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89200000020

第20章 衣食住行篇(4)

南门内的著名建筑主要有问津书院和广东会馆。问津书院建于清乾隆年间,隶属于长芦都转盐运使司,曾为天津培育了一代代学子。广东会馆建于清光绪年间,是天津规模最大的会馆。会馆由门厅、大殿、戏楼和配房组成,采用我国会馆建筑和剧场建筑的传统形式,舞台吊顶、藻井和门窗隔扇均为精美的木雕。孙中山北上赴京前曾在此讲演,邓颖超在此曾演过新剧《亡国镜》。该馆已辟为天津戏剧博物馆。南门内大街131号旧时有柳家大院建筑,虽规模不大,但颇为别致。此宅由两进四合院和东跨院组成。倒座南房东南设大门楼,二道门为卷棚顶。正房为小二楼前出廊,廊柱间为木雕花牙,下设坐凳栏杆。东跨院设砖砌八角院门,内建中西合璧小二楼。

西门内旧时街面上有商家亦有民宅。知名商家有“万兴锡记”,原是住宅,外院装上了铁罩棚,门口一个桌上放一个大笸箩和一杆秤,专门出售棒子面,多少年来,买卖兴隆,门庭若市。还有两户莫家清宁丸药店,传说是依照祖传秘方配制的药。药味不太苦,容易服用,既能败火又不泻肚,价钱也不贵,故而远近驰名,据传已有百年历史。西门里的房屋,豪华的不多,唯独大实业家、曾任北洋纱厂经理的范竹斋的宅邸非同一般。其宅在西门内大街97号、99号。东跨院和花园为祁东胡同2号、4号。该宅坐南朝北,西南为倒座大门、影壁和箭道,西路为三进院。各建中西组合式小二楼,设佛堂。中路为三进四合院,砖木结构,硬山瓦顶,设正房、客厅、家祠等。东路三进,南为花园,中为南花厅,北为北花厅。这条街上还有马千里的故居,为青砖抹缝的普通民宅,进门有过道,南三间房为客厅,北房三间为父辈居住,西房三间为大伯居住,东房三间是马千里一家居住。马千里是位爱国的教育工作者,在南开中学期间曾是周恩来的老师,在达仁女校工作时,也曾是邓颖超的启蒙老师。

四马路,安电线,白牌电车围城转

“四马路”是指东马路、西马路、南马路、北马路,基本上是在天津旧城墙原址建起的,为南北、东西走向的四条通衢大道。东马路与西马路平行,北马路与南马路平行。1906年2月16日的《大公报》载:比国电车公司“白牌”电车首开。其路线即是围绕老城环行,天津人称之为“围城转”。起初为单轨,1907年改为双轨。这样一来,东、西、南、北四马路便安了电线,跑起了有轨电车。我少年时经常乘坐——电车,那“围城转”的感觉与见闻及沿街各商家门脸至今记忆犹新。

先说东马路。这条路上最早的建筑是1902年8月在东北角三义庙成立的直隶官银号。该银号于1910年9月改组为直隶省银行。这座楼民国时被拆,建成中西合璧式建筑,底商为正兴德茶庄。旧官银号今已恢复重建,建在路东交口的地方,已不在原址。与正兴德毗邻的是五和百货商场,为东马路最为豪华的百货商店,1938年9月1日开业,它的前身是交通鲜货店。再有就是同升和鞋帽店、乐仁堂分店、大仁堂药店,还有欧亚皮鞋店、沙船皮鞋店、经营钟表的利昌总行及邮局等。文美斋南纸局和戴月轩毛笔店都在路东。与戴月轩毛笔店对面是一座中西结合的近代建筑(原址为崇文宫)。此即建成于1914年的“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楼内有健身房、阅览室、台球室、办公室和宿舍等。考虑到此楼的文物价值和建筑特色,如今东马路上的诸多建筑均已拆除,唯独这座楼完整地保留下来。

