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08200000019

第19章 中国的封闭与西方的开放(1)

这一章和上一章涵盖的时代会有一些重叠,不过这也无所谓——历史如抽刀断水,无法有明确的分界。

蒙古帝国的开疆扩土与暴力统治

蒙古帝国狂飙于欧亚大陆,成吉思汗一路攻城略地。木华黎①则奉命以“中国国王”的名义,率军掠取已由金国占领的中国北方——中国南方则还在南宋统治之下。忽必烈时代,蒙古人攻击南宋,取得了中国南方。当时,北方的居民被称为“汉人”,南方的居民则被称为“蛮子”。无论是汉人还是蛮子,在蒙古帝国的人群分类中都是地位低下的人。上层是草原上的人群,即蒙古游牧帝国的人众,称为“国人”;蒙古帝国在中亚的人众则称为“色目”,这两类人的地位都高于中国人。

① 木华黎(1170—1223) 蒙古成吉思汗时大将,初为成吉思汗伙伴,从征蒙古各部,屡立战功。蒙古建国,他被封为左手万户,后在闻喜(今属山西)病死。

蒙古人作战,没有后勤补给,千里奔袭,粮食取自敌人。大军所在,也是因需要而随时就地征发给养。蒙古帝国的诸汗国,都以武力占领的方式统治地方,随时随地分兵四处“打草谷”①,百姓不胜其扰。有些地方,例如伊利汗国,有当地人自愿出头,包办征收钱粮,供给蒙古可汗。这种人既得到蒙古驻军的欢心,又替百姓解决了不时之扰,而且包税还有利可图,日久之后,便反客为主,俨然成为地方政府:伊利汗国包税人就成为莫斯科大公,终于建立了俄国的统治王朝。

① 打草谷 《辽史》卷三十四《兵制》:“人马不给粮草,日遣打草谷骑四出抄掠以供之。”辽初,军队出征,这种无专门的后勤保障,靠军人自筹给养,掳掠民间粮草财物的方式,被辽人称作“打草谷”。

蒙古帝国统治中国也是分兵占领,分兵驻防。蒙古人自己的军队以及从西域、中亚调回来的色目签军,分别在中国各地驻军。驻军的单位主管称为“万户”,地位相当于今天的师长。他们没有真正的税收制度,在需要物资或粮食的时候,便派出军队,四处搜刮。中国正史《元史》等汉人士大夫编著的典章制度,多是汉人学者一厢情愿地盼望元王朝能够做到之处。

成吉思汗(1162—1227)即元太祖,名铁木真。成吉思汗十四年(1219)第一次西征,灭花刺子模,遣军攻入钦察,在喀勒喀河击败斡罗思和钦察联军,占领中亚大片土地。二十二年,灭西夏,在六盘山病死。元朝建立后,追尊为元太祖。

其实,中国境内的蒙古地区,甚至在忽必烈时代,也不过是蒙古许多地方汗国之一。在中国的区域内,除蒙古和西域的各种军队外,还有许多地方军阀盘踞各地。历史比较悠久的地方军力,例如河北的汉军元帅,史家、张家等军阀世家,前后对金、元势力俯首称臣,俨然成为独立的政权。

在进攻南方以后,汉军元帅张弘范①的军队乃是主力部队之一,俘获了文天祥。元末义军蜂起,最后保卫蒙古残余的军队,乃是盘踞在山西、河南和陕西的王保保②、李思齐③、张思道④等人。虽然有一个蒙古名字“扩廓帖木儿”,但王保保是汉人,他的部下大多也是汉人。为保蒙古政权,他对朱元璋抵抗最力。朱元璋颇为赞赏王保保,称他是“奇男子”。李、张二人的名字,十足反映出理学的观念。可见这君君臣臣的伦理观念已经代替了华夏、夷狄的民族观念。朱元璋自己称帝后,也非常注意提君臣的伦理。

① 张弘范(1238—1280) 元大将,字伸畴,涿州定兴(今属河北)人。至元十五年(1278)任蒙古汉军都元帅,南取闽广。他使弟弘正为前锋,俘文天祥于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次年灭宋。

② 王保保(?—1375) 即扩廓帖木儿,元末沈丘(今属河南)人,察罕帖木儿甥,自幼被养为义子。察罕死后,他代为统帅,于至正二十二年(1362)冬破益都,后被封为河南王,总天下兵。

③ 李思齐(1323—1374) 元末罗山(今属河南)人,字世贤。至正十二年(1352),他与察罕帖木儿同时起兵,镇压红巾军,后割据一方。明洪武二年(1369),他穷蹙降明。

