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08500000028

第28章 一个难解的世界奇迹

余秋雨:屈原是一个世界奇迹。

第一,他的死距今已有近两千三百年,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里,却被那么多中国人年年祭祀,这在世界历史上找不到第二个例子;

第二,这个被祭祀的人不是皇帝,不是将军,也不是一个哲学家,而是一个诗人;

第三,对孔子的祭祀,主要集中在曲阜和各地的一些文庙里,而对屈原的祭祀却遍布全国任何角落,只要有江河,有村落,到了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到处都在祭祀;

第四,虽然有那么多人在祭祀他,但是能够读懂他作品的人却少而又少,大家其实是在祭祀一个自己并不了解的人。

这四个奇迹加在一起,就构成了中国文化一种非理性的惊人动员力。这种情景已经远远大于祭祀对象本人,而是反映了一种大众的精神需求。我们平常研究中国文化,大多只是针对一个个作者和一部部作品,忘却了数千年来一个庞大人群不约而同的集体行为。我觉得在文化上没有别的事情比这件事情更宏大的了,直到今天我们只能惊叹,不能读解。

正因为不能读解大众,我们只能回到屈原。但一说到屈原,我们又有可能一下子陷入咬文嚼字的泥坑。首先应该花一点时间想一想自己的祖父、曾祖父年轻时划龙舟的姿态;祖母、曾祖母年年包粽子的辛劳,想想那些充溢在中国大地,甚至世界很多华人社区的划船声、粽子香……

屈原活了六十二岁,这个时间不算太长,也不算太短。我们可以把他的一生作一个简单的划分。

第一阶段:年少得志,二十二岁就做到了楚国的高官;

第二阶段:受到小人的挑拨,失去君主的信任,离开统治核心,郁郁寡欢;

第三阶段:楚国遇到外交灾难,由于耿直地谏言,第一次被流放;

第四阶段:第二次被流放,长达二十年,直到自沉汨罗江。

为了更多地了解他,我想听听诸位对他人生起点的看法。

王牧笛:屈原出生于公元前三三九年,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庚寅日。据说庚寅日出生的男人很特殊,当时被认为是一个巫神。传说,屈原出生当天他家屋顶上有道彩虹贯顶,这成了屈原此后追溯自己生平时引以为荣的资历——《离骚》开篇就说“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他多次提到自己这一脉与黄帝的渊源,从小就树立了一种“家族荣誉观”;他接受的教育不光是楚国当地的,还包括中原的诗书、礼仪、经书的浸淫。屈原在楚国当外交官的时候,在齐国的稷下学宫跟学者名流们泡在一起,充分浸染了那里的学风。

王安安:屈原年少得志的时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一八年——这一年的春天,屈原出使齐国订下“齐楚之盟”,受到齐宣王的赏识,在政坛崭露头角。屈原逐渐被楚怀王委以重任,“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就是帮助楚怀王制定内政外交的重大政策方针。

余秋雨:屈原出身的王族世家已经有点败落,所以贵族的“贵”,是贵在他所受的教育上。司马迁说他“博闻强识”,说明他接受教育的效果很好。估计他的形象不错,否则《离骚》里不会有那么一些句子,描述自己喜欢在服装上下功夫。

根据自己家庭的历史以及自己出生的时间,他突然觉得自己有某种“天命”。《离骚》也就由此开篇。血统的高贵、地位的高贵、知识的高贵、形体的高贵、姿态的高贵,成了他文学陈述的进入方式。其实,也是他政治生涯的进入方式。

不过这也带来一个麻烦:他们很容易进入政坛,却不懂得政治生态。其中最优秀的人物更会因坚持理想而不愿趋炎附势。屈原,就是这样一个人。理想化的洁癖使他在心态上缺少弹性。因此,当我们看到屈原在作品中不断强调自己的高贵、洁净时,我们就知道,等待这位男子的一定是悲剧。

何琳:他那些理想高远的话,包括那种自豪感,可能别人不好理解,如果不能沉浸到那个世界中去,就会认为他是自大。其实那不完全是自大,而是一种理想,把自己跟天命放在一起的理想。因此,他的悲剧不是自大者的悲剧,而是理想者的悲剧。

