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90300000010

第10章 亲子沟通(3)

像华这样的孩子,跟农村的留守儿童有什么区别呢?家长自认为把孩子送到好的学校,认为自己已经尽力给孩子创造了最好的教育条件,就算尽到了做家长的责任。殊不知,再好的学校教育也不能代替家庭教育。孩子需要归属感和安全感,需要在爸爸妈妈的爱中长大,这些都是学校教育所不能给予的。

和谐的夫妻关系,会让孩子有安全感和归属感。试想,在一个总是战火纷飞的家庭中,孩子怎么可能有安全感呢?在一个冷冰冰的房子里,即使装修再豪华,孩子又怎么会快乐呢?在一个口碑好的学校中,老师再亲切又怎么比得上家长的温暖呢?

网络上有个讨论组叫“父母皆祸害”,里面有很多心灵带着创伤的孩子在那里回忆父母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在这些孩子的言谈中,很多人都提到了自己看到父母吵架、打架、互相伤害时的痛苦和无助,他们说:“如果让我选,我情愿他们早早就离婚。”

看来,那些名义上为了孩子没有离婚,吵吵闹闹一辈子的家长并没有换来孩子的感激。

其实,教育不仅是指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更包括培养健康的心理,树立健全的人格。孩子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哪怕是谈论一条小小的社会新闻,都是对孩子的教育。

学校培养人,家庭造就人,孩子就像一本书,爸爸妈妈是作者,老师是编辑,社会是读者,家庭教育才是决定一个孩子是否成才、是否幸福的关键。希望老师担负起教育的全部责任,是家长推卸教育责任的表现。想让孩子快乐、幸福、健康成长,夫妻关系先要和谐起来,这是跟孩子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的保障。

这些年,有人提出女孩儿要“富养”的口号,而且提得还很响亮。有些家长就把富养理解为舍得为孩子花钱,其实这个“富养”不光是指物质上的生活无忧,还应该包括精神上的富足,让孩子在家庭教育中感到安全,感到幸福,让孩子在我们的教育中开阔视野,学会独立思考,建立自信,心怀慈悲,知道要何时妥协,也懂得要勇敢坚持原则。

我曾经教过一个女孩,人很漂亮,也很机灵。她给人的最深印象是,同一件衣服很少穿两次。我在感到惊奇的同时也觉得很不安:这对孩子的心理发育不是件好事。妈妈爱打扮女儿,女儿也全身心投入到没有节制的购物中,几乎每天放学她都要去买点小本子、小画片、漂亮的笔等新奇的小玩意儿,而她的学习状况可想而知。

在一次家长谈话中,我非常委婉地向她的母亲提出能不能少给孩子买点衣服的建议。

可孩子的妈妈说:“没办法,我就是爱给孩子买衣服,把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我们亲戚、朋友家的女孩都不用买衣服,光是穿我们不要的衣服就够了。”

“你这完全是在满足自己打扮孩子的愿望嘛。”

孩子的妈妈笑了,保证以后尽量少买。

说到零花钱,孩子的妈妈说,那个倒怨不得她,是孩子的爷爷奶奶主动给的。

这是一个被溺爱的孩子。大人给孩子提供过多他不需要的东西,就是溺爱。妈妈给孩子买的衣服,爷爷奶奶给孩子的零花钱,这些东西家长提供给孩子,并不是因为孩子需要,而是要满足家长表达爱的需要。在所有的爱当中,溺爱是最容易做到的,这样的爱不需要顾及孩子需要与否,只需单方面地不断地做出爱的行为就可以了。

后来,我听说这个孩子的爸爸妈妈在闹离婚,孩子感受不到充分的爱,就变本加厉地从物质上满足自己;家长则忙于自己的感情纠葛,无暇顾及孩子,更是愿意给孩子钱花以落个心净。慢慢地,这个女孩发展到偷偷去拿别人的漂亮文具,偷拿家里的钱,进而偷拿同学的钱……成绩和表现也越来越差。

不要认为只要在物质上无限满足孩子,就能养好孩子,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的精神生活。在孩子身上投入更多精力,更多时间,才是对孩子真正的关心。我想,如果女孩的家长用给孩子买衣服的钱和平时给她的零花钱买一些书籍,陪孩子一起阅读,或者用那些钱做旅游基金,陪孩子开阔视野……把打扮孩子的精力花在滋养孩子的心灵上,这个女孩的童年估计是另一番模样吧。

