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09000000023

第23章 舒新城:“新教育运动”的想象天堂(3)

在这封信里,他还特意嘱咐道:“新城所约诸贤,无论如何不可散去,因在他处谋进展,其难亦正相等,天下岂有无风波之地耶?”事实上,他已预感到,大风波之后,必有人事异动。

叶圣陶去校的态度最为坚决,无论如何都不愿再干下去,国文一席只得改聘沈仲九担任。吴有训即须赴美,乃改周为群任数学教员。刘延陵、朱自清也先后离去,于是由王希和、孙俍工分任英文、国文等科目的教员。

尽管教职员“元气大伤”,但留下来的仍可堪大任。常乃德、陈兼善、周为群等人均毕业于北京高师,“意见特多,而主张也多”。平时没事,这些年轻的教员们就聚在一起清谈,由于各人所习的科目不同,所谈的范围也就漫无边际。

大家一致的观点,便是改革旧的教育制度。舒新城“那时在思想方面颇受了民治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影响,而又系从农村社会出身,所以倾向于改良主义与个性主义”。在地位上,由于舒新城的学校教育经验较为丰富,且教育新见解亦多,于是自然成为新教员的首领。

代理校长张东荪不常到校,且对于舒新城等人的主张又一向赞成,因此更是放手让他带着一帮年轻人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如舒新城所说,“于是我们把当时的学校当作实验理想的自由园地而自由试验”。

据舒新城的统计,这一年,他们做了许多教育实验,算起来至少有七项:一是行五年的能力分组制及选科制,二是行六年的新学制,三是训育采辅导制,四是体育采工作制,五是设分科教室,六是教学采用道尔顿制,七是实行男女同学。这七项事,今天看起来都稀松平常,即便是在当时稍晚一点,也都是很多学校普遍的做法,但在那时那地,却大多是破天荒的头一回,自然引起强烈的反响甚至不乏激烈的反对声音。

舒新城所进行的新教育实验中,最大胆的举措是引进道尔顿制。

道尔顿制,由美国教育学家柏克赫斯特女士创立于1920年2月,因计划所实施的学校系马萨诸塞州道尔顿市市立中学而得名。根据柏克赫斯特女士的设计,道尔顿制有三大原则:一是自由,允许学生“自由创造其事业,自由组织其工作”,强调“学生对于某种学科或事业最有兴味的时候,一定要许他自由工作,因为只有这个时候他的精神较锐敏、较快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二是合作,强调“学校即社会”“学校中各种团体一定要时常相互活动,使学校成为实在的社会”,并在这种社会中建立各类良性的合作互动关系;三是时间预算,即“知而后行”,让学生在知道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后,拟订计划,达到目标。

道尔顿制最大的特点是反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而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己选择科目自由地学习;废除课程表,根据所选的课程确定学习时间的长短,具体由学生自己安排;废除年级制,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按照柏克赫斯特本人的解释:“广泛的讲来,旧式学校可以说是以文化为主;新式学校可以说是以经验为主。道尔顿制原来是调和并实现这两种目的的方法。”14

舒新城之所以关注到道尔顿制,是因为他在实施新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不可克服的困难。比如在实施学科制、选科制之后,班级增多,而专任教员反而减少,课表的排列很不容易,“开讲前两星期,即与教务股主任常乃德先生编制课表,费了十余日的时间,结果仍有五分之一的学生的功课冲突,并有数人同时有三科冲突,上一科必缺二科”。又比如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实行能力分组制,但实际上学生的学科水平参差不齐,即便是同一个学生,其学科发展水平也不一致,程度好的学科可能很早就达毕业水平,程度差的则要到两年后才能毕业,事实上造成新的两难。

正当百般愁苦之际,舒新城看到了国内杂志上对于道尔顿制的介绍。较早系统地将柏克赫斯特的这一理念介绍进中国的,是中国学者鲍德征和余家菊。1922年6月20日,鲍德征在《教育杂志》第十四卷第六号上发表《道尔顿实验室计划》一文;同年7月,余家菊在《中华教育界》第十二卷第一号上发表《道尔顿制之实际》,由此掀开中国的道尔顿制热。宣传和推行最力的便是中国公学中学部主任舒新城。

舒新城当时正对新教育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一筹莫展,而问题的关键便在于班级上课制的难以突破。“虽然常常回想书院讲学的风味,然而决不敢倡言打破现教育制度,更不敢倡言回复书院式讲学方法,只想在西洋的新方法中求得想象的天堂。”15而道尔顿制的出现,让舒新城如获至宝,“觉得这种办法在事实上可以解决我们困难的大部分,在理论上也可以答复我们疑问的一大部分,于是我们很高兴地研究,并敢大胆地试验”16。

