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86300000003

第3章 身体力行出真知(1)

司马迁全国求真史

◎尽天下之学,无有不行而可以言学者。——明·王守仁

司马迁(公元前145—前87年),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著有《史记》,又称《太史公记》。

司马迁的家族当中,世代都是史官。作为封建社会的史官,就有责任记载帝王圣贤的一言一行,同时也有责任搜集整理天下的遗文古事,更有责任通过叙事论人而为当时的统治者提供借鉴。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年轻时就有志于整理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试图撰写一部规模空前的史著。司马谈做了太史令之后,就开始搜集阅读史料,为修史做准备。但是,司马谈同时也感到自己年事已高,要想独立地修成一部史著,无论是时间、精力,还是才学知识,都远远不够。所以,司马谈就将厚望寄托在儿子司马迁身上,希望他能够早日参与其事,最终实现这样一个宏愿。

于是,司马谈就让儿子司马迁在读万卷书的基础上,开始行万里路。司马迁从20岁就开始漫游,为写《史记》做准备。他亲自采访,获得了许多的第一手材料,保证了日后所著《史记》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他的漫游,也成为《史记》实录精神的一种具体体现。

通过考察各地的历史名胜与古迹,司马迁从民间了解到了各种历史人物和他们的事迹,还了解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地理环境,获得了历史典籍上所没有的大量翔实丰富的史料。他还曾三次大规模出游,向南行至今天的江、淮、湘、浙,以至四川、云南,北至长城内外,向东行至今河南、山东直达滨海,向西行至陇西等地,足迹踏遍了整个长江和黄河流域。

司马迁在漫游到汨罗江畔时,在当年屈原投江自沉的地方,高声朗诵着屈原的诗,痛哭流涕,所以他的《屈原列传》写得才会那么富有感情。他是亲自去考察过,在学习屈原的基础上来写屈原的。

在曲阜,司马迁又去瞻仰了孔子的墓,还和孔子故乡的一些儒生们在一起揽衣挽袖、一步一揖,学骑马、学射箭,学行古礼,以此表达自己对孔子的崇拜和纪念。

在孟尝君的故乡薛城,司马迁走乡串巷,考察民风,而且考察这个地方的民风与当年孟尝君好客养士是否有着一定的关系,所以他走一路,考察一路。

可以说,司马迁在自己的旅程中,不放过任何一个需要了解的历史人物,不放过任何一个存留于人们口头上的故事,因此也获得了许许多多从古籍当中所得不到的历史材料,同时还深入民间,广泛地接触人民群众的生活,使得他对社会、对人生的观察、认识逐渐深入。

此外,司马迁还遍历名山大川,饱览了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了性情,从而也提高了他的文学表现力,所以司马迁的这次漫游,正是他走向成功的极为坚实的一步,是非常典型的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汉朝的历史学家班固说,司马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故事感悟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史学的一座丰碑,被后代史家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太史公为了记录下最真实、最准确的历史,曾多次全国漫游,去追求真史,记录下了宝贵的史学资料,为后代学者研究那段历史留下了无可替代的宝贵财富。

◎史海撷英

史官的历史

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历代都设置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统称为史官。各朝各代对史官的称谓与分类也大不相同,但主要的可以分为记录类和编纂类两种。

史官刚刚出现时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很长时间,记录类与编纂类是区别不大的,后来才演化出专门负责记录的起居注史官和史馆史官。前者主要随侍在皇帝左右,记录皇帝的言行与政务得失,就连皇帝自己也是不能阅读这些记录内容的;后者则专门编纂前代王朝的官方历史。

春秋时期,“君举必书”,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左史、右史等史官。“大史掌国之六典,小史掌邦国之志,内史掌书王命,外史掌书使乎四方,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刘知几:《史通·史官建置》)。《礼记·玉藻》中说是“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可见,古代史官的分工和职责是十分细致而明确的。

秦汉以后,史官的名称日益繁多,职务也各有不同,但史官的设置却一直保留下来。秦时归太史令,汉时置太史公,史官职责主要由太史公负责,常务工作则由史书令史承担。唐朝时期,设立了起居郎,还有兰台令、柱下史、著作郎、左右史等等,历朝历代都有史官这样的官职。

