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89500000014

第14章 春秋记忆(3)

司务长最主要、最繁重的任务就是食堂管理了。农业连队二百多人的一日三餐要调剂改善;连队中几十户职工家庭的米面油盐和副食品要靠食堂供应:连队生活用品的采购、管理和经营,还要保证做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年节假日和连队重大活动期间改善生活及会餐等等。同时还要包括食堂的内部管理。因为除了上士(负责采购、出纳和现金管理的助手)外,还有包括炊事班长在内的十多个女青年。

我在干司务长的这段时间,最使我难忘的就是第一次杀猪。为改善连队的生活,食堂养了十多头猪,并在随时补充。每次改善伙食时,偌大的食堂,包括再卖给职工家属一部分,都要杀两头猪。以往都是请专业的屠夫来完成,代价是猪的上水或下水(上水是心、肝、肺,下水是大肠、小肠及肚)要送给他。这在当时是个不小的损失。因此我决定学习杀猪。

专业的杀猪,是把猪捆住四肢,平放在板子上,用约有一尺多长的杀猪刀,顺着脖子捅进去,直接扎到心脏上,拔出刀时,血就会大量涌出,这用备好的盆接住,并掺入苏打,不停地搅拌,一头猪约能接一洗脸盆血,用来做血豆腐或血肠。猪被捅到心脏动脉,随着血的大量流出,只会挣扎几下就不再动弹了。这时用刀在猪腿上挑破皮,用气管子打气,把猪的全身用气吹起来,再用提前烧好的开水一面浇,一面褪毛。刮净后就可开膛,取内脏、清洗,并破成两半,整个过程就完成了。一个成熟的师傅杀个猪,仅用一个助手,三十分钟就可结束“战斗”。

真正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呀l我曾反复地看过几次专业的高手杀猪,整个程序谙熟在心,终于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决定要“亲自”下手了。

为了能更好地完成“处女作”,我找了四个知青来做助手,整个准备程序非常顺利,烧水、逮猪,捆好四肢,绑在案子上。我把提前磨得飞快的杀猪刀抽出,心里默念着:委屈了,对不起了。然后暗中用劲,一下予就顺着脖子扎进去了,只听猪“嗷嗷”地叫着。我把刀一拔,一个女青年就把盆接了过去,满以为血会哗哗地流出来,不想一滴都没有,那猪反而叫得更厉害了。糟糕l出师不利,这是没扎在心脏上,我比量了一下,又扎了第二刀,仍然不见血,猪闹得更凶了。这下有点慌神了,随后连续捅了五六刀都无济于事。正在我乱了方寸的时候,只见那猪大叫一声,竟从嘴里喷出馒头大小的一个血块来,正打在按着猪上肢的上士的脸上。随着他哎呀一声,松开了手,只见那猪一个“鲤鱼打挺”,翻身从案上摔了下来,它的两个前肢已挣开绳索,竟拖着两个还捆着的后肢在地下爬了起来,大家都乱了阵脚,两个男青年竟抄起食堂的压面杠打了起来。这下更激起那猪的反抗意识,在用力逃生的拼搏下,三两下就把后肢的绳子也挣断了,于是离了歪斜的在连队跑了起来,这时已惊动了连队的很多知青,纷纷加入追猪的行列。那猪毕竟是已重伤在身,倒是没有追多远就被大家七手八脚按倒在地,又重新捆个结结实实,四个小伙子用一根粗木抬了回来。再把它放在案上时,猪的七窍都流出了血,嘴里喘着粗气,鼻子里吐着血包,真是惨不忍睹!再看追赶的小伙子,个个身上、脸上沾满了血迹。这时的我早已经没了主意,不知是谁说了一声,杀不死,就打死它吧。于是有个楞小子,用拖拉机履带上连接的大钢销子朝猪的脑袋上抡了起来,那真是打一下,惨叫一声啊!这样不行,我果断制止了他。又有人出主意,开始打气吧,从后腿皮上割了个口,在打一下气,叫一声的过程中,渐渐地那猪终于断了气。整个杀猪竟用了四个多小时。

不知怎的,那第一次杀猪的记忆长久地留在我的脑海里。过了多少年后,每当走进寺庙的时候,从未信仰过宗教佛学的我,望着那高大庄严的如来佛,心里都会涌上一种不伦不类的祈祷:愿那个生灵原谅我吧!并希望它早日超度,转世时有个更好的结局吧!