除了物质上的不恰当给予,还有一种关心也把孩子害苦了,那就是过分关注孩子的智力发展,而忽略孩子的情绪教育。不管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文化,还是高考指挥棒的现实所迫,我们的家长对孩子成绩的重视远远超过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重视,然而非智力因素往往才是决定孩子幸福的关键。

以前教过一个男孩,入学时比最低年龄线还要小将近一岁的样子,也就是说,这个班的孩子普遍要比他大一岁多甚至两岁。

学校反复强调,年龄不到不能收,不符合教育规律,对孩子发展不好,可家长不甘心,反复强调孩子已经认了很多字,计算能力很强等等,硬是把孩子送进了学校。如家长所说,孩子学习没有问题,可是除了学习以外的其他情况就不理想了。

到了三年级,孩子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熊猫”,因为他爱哭、跑步慢,大扫除值日的时候,谁都不愿意跟他分一个组——他几乎不会劳动,他的工作要大家替他完成,就像国宝一样。

每次班主任跟家长联系的时候,家长总是问,孩子的学习在班里是不是拔尖的?当得到老师肯定的答复后,家长就非常兴奋,可当老师刚跟家长谈及孩子因为年龄小,除了学习其他方面都比较吃力时,家长竟然不以为然地说:“慢慢就好了,我就是搞教育的,随着年级的升高,年龄差异对孩子的影响就会减少。”

家长自认为掌握了孩子心智成长的规律,可是到了三年级的“六一”节前,孩子竟然不愿意像往常一样早早来上学了,他非得站在学校门口,等到铃声响起再冲进教室。

这下家长着急了,忙拖着孩子跑来问老师:“是不是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是不是老师或同学伤害到他了?”老师一问孩子才知道是件很小的事情。原来是因为“六一”当天学校要举行跳大绳比赛,在大绳摇动的同时孩子们要钻进去,跳一下,再钻出来,全班同学都要参加接力,比比哪个班跳得多。这下可难住了“熊猫”,每次班里练习的时候都因为他断掉,因为他不敢往里钻,好容易进去了,要么跳的时候踩住绳子,要么钻出来的时候被绳子绊住,他觉得很没面子,偶尔跳成功一次,大家还给他鼓掌,他觉得自己特别没用,更不敢去跳了。

晚上回到家他想让家长陪他练习一下,家长没当回事儿,所以早上他一心只想晚点到校,避开早上练习跳绳的时间。

这位家长一直沉浸于自己的孩子是个“好学生”的意识里, 孩子年龄小,在人际交往、劳动、体育方面频频受挫,一点儿都不快乐,这些他都没有及时观察到。他从来没有想过,一个力不从心的小孩子生活在一群大孩子中间,还得在学习上排在这些大孩子前面,他得付出多少努力。他永远是跑得最慢的,跳得最近的,因为独立自主性差,他总是在班里受照顾,心里能痛快吗?

人遇到难克服的困难时,一般有两种选择:要么斗,要么逃。孩子觉得自己无能为力——别人都会跳,只有自己不会跳,而父母又不帮他,孩子觉得特别无助,觉得自己不被重视,甚至是不被爱,这种感受比他跳不好绳更痛苦,所以他选择了退缩和逃避。

如果刚开始家长体谅孩子,让孩子晚一年上学,孩子会不会更轻松,更快乐呢?往往是家长关注孩子什么方面,就在什么方面折磨孩子,全然不顾孩子的切身感受,就好像孩子只是家长的私有物品,忘记了孩子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想法的人。

当然也有智慧的家长。四年级上学期家长会结束后,我们班小文的妈妈非要感谢孩子的三位任课老师,而且还当面表达了谢意。我挺惭愧的,在学习方面家长和孩子都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孩子的成绩虽然略有进步,但仍然是最后几名。我连忙说:“不好意思,没把小文教好。”

“哦,崔老师,我说的不是成绩。我是觉得孩子的状态特别好。虽然孩子的成绩不优秀,但是她比原来快乐了。以前因为知识掌握得不好,写作业慢,写不完作业,小文很烦躁,经常发脾气。但是现在孩子不管写到多晚都会坚持把作业写完,她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这是三位老师带给孩子的。另外,我也看了她的作文,发现她活动课上非常投入,这也是好的现象……”

