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89500000012

第12章 春秋记忆(1)

回顾自己半生以来的学习历程.

感到虽有收获,

但毕竟是‘草裉’形式,

为自己没有经历正式的大学生活而遗,

也为自己的很多知识缺乏正确的指导而自愧。

但这都是无法挽回的事实了。

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剧留在个人成长轨道上的印迹。

知青岁月

岁月沧桑,一晃距离我们上山下乡已经过去四十年了。因此近来,在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体上出现的各类纪念文章开始多了起来,包括一些书籍。据悉,老知青们自发组织的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也应运而生。不论是何种形式,其主体大约都是一个:艰苦岁月,锤炼了红心;把青春献给了边疆、农村无怨无悔。金训华、张勇等当年牺牲了的知青烈士们被重新提及,很多知青们又提起了“改天换地”的口号。作为一名上山下乡运动的亲历者,我从1969年至1979年,在祖国的东北边疆——黑龙江省的两处边界(瑷珲县和抚远县)整整度过了十个年头。对知青们所思、所为都有较深刻的了解。用这样的主题来纪念四十年前的这场迁徙式的运动,自己还不能完全苟同。

那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学生们停课闹革命,造十七年资产阶级教育路线的反,横扫一切“牛鬼蛇神”,“革命行动”可谓是如火如荼。记得当时最兴奋的事情就是隔三差五的总有“最高指示”发表。当电波传来那一篇篇“最高指示”时,学生们都要敲锣打鼓,上街欢庆。红旗飞舞,口号连天,整个城市都沸腾了。但当1968年的冬季到来时,我们迎来的是那篇“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高指示”,照例是锣鼓喧天,依旧是惊天动地,然而“小将们”的心里可能已经是“五味杂陈”了。

这样,从1968年开始,全国的各大城市中就陆续开始了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我是1969年的6月随学校的安排,奔赴东北边疆一黑龙江建设兵团的。在此期间,我先后多次去天津车站,送别自己的亲友、同学,当火车鸣笛,徐徐启动时,车站上、火车内哭声一片,用惊天动地来形容毫不过分。哭闹声、喊叫声随风传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然而当我作为主角,站在车厢内望着站台黑压压的人群时,却再也哭不出来了。看着下面嚎啕大哭的人们,脑子里一片空白,茫然不知所措,好像全然不知自己的去向、目标,木讷地望着窗外,呆呆地随着列车离开天津,渐渐远去。

经过两天一夜,铁路、公路的颠簸辗转,我们终于来到了瑷珲县最北端,一个叫老冰沟的地方。这里是小兴安岭的北麓,连绵的丘陵地带中,群山环抱的一片开阔洼地,洼地中间还有一条叫什锦河的小溪穿行而过。按照今天的理念,这里是一个旅游、休闲、度假的绝佳地点。蓝天、碧水、白云、绿树,除了20世纪30年代日本关东军把中国东北作为侵华大本营,修建铁路、碉堡等设施留下的路基、残垣等痕迹外,基本上是处于一种原始状态。春季冰河开化,万物萌生;冬季风雪弥漫,天地相连。这是久居大城市的人无法看到的。

然而,当年置身此地时,却全然没有这样的浪漫与情趣。初至此地的一段时间,还觉得有些新鲜与好奇,然而半年过后,艰苦劳作的强度,政治活动的频繁,饮食住宿的清苦,无疑都带有一种炼狱般味道,使这些“红卫兵小将们”在革过别人的命之后,也尝到了被革命的滋味。于是思乡、恋友、想念父母之情油然而生,且愈演愈烈。夜晚的女生宿舍里,常常传来哭声,而男生宿舍中,更多的是喊叫声,伴随着跑了调的样板戏唱腔。