由此,我更懂得了,任何事物,每种工作,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技巧。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盲干、愣干只能是自食苦果。

后来呢,自打有了这一次的挫折,再加上我细心的琢磨,杀猪的技能有了很大进步。记得有次掐着表,从准备到把各类下水收拾利索,下锅蒸煮,共用了两小时。

认错

我在抚远县农业连队里,认识了一个复员的老职工——老李头。老李头是大家对他的昵称,他高大的个子,魁梧的身材,半谢顶,络腮胡子,腰板挺得很直,岁月好像遮不住他那行伍出身的经历。还打过几天仗,解放战争赶上了个尾巴。正因为他的经历,所以在那边远的地区,阅历就显得十分丰富,农场职工,包括家属们,一遇到各类大事小情,就都去向他请教。久而久之,老李头也就俨然以权威自居,大有一言九鼎之势了。

老李头负责麦场上的活,每到了冬季,整个连队都没有其他的活计了,除了部分知青上山砍柴外,其他的就都在麦场上,清囤、倒囤,活不累,就有更多的时间聊天了。和知青们聊天,老李头依然不减本色,与小青年们聊起大城市的事,好像也不显得孤陋寡闻。毕竟城市的小青年们是在那里长大的,几次侃后,老李头的权威性好像就受到了冲击,知青们对他不仅不够信服,渐渐开始拿他开起玩笑来了。

依旧是战争的话题才能吸引青年人,因为那都是青年人没经历过的,而且是很感兴趣的。有一次,老李头给知青们讲辽沈战役中打锦州的一段插曲,说部队经过一处铁路桥,因战火已经把桥烧毁,只剩下两根铁轨还孤零零地悬在空中,为了抢时间,解放军从部队中找了一批驾驶高手,愣是驾车轧着两根铁轨开了过去。青年人顿时哄堂大笑,叫喊着:你这牛吹得太大了,一哄而散。急得老李头一边大喊回来,一边嘴里嘟囔着什么,忿忿地回家了。

老李头还有一件留在知青们口头被传为笑柄的事,就是关于狼的名称问题。从我们到了东北起,就知道当地人把狼叫做“张三”,这名字的起因已无从考查了,但从我们到了这个农业连队,碰到老李头后,就听他多次讲:狼和“张三”不一样。狼是狼,“张三”是“张三”,狼大“张三”小,狼在前,“张三”在后(我想,可能是狼与狈吧),为了这事,知青们又多次找到当地人去打听(因老李头也是从部队复员后辗转到了黑龙江国营农场的)都说没有见过,祖祖辈辈都把狼叫做“张三”。这下又让知青们抓住了把柄,常常为此嘲讽他。有一次把老李头逗恼了,站在麦场上大骂:小兔崽子们,见过什么,老子吃的盐比你们吃的饭多,过的桥比你们走过的路都多,信吗?吓的知青们躲在麦垛后面,不知是谁听到这话时,又探头说了一句:是走的两根铁轨的桥吧l接着又引起麦垛后面一阵阵大笑。