最后家长笑着说:“看到她,我就像看到了自己小时候学得混混沌沌的,一直不开窍。我是到了十六岁才忽然开窍的,学习能力大大提高,所以我一点儿都不着急。谢谢你们也能等待孩子。”

听了她的话,我由衷地说:“你和孩子的努力我们看在眼里,怎么好再责怪孩子?孩子有你这么懂她又会帮助她的妈妈,真幸福。”

这个小姑娘的成绩虽然不好,跟同学们相处得却很融洽,也能认真负责地参与班级事务,脸上时常挂着微笑。对于孩子的成绩,妈妈没有指责,没有埋怨,而是选择了接受和接纳。她能敏锐地捕捉到孩子成长中的正能量,能够感受孩子的喜怒哀乐,然后真诚地去帮助和指导孩子,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让孩子可以平静地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长下去,这是对孩子最好的关心。

关心的本质不是无条件的满足,而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不管孩子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我们都要关注他的情绪和需求。如果孩子想要个平板电脑,是无条件地满足,还是拒绝?还是想一想,孩子是感到孤单了,还是因为缺乏认同,想在同学面前炫耀?孩子在学校打架被叫家长,是先教育孩子,还是先问问孩子打架的原因,了解他是否受了委屈,是否是一时情绪失控做了过格的举动?当孩子的情绪和需求得到关注后,他才会觉得自己是被爱的,是幸福的。我们不是不能批评孩子的行为,不能拒绝孩子的要求,而是要先让孩子感到父母懂他,愿意接纳他,那么他才会愿意接纳父母的建议,接受父母的帮助。

“关心关心,关怀到心。”让我们通过孩子的成绩、表现、情绪了解一下孩子的内心吧。满足孩子的需求、接纳孩子的情绪、接纳孩子的独特性、接纳孩子的错误,在直达心灵的沟通中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好沟通就是好教育

指责、比较、威胁、唠叨、命令、讥讽,这样的沟通方式只会破坏亲子关系,让父母的好建议大打折扣。多听少说,多些建议少些评判,身体力行的指导和纠正更能帮到孩子。

亲子关系紧张是很多家庭的问题,那亲子关系应该靠什么去维系呢?血缘和沟通。好的沟通可以维系好的亲子关系,关系好了,孩子自然接纳父母的建议和教诲。但很多家长在和孩子沟通时总是用孩子抵触的方式教育孩子,伤害了亲子关系。具体说来,有这样六种沟通方式深深地伤害了亲子感情,让好的教育变味成坏的教育。

指责。

“进位!进位!我都说了一百遍了,进位以后别忘了加1。粗心大意的毛病你什么时候才能改啊!”

这是指责式沟通,这样的沟通导致了孩子自我评价很低,没有自信,长大以后也很喜欢指责别人,没有包容心。

比较。

比较式沟通是典型的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家长以为通过比较孩子就能进步,其实在家长一次次的比较中,孩子不但没有激起斗志,反而对“别人家的孩子”心生愤恨。

把孩子的威风灭了,孩子也就破罐子破摔了。时间一久,孩子会熟练地运用比较来回应父母:“我们班还有考80分的呢。”

“你怎么光跟不好的比?”

“那你为什么光让我跟好的比?我比好的差,你不满意,我比差的好,你还不满意。到底我怎么样你才能满意?”

其实比较是为了了解孩子在同龄人中的位置,便于家长客观地认识自己的孩子在同龄人中的水平。这些家长心里有数就好,如果拿来打击孩子,只会让孩子自卑。自卑不会转化为力量,只有爸爸妈妈的爱和信任才会让孩子积极地不断超越自己。

威胁。

“你不……我就……”“你只要再……我就……”这样的方法在短期内往往非常见效,所以家长屡试不爽。

家长威胁孩子的方法很多,总的来说都是在传递一个信息:如果达不到要求,我就收拾你。

被家长威胁的孩子,内心是非常不安的。孩子得到的心理暗示是:“我做不好,爸爸妈妈就不再爱我了。”如果孩子内心足够强大,他会选择跟家长对抗,但大多数孩子会因此变得非常胆小,没有安全感,害怕哪一天一不小心就不被爱了。

