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89100000031

第31章 38岁的外公(2)

机枪手趴在外公家的屋顶上几天几夜,手榴弹片从炸烂的瓦屋顶上掉在床前的踏板上,外婆害怕孩子用手去抓,冒死到天井的大水缸里把棉被浸湿顶在头顶上,防止流弹袭击,奔向缩在床角落的母亲,踏板上的弹片烧得通红,外婆用湿了水的棉袄裹了红彤彤的弹片扔出窗外。这四天四夜母亲除了手中抱了一个大西瓜外,连一滴水也没喝,更别说吃饭。停战后,村庄尸体遍地,一片混乱,屋顶上的子弹壳铺得厚厚一层,竟然都找不到一片完整的瓦。他们打扫战场,在外婆家的院子里架上大铁锅熬米粥,一碗碗端给村里的人们。新四军的伤员在门前运送了整整一天一夜,尸体就地掩埋。那年村子里掩埋人的洼地,草不要命地长得死高,大片大片蹿过房顶。这场陈毅将军率领的战役中,守卫黄桥的第3纵队顽强反击,第2纵队从八字桥插到分界,第1纵队挥师南下,完成了对第89军的合围。新四军伤亡九百余人,国民党伤亡一点一万余人,缴获枪支若干,使华中革命势力取得第一步的优势。母亲说那些爹生娘养的后生们就从她的面前抬走,伤痕累累,血肉模糊,惨不忍睹,他们连一块碑都没有。他们的血肉之躯化成苍茫大地上的萋萋绿草,在那片血洗过的大地上疯长。

外婆在世的时候,从来没听她说过外公,不是外婆不想告诉我,老实了一辈子的外婆天生厚道善良,把所有的苦难一个人来担当。外公走的时候才38岁,外婆36岁,母亲8岁,舅舅14岁。外婆说母亲不仅长得像爹,连倔强的脾气也像爹,爱一个人时巴不得把心挖出来给对方,恨一个人恨不得拿把刀子捅了他的心。小时候我总喜欢缠着母亲讲故事,就这样母亲把家族所有的故事像放电影一样给我放了一遍又一遍,只是这些故事更加有别于电影。

我从小听母亲讲外公的故事最多,外公的模样在我的记忆里生了根。我外婆从来没有叫过我的名字,沿袭外公叫我妈的习惯,外婆只叫我丫头,一直叫到她88岁离世。外婆不知道我小时候特别反感别人叫自己丫头,背后总是不服气地嘀咕:人家不是有名有姓嘛,怎么就叫丫头呢?

小时候,我在没有外公的外婆家生活,没事的时候东翻西翻抽屉,翻出老得发黄的线装书,书中有外公写的字,外公的字有说不出来的味道,独一无二,霸气十足中不失大家的风范。不知为什么,看到那些字,心就发热,眼湿。我的外公曾经捧读过这本书,书里有他的气息在流淌,这气息透过我翻动书页的指尖潜入我心。外婆说外公在世时喜欢左手抱着胖丫头,右手捧书。只有外公在看书时,丫头在他的怀中很安静。

站在外公家的土地上,沈巷人都知道,我是沈家的孩子,无论是从长相还是看人的那种眼神都有外公当年的影子。沈巷的长辈们带着我去麦田割草收麦子,走过那座古老的苏家桥,与外公平辈的族人告诉我说:你外公每天会从这桥上经过。苏家桥没有护栏,典型的石拱桥,桥面上厚厚的黄土,长着厚实的野草,与路连在了一起更像路,不像桥。当我从麦田里回家时,看到外公就在桥头等我一起走。我在桥头挖猪草,捏泥人儿,四野有外公的影子和气息。回家的路上,沉重的背篓压在肩膀上,藤条陷进肉里,多想连篓带草从桥上扔下去。没见过面的外公似乎悄悄地在耳边告诉我说:“丫头,起来,快到家了呀,外婆在家煮好吃的呢!”在外公的大家族里,我早已成了族人共同的孩子,无论到哪家吃饭睡觉,都如同在自己家一样随意。我是外公胖丫头生的小丫头,血脉里流着外公倔强的血。外公在世时乐善好施,无论哪家有难事,外公总是第一个出现,更善待家中的下人们,在外公家做了许多年的裁缝师傅、药师、厨子、母亲的奶娘一直到死都对外人念叨外公对他们的好。