其实老李头的这种认真、执著,还真的给知青们带来了很多的欢乐,而且也是我们挺喜欢的人。有时他有个头疼脑热的不来上工,大家都像缺了点什么似的。然而有的知青就过于爱闹,把玩笑开过了头。记得有两个哈尔滨的小青年,总爱到老李头在麦场休息的小屋去聊天,一边聊,一边接过老李头的烟笸箩,卷着关东烟。实际上,他俩是提前在马厩扫起了晾干了的马粪,在卷旱烟趁老李头不注意时掺到了烟叶里。等他俩从屋里出来时,总会找没人的地方蹲在地上哈哈地笑个不停。时间很快过去了约两个多月,这俩小子觉得该“揭锅”了,再假装地“抽”了一口烟后,问:“李大爷,你觉得最近这烟怎么样?”老李头开始时不经意的回答:可能是最近上火了,总觉得这烟不如过去香了呢。两个小青年再也忍不住了,捂着肚子终于笑出声来。有着军人警觉的老李头一下子就明白了,抓起把烟末闻了闻,只见脑门上的青筋暴起,窜到炕边上,边找鞋,边骂道,妈了个吧子的,今天我非扒了你们的皮不可!吓得这两个小青年一溜烟儿地跑没影了。直把个老李头气得浑身哆嗦,趿拉着鞋,骂骂咧咧的追出去好远。

事情闹大了,老李头向连长告了状,连长也觉得这事闹出了圈,下令停了这两个知青的工,写检查,还不给工资。这两个小青年也觉得确实太过分了,老老实实地写了一个星期的检查,并分别地向班长、排长和连长做了检讨。连长觉得这两个小子态度还算诚恳,就告诉他俩:行了,你们去向李主任(麦场主任)道歉吧!李主任气消了,你们就可以上班了。

这俩小青年战战兢兢地到了老李头那里,这老李头一看两个小孩来了,气早消了一半,顿时和颜悦色起来,盘起腿坐在炕上,拉长了音调:“你们来啦,说说吧,你们错在哪里了?”一听见这腔调,这俩人顽皮的本性又涌了上来,嘴里喃喃地不知道说些什么。“你们倒是大点声啊,当初发坏的劲都跑到哪去了?”,在一再地追问下,两个人终于抬起头,但脸上还是闪烁着一丝狡黠的笑意:“李大爷,我们错了”。

“噢,你们错在哪了?”

“我们知道了,狼和‘张三’不一样了”……

上学

上学,是每个青少年必须经历的阶段。而对于我们这一批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上学在当时却成为一种奢望。现在回想起来,这不仅是我们个人,也是社会的一种悲哀啊!

1966年,在我们刚刚升入初中不到一年的时间,文化大革命就爆发了。我们这批还不谙世事的孩子,是根本无法理解那场波及全社会的灾难的。现在回想起来,先是批判《海瑞罢官》《三家村札记》《燕山夜话》等一批大“毒草”,继而是批判新中国成立以来十七年的资产阶级教育路线。还有毛主席“八·一三”接见红卫兵,与宋彬彬(当时的红卫兵)关于“要武”的谈话,社会上“造反”、“批斗”之声不绝于耳。到处是“砸烂”、“推翻”、“再踏上一只脚,叫它永世不得翻身”,我感觉一切秩序全被打乱了。校长、老师,全都成了“阶下囚”、“臭狗屎”,学生们想批谁,揪出来就可以连踢带打。“师道尊严”真的是威风扫地了。我们当时作为“文革”在校生中最低的一个年级,“打砸抢”是不会参与的,但最高兴的事就是“停课闹革命”了。去北京、武汉、长沙搞串联,在北京还受到过毛主席的接见,又瞻仰了毛主席当年革命走过的地方,如长沙师范学校、橘子洲头、“万里长江横渡”的地方等等。十多岁孩子,简直像放出笼的小鸟,看着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有趣,但是独独地忘记了读书、上学。等到学校里相继夺了“资产阶级”的“权”,成立了革命委员会,提出要“复课闹革命”时,已经没有秩序可言了。学生们无法管,老师们不敢管,上课只能是流于形式。记得有次我们班的几个同学突发“恶作剧”的念头,乘老师在教室外休息时,偷偷地弄了半洗脸盆煤末,架在了半掩的门与门框的上边,然后一起敲桌子,跺地板,老师闻声赶来,刚一推门,可怜那盆煤末顷刻扣下,那个曾经被打成右派的高级数学老师被连砸带吓,呆呆地站在那里,头发上、眼镜上,以及全身都变成了黑色。在很多同学的哄笑声中,我却一点儿也笑不出来,怜悯之心、负罪之感倒一起涌上心头。