④ 张思道(1329—1409) 即张良弼,元末期著名将领。他曾官拜陕西宣慰使、参知政事、湖广参知政事、陕西左丞相等职。洪武二年(1369),徐达率军进入陕西,李思齐降,王保保北逃,张思道耻为明用,遂隐居。

就整体说来,元朝时期的中国,“汉人”和“蛮子”能做的其实非常有限。如上一章所说,象征性的科举,分为左、右两榜,汉人和蛮子的一榜,取录人数远比国人和色目那一榜少。汉人和蛮子在录取后被授予的官职,也比国人、色目低下,而且大多只是“教谕”①之类的闲职。

庞大的蒙古帝国包含许多单位,由王子们分别占领,中国是其中之一。但蒙古人最后都被汗国的文化同化了:在中亚和西亚一带,他们被伊斯兰教同化;在印度,则被印度文化同化;在中国,经历了朱元璋的北伐,退回草原,建立后元,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南的内蒙古最终被中华文化同化。

蒙古占领中国时,乃是一个依靠暴力统治的帝国,而继承元朝的明代,以中国农民为主力的革命,从蒙古手上夺回了中国。明代革命,本是以明教信仰团结起来的抗元活动。在朱元璋将要建国时,才得到儒家学者的支持。

① 教谕 学官名,宋代在京师设立的小学和武学中始置,元、明、清为县学学官,掌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

明朝皇权高度集中

朱元璋建立的政权,大体上是按照汉代和宋代规划的皇权与文官体制。明太祖称帝后,大量杀戮功臣,他死后,列王争夺王位爆发的“靖难之役”①,又是一轮“排除异己”。因此,永乐年间,开国初期的文武老臣几乎全部消失,皇权全无约束,明代皇帝的绝对专制,超过了汉代以后的任何王朝。

明代的政权和皇帝的权力,在中国历朝中是最为绝对的。明太祖废除宰相以后,皇帝直接管理政务,谏官、言官几乎不能按照法定的职权约束皇权。明代的“延杖”②,常常当廷活活打死批评政权的大臣。在这种暴力皇权下,文官制度根本无法平衡皇权。

明代的太监,权力出自内廷,却可以干预政府的政务,拥有更大的权力。宦官监军制度,使其得以随时干预备政府单位的施政。再加上内廷的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随时可以逮捕、拘禁、处死官吏与百姓,因此,这个政权可说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见的专横暴力。

① 靖难之役 明太祖为加强皇权,分封诸子为王。北边各王握有兵权,势力更大。惠帝(太祖孙)即位,因尾大不掉,用齐泰、黄子澄策,先后废削周、齐、湘、代、岷五王。建文元年(1399)燕王朱棣起兵北平(今北京),以讨齐黄为名,号称“靖难”。建文四年燕兵破京师(今江苏南京),惠帝死于宫中(一说逃亡)。朱棣即位,是为成祖。

② 廷杖 皇帝在朝廷上杖责臣下的肉刑,始于东汉,其名则始于三国吴。从明太祖开始,廷杖成为常刑,多有毙于杖下者。

虽然明代文官享有若干特权,例如,明代的士大夫拥有财产免税的优遇,然而,直到明朝晚年,以士大夫为主体的东林党①和复社⑦才有批判皇权的运动。他们为此付出的代价也十分巨大,无数敢言的儒生牺牲了性命,就是为了提出批判和抗议。

明朝政府压制对外贸易导致经济落后

明代的商业活动其实相当活跃,海上贸易触及整个亚太地区,从官私贸易中均取得了巨大的利润。可是,内廷派遣太监经营,与民争利,导致民间难以累积足够的资金形成再投资的资本,从而无法发展更大的生产力。

农业方面,明代从开国时代起,就常常掠夺富人财产,以支持军队和公共建设。明代对农业征税,以土地产量为主。官、绅、僧、道,都享有免税的特权,更不要说分封的亲王和他们的子孙了。政府养兵的卫、所军户,持有的土地也是免税的。因此,明朝征收的土地生产税并不能应付国家的支出。一有重大事件,例如对外战争或皇室典礼,政府就要以“派捐”的方式向百姓征收额外的税赋。这些派捐对象当然是以有能力出钱的工商人士为主。于是,虽然明代对外贸易兴盛,应当刺激生产事业韵继长增高,但民间产业却经不起一次次的派捐。

① 东林党 指明朝晚期,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政治集团。神宗后期,政治腐败,矛盾激化,万历二十二年(1594),无锡人顾宪成革职还乡,与高攀龙、钱一本等在东林书院讲学,讽议朝政,评论人物,得到部分士大夫的支持,于是称为“东林党”。