余秋雨:说得很对,但请注意,“理想”和“自大”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概念。理想者的内心必然会有自大的成分,“不自大”的理想者,只是把“不自大”当作一个实现理想的亲民策略罢了。但是,屈原没有这种策略。

没有策略而跻身政治,就会遇到一个天然的困境:即使是潜在的盟友,也都没有那么高贵和纯净。当你没有争取盟友的能力,只是企盼着人们的理解,那么这种企盼一定落空。一切潜在的盟友都会因你的骄傲而产生心理隔膜,自然地投向一些笑脸,而那些笑脸很可能出自小人。请注意,不是投向有强权的坏人,而是投向小人,因为小人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让一切投向他们的人感到一种处于中间状态的安全。于是,小人的队伍大大扩充,而原先潜在的盟友,也必然在小人的王国里激发出更多的小人心理,形成一种辽阔的政治气候。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屈原很快就置身于觊觎、嫉妒、冷眼、误会的包围中。

好,那就让我们说说这方面的事情吧。哪一位来说?

丛治辰:那就我来说吧。屈原年少得志,受到楚怀王的信任和重用,因此招来很多嫉妒者,其中的上官大夫靳尚就策划了一件事情:屈原正在替楚怀王拟定一个宪令(国家法令),他来了,说:“你能不能把宪令的草稿给我看一下?”屈原想:“我把草稿给你看了,被你私自篡改岂不麻烦?”于是拒绝了,那人就灰溜溜地走了。

这个人为什么会跑过来看草稿呢?因为屈原老说自己是“受天命”的,政治主张上很“改革”。而靳尚,包括后来参与到陷害屈原事件中的公子子兰、郑袖都是保守派,这个草稿很可能倾向于改革,屈原担心让他们看了,他们会篡改。于是,就把靳尚给得罪了。加上以前的一些积怨,他就到楚王那里,演了一出小人戏。他一见楚王就说:“大王啊,您要改革,为此要做个宪令,大家都知道这是您的英明,屈原只是给您打个草稿罢了,谁知他每写完一条就出去吹嘘,说:‘你看看我多牛!这些都是我写的!’”小人不仅会对当权者谄媚,而且很会抓住人的弱点:屈原确实有点自恋!这么一挑拨,楚王果然很不高兴。屈原就这样遭到了楚王的疏远,以至流放。流放是屈原的不幸,却是中国文化的大幸——正是因为流放的郁闷,屈原才写下了千古不朽的《离骚》。

王安安:屈原的流放是靳尚、郑袖和楚王三人合力造成的。一个成功的统治者、英明的领导人,对小人的谗言理应有一套自己的判断标准和处理方法。所以,楚怀王对此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余秋雨:但是,同时你应该看到,造就屈原的深切诗情,恰恰也有这个楚怀王的一份。屈原不管受到多大委屈,对楚怀王的情感一直无边无沿。他走得再远,也把楚怀王作为一个倾诉对象。因此,不管我们多么责怪楚怀王,他也是屈原诗歌中的一个主角。我这么说,又是文学思维与政治思维的一个重大区别了。

即使从政治思维来说,楚怀王也让屈原割舍不下。楚怀王能够在屈原那么年轻的时候对他加以重用,可见眼光独到。他交给屈原的任务,也是当时楚国政治、外交上的敏感点,因此他不能不对屈原的所作所为高度敏感。屈原不可能傲视楚怀王,但纯净如他,又必然把楚怀王对他的任用看作是一种全方位的信任,因此不会曲意奉承,只会安然自得。这种神情,也会让楚怀王觉得不舒服。而这种不舒服哪怕只有一点点,也是小人挑拨的起点。屈原始终不敢承认,他对楚怀王一厢情愿的知心判断只是一种幻觉。由幻觉所产生的期待又切断了他与楚怀王进行政治对话的正常方式,这就造成了无可挽救的分裂。