若只是这种艰苦的磨炼,针对久居大城市的青少年们,也应该是一种好事,真正的影响是这批青年的到来,实实在在地破坏了那片土地恬静风光与环境。在北大荒的冬季,白天常常达到零下二十多度,而夜间则到了零下四十多度。但在那边远的地方,取暖则完全靠伐树来实现,在我们到了那里短短的几年中,就把那郁郁葱葱的山头全部“剃光”了,远远望去,那留着高低不平树根的光秃秃的山顶,常常令我想起家乡批斗“牛鬼蛇神”时给他(她)们铰的“阴阳头”,特别是漫步在山岗、丘陵间的白桦林,树干挺拔、隽秀,夏季的树叶嫩绿,冬日里与白雪混成一体,真有诗情画意之美。还有那生长着阔大叶子的柞木林,也是东北寒冷地带的特产。而这些却都成了我们食堂灶台里、宿舍火炕内的灰烬。到后来,我们要开着拖拉机,拉着爬犁(一种用粗木制作,在冰雪上滑行的运输工具)走上一天才能砍伐到树木。时至今日,每当我听到叶蓓唱的《白桦林》的歌曲时,总是不寒而栗,那发生在白桦林中如泣如诉、委婉凄美的爱情故事,仍然使我有一种负罪的感觉。

北大荒那些散居、散漫的当地居民(大约是多年来从河北、山东等省闯关东、求生存的农民),除了纯朴忠厚的品德闪烁着人性之美外,实在是不能再给予学生们什么有益的“再教育”。相反倒是沾染上了不少低级趣味和其他旧时沿革下来的陋习。至于当时提出的“屯垦戍边”的口号也远未达到,当时建设兵团是由原有的国营农场转变而来,本来就有农场职工在此生存,因此在这块土地上是根本容纳不了上百万的知识青年的(仅天津的知青就有四十多万之多)。倒是使那些在“极左”思潮影响下,部队派驻建设兵团的一些干部有了“用武之地”,他们搞运动、闹派性,甚至以学生们的出身来划线、分派,把文化大革命的余毒延伸到了这天涯海角。

单调、无聊的情绪笼罩在知识青年们的心头,没有学上、没有书读,在无奈、无知中寻找乐趣,因而也闹了很多笑话,发生了不少的荒唐事。喝酒、打牌就成了当时仅存的娱乐活动。尤其是有关“酒”的轶事我们能说出很多,现在想起来还觉得让人啼笑皆非。记得有一次,同宿舍的几个知青开怀畅饮,不觉酩酊大醉。几人相继到房后去吐,结果那些呕吐物被当地职工散养的几头猪吃掉了,后来呢,这几头猪竟都醉倒在回家的山坡上,是他们的主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拖回家,据说一周后,“猪们”走起路来还是晃晃悠悠的。类似的尴尬事还很多,同样是在宿舍内喝酒,大醉后相继睡去。其中一个知青怕半夜起来找水喝,在床头用饭盒预备了凉水,不想被邻床的另一知青半夜起来先找到了,喝了后又迷迷糊糊的在饭盒里撒了一泡尿。等到备水的知青起来喝水时,发现不对,随着大骂声扬手就把饭盒扔向窗外(窗上的玻璃早已被知青们兴奋时砸碎,只剩下窗框犹存)但碰到窗框反弹回来,砸到了另外一个喝酒后熟睡的青年,一饭盒的尿都洒在了被子上。结果呢,是可想而知的,宿舍里打成了一锅粥。