唠叨。

喋喋不休,没完没了的唠叨时常让孩子抓狂。于是,孩子练就了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的“绝世神功”。

当家长就一件孩子做得不太好的事情说孩子时,孩子往往感到很不好意思,自认自己的确没有做好,但是再唠叨下去,孩子就变得很焦躁,只盼望着家长早些闭嘴,内疚情绪也随之被厌烦情绪替代。

唠叨的家长总觉得自己说得多一些,孩子就会改进得多一些,全然不知,自己的语言已经被孩子屏蔽了,说再多也没有用。

命令。

爱命令的家长往往比较强势,他们的话一经出口就没有回旋的余地。时间一长,孩子的交流欲望自然就被打压,拒绝跟家长沟通了。

在一项调查中,有接近四成的孩子表示最讨厌爸爸妈妈命令他们,因为他们觉得爸爸妈妈一点儿都不尊重自己,丝毫没有考虑他们的感受。而总是被命令的孩子,会失去更多自己做选择的机会,渐渐地失去了创造力。

讥讽。

有些家长喜欢正话反说,总觉得把孩子狠狠地噎一下,教育效果会更明显。

同类推荐
  •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孩子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孩子

    孩子走在马路上,有交通危机的顾虑;孩子去上学,有被大孩子欺凌的可能;现在更有被报复社会的极端人员危害的可能;孩子去游乐场游玩,也会发生无法预知的危险等等。身为家长的您,不可能每天24小时一直守护在孩子的身边保护他。即使发生意外时您在孩子身边,也有可能和孩子一样不知所措。所以,家长除了要教育孩子自我保护的概念,也要跟孩子一起学习预防发生意外的方法,以及一些简单的急救方式。本书介绍了如何防止交通意外,在校园、游乐场、家庭等各种环境下的意外发生及预防。针对孩子已发生的几大意外作说明,让父母,老师以及孩子可以清楚了解各种意外发生的预防。这是一本让孩子了解危险,远离伤害,家长和老师们必备的书。
  • 名家教子书:母亲的榜样(中国篇)

    名家教子书:母亲的榜样(中国篇)

    本书让您迅速了解大师教育智慧的核心内容,从而能够轻而易举地亲近和理解世界教育大师的智慧,感受世界经典教育方法的巨大魅力。对于那些渴望获得成功的教子经验的中国父亲和母亲来说,本书是一部有很大参考价值的家庭教育读本,甚至可以说是一套权威而完善的教育宝典。汲取榜样母亲科学的教育理念,成就优秀孩子辉煌的发展轨迹。本书介绍了近现代中外36位成功母亲的教子经验,这些“榜样母亲”的教子经验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哲理,在中外家庭教育的历史上有着广泛的影响,意义深远,而且她们的教育智慧在今天的实践中依然不断地被运用。
  • 顺产是件美丽的事

    顺产是件美丽的事

    顺产让妈妈更健康,让孩子更聪明!真实有趣的顺产经历,专业权威的医师点评。全方位护驾美妙的孕产旅程!造人是件技术活,健康顺产是王道!既想生出健康聪明的天才宝宝,又想保住麻辣俏妈的迷人宝座,准妈猫猫煞费苦心,直路弯路捷径长途都尝遍,留下了一段爆笑阵阵、天雷滚滚的美丽“顺产史”。
  • 父母课: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经典译注大全

    父母课: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经典译注大全

    现在的孩子们似乎越来越难管教了。只要他们不那么叛逆,不那么难管,甚至不挑食、能按时完成作业,家长们就感觉心满意足了。培养一个行为合乎社会伦理,心理健康,有自我控制的精神和能力,为了确定的目标努力前行的孩子,似乎已经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不要说给孩子讲些自己都觉得太老的“老道理”。这些道理在哈佛、耶鲁还是一片荒地的时候已经教育着中国人,这些道理不是让人如何成功,而是教育下一代如何在社会中长久地生活下去,对准的是经常出现在孩子身上的缺陷、毛病、弱点。在他们人生起航的时候,给他们讲讲老辈传下来的话,是一份最好的礼物。
  • 引导青春期女孩全书:10~18岁女孩的父母必读

    引导青春期女孩全书:10~18岁女孩的父母必读

    本书针对女孩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用生动的故事讲述了女孩成长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指导家长当好女孩青春期的良师益友。
热门推荐
  • 笑战天极