当年东马路上的商店名称和建筑,既有中国古典模式又有受西洋文化影响的因素。有的偏重于西洋味儿,如沙船皮鞋店和欧亚鞋店;有的则偏重于传统味儿,如一些中药店。路西的大仁堂旧时为三间大门脸,从老远的地方望去,就能看见那高过建筑的冲天招牌,两块招牌分别用楷体书写“京都大仁堂自采川广云贵地道药材”和“京都大仁堂精制汤剂饮片丸散膏丹”。店门正中上方悬着金黄大匾,上写“大仁堂”三个字,在大字的上方,有“京都”二字。正门两侧,设置两个大橱窗,北边橱窗内,红绒里儿长方形玻璃盒内,装着人参、鹿茸、燕窝、贡桂。南边的橱窗陈列着白蜡皮上面烫着金字的丸药,还有白兰花瓷瓶贴着金纸签的药酒和药膏。再往店堂里望,迎面正中高悬着直径丈余的月亮镜,满堂的硬木家具,讲究至极。

电车由东北角往北拐行至北马路。从东往西,路南邻近老官银号的地方为天津影院,最早是大观茶园(即戏园子),主要演京剧。再往西有马聚元帽庄,除售各种帽子外,尤以“帽衬儿”(即瓜皮帽)著称,有黑缎子的,有礼服呢的,有青布的,夏天有纱的,顶上有小黑疙瘩。还有正阳金店、润修堂刻字店、起福祥牛羊肉、正兴泰颜料、华贞线店、怡威表行、蔚文书局、中华书局、直隶书局等,以及几十户经营玻璃镜子的商店。

在北马路,最引人注目的是北海楼和祥德斋。北海楼建于1912年,是天津最早的综合商场。它发源于估衣街万寿宫胡同对过青云阁前的百货摊群,青云阁失火焚毁,改建青云货栈,后由摊贩等集资建筑了北海楼。楼为三层砖木框架结构,底层当中是销售杂货、儿童玩具的货摊,商业门面环绕其四周,多售卖绒绢花、化妆品、针棉织品、鞋帽和工艺美术品。商品陈列绚丽多彩,五光十色。儿童玩具种类繁多,有布制的娃娃、老虎,木制的刀、枪、宝剑,纸浆制成的各种鬼脸、舞台上的脸谱等等。二、三楼门面经营照相、画像、镶牙、假眼、算命、古玩、旧书等,并设有北海茶社,每天早晚演出,荟萃京津艺人于一堂,诸多名家在此表演京韵大鼓、梅花大鼓、单弦、古典戏法、相声、乐亭大鼓、时调、二黄、坠子等。北海楼的创建曾轰动三津,外地人到天津不逛北海楼被视为憾事。敌伪时期,北海楼沦为大烟馆,抗战胜利后复业,后逐渐成为居民住宅。

祥德斋是驰名京津的百年老店,它销售的糕点选料考究,制作精细,风味独特,品种丰富。该店初创于1855年,由于经营好,业务量不断扩大,后陆续开设了四个分店。1938年设在北马路的天津国货售品所因受到日本侵扰,被迫迁至法租界,原址让与祥德斋。祥德斋迁此后,锐意经营,打出了自己的名气。老天津人都喜欢北马路上祥德斋的点心,尤其是逢年过节,这里总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南马路从东头西行,最先看到的是骨科名医苏先生的医所,门上方悬有患者歌颂其医术的匾额。离此不远有宝泰、中南两家旅馆。还有自行车商店安利行,20世纪30年代初期主要是销售英、德等国的产品。在通往东兴大街的路口处,有家西服店,主要是承做加工活儿,店主人将店名“夺天巧西服店”用长幅布标高高悬于马路上。在通往名刹居士林的路口处,有一类似牌坊的标志,上有铁制的“佛教居士林”五个大字。

南马路以小五金店铺居多,也有小饭馆、小吃店,大都坐落在南门西的街面上。这里的杜称奇小吃部,经营杜称奇火烧已有80多年历史。民国初年,一位叫杜称奇的人在南门西一家当铺旁摆了一个卖蒸食的小摊。此人待人和气,买卖公平,生意越做越好。1922年5月,他在鱼市老街租了一间20多平方米的门脸儿,挂起了“杜称奇”的匾额,专营蒸食。戏剧大师梅兰芳常派人专程来买杜称奇蒸食,给小店增色不少。南马路南门西老鱼市的把口还有一家小饭铺,字号是“一食居”,主要卖米饭和独面筋,另有炖猪肉,切的是小块儿,按块儿卖,当时是一大铜元一块儿,还有煮海带加宽粉条烩肉汤,以后发展成为猪肉铺兼营饭铺。对着这家的西口也是一家小饭铺,人称“饽饽孙”,主营玉米面贴饽饽及蒸窝头,另有熬小鱼、炒菜、烩饼、焖饼、炒饼、面汤等家常便饭,价格便宜,每天顾客盈门。