如果是仅仅这类笑话还则罢了,无聊至极时常常酿出大事来。我们邻团一营的知青曾因打赌出了人命,起因是一个北京的知青看上了上海一个知青戴的“上海牌”全钢手表,当时在商品极度匮乏的年代是很珍贵的,几次商量要高价转让都未成。一日那个上海知青忽发恶作剧的念头,说我拉一摊屎,你把它给吃了,就把表送给你。求表心切的北京知青当场允诺,并找到了另外的知青作保人。于是当场拉、当场吃、当场送。事过情未了,一段时间后,上海人又反悔了,追着要表,而那个北京知青说可以,不过要怎样送的,还要怎样还。这样依旧是原程序,保人到场,大家观阵,只是那个北京人拉不出来,只好在厕所里(都是旱厕)偷偷地取了一点……可能是陈腐中毒的关系吧,那个上海知青转过天就高烧呕吐,在那缺医少药的边境地区,几天后竟死掉了。在连队的组织下,双方家长都到了,在连队、团部大闹了一个多月,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渐渐的,一种反抗情绪慢慢滋生。逃跑的、自残的不乏其例,甚至出现了自杀的,但绝大多数的知青还是现实、理智的。争取返城是唯一的目的。而返城的途径却很狭窄,参军、单调或是推荐上学的比例小,竞争激烈不说,更是需要有后台背景,这对平民家庭来说是不可能的。于是病退就成为绝大多数知青返城的选择,装病、造假,甚至吃药致病的大有人在,一种扭曲的心态弥漫在知青中间。发生在我所在的连队中一个北京知青病退返城的过程,就十分典型地说明了这个现象。在一次雨季修房劳动中,这个北京青年不慎从房脊上摔了下来。当时,就动弹不了了。作为公伤连队派人看护,联系治病,确实尽了很大努力,包括多次派人护送回北京治疗。三四年的时间,只落个拄拐行动,我们都看见了他的两条腿粗细明显。残废了,只得回北京去,大家毫无争议。当大家惋惜之余,将他送上回北京火车的时候,想不到他把双拐扔掉了,向大家深鞠了三个躬,感谢多年来的照顾,然后大步上了火车。直惊得知青们目瞪口呆,傻傻的,直到车没影了还没回过味来。后来知道他回北京后找到了工作,竟是在宣武区房管局做了架子工。

若干年后,看一些历史资料和回忆文章才知道,云南的知青们为了争取返城的权利,不惜动用了各种手段,包括集体卧轨,最后惊动了中央。据个人了解,好像还是邓小平同志下决心,才有了后来知青们的大批返城。一个覆盖全中国的重大社会隐患,以从初点回到初点的方式化解了。难忘的是大批返城给铁路造成的巨大压力,似山一样的托运行李,真实反映了人心走向。我的托运箱子是自己回城后两个多月才收到的。

就这样,我以及和我一样年龄的人,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末,从北京、上海、天津以及哈尔滨等不同的城市来到了边疆,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用自己的身心写出了一部沉重的历史。

叙述了过多的情节,目的是想说明个人的主张,对那种单纯以怀旧为目的,又过多地渲染了青春无悔、献身边疆情绪的纪念是绝对不可取的。发生在当年的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是伴随着当时极“左”思潮和政治运动而产生的,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渊源,需要理智的、深入的思考才能得出客观的、准确的结论。因此远远不像我们今天所留恋的那样慷慨激昂,那么诗情画意。明明是蹉跎岁月,怎能无怨无侮;真正是不知所措,如何大有作为;实在是身不由己,变作献身边疆。这种单纯的美化和掩饰,往往成为了一种麻醉剂,陷入了其中而不能自拔。

正确的态度是,悲剧也好,闹剧也罢,都需要我们正视现实。因为一代知识青年已经逐渐老去,留恋昔日的青春、浪漫,情有可原,但在忆昔的同时,多一份理智、多一些思考、多一种反思、多一类触动,将对后人更加清醒、全面地认识那段历史大有裨益。否则,会产生本质上的谬误。再过若干年,这段历史将会更加模糊,甚至歪曲。还历史的真实面目,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

偷瓜

1969年6月份,我们到达黑龙江省的瑗珲县一个叫“老冰沟”的地方,进行“屯垦戍边”。一批不满十七岁的孩子,第一次离家出走,来到了远离天津几千公里以外的“北大荒”,看到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

这里是黑龙江建设兵团的农业连队,以生产大豆、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为了改善兵团职工的生活,也种植了大量的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不久我们发现,在离宿舍约三、四里地的地方,种植了一大片西瓜、香瓜。东北肥沃的黑土地种植出来的西瓜,个大、籽少、瓤甜、水气足。每次都是连队里统一摘收,按排、班分配。咬一口,甜滋滋、凉丝丝的一直爽到肚子里,只是给得太少,不够吃呀!