    笑战天极

    百无一用是书生,。纸扇轻摇,青衫束发。看我哭,看我笑!看我蹒跚清道,笑伊人,梦多娇。
  • 妖瞳公主

    妖瞳公主

    撒花国的霓裳公主,一个华丽而又寂寞的名字,宛如她的人生。十六年间,在梨山之巅的夕阳影里,一只青铜鸟、一盏梨花酒陪着她独坐梨花枝下,望着晓星残月,黯然神伤;十六年后,国将破,民流离,这个性格寡淡的女子从此踏上了多舛噩运的征程。她涉世不深,好在初下山时,命运让她遇见了灵魂的主人——一个有着传奇家族背景的男子。
  • 魔手遮天

    魔手遮天

    “善恶因果颠倒,世道阴阳逆乱;不能忍,则残忍。”待到成魔日,魔行诸天,无法无天。血染苍天时,便是朱天临。(已开新书,望支持,黑暗流)
  • 破解电磁场奥秘的天才:麦克斯韦

    破解电磁场奥秘的天才:麦克斯韦

    记述了伟大的科学家麦克斯韦的科学人生,他是继法拉第之后,集电磁学大成的伟大科学家,他依据库仑、高斯、欧姆、安培、毕奥、萨伐尔、法拉第等前人的一系列发现和实验成果,建立了第一个完整的电磁理论体系,科学地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揭示了光、电、磁现象的本质的统一性,完成了物理学的又一次大综合。
  • 逆天魔龙记

    逆天魔龙记

    一个身负魔龙血脉的孤儿,看他是怎样一步一步逆天成神!
  • 血染琉璃:恶魔的泣泪新娘

    血染琉璃:恶魔的泣泪新娘

    “哭啊?怎么不哭?”苏子煜清澈的眼底露出了深深的恨意:“给我哭出来,听到没有!”曦陌嘴角勾起一丝凄美的笑容:“你有什么资格让我为你落泪?”苏子煜残虐的伸出舌尖舔舐掉了刀尖上的血液:“你夺走了我最珍爱的东西,我也要你付出代价!”“不!”凄楚的叫声回荡在古老的别墅,那声声哀求无法换回曾经的誓言。“你负了我,终究是欠下了债。”“你伤了我,这是你的惩罚”当昔日唯唯诺诺的她化身绝美模特归来之时,恶魔再度伸手将她圈入自己的世界,肆意的狂笑:“你的命是属于我的,一辈子也不会改变!”锋利的匕首深深的插入了苏子煜的身体,曦陌的眼底冷漠无情:“我早已没有了心,如何是你的?欠我的债,你终究要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鸦——CROW

    鸦——CROW

    独自守护一个城市却毫被人所知,继承家族使命却想要斩断这一切羁绊的默默无闻的英雄的故事。“为了她和它我愿付出我的生命!”“为了心中的正义,我愿与一切为敌!”
  • 时空完愿者

    时空完愿者

    平凡高中生尹铃萌因“美色”给了乞丐一元却戏剧性的得到对方的认主,通过穿越时空解决某些因个人情感不消散而戾气附物的古珍所出现的问题,以此收集七颗宝石可摆脱认主的银岚并此可以许下一个心愿,收集中遭到神秘男子亦千寻的阻止,最终才发现七颗宝石竟然是。。。而银岚竟然是万年前的王子,他为何以铃萌为主。亦千寻却竟然来自堕落于黑暗的盛世、、、
  • 仙路觅道

    仙路觅道

    一本无字天书,一位孤单少年,游荡在不知何许年月的修仙界,一步步慢慢往前走,只为印证心中的道。这是一本讲述仙道的仙侠世界。
  • 异界无敌万剑归宗

    异界无敌万剑归宗

    雄霸天下中的无敌人物——无名在死之后又奇迹的穿越到了另一个大陆从新开始了他的武功生涯练习了万剑归宗但这一次他不单练习了万剑归宗他想近一切办法加入了那个大陆的十大门派中的六个分别是——融剑门,锐金门、巨木门、洪水门、烈火门、厚土门学到了六种上程功法分别是——融剑术,锐金术、巨木术、洪水术、烈火术、厚土术。炼化了五行之力和轩辕剑成了一代剑师。最终雄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