◎文苑拾萃

司马迁

(宋)秦观

子长少不羁,发轫遍丘壑。

晚遭李陵祸,愤悱思远托。

高辞振幽光,直笔诛隐恶。

驰骋数千载,贯穿百家作。

至今青简上,文彩炳金雘。

高才忽小疵,难用常情度。

譬彼海运鹏,岂复顾缯缴。

区区班叔皮,未易议疏略。

郦道元跋山涉水注《水经》

◎讲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即知一事,所谓真知矣。——明·王廷相

郦道元(约470—527年),字善长。北魏范阳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魏平东将军、青州刺史、永宁侯郦范之子,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文学家。著有《水经注》一书。

前人的地理著作,包括《山海经》、《禹贡》、《汉书·地理志》以及大量的地方性著作,所记载的地理情况都过于简略。三国时有人写了《水经》一书,虽然略具纲领,但却只记河流,不记河流流经地区的地理情况,而且河流的记述也过于简单,并有许多遗漏。更何况地理情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理情况也不断发生变化。例如,河流会改道、地名有变更、城镇村落有兴衰等等,特别是人们的劳动会不断改变地面的风貌。因此历史上的地理著作,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

郦道元决心动手写一部书,以反映当时的地理面貌和历史变迁的情况。

郦道元在少年时代,就对地理考察有浓厚的兴趣。十几岁时,他随父亲到山东,经常与朋友一起到有山水的地方游览,观察水流的情景。当时,他们游历过临朐县的熏冶泉水,又观看了石井的瀑布。瀑布奔泻而下的水流,激起了滚滚波浪和飞溅的水花,那铿锵有力的巨大音响,在川谷间回荡。这美丽壮观的景色,使郦道元大为陶醉。

后来,郦道元在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做官,经常乘工作之便和公余之暇,留意进行实地的地理考察和调查。凡是他到过的地方,他都尽力搜集当地有关的地理著作和地图,并根据图籍提供的情况,考察各地河流干道和支流的分布,以及河流流经地区的地理风貌。他或跋涉郊野,寻访古迹,追溯河流的源头;或走访乡老,采集民间歌谣、谚语、方言和传说,然后把自己的见闻,详细地记录下来。日积月累,他掌握了许多有关各地地理情况的原始资料。

在著书立说的过程中,郦道元选取了《水经》一书作为蓝本,采取了为《水经》作注的形式,因此取书名为《水经注》。但是,他并不是图省力、走捷径,简单地为《水经》作一点解释,跟着《水经》一书的记述走。在《水经》一书当中,记载的河流仅137条,文字总共只有一万多字。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补充了许多河流,使得河流数量比《水经》中记载的增加了近10倍,达1252条。其中,有很多还是独立流入大海的重要河流。

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共计40卷,约30万字。仅从这些就可以看到,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部内容远远超过《水经》一书的再创作,书中凝聚了郦道元大量的辛勤劳动,是他多年心血的结晶。

郦道元生活的年代,正值我国南北分立对峙的南北朝时期,北方为北魏政权,南方先后为宋、齐、梁政权。郦道元虽然只是活动在北魏政权统治的地区之内,其范围大约相当于现在的秦岭和淮河以北的地区。但是,他的著作并没有受到政权和地域的限制,他的视野也远远地超出了北魏政权统治的范围,反映了他盼望祖国早日实现统一的心情。

在《水经注》中,郦道元所记述的内容包括了全国各地的地理情况,还记述了一些国外的地理情况,其涉及地域东北至朝鲜的坝水(今大同江),南到扶南(今越南和柬埔寨),西南到印度新头河(今印度河),西至安息(今伊朗)、西海(今苏联咸海),北到流沙(今蒙古沙漠)。因此,可以说,《水经注》是北魏以前中国及其周围地区地理学的总结。

◎故事感悟

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山川水流更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悄然发生着变化,所以地理学著作应该不断更新。郦道元发现了前人著作的弊病,身体力行地去全国游历,考察地理,所到之处必记录下当地的水文情况。后人应该学习和继承郦道元的身体力行、亲身实践去求知的精神,把中华民族尚行的美德发扬光大。