偷瓜,这是我们宿舍几个顽皮的小伙子共同想到的,虽然排长(是比我们早到这里一年的哈尔滨的知识青年)已经宣布了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同时又反复嘱咐我们瓜地日夜有专人看守,且有枪,遇有动静(有时候熊和狼等野兽也去“吃瓜”),“格杀勿论”。但是,怎么也架不住西瓜甘甜美味的诱惑。说干就干,时间就定好在当天夜里。

天如人愿,当夜空中布满了阴云,没有一丝光亮,正好下手。晚九点熄灯号吹过后,我和约好的另两个人就蒙上被子(北大荒的盛夏夜里也要盖被子),静静地听着周围的声音。因为有纪律,又有风险,心中自然紧张,都能听到自己“砰砰”的心跳。好容易盼到了午夜时分,听着排长的床位上已传出均匀的鼾声,立即下床,指挥另两个伙伴,悄悄开开门,急速的向瓜地方向跑去,估计差不多了,三个人就猫下腰,鱼贯前行。又走了一段,就趴在地下,匍匐前进。想不到这北大荒的夏夜,露水很大,很快就把我们的头发、衣服都打湿了。更可恨的是这些北大荒的蚊子、小咬(一种北方叮人很凶的黑色小虫子)大得很,对于送上门来的“美餐”毫不客气,只咬得我们脸上、身上火辣辣的痛。不敢出声音,只好用手胡撸。总算是到了瓜地,不敢怠慢,赶紧拿出口袋,也顾不上大小生熟了,麻利地装满了几个口袋,每人两个,背在背上,屁滚尿流的往回跑。到宿舍时,已经是凌晨快四点了。匆匆把麻袋掩埋在房后,又悄悄地溜进屋,顾不得擦洗就钻进了被窝。

很快,起床号吹响了。知青们洗漱、吃早饭,准备上工劳动。而我们三人呢,却喊肚子疼、头疼的装病,请了假。等宿舍安静下来时,我们跳下床,相对一看,禁不住都哈哈笑,原来夜里趴在地下打蚊子,又是露水,又是泥土,都把自己涂成了花脸。

同类推荐
  • 飞翔的高度

    飞翔的高度

    本书是作者的精品散文集,包含江山多娇、我爱我家、走进美国等。人与其它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智慧。人的智慧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可限量的。所以,人的智慧才是人类飞翔的翅膀。我们相信我们的智慧,就让它高飞;我们凭借智慧,让幻想高飞,让精神驰骋。
  • 看见

    看见

    本书精选了阿来近年来创作的散文作品40篇,反映了其行走的经历和读写心得。其中,有对熟悉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和人文风光的新观察,有对在病床上经历的点点滴滴的感悟,有对文学新的理解和自己作品新的反思。文字清新、朴素,充满了抒情的气质。读阿来的小说,就像在听他讲一个个美丽的故事和传奇;读阿来的随笔,则像走进他真实的生活和内心世界。
  • 岁月的情帆

    岁月的情帆

    “在一层鹅黄霞影余辉里,一对对归巢的鸟侣飞鸿携翅低吟,又轻悄柔缓地停栖在深灰色的晓夜丛林中。”作者记录下的故事大多是平淡的,夹带着他自己的情感独自品味生活,如他所说“回味人生聚散无常,也恰是这一点,使我们更应该格外珍惜这份心灵默契通达的和悦。”
  • 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

    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

    《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是一本文学随笔。作者张佳玮是专栏作家,活跃在豆瓣、知乎、天涯、虎扑、《一个》等网络和平面媒体。目前旅居法国巴黎。
  • 想过情人节

    想过情人节

    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敏锐,结合自身的经验和阅历、感受和体会,笑谈男人的优劣,戏说女人的忧乐,漫侃恋情、亲情、友情。幽默风趣,寓庄于谐,轻松活泼,清丽率真,是本集突出的特色。
热门推荐
  • 中华医王

    中华医王

    医生,救人?杀人?破案?破除封建迷信?医生的职责到底是什么?宋琛,一名外科医生,因不想杀人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从而陷入了一场争斗之中……不会武不信邪,医德在心,中华医王尽显华夏神威。普通医生在风雨中站稳靠的是人格魅力和那别人不认同的医德!
  • 无敌大元帅

    无敌大元帅

    天有一国。地分八方。其中一方中,有六国雄立,有百家争鸣,而广袤无尽的天地两极,属于太古时代的恶魔正在悄然觉醒,大海之中,更有无数强族虎视眈眈。这是一个属于炼气武者的时代,也是一个属于大元帅的时代。
  • 腹黑总裁别溺爱