正是这种分裂,产生了一种正面效果:使中国的文学和诗歌,从政治语境中分裂出来,渐渐自立自为。屈原,在流放地让诗歌流放,并因流放而独立、而伟大。

屈原的生平记载是从遭受诬陷开始的,诸子百家中只有韩非子与他相似。但韩非子主张残酷的刑罚,所以很少得到后人的同情。由屈原,人们开始用集体情感救赎一个个遭受诬陷的文人。

诸子百家的流浪是一种主动选择,而屈原的流浪却是一种被迫无奈。这又构成了另一个起点:自屈原以后,中国知识分子主动流浪的人越来越少,被迫流浪的人却越来越多,最终组成数量庞大的贬官文化。屈原就是贬官文化的起点。

现在我建议谈谈屈原流放的事情。

王牧笛:屈原的第一次被放逐与一次外交灾难有关,他生于“天下一统”的前期——一个纵横捭阖的外交时代。当时几乎所有的政治家都要回答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要联合谁?反对谁?”作为政治家的屈原,对这个问题的判断是比较准确的,那就是“联齐共抗虎豹之秦”。可是,在某种程度上说,他的实践是失败的,尤其是他出使齐国,而秦国的张仪出使楚国,在这场较量中,屈原输给了张仪。原因很简单,屈原的高贵人格中容不下欺骗。张仪用“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的谎言欺骗了楚国,取得了外交联合中的胜利。张仪也好,苏秦也好,韩非子也罢,作为政治家,他们虽说失去了祖国,但赢得了天下,是成功的。但屈原失去了天下,也失去了祖国。他的被放逐、流浪是一种宿命。

刘璇:屈原第二次被流放,是在“六百里事件”后的又一骗局之后:怀王被骗去秦国谈判,被埋伏的重兵抓起来当人质。楚国没有受秦国要挟,而是扶顷襄王上了台。按道理来说,顷襄王应该讨厌上官大夫靳尚,因为当初楚怀王被劫去当人质,就是这些投降派闹的。但这种讨厌持续了没多久,顷襄王就又开始亲近他们,为什么?他这个心态跟南宋第一个皇帝赵构很像,因为怀王还没死,如果怀王回来了就会威胁他的王位。所以,他不希望抗秦派占主导地位,于是就越来越倾向这些投降派。这些人又制造了一个陷阱,就是诬陷屈原,把他流放。流放的时间有不同版本,最长的说法是二十年,总之是屈原到死也没有再到过长江以北,再没有回到楚国的政治中心。

余秋雨:屈原的第一次被流放是在三十五岁左右,时间是四年,流放地是现在湖北的北面,大致在现在襄樊的西北;第二次被流放是四十三岁左右,一直到他六十二岁时投江,流放地是湖南的湘水、沅水一带。这两次流放,某种意义上说使屈原远离了首都的各种政治灾难,不再日日夜夜有那么多切肤之痛了。痛苦当然还存在,但有了层层叠叠的阻隔,升华为一种整体忧伤,与山水相融,使政治郁闷蒸腾为文化诗情。

难过归难过,但他却由此走向伟大。他的《离骚》到底写于什么时期,直到现在还有不同看法。一般认为是在他第一次流放之后,也就是三十五岁之后写的;也有的人认为是写于第二次流放之后。这个争论,与文学创作的某种规律有关。

一派认为,《离骚》这部大结构的诗歌作品,能够一气呵成,不见断续痕迹,写作时的年纪应该不会太老;另一派认为,《离骚》所表达的悲愤和对生活的看法,好像需要有两次流放才写得出来。

我比较赞成第一派的观点。因为《离骚》里反复讲到:趁现在年纪还轻,要做很多事情。这显然是年轻人的口气。屈原并不是一直用这种口气写作的,他后来的作品中经常出现感叹自己上了年纪的话。而且,《离骚》所透露出来的一股气,确实是一股以香草、美人作为象征的盛年之气。

我历来非常注意文学作品中隐藏的那股气,似乎不可捉摸,却又扑面而来。文章是生命的外化,这股生命气息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时时刻刻在诱导着我们自己的生命气息。《离骚》的气息,比较年轻。