经过一番精心的筹备,1922年秋,舒新城开始在中国公学中学部试行道尔顿制。最初只在国语及社会常识两科试行。根据柏克赫斯特教育思想的指引,不用旧日的班级制及钟点制,而使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与同学共同研究、自由学习,实现途径主要有三种:

一是设立作业室。将各科教室重新进行装备,使其能兼备旧日教室、自修室、图书馆、实验室等的功能。每间教室由教师一人或数人为指导员,学生可在规定时间内自由入室研究问题。

二是指定功课。由教师将学生对于某科应学习的进程,分成段落,指出应研究的问题、列出参考书目及笔记与记忆、讲述、实验、练习等工作,令学生自行学习。

三是成绩记录。制定记录工作进度表格,交由学生自己对其各科学习进程及所费时间进行记录,看看自己成绩如何,再由教师考验以决定其是否达到某种程度。

道尔顿制的实验,较大程度上解决了年级制、学科制难以解决的许多难题,为在校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平台,反响强烈。经过一个多月的实验,中国公学中学部很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都大幅度提升,以至于到了快放假的时候还有学生咨询“作业室开放不开放”。声名鹊起之后,更引来全国多所学校参观学习,带动一股采用道尔顿制的热潮。据统计,到1924年,全国试行道尔顿制的中、小学校多达110余所。

道尔顿制,给中国公学带来了焕然一新的校园风气。曾在中国公学就读的阮毅成,曾撰文详述“学校中自由活泼的空气”:

最可以代表当时师生的活泼精神的,是童会的组织。这个会完全是以趣味为中心,最初由陈兼善先生与我发起,获得师生共同参加,每次由一人轮值为干事。没有章程,没有经费,也没有选举。每次推定下一次的干事,排定节目,定期欢乐。要在遵守秩序中,流露出活泼的精神,与天真的特性。陈先生是对童会始终最为热心的一位,如果没有他的指导与支助,可能不会维持得那么长久。曾先后担任过干事的师生,曾投票互选成绩卓著的干事,陈先生在九人之中,得八票当选。17

而在中国公学毕业生葛克信的记忆中,舒新城主政期间,还有一件特别值得一提的大事,那就是沈仲九先生组织发起的“新生社”:

记得当时日本的新村运动正在兴起,“新生社”的成立可能受到它的影响。这个组织并没有什么规章,却抱着一种社员们都能够相喻于心的天真的理想,这个理想就是:以自己的劳动生产供自己的生活消费。在校舍的左侧有一个小操场,就在小操场的边缘辟地若干平方米,由沈先生带头,每当日课既毕、夕阳西下的时刻,全体社员就在那儿翻土、种菜、浇水、锄草。这小小的一片土地被称为“新生园地”。舒新城每天从学校回宿舍,必须穿过小操场。他经常看见我们在这园地里“邪许交呼”,老是带着满意的微笑缓缓走去。社员人数不多,包括沈先生在内(教师中只有他一人参加)不过七八个人。18

当时,舒新城还亲自出马,在学校里开了一门很有意思的课程,叫“自由讲话”。上课的形式不拘一格,有时是舒新城谈办学方针、谈人生哲学;有时则是他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再由他点评。

舒新城仿佛又回到魂牵梦萦的书院时光,没有约束,无忧无虑,听凭个人的兴趣,相习成风,自由翱翔。这正是他多年来一直努力想象并不断实践着的“教育天堂”。

情书一天能接十数封

舒新城在中国公学的另一大胆改革,是实行男女同校。

中国新式教育初期,男女学校是绝对分立的。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改订学制,允许初小男女合校,高小及中学规定分校,大学则无明文规定。五四运动之后,男女平等思想逐渐被国人接受。1920年秋,蔡元培在北京大学首开先河,决定正式招收女生入校读书。一时间,上海、南京、广州、天津等地纷纷仿效,蔚成风气。

据舒新城回忆,当时教育界对于男女同校有三种观点:一是中学生正当身心发育最盛之时,知识尚不完善,意志又不坚定,一旦男女朝夕相处,接触过密,难免不发生问题;二是男女性能不一、需要不一,不必或不可施以同样的教育;三是一般男子中学的设备不适宜于女子。

不过,在舒新城看来,除了第三种观点有点道理外,其余的都是无稽之谈。他早年在福湘女学校待过,深知“女生的精细很可以补男生的粗暴,男生的勇敢可以补她们的畏缩”,因而他认为“男女生在一起或者反有益处”,况且欧美各国中学都是男女同校,也没听说有过什么问题。

当然,他的这一思路更多只是学理上的根据,真要落实到实践中,心里也没有什么底。1921年10月,在公学大起风潮之际,舒新城北上报告学校情况,顺便到北京等地参观,看到孔德学校实行的就是男女同校,从小学到中学,行之多年,一无问题。这坚定了他决定招收女生的决心。