西马路商铺较少,高大豪华建筑就更少了。但在20世纪30年代却出现了上百户的布头铺,由此成为天津一个重要的棉布市场。西马路附近还有天津早期的博物馆——广智馆,有邓颖超等人早年从事革命活动时来过的“宣讲所”。

南门外,有澡堂,杨家花园有楼房

明清之际,天津旧城南门外属涝洼之地,直到清末方形成街道,以后渐至繁华。“有澡堂”当是这一地带的重要标志。

老天津的旧式澡堂,是以一只小红灯作为特别标识,另外还在院内或屋顶挂着一块“云板”,每逢早晚换清水时(俗名“换池子”),要由伙友“叮当叮当”地敲打一遍,敲打“云板”要敲出动听的节奏,意思是报告浴客们:“我们这里已经换清水了,想洗澡的就请您快来洗吧!”所谓“金鸡未唱汤先暖,云板轻敲客早来”,是一般澡堂专用的门对。

后来,澡堂规模逐渐扩大,除了洗澡外,有的还附带搓澡、捏脚、理发等,更可以在那里叫饭吃。有的人洗完澡,吃饱了喝足了,再睡上几个小时,足足“泡”上多半天。有些天津人好洗大澡,养成了习惯,天天都要到澡堂烫一次热澡。笔者当年曾在南门外澡堂洗澡,常见这类人,什么“张三爷”、“王五爷”,几乎天天必到。洗过澡他们大都睡上一觉,再由跑堂的沏壶浓浓的茉莉花茶,切上几片青萝卜,这也算是一种享受。旧时澡堂里还有一类“耍人混饭”的,他们常与别人“泡”在一起,东拉西扯,用一种“唾沫粘家雀”的方法来“平地抠饼”,大家哈哈一散,而吃饭问题于是乎得以解决。

杨家花园位于旧城东门里,本是清朝乾隆壬午年(1762年)武举人杨秉钺的私家园林。据老人们讲,杨氏祖籍山西永济,杨秉钺的先人杨某因家境贫困来天津投亲,在盐商牛氏开设的钱铺里学徒。杨某为人勤快、谨慎,颇得掌柜的信任。这天,杨去海边某户讨欠银500两,对方答应五日内归还。届时,所欠银两果然如数收回。杨某就要回去了,却见还欠者面带戚容,又听到屋里有哭泣之声。经再三追问,才知道这笔钱是对方卖了自己的亲生女儿才勉强凑上的,不久买家就要将女儿领去。杨某闻听此情,立即将银钱放下,要回借据,当场撕毁。回到津城,称自己将欠银遗失于道上了。后来,掌柜的牛某知其真情,对杨某大加赞赏,并出资令其经商,未几即成巨富,其后人多以诗书继世。

杨家花园于清朝末年渐至荒废。光绪六年(1880年)九月,经李鸿章奏准,在这里设立津沪电报总局,这是中国第一家电报局,也是中国第一个负责线路工程和组织电报通信的管理机构。李鸿章亲任总裁,天津海关道郑藻如、直隶候补道盛宣怀、刘含芳为总办,并在津沪电报线沿线的紫竹林、大沽口、临清、济宁、清江浦(今淮阳市)、镇江、苏州、上海8处,设立分局;沿线还分设了78处巡房。全部经费共用湘平银21万余两,先以北洋军饷垫支,然后再由电报总局仿照轮船招商局章程,募集商股,最后归还官款。津沪电报总局是一座西式楼房,所谓“杨家花园有楼房”正是指这里。

同类推荐
  • 中国传统文化要略

    中国传统文化要略

    本书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儒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古典文学以及中外文化交流。
  • 西域要冲:阳关(文化之美)

    西域要冲:阳关(文化之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王维笔下幽怨凄凉的别绪,千百年来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弦,也使人们对千古盛传的阳关心驰神往……
  • 容忍与自由

    容忍与自由

    集学识与风度于一身的胡适可称民国时代的万众偶像,他一生演讲无数,这是他关于“容忍与自由”的演讲精选集。这些演讲是胡适一生自由思想的集录,更是珍贵的历史资料。书中包括胡适从青年到老年的思想,内容涵盖文化、修身、政治、教育、社会变革等诸多领域,是胡适思想精髓与真情实感的集合。50多年前胡适逝世,如今“胡适热”成为一种现象。即使相隔百年,人们还可以听到那震撼心灵的声音,重读胡适,人们保持着对自由的向往。这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给21世纪中国的新一轮启蒙。我们需要寻找终极价值,不再被蒙蔽双眼。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莫如把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 城画