    腹黑总裁别溺爱

    他,是星辰市的王者,莫凌集团的神秘总裁,她,是冷家千金大小姐,却因种种事情,被迫出国,几年过后,她又重新归来,凤凰涅槃,看这次她怎么虐渣男,斗小三,却不料,成了某人的“小野猫?”
  • 借用器之千变

    借用器之千变

    一名普通的西班牙语教师盖朝,因为失恋准备在黄浦江边裸奔,然后跳江喂鱼。然而,由于他之前借给了一个奇怪的道士一万块钱,鬼使神差的得到了一件几乎无所不能的神器——借用器小白。有了小白,盖朝能在瞬间借到古今中外杰出人物的任何特长。于是乎,小白在手,天下任他盖朝横着走。为了看马拉多纳裸奔这个不是理由的理由,盖朝这个没踢过一天球的伪球迷成了西甲皇马俱乐部的一员。帮穆里尼奥卫冕欧冠、夺取第一届国际足联金球奖对于盖朝来说似乎不是难事,把马拉多纳推上皇马主教练的宝座,率领皇马欧冠三连霸才是他的终极目标。于是乎,巴斯滕零角度、齐达内天外飞仙、贝利挑球过人、马拉多纳的连过五人重现绿茵江湖,而这些绝妙好球的始作俑者正是——据科学考证,观看本书推荐、收藏者,帅哥更帅,美女更美;炒股的老买涨停板,买彩票会中五百万!谢谢啊!!1
  • 顾小华修仙记

    顾小华修仙记

    北地有山,其名玉皇。山中有庙,其名囚天阁。阁中有厨,唤作顾小华。故事的开始便是如此了......
  • 当土妞遭遇时尚圈男神(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行业)

    当土妞遭遇时尚圈男神(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行业)

    从中部省份小城市来到一线城市大上海求学从打扮朴素的学生妹到时尚品位进阶的国际时尚杂志出版集团实习小助理土妞一不小心掉进了光鲜亮丽的时尚圈,遭遇了形形色色的时尚圈潮男靓女以及奇葩妖孽当土妞遭遇时尚圈男模级男神当土妞撞上时尚圈富二代贵公子……菜鸟级小助理带你窥探被世人羡慕而又颇有神秘感的华丽时尚圈职场生活
  • 萌妻在上:高冷总裁宠不停

    萌妻在上:高冷总裁宠不停

    为拯救男友濒临破产的公司,她把自己高价抵押给了某霸道总裁做人形宠物,未料男友反手就给她扣了一顶绿帽!怒扔绿帽,喻初露赶紧找到某总裁:“我要反悔,钱退你!”某总裁摸摸头,语重心长:“做人呐,要脚踏实地,不要想这么虚无缥缈的事情,呐,结婚证自己收好。”经历一番抗争,她终于从他的人形宠物变成了……持证上岗的人形宠物,期限一辈子,抗议无效,想跑没门!
  • 古龙文集-绝代双骄2

    古龙文集-绝代双骄2

    书中栩栩如生刻画出小鱼儿、花无缺、铁心兰、江玉郎、燕南天、江别鹤、移花宫主、十二星相、苏樱等众多典型人物,是古龙所有小说中篇幅最长,情节最丰富的小说。《绝代双骄》也是一个关于仇恨和宽恕的故事,以仇恨开始,以宽恕结尾,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全书高潮迭起,诙谐斗智,充满幽默,让人笑中带泪。小说问世以来,被改编无数,梁朝伟、刘德华、林青霞、林志颖、苏有朋等明星先后参与演出,陪一代又一代人度过了人生的美好时光。
  • 我是土匪

    我是土匪

    花飞,出了名的小混混。每天就靠收取点保护费过日子,警察局就像是公共厕所每天必要到那去报道。突然一天穿越了,成为了土匪窝子的少当家,从而开始了自己当土匪的快乐生活……
  • 天穹万尊

    天穹万尊

    万古的劫难,各方大能显身手,看一个医药世家的孩子在这个强者的天际中蜕变。战八荒六合,憾九天十地。风云已动,硝烟将起……万古的争仙之路,诡异的天地异变!!!新人,求收藏!!!!求推荐!!!!求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