风潮平息后,舒新城重掌中国公学中学部实际教务。他将吴淞校舍教员宿舍边一间闲置的房子腾出来,改为女生宿舍,并面向全国招收女生。刚好,当时有四川女生童国希等数人向南京东大附中请求入学遭到否决,转而向中国公学求助。经过校务会议研究,中国公学决定正式招录女生,并请来曾在长沙周南女学任教的陶斯咏女士担任女生指导。

陶斯咏,又名陶毅,1896年生于湖南湘潭,有“长江以南第一才女”之誉。1915年冬,毕业于长沙周南女中本科第二班,在校时与向警予、蔡畅并称“周南三杰”。1919年投身五四运动,加入毛泽东、蔡和森等组织的新民学会,任新民学会评议员。

中国公学的邀请,对于陶斯咏来说,既是一次主张女权的绝佳机会,又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全新挑战。因是初次实行男女同学校,女生只有十余人,自然“鹤立鸡群”,成了校园里的“焦点人物”,“不论在教室上课、图书馆阅览,以至在走廊走路,都为多数男生注意,黠者之评头论足、丢字纸、投情书是事实上不能免的”19,因而女生在学校里的活动大受局限,外出只能结队而行,或者由陶斯咏亲自相伴。

当时,中国公学商科尚未开放女禁,但学生中不少人在经济程度上明显优于中学生,自视甚高,经常给中学部的女生写一些肉麻的情书,甚至强约女生到上海游玩,若是在火车站遇到这些女生,则狂追不舍,言行大胆。这一度让舒新城十分头痛。幸好陶斯咏颇有经验,不仅现身说法,约他们谈话,还请教授们出面开导,并让代理校长亲自训诫,总算让这些 “浪荡少年”归于平静。

只不过,情书问题是“永远弄不清”的。中国公学的女生,几乎每人都收到过大把不相识者的情书,有的女生稍微活泼一些,一天就能接到十余封情书。信中所写的,都是些述身世、述志愿而后大谈风花雪月的文字;有白话,有文言,有散文,有骈体,有中文,有英文,有的痴情者还在信中夹带一些物品或画片。一些男生久不得女生回信,便乱造谣言,谓某女生与某男生相好,甚至有以自杀相要挟者,光怪陆离,无奇不有。

女生们初接到来信,颇觉新奇,还会拆开来细阅,但时间长了,便不胜其烦,于是请求学校实施书信检查。凡是寄给女生的信件,都先送交女生指导员,除去各女生的家信或朋友来信外,其余的信件都交还写信者本人。对于一些信中充斥陈词滥调、肉麻情话的,就直接付之一炬。舒新城本来是不主张进行书信检查的,但唯有这个办法才能阻止男生们的捣乱行径。久而久之,一些识趣的男生便知难而退了,不过,也还有一些不甘心的,甚至写信给舒新城、陶斯咏,辱骂他们“横刀夺爱”。

男女生之间的问题刚处理好,舒新城又面临着一件头痛的事情:沈仲九与陶斯咏的结婚问题。沈仲九本是鳏夫,陶斯咏亦是单身,在当时的“恋爱神圣”潮流下,自由恋爱、自由结婚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但由于中国公学是男女同校,很多人看到教员们如此开放,便以此作为谈资,甚至大肆渲染以至于不堪入耳。中国公学中学部一度被人诬为“恋爱传习所”,并不断有人给舒新城写些无名的辱骂信。

舒新城一直觉得,恋爱结婚是个人的私事,没有必要向别人报告,对于外面的风言风语本不愿理会,但鉴于两人的婚事已严重影响到中国公学的办学,遂邀请两人于某次周会在全体学生面前报告恋爱经过,并请沈仲九说明恋爱与结婚的意义。如此一来,倒轻松化解了外界的不实传闻与各种疑惑。

同类推荐
  • 今天,我们要做怎样的教师

    今天,我们要做怎样的教师

    本书围绕教育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提出新时代当一位好老师的必备条件和方法,是广大教师快速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好教材。本书教育的对象是班主任、家长以及学生们,帮助他们出谋划策,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
  • 思棠心语:履职与创新(上)

    思棠心语:履职与创新(上)

    本书是将近年来的讲话、报告和言论汇集成册,记述着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甘肃教科文卫事业及其它改革和发展的历程。
  •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