◎史海撷英

郦道元殉国

郦道元生活在北魏时期,他的前半生中,北魏正值鼎盛时期。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统一北方之后,经过献文、文成等诸多帝王的励精图治,到后来的北魏孝文帝的积极改革,北魏国力日渐强盛。郦道元也跟随孝文帝等人,致力于统一大愿的实现。

然而,孝文帝死后,从公元500年开始,北魏的国内矛盾开始激化起来,并逐渐走下坡路。至公元527年,六镇叛乱,四方骚动。郦道元在做官期间,“执法清刻”,“素有严猛之称”,因此也颇遭豪强和皇族的忌恨。北魏孝昌三年(527年),郦道元在奉命赴任关右大使的路上,雍州刺史萧宝夤受汝南王元悦怂恿,派人将郦道元一行围困在阴盘驿亭(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由于亭在冈上,没有水吃,凿井十几丈,仍不得水,最后力尽,郦道元与弟弟郦道峻以及两个儿子一同被杀害。

◎文苑拾萃

《水经注》

《水经注》以水道为纲,详细地记述了各地的地理概况,开创了古代综合地理著作的一种新形式。

《水经注》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从地域上讲,郦道元虽然生活在南北朝对峙的时期,但他并没有把眼光仅限于北魏所统治的一隅,而是抓住了河流水道这一自然现象,对全国的地理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记载。不仅如此,书中还提及了一些外国的河流,这充分说明作者对于国外的地理也是十分注意的。

从内容上讲,《水经注》不仅详细地描述了每条河流的水文情况,而且还把每条河流流域内的其他自然现象,如地质、地貌、土壤、气候、物产民俗、城邑兴衰、历史古迹以及神话传说等,都综合起来,做了全面描述。因此,《水经注》也是6世纪以前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述,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地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茶圣”陆羽

◎不躬行,便如水行得车,路行得舟,一毫受用不得。——清·金缨《格言联璧·学问》

陆羽(733—804年),字鸿渐。汉族。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全唐文》有《陆羽自传》。

陆羽幼年时期是个被遗弃的孤儿。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的一天清晨,竟陵龙盖寺住持智积禅师在西湖之滨散步,忽然听到一阵雁叫,转身望去,不远处有一群大雁围在一起。他匆匆赶去,只见一个弃儿蜷缩在大雁羽翼下,瑟瑟发抖。智积禅师念一声“阿弥陀佛”,快步把这个小弃儿抱回了寺庙里。随后,智积禅师为他起名时,就以《易》占卦辞,“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给他定姓为“陆”,取名为“羽”,用“鸿渐”为字。

陆羽在智积禅师的抚育下,从小便学文识字,习诵佛经,并为师傅煮茶伺汤,但就是不肯削发为僧。智积为使陆羽听话,就用杂务来磨炼他,每天让他打扫寺院,清洁厕所,或练泥糊墙,负瓦盖屋,直至放牛120头。陆羽虽然备受劳役,但依然不肯就范。

到了11岁时,陆羽乘人不备,逃出了寺院,跑到一个戏班子里作了“优伶”。陆羽非常诙谐善辩,虽然其貌不扬,而且有口吃的毛病,但他在戏剧中演的丑角却显得幽默机智,因此也常常受到观众的欢迎。陆羽在演出实践中,还编写了名为《谑谈》的三卷笑话书籍。

唐天宝五年(746年),河南尹李齐物被贬,到竟陵来做太守。县令为太守接尘,便请戏班子前来演出。太守看完演出后,对陆羽很赏识,于是便召见他,赠以诗书,并介绍他到天门西北的火门山邹夫子那里去读书。在读书之余,陆羽也常常为邹夫子煮茶烹茗。

陆羽20多岁时,出游到河南的义阳和巴山峡川,耳闻目睹了蜀地彭州、绵州、蜀州、邛州、雅州、泸州、汉州、眉州的茶叶生产情况,后来又转道宜昌,品尝了峡州茶和蛤蟆泉水。21岁时,陆羽便决心著写《茶经》,为此他开始了对茶的游历考察。他一路风尘,饥食干粮,渴饮茶水,经义阳、襄阳,往南漳,直到四川的巫山,每到一处,都要与当地村老讨论茶事,并将各种茶叶制成各种标本,将途中所了解的茶的见闻轶事记下,做了大量的“茶记”。