外公没能倒在苏北平原著名的黄桥战役疆场上,而是倒在四月的麦芒中,这是他一生的遗憾。还有一件憾事,就是他在世时给心爱的胖丫头订的那门亲事,在他离世家道中落后,化为泡影。那户人家也是大户,曾借过外公许多银元做生意起家,当时因为有生意往来,那家人主动上门提亲,外公做主把胖丫头许配给他们家老二,逢年过节礼尚往来。那户人家的二少爷后来考上江南的一所大学。外公遇难后,孤儿寡母,家道中落,老三和老五在新四军的一场战役中阵亡,老三才34岁,老五28岁。整个家族颠沛流离,四分五裂。母亲成年后,那户人家非但毁了亲事,所欠外公家银两也全部赖了账。倔强的母亲咽不下那口气,拿着外公在世时订下的一纸婚书去没过门的婆家当场撕烂,把欠条的字据贴在他家的门楣上,扬长而去。

母亲跟在五外婆后面,学一手绣花的绝活,走家串户靠绣花挣钱,和外婆相依为命苦度光阴。舅舅在外公走后被大外公带去江南逃难,仇家为了报仇,封锁各路出口,贴出告示,只要活捉舅舅,马上斩草除根。一日大外公与舅舅夜宿庙里,巧遇寺院的住持与外公是旧友,那庙就是外公活着时布施建成的。当仇人得信追至庙门,住持赶紧从后门放走了大外公与舅舅,赠与盘缠,一老一少才躲过那一劫。大外公与舅舅白天不敢走大路,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扮成摸河蚌的人沿水边一路辗转逃到常熟落脚安身,直到1949年后才回到分界沈巷。

那户人家的二少爷大学毕业后娶妻生子,有一次在回来的船上落水而亡。在那户人家出事前,外公曾托梦给外婆,外婆梦中的情形与那户人家二少爷遇难的情景契合,实乃天意!外婆说那家老二是外公与勤务兵小陈举枪击落江中,他实在不放心在人世间的一对儿女,更为胖丫头讨回说法。后来那家人在办丧事时请了道士和尚作法事还愿,并不知情的道士果然算出这段前世因果的报应,说二少爷的寿限上天算好了。母亲把自己的这段无果的婚事于2009年才悄悄告诉了我。多少年来连父亲都蒙在鼓里。那一年,我38岁时家中遭难,官司艰难进行了一年也无结果,母亲怕刚烈的丫头做出傻事,不顾舟车劳顿,冒雨来江南,晕得胆汁都吐出来,在风雨交加的车站等候我,当面向我道出她自己的这段往事。母亲告诫我: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言语之间更不能慢待讥讽,大贤何所不容,不贤何其拒人。亲朋之间,居心宜直,用情宜厚,心底无私天地宽,勿作小人之事。我谨将母命牢记于心,念念不忘。

我更知道母亲传承了外公秉直本质。只有她这种看透人生的眼力,才会有这么宽容的心量啊!这是我所不及的。母亲一次次和我谈到外公的死,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外公38岁,我8岁……”

那一颗被血浸泡的子弹,在母亲的一生中,究竟有多重?如何能称出全部的分量?它随外公埋藏在地下几十年了,却让母亲在梦中无数次疼醒。母亲对我们从小要求严格,事事要求放过别人,而她38岁的那年却无法放过自己。母亲那年38岁,我8岁。外公再次走进母亲的梦境。母亲在梦中看到爹就坐在她的床沿,大手抚摸着他的胖丫头。外公说:“丫头还是那么胖,一点儿也不瘦。”母亲就这样鬼使神差,半夜扔下我一个人,取了麻绳走过庭院到前面的灶房去寻找外公。至今我从不敢触及母亲心底的角落,不敢问母亲那天夜里的行为,不敢问她好好的日子不想过,为什么想要离开我们。