    本书是同名电视纪录片的思想来源,纪录片由英国顶级团队制作,制作人兼主持人戴雨果教授是往来于东西之间的著名新闻学教授和清华大学的访问教授。数十年的观察和积累,横跨东西的独特视野,让戴雨果对中国的思考变得深刻而厚重。他惊叹于中国人的努力和创造力,但对中国人在发展过程中失掉的珍贵之物感到痛心疾首。国人对西方的盲目崇拜,让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搭建起东西方透过媒体了解对方的桥梁,这是他在英国创办中国传媒中心的初衷,也是这本书的萌芽。作者主要采用田野调查的方式,通过案例呈现现代西方国家几大社会问题,对问题的分析严肃而犀利,借助受访者之口传达观点,使主题的呈现更加有力。
  • 近忧远虑

    近忧远虑

    全书涉及历史人文、地理风俗、城市建设、时事热点、教育文化等诸多方面,上至人大、政协,下至机关、学校、民间团体,有感而发,有的放矢,拨云见日,提振人心!充分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人文情怀,以及作为政协常委、知名学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 “心学”教育思想与《传习录》选读

    “心学”教育思想与《传习录》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热门推荐
  • 霸道娇妻:少爷不好当

    霸道娇妻:少爷不好当

    他是杀伐果决,淡漠无情的谢氏集团大少爷,她却误认为他是贪钱又计较的泼皮无赖。壁咚、车咚、温泉咚……男人邪肆一笑:“女人,你有没有爱上我?”某女白眼一翻,随手一挥:“看我,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右手左手慢动作重播,给我滚犊子。”“那好,一起滚吧!”
  • 爱之执念

    爱之执念

    七星连成一线之时,魔界魔后怀胎一年的小公主降生了。与此同时,神界神王之子亦在同一时辰出世,但只有呼吸,没有其它生命迹象,太上老君预言:此子异于常人,即出生起,魂魄可脱离身体,现已附在一个凡婴体内,二十年后,该凡婴必死无疑,死后,魂魄自会回归本体。
  • 神灵之名

    神灵之名

    一段可歌可泣的奋斗史,一个丢失五年记忆的人,一个修行星魂的世界……记忆里,到底隐藏了怎样的惊世秘密!境界:炼体,开源,命泉,万象,通幽,河山,破碎,星宿,不灭,始祖。九星:廉贞、禄存、文曲、武曲、破军、贪狼、巨门、月星,日星
  • 扣扣聊三国

    扣扣聊三国

    啥?你说手机被雷劈了,不能用了?我一巴掌呼你脸上,没看见我的手机被雷劈了三下后不但没事而且越来越吊了,还可以和三国人物聊天吹牛逼了吗?啥?你说我和三国谁聊上了?诸葛亮听过吗?曹操知道吗?贾诩我都没有放在眼里!全是大佬,吓都吓坏你。你问我是谁?现实敢调戏美女,坑大神;扣扣敢聊三国大佬,连坑带骗哄。
  • 古笙潇潇却离歌

    古笙潇潇却离歌

    灵儿这辈子我错过了你下辈子给我好不好?不要在我之前爱上别人好不好;雨离我这一辈子再也没有机会还你的情意了,我答应你下辈子好不好?我会找到我的对不对?我一定乖乖等你不会在你之前爱上别人;小仙女,17岁以前我一直不满为什么我非要在这深山之中与家人相隔而因此遇到了你我便都不埋怨了如果17年的孤独是为了与你相遇那么再久都值得。
  • 寡妇恩仇记

    寡妇恩仇记

    陈寡妇十八岁嫁进陈家,十年后丈夫跑了不算,还给她留下那么多麻烦,十年内陈寡妇又当爹来又当娘,本以为儿子娶妻,女儿嫁出,自己就可以享清福,谁知跑掉的人又回来,还带个漂亮妞,陈寡妇一怒大叫:老娘不是王宝钏!
  • 肇论新疏游刃

    肇论新疏游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解语丛中调笑令

    解语丛中调笑令

    一个在舞蹈时永不知疲倦的女子,她冷漠自私,时而妩媚时而自傲。凭借精湛的舞技与出色的成绩进入A城著名私立学院,笑对富家子弟的玩乐追求。她心如刀尖,对爱情既如儿戏又如利器,在一次次无意或有意中步步接近苏氏集团公子苏辰让。她小心翼翼,可那些花样把戏面具一步步被合租人柯以彦看穿。旋转,旋转,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跳跃,跳跃,什么才能称之为爱情……
  • 踏灭仙穹

    踏灭仙穹

    一场海难后王浩嗨翻天了,先是与神秘强者兔爷狗血相遇,又是小未婚妻带着闺蜜前来,好运和麻烦不断的王浩周旋于敌人和爱人之间好不快乐。偷偷的告诉大家一个秘密,“王浩家的鸡都会下灵石呢”。。。。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时空圣珠

    时空圣珠

    一颗颗陨石划破天际,流星在繁星满天的夜色里闪耀。人们穿梭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谁都没有发现一个少年消失了……全新的生活就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