经过十余年,陆羽实地考察32个州,最后隐居在苕溪(今浙江湖州),开始对茶的研究著述,历时5年写成《茶经》的初稿。以后5年,陆羽又对《茶经》进行增补修订,这才正式定稿。此时,陆羽已经47岁了,前后总共历时26年,才最终完成了这部世界上最早研究茶的巨作——《茶经》。

同类推荐
  • 军中兽王(兽王系列)

    军中兽王(兽王系列)

    兰虎一出桃花源就遇到了一个叫做蛇六的神秘人,两人不打不相识,结伴前往彩虹城,得知彩虹城外有一只上古凶兽出没,兰虎与蛇六一同前往凶兽出没的水域,希望为民除害,就在与凶兽斗智斗勇的时候,兰虎忽然警觉地发现自己落入了新联盟精心设计的陷阱里,哈里兽的几个修为极为高强的弟子从天而降,兰虎脱险之后,跟着亚超人方冰来到了军中,见到了东联邦政府特别行动部门总指挥罗兰,然而军中的生活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些仇视新人类的将军对兰虎虎视眈眈,面对军中古人类高手的挑衅,兰虎是奋起反抗还是退避三舍?
  • 魔杖

    魔杖

    时值大雪纷飞,天地间白茫茫的一片,几只饥饿的乌鸦在雪幕里盘旋穿梭。房屋、树木、山脊全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鹅毛大雪依然纷纷扬扬地飘落着,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雪地里猛然戳进一根拐杖,紧跟着拐杖的痕迹,一个穿着毡鞋的老人,留下一行重重的、蹒跚的大脚印……
  • 中外经典寓言故事

    中外经典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文学体裁,因结构简单、寓意丰富而在世界范围内大受欢迎。它集智慧和思想于一体,通过简明生动的小故事阐述一些深刻的道理,引人思考,给人启迪。本书精挑细选了一些中外经典寓言故事,并根据内容配上了精美的图画,希望小朋友在体味智慧的同时,还能获得更深层次的阅读快感。
  • 我的闹心老妈(老妈真烦)

    我的闹心老妈(老妈真烦)

    最近,老妈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是:“林呱呱,你真不叫人省心啊!”我特想知道自己怎么不让她省心了。经过悄悄观察和琢磨,我发现老妈一天到晚神经兮兮的,不是担心我被人骗走了,就是担心我变成了坏孩子;不是担心我不会过马路,就是担心我的成绩不拔尖儿……
  • 写给青少年的世界之最全知道

    写给青少年的世界之最全知道

    这里有令人瞠目结舌的自然之最: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出现在何时?最长的河流在哪里?最深的山洞有多深?最大的沙漠是什么沙漠?海拔最高的湖是什么湖?地球上最活跃的火山在哪里?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作物是什么?最大的花有多大?最高的树有多高?最矮的树又有多矮?这里有无与伦比的人类成就:最早征服珠穆朗玛峰的人是谁?参加马拉松赛年龄最大的人有多大?世界上作品最多的作家是谁?最大的陵墓是哪一个?最长的城墙有多长?最早的自行车是什么样子?最长的汽车有多长?最大的客机有多大?
热门推荐
  • 红袭衣

    红袭衣

    他负手站在她面前,她一袭红衣,笑得动人心魄——她“赢了”,当大仇得以相报,当真相浮出水面,她持剑站在他面前,他依旧一袭白袍,依旧温文尔雅——他“输了”,千百年后他们成为师徒,男子依旧一袭白袍,女子依旧一袭红衣。
  • 太湖边的林庄主

    太湖边的林庄主

    天龙重生,还是个富家子弟,只不过,这个富家子弟还得造反。百姓说我是好人,因为我喂养他们,不叫他们挨饿;朝廷说我是坏人,因为这大宋的税收少说有两成与我有干系,他们不敢动我,生怕出事;至于他国,爱恨由他,与我有什么关系?有钱给我就成。现在,我累了,想出去走一走,看一看,看一看这天下英雄,看一看这人生百态。
  • 京城三怪