多年以后,等我有了孩子后,才明白一个女儿对父亲刻骨铭心的眷恋。那种牵挂,让生者不能安静,死者不能安息,阴阳两相隔,日思夜想,却无法近得了身。我才明白别人家母亲伤心时哭亲娘,而我的母亲伤心时哭亲爹。母亲一生所讲的事十有八九全是她的亲爹,她想得经常忘记爹的名字,那个爹是所有动听的名字都换不来的。那一夜因为母亲的亲爹,我和哥、姐差点没了亲娘,是母亲太思念外公了。好似有心灵感应一样,平时我喜欢抓着母亲的乳,嗅着她的味道才能入眠,那天母亲让我睡沉了,悄悄起床去找她的爹,与她的爹舐犊共宴。半夜摸不到母亲的我一惊之下就醒了,黑暗中连鞋都摸不到,光着脚板胆战心惊摸出房门去灶房。黑暗中,一个大大的黑影把我的魂吓飞一大半,还只听到绳子拉动“窸窸”的声音,还有母亲鼻里“咝咝拉拉”的抽搐声。母亲站在长板凳上,脖子已经伸进打好的死结上。8岁的我吓得浑身抖成筛糠,忘记了哭,一把抱住母亲的双腿,平时伶牙俐齿的我,抖得连话也不会说了。

母亲扔了绳子,从板凳上跳下把我搂在怀里只知道哭,口中喃喃喊着她爹。后来我把母亲去找外公的事告诉了外婆,外婆拐着三寸金莲步行三十里来我们家,把母亲骂得个“狗血喷头”:“你就这样去见你爹,扔下三个孩子,难道不怕见了你爹,他不一枪崩了你才怪呢!”我的小脚外婆平生第一回对母亲发这么大的火。

无论我们兄妹怎样斗嘴皮子,母亲绝对不允许孩子们口中吐出“枪毙”和“子弹”这两个词。她说:只要听到这些话,如用尖刀在剐她的心窝。母亲平时看战争年代的故事片,看着看着身子止不住颤抖,经常落泪,一声长叹后忍不住自言自语:现在过的日子多安逸啊,过去的日子哪像是人过的日子,头拎在手上,心悬在嗓子眼上活命。

清明节将至,我和母亲准备好外公生前喜欢的吃食,去看望68年前的他——我的永远38岁的外公,他让母亲心疼流泪了一辈子。他从天伦的天窗中破出,伸出一双大手,从遥远的天堂走来,拥抱着胖丫头,微笑着。一身戎装的外公,盒子枪别在腰间,迈着四方步,正向胖丫头和我走来,几十年了,外公他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

母亲说:如果外公能活在现在的清平盛世,多好啊!母亲的目光游离,魂跟着烧冥纸的缕缕青烟飘远,喃喃自语,像是对我说,更像是对她爹说。

同类推荐
  • 中国近代诗歌史

    中国近代诗歌史

    本书通过代表性诗人、诗派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探讨,研究了清代道、咸、同、光四期诗史,力图显示出当时诗歌发展的总风貌,阐发其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主要内容包括:古典诗歌的历史建构与定型、强大传统引力场控制下艰难的新建构、传统内反叛与艺术遗传中的局部变异等。
  • 给阅读留一份纪念:一位学人的读与思

    给阅读留一份纪念:一位学人的读与思

    本书是一位学人的阅读之旅,也是一个读者的心路历程,书中收录文章有:《像人一样活着——读张中行想到胡风》、《萧乾是如何沦为右派的?》、《胡乔木的另一面——给杨绛先生补白》等。
  • 边地母亲:五万进疆女兵的婚姻纪实

    边地母亲:五万进疆女兵的婚姻纪实

    本书是目前国内第一部以建国初期五万女兵进军新疆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创作的全景式长篇纪实文学。有评论家称:“是一部五万进疆女兵的婚姻白皮书”;也有人说:“是一部当代女兵屯垦戌边史”……作者说:“是一座当代新疆母亲的纪念碑。”
  • 人意山光走宁海

