则天称帝时的宰相。

娄师德能虚心举荐能人。有一次,武则天单独召见娄师德,和他谈论政事。谈话中,武则天问娄师德有没有可以担当大任的人才。娄师德听后,未多考虑,极力推荐了狄仁杰。事后,武则天果然采纳了娄师德的意见,将狄仁杰从外地召回京城,和娄师德同任宰相。

狄仁杰任宰相后,并不知道是由于娄师德的举荐,相反,他心中倒总是记着过去和娄师德的一些不愉快的过节。而且,不久前他曾遭受到一些政治迫害,心里总是怀疑娄师德在里边起了推动的作用。因此,他常常当着武则天的面讲娄师德的不好。时间长了,他的话引起了武则天的注意。

一天,武则天在便殿和狄仁杰闲谈。闲谈中,武则天有意问狄仁杰:“娄师德的品德好不好?”狄仁杰话中带刺地说道:“他带兵守边时,有过战功。至于他的品德好不好,我不是很清楚。”

武则天接着又问:“他能发现和举荐出色的人才吗?”狄仁杰说:“我和他在一起,没有这方面的感受,也不曾听说过。”

听到这里,武则天哈哈大笑,对狄仁杰说:“你还不知道吧?你能当上宰相,正是由于他的举荐呀!依我看,在荐贤方面,没有比娄师德做得更好的了。”武则天随即拿出了娄师德的荐表,让狄仁杰过目。

事情完全出乎狄仁杰的意料,他感到十分惭愧,感叹地说:“娄师德的度量这么广阔,我却一点儿也不知道,可见我比他差远了!”

从此,狄仁杰主动交好娄师德,两人的关系密切起来,共同辅佐武则天管理国事。

不久,北方的契丹出兵犯境,攻陷了一些州郡。敌兵烧杀抢掠,百姓纷纷逃难。这时狄仁杰和娄师德一同率兵出征,抵御敌兵。他俩互相配合,分路出击,杀退了敌军,收复了失去的州郡,使边境居民重新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故事感悟

娄师德宽宏大量,不记旧恶,秉持公心,向武后极力推荐狄仁杰,品德高尚;狄仁杰虽对娄师德有误会,但当他知道娄师德的高尚品格后也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与娄师德同心同德为国家做事,也是值得赞扬的。

◎史海撷英

狄仁杰犯颜直谏

唐高宗仪凤年间(676—679年),狄仁杰升任大理丞。他为官刚正廉明,一年之中就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案1.7万人无一诉冤者,一时名声大震。

为了维护法律,狄仁杰敢于犯颜直谏。仪凤元年(676年),武卫大将军权善才误砍了昭陵的柏树,狄仁杰奏其罪当免职。而唐高宗却在气愤之下,命人马上杀了权善才,狄仁杰又奏罪不当死。高宗愤怒地说:“善才砍了陵上的树,是陷我于不孝,必须杀之!”左右的人都劝狄仁杰退下,狄仁杰却说:“违逆君主的意思,自古以来都觉得是最难的事情,我却认为不然。在桀、纣当政时则难,尧、舜当政时则易。我幸逢尧、舜之君,不惧有比干之诛。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后人谓陛下为何主?我不敢奉诏杀善才,以陷陛下于不道。”高宗这才怒气稍解,权善才也因此而被免死。

◎文苑拾萃

《大唐狄公案》

《大唐狄公案》是西方汉学大师高罗佩的经典之作,如今已为列入美国芝加哥大学学生的必读书目。全书以中国唐代宰相狄仁杰为主人公,讲述了他在州、县及京都为官断案、为民除害的传奇经历。

全书共16个中长篇、8个短篇,每篇的案情都十分凶险,情节扣人心弦,谜底更是逼人追索。作者笔下的狄仁杰不同于中国传统公案小说中的“青天大老爷”,他有着独到的办案风格,重效率而轻缛节,讲操守而又善变通,重调查推理,而不主观妄断。狄仁杰断案如神,被西方读者称为古代中国的福尔摩斯。

20世纪50年代,《大唐狄公案》的英文版一面世,就在欧美引起了轰动。至今该书已被译成十多种文字,并不断再版。

同类推荐
  • 团圆奇遇(人猿泰山系列)

    团圆奇遇(人猿泰山系列)

    人猿泰山系列是一部让中小学生开阔眼界、丰富想象力的书,是一部教给孩子动物是朋友、大自然是家园的温情冒险小说,是一部中小学图书馆和孩子的书架上不得不放的书,是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的睡前故事。小说情节奇谲精彩,主人公强悍而无畏,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充满着浪漫英雄主义的丛林世界大门。译者的话:上世纪四十年代,我们在读初中时,《人猿泰山》作为世界名著,曾经风靡一时。每逢课间十分钟,同学们几乎满教室争说泰山。当时,这部奇趣曼妙的小说,已经在我们心里扎根了。1988年,我俩六十岁退休后,曾到各地旅游,顺便到各省大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查询此书,不但译本遍寻不得,连原文本也没有了。
  • 安徒生童话