    京城三怪

    《京城三怪》讲述了火烧圆明园前夜的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三位身怀绝技的怪侠被官府关入死牢,在京城危在旦夕之时,朝廷命他们守卫圆明园。他们各施本领,与洋人争斗,终因官员贪生怕死,投靠洋人,三怪侠负气而走,投奔义和团。《血影招魂刀》、《月下伏魔》、《沧海寻仇》、《铁胆少年》分别讲述了几段历史夹缝中的故事。故事中的侠义中人惩恶扬善,勇斗倭寇,打出了中国人的骨气,体现了武林中人的义胆。五个故事跌宕起伏,丝丝入扣,让人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武学的精妙。开卷必有益,望读者诸君细细品评。
  • 英雄联盟之英雄无奈

    英雄联盟之英雄无奈

    英雄,何为英雄?这是一个问题,一代剑圣终生都在寻求着答案,英雄到底是终止着杀戮还是带动着杀戮?英雄无奈,易,隐居起来,奈何却牵连了一村子人的性命,面对着那成片的尸体,剑圣迷茫了起来,尤其是那亲人般孩子的一刀,更是让他没有了方向,大笑中落向悬崖。而一代剑豪,亚索,却依旧执着着那十年之约。一切事情发生的太突然,英雄,为什么英雄就要这样!为什么英雄就要那样!看剑圣,亚索如何抉择英雄的选择!
  • 重生魔兽之亡灵术士

    重生魔兽之亡灵术士

    原本只是个普普通通大学生的吴枫,意外进入魔兽世界,变成了拥有人类身躯的亡灵。混在人类,亡灵与恶魔三大势力之间,凭借身体里面诡异的力量,一步一步踏上王者之巅……
  • 边缘契约

    边缘契约

    几个驴友在一个山里面带出来一个女人,这个女人看起来急需医救,被送往了一个医院。医院里的医生发现这个女人身上有太多秘密,从没出现过的血型、与众不同的生理参数、体内的奇怪的寄生虫卵......但是在为她进行手术时,她却意外失踪了。而我,我被我的好朋友以带我兜风的名义被骗到一个林场里的破败小屋里,帮他搬一个东西,可是那个“东西”竟然是一个全身溃烂的女人。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渐渐地我发现,原来我的命运已经被写入了那个奇怪的契约里......新浪微博“顽虫部落”,欢迎来留言。
  • 重生之宅男崛起

    重生之宅男崛起

    亿万富翁万重被兄弟坑害变成穷光蛋,他的女朋友在他一无收有后毅然离去,兄弟的背叛,女友的离去让他心灰意冷,当夜他喝醉,酒精中毒死亡!当他醒来后竟然回到他当宅男的时代——大学时代!
  • 我爱怪兽三次方

    我爱怪兽三次方

    我叫毛千羽,本是英尚高中那卑微的一份子,相貌平平,身材一般,可就是这样的一个我,仿佛人生经历充满着神奇和惊喜,为什么这么说呢?在爸爸去世之后,妈妈也不知去向,但还好,家里还有一个可以照顾我的哥哥,哥哥和我同一个学校,但在他那里有个规定,凡是在外面,都不允许我叫他哥哥!所以至今为止,同班同学都不知道我有个大一岁的哥哥。哥哥冷冷的,像冰山一样,有一种不可触碰的感觉,是校园里不可小觑的一个人物。。。。。但终究有一天哥哥主动找我,只是因为我遇见了英尚花美男。。。。。。当我明白哥哥的心意时,可惜我已爱上别人!
  • 情劫..more

    情劫..more

    她因救心上人的心上人而被七星联珠吸入另一个时空。他有着她心上人一样的眼睛,冷得诡异,武艺超群。她不愿再碰触任何情,只想平平淡淡的过一生。他一生中不会相信任何人,只除了她……
  • 从日记到作文

    从日记到作文

    日记主要记录一天内发生的事或思想变化比较随意可以是一个主题也可以是多个主题甚至是没有主题的自已对自己的唠叨结构松散有想到哪说到哪的随便口水话比较多。作文不一样。作文就是做文章,有固定的主题,与主题相适应的结构和表达方式,行文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