    人意山光走宁海

    本书汇集了数十位知名作家在宁海采风时所撰写的散文随笔,包括刘慈欣的《茶山游记》、邱华栋的《许家山的石头记》、杨东标的《在归云洞里听读书声》和海飞的《李白在宁海的淡日子》等在内的三十篇文章,描绘了宁海以及国家登山步道的人文历史和自然风景,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旅游人文读物。
  • 浮生三侃

    浮生三侃

    本书集中了我关于艺术、男女和足球三方面的话题,想来都是娱人娱己的闲情文字。在“门外谈艺”,我写了一部分关于书画的评论和品评文字,有古人的,有今人的,更有我们身边熟悉的书画家。因为我闲来也临池学书,附庸风雅,忝为墨客。本书还收录了我的硬笔书法作品《文赋》。
热门推荐
  • 冷酷女神遇上霸道男神

    冷酷女神遇上霸道男神

    等冷酷女神遇上霸道男神,4对四,很公平吧。
  • 下楼

    下楼

    去美国之前,丹桂已经读下了广州中山医科大学脑神经学科的硕士学位。也正是从那时起,她开始意识到自己当年选学这样的学科真是出于误解。丹桂原以为,走进人类大脑的深部,打开并修正那些纵横密布的神经网络,可使很多的人生通向坦途,包括自己的。可越往深走,那些愈加错乱纠结的网络变出更大的迷宫,歧途四布。让丹桂更为失望的发现是,它们其实不过是被动的反应机体,只能对外部的刺激源和操纵体作出最本能的生物性反应。而人在现实的世间得救还是毁灭,取决于另外的力量。那是什么力量?丹桂顺着现代医学世界提供的藤蔓,看向了一条通向心灵处所的深巷。那里幽黑曲折,分岔重重,父亲的出路,可能在任何一个拐角上等着她。
  • 我的中古大陆

    我的中古大陆

    传说之中,有七位守护者在守护者这个名字叫做中古大陆的地方,而在这个世界连只鸡都打不过的人,究竟如何逆袭成一带大师!
  • 霹雳江湖之牧天有道

    霹雳江湖之牧天有道

    苦境是强者的盛宴,也是败者的坟墓,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停下,说不定就成了前辈——死在前面的那一辈!即便是佛、是魔,在这江湖的浪潮中也不得自由。书友群:451203818
  • 御龙令

    御龙令

    天地苍茫,谁主沉浮。修灵一途乃窥天机,博生死,窃阴阳,夺造化之逆天路,千年万载间,任谁能笑傲天下。问鼎苍穹?
  • 倾城嫡女惑君心

    倾城嫡女惑君心

    一次意外楚慕晞穿越成了天宁王朝国公府嫡女,从此开始了她的异世之旅。在这个陌生的世界她有亲人有朋友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还有……那个深深扎根在她心里的男子。穿越时空的牵绊只为一人绚烂……不管是发生了什么,不管一切是喜是悲,但求落叶无悔不忘初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的绝色校花女友

    我的绝色校花女友

    兵王高飞重生回到校园,专治各种不服。前世的遗憾,现在要完全弥补。男儿从军傲天下,干混子,泡校花,潇潇洒洒自由自在!
  • 真龙鼎

    真龙鼎

    周正得到了一个黑色的小鼎,他被冰蚕咬到却没死,黑鼎却不见了……
  • 蝶恋花,飘渺弦外雨

    蝶恋花,飘渺弦外雨

    “花儿花儿为谁开,一年春去春又来,花儿说它为一个人等待,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花园里,小路上,独徘徊……”十年等待君不归,唯有蝶恋花相伴。一年一度的花魁选举赛,能否使他们重逢呢?
  • 沉浮剑之天神传说

    沉浮剑之天神传说

    一道流星陨落,少年偶然穿越到古国,开启一段热血征途,看手无缚鸡之力的骚年怎样成功逆袭,抱得美人归,拯救六界。是谁留下天神战斗系统?是谁夺走四方神器碎片?上古神器究竟何处?浮沉神剑为何封印?谁在幕后操控一切?是去是留,少年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