万小龙:从秋雨老师的讲述可以明白,文学的灵魂来自生命的气息。屈原的生命气息是伟大而美好的,可惜,断得早了。我认为屈原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投江自尽。在这之前有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他走到江边问一位渔夫,汨罗江怎么走?渔夫说:“你去那儿干吗?”屈原说:“我要投江自尽。”渔夫说:“你为什么这么干?”屈原就说了一句非常著名的话:“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夫就说:“傻帽,你书读得太多了吧!”不久,屈原就投江了。这个日子就在农历五月初五左右,本来是民间的一个节日,因为屈原的故事,后来逐渐演变为包粽子纪念屈原的端午节。

余秋雨:屈原投江是一个悲剧,但是我不赞成对这件事作一般意义上的哀痛理解。

这里有一个前提:屈原生活在一个巫风很盛的地区。人们经常举行的对各种神灵的祭祀,是一种凄美的仪式。龙舟和粽子,都是这个仪式的一部分。屈原的投江,是自古以来“由人入神”的巫傩仪式的延续,也开启了一个新的祭祀命题。

屈原在流放期间,非常充分地了解了当地的原生风习、民间崇拜。这一切对于一个顶级诗人的吸引力,实在太大了。他的生命,融入了神话和大地之间,已经成为山水精灵、天地诗魂,不再仅仅是一个失意谪官。在这个意义上来理解他的投水,以及民众的千里祭仪,就是另一番境界了。

许多年以后,西方一些诗人和哲学家也都选择了和屈原一样的归宿。海德格尔在解释这种现象时说,人对自己的出身、处境、病衰都没有控制力,唯一能控制的就是如何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是最重要的哲学问题。我们对屈原之死的理解,也应该提升到更高层面。

同类推荐
  • 奇趣天下:最邪最灵异的地方

    奇趣天下:最邪最灵异的地方

    在世界不为人知的角薄利城,存在着很多灵异的地方,他们背后有很多故事值得我们挖掘。本书选取了全世界诸多著名的灵异之地,并讲述了它们身上的故事,提示灵异之地的灵异之处。诸如李·克斯特伯爵夫人宅院、布朗城堡、百利佳丽城堡、美国白宫、伦敦塔等等。在讲述的时候会加入地方特色,增强可读性。本书还添加了很多图片,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 阿坝州年鉴

    阿坝州年鉴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阿坝州巳经连续四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生产总值一年上一个十亿元台阶,今年预计将达到63亿元。基础设施、能源保障、资源开发、环境条件等得到了切实加强和极大改善。当前,阿坝发展巳经进入提速,增效的新时期,面临着加快发展的极好机遇。纵向比较,阿坝发展很快;横向比较,阿坝与其他地方的差距还在扩大。对阿坝来讲,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是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特别是要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济的能力。推进阿坝民,族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要求,更快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和全国藏区第一州建设。
  • 安定史话

    安定史话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安定区的地理环境、地质风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详尽地介绍了安定区的历史发展与沿革,和安定区内丰富的文化遗存,并对安定区的民俗与传统工艺进行了详细地描述。
  • 山西民间笑话

    山西民间笑话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剌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金隅

    金隅

    作品通过古老、贫穷、落后的布拉克萨依村发生的历史变迁,真实地再现了在新农村建设和修建抗震安居房过程中,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描写了固守陈旧观念的买苏木·塔兰一家父子、父女、婚姻家庭以及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最终观念的更新导致“孤独世界”的破裂与更新。
热门推荐
  • 朕本红妆:女治天下

    朕本红妆:女治天下

    “他”是皇位唯一继承人,俊美腹黑,文武双全;他是江湖浪荡客,绝代风华,权谋天下。一次交易,他成为她的谋臣,无数次出谋划策,出生入死,当她站在皇权最高点,他最终成为局外人,只是,他是否甘愿退出把她拱手让人?
  • 我的超级法宝