在那种大环境下,想学习是不可能的,渐渐地,我们几个“黑五类”(当时出身不好的同学被称为“黑五类”子女)的同学就不再上学校了(当时这种不到学校去的被称为“逍遥派”)。我们相互串通,到处去玩,游泳、钓鱼、滑冰,又逐渐地按不同的爱好,分成了一些不同的小群体,如有的侧重于学乐器、装半导体、玩摄影等,而我呢,兼顾着不同的爱好,分别参与到这些小群体中去玩。尤其是自己从小就喜爱文学,慢慢地和有着相同爱好的同学们,包括一些高级的、外校的凑在一起,相互借书看。现在回想起来,自己一生中看过的中外名著,大部分都是这个阶段看的,包括《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东周列国志》、《封神榜》等等,外国名著如《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静静的顿河》、《红与黑》、《堂吉诃德》等等,虽然有些不懂,或不完全懂,但还是囫囵吞枣似地读下去。如果反思这段时间,虽然是没有目的、没有计划地学习,但却是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自己,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也包括动手能力、阅读能力,还包括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

很快,我们这批学生随着伟大领袖“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最高指示,相继上山下乡了。我随着学校的组织安排,来到了黑龙江建设兵团。在北大荒艰苦的条件下,除了辛勤的劳作外,没有任何的“再教育”可供学习。然而庆幸的是,我在这里先后结识一大批来自北京、上海的高年级的知青,他们的学识、修养、观念极大地影响了我,对我今后的学习、成长起到了极大的帮助。在他们的影响下,我在这一时期阅读学习了很多社会科学和理论书籍,如《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费尔巴哈古典哲学的终止》、《退一步进两步》等等,从开始只是单纯地听他们之间相互辩论,到逐步参与进去讨论,无形中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同类推荐
  • 中国寓言与小品名作欣赏

    中国寓言与小品名作欣赏

    为了让广大读者全面了解中国文学,我们特别编辑了《中国文学知识漫谈》,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民族与民间文学、香港与台湾文学、神话与传说、诗歌与文赋、散曲与曲词、小说与散文、寓言与小品、笔记与游记、楹联与碑铭等内容,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作品、增长文学素质的良好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与你相遇在素锦华年(宋词四公子的词与情)

    与你相遇在素锦华年(宋词四公子的词与情)

    宋朝是个文治辉煌的朝代,诗人词客风流蕴藉,笔下生花;翩翩少年花前侧帽,柳边系马。而那些美丽的宋词,就如同活色生香的女子,在歌扇轻摇间回眸一笑,就使大宋王朝满堂花醉。
  • 唐诗三百首导读

    唐诗三百首导读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古代丰富的文化遗产,尤其是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巅峰”的唐诗,至今仍是传统文化中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本书针对市场现状和读者需求,以最经典、最流行的唐诗选本——蘅塘退士编的《唐诗三百首》为底本,按作者分类重新编排,对入选的诗歌篇目进行适当增删,并辅以注释、名家点评、导读三个板块,使读者既能通过精彩的导读语细细品味整首诗作的纯美意境,又能循着名家的视线,直击作品的绝妙之处。
  • 现代情诗的古典底蕴

    现代情诗的古典底蕴

    本书从中国现代情诗切入,探寻古今诗歌的渊源承衍。在传统、西方、现代互动贯通的三维空间里,论析现当代情诗数十年中古典承继的波涌起落,展现其动代行程,论述其诗学理论,论述其古诗底蕴,从而确立中国现代情诗的“史”的位置。
  • 女人独自上路