    安徒生童话

    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与民间文学有着非常密切的血肉联系,他的作品大多取材于民间故事或引用民间歌谣和传说,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文学朴素清新的格调,非常适合阅读与讲述。
  • 世界儿童必读经典——谜语故事

    世界儿童必读经典——谜语故事

    古今中外丰富多彩的故事是世界各国社会和生活的结晶,是高度艺术化的精神产品,具有永久的闪光魅力,非常集中、非常形象,是中小学生了解世界和社会的窗口,是走向世界、观摩社会的最佳捷径。这些著名故事,伴随着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茁壮成长,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们青少年只要带着有趣的欣赏的心态阅读这些美丽的故事,便非常有利于培养积极的和健康向上的心理、性格、思维和修养,便有利于了解世界各国的社会和生活,并能不断提高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的才能。
  • 走进科学·战机时代

    走进科学·战机时代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狐狸攀大象

    狐狸攀大象

    狐狸想来想去,觉得只有大象还没有上过他的当,如果巴结上大象,今后自己才有人撑腰,才有好日子过。狐狸决定去偷一袋红薯来贿赂大象。因为红薯又甜又脆,特别好吃,他估摸着大象一定会特别喜欢吃红薯……
热门推荐
  • 花开莫若离

    花开莫若离

    她,他,本是毫无干系的两人,却再一次不经意的惊鸿一瞥中,相爱。三年后,他亲手杀了她,从此,她走了,留给他的,只有她的家人的无尽的报复......她,离奇穿越,到了一个完全未知的大陆,发誓,从此不会再爱。但她面对他的死缠烂打,会怎样?一切,未知……
  • 我只是一个小剑客

    我只是一个小剑客

    我一直都是一个小剑客,但我也有我自己的追求,追求一种美好的生活。
  • 傲世重生:凰者已归来

    傲世重生:凰者已归来

    暂无,抱歉,作者还没有想好,还望谅解,日后会补上的
  • 往事最终化为尘埃

    往事最终化为尘埃

    闺蜜的背叛,排挤,抛弃,失去的疼痛,麻木,悲戚,直至堕落。“我曾经以为我有了许多,其实到了最后我才懂得,原来都是我以为罢了。”“初晴,不要恨下去,不要报仇。记住,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他们可以在你最危险的时候拉你一把,也可以推你下去。这不能怪他们,这个就是世界。要记住,我永远在这。”“你就这样撑起了我昏暗倒塌的世界,让我看到了一丝光亮,而当我准备从黑暗中离开的时候,你却不在了。”最后才发现,我谁都不曾恨过。也许只有时间能够刻画,他们曾经单纯而善良的模样,时间改变的是一切,最初的美好最终一点点地被时间泯灭。愿你我笑颜依旧如暖阳初晴,最终的最终,往事化为尘埃,随风飘散。
  •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

    居士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发起者与主力军。民国时期,居士佛教摆脱了依赖寺院与僧人主导的传统模式,建立了独立于僧团之外的自身组织形态,开始独立进行讲经说法、皈戒修持、研究传播,以及广泛地开展各种有别于传统的社会慈善事业。本书借助民国时期的佛教书刊、报纸、书信以及相关档案、史志、传记等文献资料,运用佛教史、社会史与城市史相结合的方法,对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事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考察了近代居士佛教转型的社会化之维及地域性特征,指出了近代佛学义理的发展与佛教实践转变之间的交互影响,揭示了佛教在社会转型期的自身变革。
  • 血龙之手术争雄

    血龙之手术争雄

    遥远纪元中一条血龙腾空而起“我龙飞必然再登巅峰,时空军团,如我不死,必灭汝等”,伴随着血龙最后一次嘶吼,它庞大的身躯轰然爆裂,带走了十几个身穿白色登月服的战士......“孩儿,对不起了,为父不得不这么做,以后的路你要自己走了,原谅我,我去找你的母亲了.....”
  • 独家盛宠,等你来

    独家盛宠,等你来

    拒绝家人帮助她家如何立足,且看她如何一步一步创建属于自己的王国,,,好不容易喜欢上一个人,他将如何一步一步攻克她内心的防守,,,
  • 查理九世之渺梦

    查理九世之渺梦

    梦,只是梦;烟,只是烟,终究会散去。是否能抓住,终究是个迷。。。。。。
  • 如何让孩子吃得安全又营养

    如何让孩子吃得安全又营养

    这是一部专门针对婴儿、儿童讲解食品安全的图书,全书共分四大部分,深入分析了我国多年来所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以及当今儿童营养不良与过剩问题,并提出了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对广大家长提出了必要而可行的建议,实用性强,是每一位关心孩子健康成长的父母的必备手册。此书最大的特点是明确针对儿童食品安全,内容新颖、全面、权威。本书由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营养医师孙晶丹倾一年之功而成。
  • 绝世尸皇

    绝世尸皇

    一代尸皇因为一次意外又意外来到以武为尊的沧澜大陆,神丹,神兵,符箓,傀儡统统小意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嘿嘿……既然如此那么看无敌的他会在异界掀起怎样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