    城画

    《城画:世界名城的经典面孔》包括:遇见无与伦比的美丽、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等内容。这里有繁华的大都会,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使城市散发着致命的诱惑,纽约、巴黎、东京……就是代表;这里有别致的小城市,婉约动人、灵秀质朴、浪漫唯美,这样的城市让我们对其一见钟情,斯德哥尔摩、维也纳、布拉格……就是它们中的佼佼者;这里还有一些别致的城市,热闹却不嘈杂、繁华却不失浪漫,如西雅图、温哥华……为了能够展现这些城市生动的、独特的、最具风情的一面,编者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这些城市,在了解的基础上,把最有价值的内容奉献给读者。
  • 地域文化常识

    地域文化常识

    本书介绍中国各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常识,着重从历史叙述、种族血统、学术传承、方言、地方名俗等方面进行介绍,使读者了解到不同地域的自然差异和人文差异。
热门推荐
  • 三千世界的拾荒者

    三千世界的拾荒者

    道法三千,位面轮转,少年有血,誓焚苍天。
  • 夜舞之空

    夜舞之空

    光明与黑暗同存的时代,远古与未来,什么才是真正的黑暗,什么才是永恒的光明。
  • 网游之我为僵尸

    网游之我为僵尸

    为什么永远都是这样的倒霉呢!僵尸!在被咬中转换僵尸之体,而将我转换之人却因为伤势太惨,提前丧命,至今只为一只不需要吸血却拥有僵尸所有能力的半僵尸。而时间的长河让我看到了人类的进步,却在游戏时代来临的时候!在我刚刚进入游戏的时候,世界却远远不像我所看到的那个样子!
  • 蓦然回首,灯火珊阑

    蓦然回首,灯火珊阑

    他们相遇时,他17,她14他,阳光灿烂,乐观自信,她,岁月静好,胆小怯懦……再见时,他,身患重病,却依旧阳光灿烂而她,阳光明媚,自信开朗他,陪伴了她走过了四年青春,她把自己活成了他但他的身边却有了另一个她在错的时间相遇,在对的时间错过她的四年,原本一厢情愿回首时,却发现,另一个他,笑意阑珊对对错错,他从未离开
  • 本是豪门女

    本是豪门女

    当初李胜的事情给她的打击有多大,只有她自己心里才清楚。原本以为要过一辈子的人,突然说变就变——那种滋味,甚至让她想起了高中的时候,一直甚是疼爱她的父亲突遇车祸,就此离开她和母亲。她是真的不知道,自己在经受了一次、两次被人抛弃的事实之后,能不能再承受住第三次?
  • 回到最初的美好

    回到最初的美好

    青春在很多人眼里的样子是不一样的,并不是因为你记不起,也并不是因为你没有过,只是你不愿意去回忆,因为你有了新的生活,不管你当初笑过,哭过,累过,心酸过,让我们一起,一起从这个虚无,平淡,现实的世界里回去,回到最初那个让我们一起欢笑的地方,回到那个我们曾一起走过的走廊,回到那时...最初的美好
  • 冷酷总裁之真爱千言万语

    冷酷总裁之真爱千言万语

    “没有了你再美好的东西都没有了意义,回来吧!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一辈子只有你。”
  • 念你许久

    念你许久

    人生难得相遇,或许我们离开,又或许还在,只是,留在青春里的伤疤,像一条赤裸裸的伤痕,那是成长的痕迹,只有等成长了,才明白自己最初想要的却不是最后得到的,但总归谢谢相遇,也谢谢春春中出现过的人,至少他们陪伴你们度过了最美好的年华,别害怕孤独,也别害怕离开,你要相信,你现在所拥有的才是最初美好的模样,就像你爱笑的眼睛一样。
  • 佛说宝雨经

    佛说宝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活着不易

    活着不易

    一群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走上社会后,直面就业压力及物价上涨等因素和生活做着较量。他们身披白领光环,在霓虹笼罩下沦为卡奴房奴,生活举步维艰!他们年轻且富有激情,生活在全国幸福指数最高的成都,时刻与命运进行着争斗。生活纷乱迷离,职场沟壑重重,面对残酷现实,他们失败、颓废、拼搏、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