② 复社 明末江南士大夫的政治集团。崇祯初年,一部分江南士大夫继东林党之后,纷纷组织文社。太仓人张溥和张采等合并应社、畿社等江南文社,称为复社。顺治九年(1652)复社被清政府取缔。

与同时代欧洲自由城市发展的资本主义相比,中国根本没有经过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阶段。15世纪,世界大洋航道开通,商业力量经营高桅大船,深入东方海洋。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民间也有许多人企图赶上大洋航道开启的商机,但是,私人投资的海外贸易既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又因为常常和日本九州的海上集团合作,而被认为是倭寇的同伙。所以,本来可能发展国际贸易的海商集团,不是在战斗中被摧毁,就是被管理海外贸易的派捐或被皇室掠夺了利润,消耗殆尽,没有积累为国际贸易的资本。正当世界第一次走向全球经济体系的时代,中国不但没有把握这个时机,还加以种种阻力,错过了可能获得的资源。

明代虽然有过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的壮举,然而,这七次远航的舰队,并没有在世界大洋航道开拓的历史上留下长远的影响。永乐之后,中国的海疆时开时闭。整体讲来,明朝是相当封闭的时代。蒙古退回草原以后,徐达①修筑了今天被称为“万里长城”的边墙,从此中国对于北方一直采取守势。

① 徐达(1332—1385) 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元末参加朱元璋军,与常遇春同称才勇。朱元璋攻灭张士诚,北上灭元,都用他为大将军。有谋略,行军持重有纪律,死后追封中山王。

明代私人投资的海外贸易既得不到官方支持,又因常和日本九州海上集团合作而被认为是倭寇同伙。图为《筹海图编》局部,由明代抗倭最高统领、浙江总督胡宗宪组织编纂,已将钓鱼屿、黄尾屿和赤屿等岛屿纳入了明朝的海防区域。

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所谓“九边”①,将中国关闭在草原之外,从此再也没有追奔逐北之心。东边的建州卫②等部落与明代政府的关系,正如古代的羁縻府州,遥奉中央号令而已。

沿海一带,从山海关到今天的厦门,许多地方都在海岸上建筑边墙。我曾到过山东的蓬莱和威海,两地都有地势险要的山壁。然而,明代的卫所在这些海防要地,也像北方修建万里长城一样,沿着海岸边修筑起蜿蜒起伏的城墙。对着大海筑墙,乃是一种保守自卫的心态,对墙以外的事情没有兴趣。

这种封闭的心态,正像朱元璋起义时的口号:高筑墙,广积粮。并且,留下了一个保守的传统。因此,明代虽然具备了对外接触的条件,例如元朝时长期使用的横跨欧亚大陆的驿站,但在明代筑边墙之后,通往西方的驿站除哈密以外,都不再使用。

明朝经历了大洋航道的开放,西方的列强——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再加上东方的日本,纷纷扬帆而入。中国的澳门被葡萄牙人当作入华据点,许多天主教教士经此地,带来了西方知识,但这些对明朝的社会和文化影响微弱。

① 九边 明北方九个军事重镇的合称。明王朝为防御中国北部境内游牧部族侵扰,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分命大将,统兵守御。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榆林)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又太原与固原以近边亦称二镇,合称“九边”。

② 建州卫 明代女真诸卫之一,于明永乐元年(1403)所置,在今图们江一带原女真人所居地区,以阿哈出(后赐姓名李思诚)为指挥使。

这并不是说中国民间对外来的刺激没有反应。华南沿海的居民,不断向马来西亚等地移民。中国的移民,实际上是偷偷摸摸进行的,政府并不准许他们外移。历史记载:有人在外移若干年以后,回到故乡,向政府请罪,得到政府许可,回归本籍。

在东南亚一带,华人开辟的社区为数不少,有成千上万的华人聚居。但是在明代朝廷看来,这些都是私自外移的不肖奸民。在大洋航道开通之后,海外的华人社区对于海上的贸易已经非常熟悉,广东、福建、浙江的老百姓纷纷投入海外活动。他们可以远从安徽聚集资金,在广州、福建造船出海。

中国人的海上活动集团其实也相当活跃,只是相比欧洲海上列强以及日本等国的海上集团来说,他们不仅不能获得政府的后援,反而被政府看作不肖之徒。这种处境,使中国的海上集团不得不和其他国家的海上集团合作。明代倭寇,十分之六是华人。当海上列强支持明朝的人民在海外开拓的时候,明朝政府却在大力地打击中国人的海上活动,中国人遂不自觉地放弃了参加全球经济网络的机会。