    我的超级法宝

    李蜜似乎和法宝有缘。隐身帽,飞行扇……法宝蜂拥而至。甚至一颗被师父定义为低级无用的废丹,到了她手里都变成了超级法宝!李蜜赚大了,但是貌似好处拿多了,总要还的?废丹本有主,大妖缠上门?要宝还是命,这是个问题!
  • 黄土地上的花花苔

    黄土地上的花花苔

    身处黄土高原的花花苔高中毕业,因家中贫穷无法继续上学,一心想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和父亲黄八斤发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不得不赌咒发誓顺呆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山沟沟里。随后,农村征地拆迁、石油开发、封山禁牧、税费改革等一系列的变革,让花花苔无所适从,再加上黄土窑洞倒塌、婚姻的艰难这一切都让他痛苦不已,但经过乡村干部的帮助和个人不懈的努力,终于改变了家庭贫穷落后的状况,最终带领锦坪村群众摔掉了穷困的帽子。
  • 蓼苍簪

    蓼苍簪

    他寻回他离家出走的妻子,可是她已经不记得他了,不过这并不重要,他对她威逼利诱都不过是为了让她陪他演一场戏而已。他表面上是个殷实商人,但却帮助一个国家拨乱反正,重归稳定,他表面上对她处处利用,但暗地里却对她处处维护。她开始对他态度有所改观的时候,却阴差阳错地记起了以前的事情,记得他曾经对她的诸多伤害。那么,她能否迈过心里的那个坎呢?而他此时对她的情意又是否为真的呢?可以很负责任地说,这个故事会是happyending,请放心吧。
  • 总裁的娇妻之倾心的错

    总裁的娇妻之倾心的错

    男朋友的出轨,朋友的背叛。让本就迷茫的米兰朵心里染上一层伤疤。决定去酒吧销魂......“唔,唔,好疼,好疼。”某女衣服破烂,某男大汗淋漓。第二早......“啊!你谁啊,怎么在我床上?!”“看来你不记得了呀,要不要我帮你回忆回忆?!”
  • 花开半夏:千金娇宠

    花开半夏:千金娇宠

    她是皇室千金,他是皇室少爷。天意将他们凑在一起,让他们相识。她的第一次给了他,那一夜,她还怀上了他的孩子。“答应我,一定要娶我”。“一定!”原来的承诺,是什么让她离开。又是什么让他改变。。。。
  • 妃子令,冥王的俏新娘

    妃子令,冥王的俏新娘

    南明王风天泽,每逢月圆夜会变成血煞魔鬼,早年娶过三门亲,新娘都在月圆夜身亡,故被人称之为南冥王。她意外成了个名副其实的古人,皇命难违,为报师恩,万般无奈之下嫁于南冥王。大不了十五月圆夜的时候,她逃得远远的,他爱杀谁就杀谁去,与她无关。但一切似乎是她想得太简单了,南冥王,远比她想象的还要高深莫测,虽然整个人冷冰冰的,不喜言笑,但还挺养眼的,就是太过于神秘。若能收服此男,必定倾得天下。想要收服一个嗜血魔鬼,谈何容易,搞不好连自己的命都搭进去了,所以权衡之下,她还是离那个南冥王远一点,凡事就一个字:忍。但有时候,真的是忍无可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Female Suffrage

    Female Suffrag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万域天尊

    万域天尊

    传说,得到万狱古图者,翻手可顶苍天风云,覆手可灭万古霸主。且看一个落魄少年,如何手执万狱古图,掌控十方轮回,逆袭太古仙路。废柴又如何?携宝寻身世之谜,踏破穹苍诸路。弹指间,诸天万界,天翻地覆!
  • 那些年的那些往事

    那些年的那些往事

    人活着总会有些故事,不论完美还是残缺,悲伤或者快乐,我们都会经历许多的事情,总有一天我们会老,记忆会逐渐尘封,也许年迈后我们会经常回想品味自己的过去一生,不管酸甜,都是一首首赞歌,我是东风魄,趁年轻,写一点如今还能记起的往事,那些年的我,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我们一起来回忆,老了再来看又是哪一番光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