    女人独自上路

    燕燕的这些文字,既娟秀,义透出刚劲来;既有细腻的抒情笔触,又有理性的顿悟;既有从自已深切感受到的困顿乃至痛苦中,流露出的淡淡的悲凉,同时又足那样坪阔明朗,充溢着作者对生活永不更改的浓烈的热爱和激情。这此文字里,没有的是:媚俗和虚伪。
热门推荐
  • 我欲战神

    我欲战神

    风云叱咤,乱世倾扎!我用这鲜血以杀止杀!只为江山如画,座看天下!
  • 西域要冲:阳关

    西域要冲:阳关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王维笔下幽怨凄凉的别绪,千百年来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弦,也使人们对千古盛传的阳关心驰神往……
  • 星缘爱恋:爱只唱给你听

    星缘爱恋:爱只唱给你听

    他,经过努力后变成了超级大明星,多才多艺的他没有嫌弃她的唱功不好,反而默默地教她,从来不喊累。她,因为唱功不好,被一家传媒公司拒收,只能到另外一家公司报名了经纪人,成为了他的经纪人。通过他和她一起努力,她最终成为了全世界最耀眼的歌星。他们,曾经许下诺言,一定要一起站上娱乐圈的最高端,频繁发生的绯闻,数不尽的挫折,就像一桶墨水一样,践踏了两张紧紧相连的白纸。结局,却泼墨成画,成为了万众瞩目的名画。
  • 不一样的胡雪岩

    不一样的胡雪岩

    胡雪岩身上存在着传统式商人常有的巴结权贵、骄矜浮躁、奢靡享乐等致命弱点,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将他打入冷宫。相反,鉴其兴衰沉浮,察其长短优劣,正可使当代商家引以为戒。
  • 异界魔发师

    异界魔发师

    人称魔发师的一流美发师莫小北,在准备前往巴黎参加美发大赛之时,因为搭乘的班机失事而落入谜样的异空间,成为一位富家少爷!还搞不清楚状况便被家人送往魔武学院学习魔法与武技,在这充满奇异种族与超自然魔法的世界中,他将美发与武技和魔法融为一体,开创了一个传奇的同时,展开了一段不朽的冒险传说。
  • 宝女所问经

    宝女所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病隙碎笔

    病隙碎笔

    当代文学大家史铁生的散文质朴通透,蕴含深刻的生命哲理,被誉为中国文坛最美的收获。长篇哲思抒情散文《病隙碎笔》是史铁生最为经典的作品之一,也是他身患尿毒症后,在透析治疗间隙坚忍写作的生命笔记。是他在深刻的困境中,对神性和人生终极意义所做的一次艰苦卓绝而又辉煌壮丽的追问与眺望。他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探索关于人生命题:命运、爱情、金钱、人性、信仰、健康的心态、向上的精神……共分六部分,243则,字字珠玑,充满着智慧和安详。在幽默旷达的行文中,史铁生自由的心魂漫游在世界和人生的无疆之域,照亮了黑夜中我们每一个人扪心自问的人生疑难。
  • 月光旋梯

    月光旋梯

    本书是诗集。是邓叶艳的诗歌作品集,作品辑录了诗人2005年到2011年的117首诗歌作品。诗歌文字优美,语言流畅,诗所表达的意思和意境,有比较深的意向性思维,给人余味不尽的想象空间。
  • 不灭杀体

    不灭杀体

    实力?突飞猛进,战技?一学就会,炼丹?太小儿科,炼器?不是问题。
  • 天下源自率土

    天下源自率土

    人生只有一世,一世只有数十年,你要怎么活,他要怎么活。无论怎么活,只要精彩。天下这么大,总有属于自已的活法。人生这么短,总有自已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