思想封闭使明朝走向覆灭

同类推荐
  • 三国之云风起

    三国之云风起

    (穿越,地点:落凤坡)咦,不小心穿越了。还不知什么情况,前面一个骑着白马长相奇怪的将军突然转身问道:“听说汝是西川人士,可知这地名为何?”正想支支吾吾的怎么混过去,忽然另一些零碎的记忆纷涌而至。不禁脱口到:“回军师,此地名为落凤坡。”此言一出,心里万千草泥马飘过,还有这么玩人的吗?
  • 重铸大商

    重铸大商

    朝纲不振,诸侯蠢蠢,这是我的王朝。酒池肉林,昏庸残暴,这是我的一生。重生成纣,肆写人生。朕统殷商,谁人可争。愿天佑我殷商,护我社稷。朕当重铸大商,定万世之基,不负众生所托。
  • 南宋大相

    南宋大相

    一个普通的少年,曾经有一段奇怪的梦中世界经历。与岳飞一起成长,与秦桧同朝为官。一个南宋宰相的故事,一个逐渐改变历史的过程。穿越,本就是为了弥补心中的遗憾。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段遗憾的南宋历史,且让我们用心弥补。
  • 重生之超级秦始皇

    重生之超级秦始皇

    一个普通学生意外成为秦王嬴政,看他如何笑傲战国,横扫天下!
  • 你若来我就等

    你若来我就等

    这是有关几代人的等待和希望的故事。带有先锋性质。
热门推荐
  • 魅影倾城之傲视天下

    魅影倾城之傲视天下

    她美艳绝伦,举止优雅,可谁知她是特工。世事无常,一朝穿越,看她倾世之举。
  • 燕台随笔

    燕台随笔

    这是一本别具一格又不同凡响的随笔。它只有八章、六十篇短文,但它的题材是多样的,有政治随笔、思想随笔、研究随笔,也有传统的游记和亲情文章。它的写法是多变的,有的是一泻千里的滔滔政论,有的是心思缜密的论说,有的又是潺潺流淌的美文。而不论是何种题材和笔法都是照亮人心的一束阳光。
  • 火场三十载异世记实录

    火场三十载异世记实录

    一个火葬场烧尸工的三十年的,最真实的恐怖经历。家里因为没钱供我读书,我被迫辍学,十九岁的我,前途一片茫然,不知是去?是留?梦想与希望俱灭。然而,天无绝人之路。我意外看到一家医院招收看尸工,便去应聘,很轻松就成功,开始了我的第一份工作......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在医院里短短的几个月里,我竟两次遇鬼:一个被脸朝下埋葬的女子,六个半路出车祸的丧乐手,每一场都让我惊心动魄,每一次都能在死里逃生。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一番巧合之下,有幸进入了当时最大的火葬场,开始了真正的噩梦......
  • 荏苒晨光

    荏苒晨光

    当面前有俩条道路,当你迷茫不前时,会遵从自己的选择,还是遵从绝对的理智。又或者,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我不相信沧海桑田,海枯石烂的誓言,我只相信自己;所以,无需誓言,我也会爱你,因为,我选择了相信你……
  • 异界之神者

    异界之神者

    佳鑫——修真界万年难得一遇的奇才,遇奇缘得修神功法-道法自然。以三十之龄便达到仙人境界,一时成为修真界人人羡慕的存在;殊不知一入仙界就逢大劫--幸好得转异界。。。剑圣剑神、法圣法神那不是高手,剑神法神不过相当于我修真界一看门童子——元婴期修为,之后分神、出窍、渡劫、大乘期高手算什么?那仙人呢?
  • 吞尽虚空

    吞尽虚空

    南风,常山派的一个杂役弟子。从小就特别胖,长大之后更是彪悍的不行,奈何性情软弱。常常被周围的同门欺负,一直忍辱负重。直到有一天他在偶然的机会下得到了一个法门,从此命运转变,一路成为至尊强者!“我从小就愿意吃,除了人之外都吃。什么功法,神通,法宝,神药统统给我吃吃吃~!”
  • 妖化界

    妖化界

    曲折人生,坎坷红尘情。心中无愧对他人,天算人,戏我一生,错背妖名。索性化妖,屠界与天争。
  • 蜀仙妖恋传

    蜀仙妖恋传

    修仙路,逆世情,红尘炼道心!
  • 神魔宴

    神魔宴

    大改已删!感谢创世中文网,感谢各位读者的支持!
  • 东溟奏稿

    东溟奏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