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09000000032

第32章 杨亮功:公学中兴的幕后功臣(2)

经过整合后的院系,在实力上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胡适尤其重视院系 “领头羊”的队伍建设,亲自兼任文理学院院长,并邀请高一涵担任社会科学院院长。各学系主任的人选,如政治学系主任罗隆基、数理学系主任胡耀楣、经济学系主任刘秉麟等,亦是一时之选。

1929年春,中国公学再度调整院系,变为三院六系,即“文理学院,属此者为文史学系,数理学系;社会科学院,属此者为政治经济学系,法律学系;商学院,属此者为普通商学系,银行会计学系”8。至此,胡适、杨亮功时期的院系调整基本到位。

在胡适、杨亮功的精心经营下,经历驱逐校长风潮的中国公学迅速恢复元气,声名远播。杨亮功到校后不久,即着手办理招生,但由于当时风潮刚过,一切尚未理顺,报考者仅有百余人,最终录取30余人。到了1928年8月底第二次招生,报名人数已逾千人,最终择优录取了300余人。等到1929年秋季开学,学生已增至1300余人,以至于原有的吴淞校舍已无法完全容纳,只得将社会科学院搬至上海闸北八字桥租房上课。

这场搬迁,还引起一场不小的风波。由于远离大本营,且是租借民房上课,条件有限,设备简陋,导致很多师生情绪低落,甚至心生抵触。胡适晚年的秘书胡颂平当时就读于中国公学,也是坚决反对将院系迁往上海的一员。许多年后,他还记得在暑假里的某个夜晚,社会科学院全体同学召开大会,展开激烈辩论。这时候,学校秘书长丁鸟音走进会场,将胡颂平一把拉到旁边的办公室里,说了很多话,大意是让他劝大家别再闹了,否则可能会出乱子。最终,大会还是通过了搬迁的决议。

其实,对于胡适、杨亮功来说,如果不是学校经费困窘,无力营建新校舍,何至于非要搬迁校舍、租房上课。更多时候,也是一种无奈之策吧!

学生“挑”名师

胡适的好友、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先生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个学校究竟处在什么位次,最主要的就是看其聘请教授的素质。对于这一点,胡适与杨亮功的观点是高度一致的:即便中国公学再穷,也要出高薪聘请名师!

在给教师的薪金上,胡适和杨亮功绝不吝啬:别的学校每小时讲课费5元,中国公学就开出每小时6元的条件,吸引名师加盟。加上胡适凭借自身在学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亦促动不少学人前来帮忙。

对于教授的聘请,胡适和杨亮功相当慎重,“我们认为一个学校的优劣,完全看它所聘的教师为准,故美国教育界曾有一句流行话:‘教师如何,学校如何。’一般学生上学,与其说是选择学校,毋宁说是选择教师”9。中国公学当时采取的就是自由选课制,凡不受学生欢迎的教授根本就无立足之地。

据中国公学毕业生徐鸣亚回忆,胡适、杨亮功时代的中国公学,不像现在的大学,教务处把各班的课程表排好后,学生们就按照课程表上课。那时,教务处只负责把聘好的同一科的教授姓名和上课时间公布出来,由学生自行挑选。学校规定30人一班,超过了30人,系主任不签字,学生再去另选。达不到30人的课程,自然取消,开设这门课程的教授自然也就无书可教,只能走人。

即便设置的门槛如此之高,但在胡适、杨亮功的努力延聘下,中国公学还是在短时间内云集了大量教育界的精英,比如社会科学院院长由高一涵担任,主要教授则有张慰慈、刘秉麟、杨鸿烈、陈顾远、刘英士等人;中国文学系则由陆侃如、冯沅君主持,聘有沈从文、马宗霍、白薇等人;英文系则有梁实秋、袁昌英、蒯叔平、叶公超、谢子尧等人,“大致说来,全校所聘教授以文科和社会科学的人选较为整齐”。

社会科学院院长高一涵,安徽六安人,生于1885年。1911年,自费赴日本东京明治大学政治经济科学习,开始系统接受政治经济学教育。1917年7月,毕业回国,随李大钊搬至朝阳门内竹竿巷,专事《甲寅》日刊的撰稿、编辑工作。1927年1月,经陈独秀、章伯钧介绍,高一涵到武昌中山大学任政治学教授、政治系主任。“四一二惨案”后,高一涵避居上海,在上海法政大学任教,兼政治系教授。到了1928年4月,胡适接手中国公学,高一涵遂应邀到校担任社会科学院院长兼任本科教授。于是中国公学里多了一份传奇。

据中国公学毕业生江厚垲回忆,中国公学时代的高一涵“喜欢剃光头,高高的个子,戴副金丝眼镜,穿着长衫,国语不离合肥音”,“教我们欧洲政治思想史,因为讲解清晰,材料丰富,选读这课的人很多,而且听得津津有味,真佩服他的精力过人,他能自早晨九时上课,直到十二点多钟下课,接连四堂,一气呵成,虽休息时间亦不停止讲授。而且不看书本,讲得头头是道,有条不紊,他站了四个钟点倒毫无倦容;我们坐在底下听讲的,反有些‘吃勿消’,真是说来惭愧”10!那时,高一涵的《欧洲政治思想史》上、中、下册已经出版,各大学开设这一课程的,均相率采用,一时间洛阳纸贵。

而在中国公学毕业生倪思榖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是高一涵的政治学课程和他的大板烟斗:“高教授一手拿着粉笔,一手拿着大板烟斗,器度轩昂的走进教室,室内虽有一百多学生,但是鸦雀无声,静悄悄地等待他。高教授的这门政治学,既没有指定课本,又没有发讲义,完全是口授笔记,他先把纲目写在黑板上,然后按照纲目的次序,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讲授,他讲完一节,便走近窗口,吸几口板烟,休息一会儿,正好让同学们利用这一点空隙,把笔记整理完毕,再听他继续讲下去。那一股悠闲的情趣,或许在今日的各大学中已经不能看到了。”11高一涵的政治学课程,是把政治学和政治思想综合起来讲授,条分缕析,贯穿古今,自然深得学生的青睐。

如高一涵般在学生中享有较高声望的教师,还有张慰慈。有学生回忆张慰慈的政治学课程,“条分缕析,清楚异常,所以颇易记忆”。在当年,他作为中国政治学的开拓者和北京大学最早的政治学教授,一度声名远播,堪称风云人物。

张慰慈,1890年出生,字祖训,江苏吴江人。他进中国公学担任教员,应该缘于他与胡适的少年情谊——1905年前后,两人就一道在上海澄衷学堂读书。后来,两人又同在美国留学,并一道学成归国进北大任教。

在胡适写于中国公学时期的日记里,有很多与张慰慈往来的记录。比如1928年6月14日,胡适刚担任中公校长不久,“与孟和、慰慈同吃饭,谈了许多时候”;1928年9月28日,“今日中秋,与冬秀、祖望、思杜同到杭州去游玩;同行者,慰慈夫妇同他们的大儿子”。由此可见,张慰慈与胡适私人关系非同一般。

张慰慈很早便在《新青年》《每周评论》等杂志上撰写政治学类文章,如《美国城市自治的约章制度》《女子解放与家庭改组》等,主要研究方向是城市制度、国际政治和妇女问题。在中国公学,一开始使用的课本是他编著的《政治学》,后来他又编了一本《政治浅说》,深入浅出,文字生动,学生们人手一本。

除了自身著述之外,张慰慈还勤于翻译。比如他曾翻译过叔本华的《妇女论》,是以男性社会的视角去评价女性,还曾引起过鲁迅的不满:“叔本华先生以厌世名一时,近来中国的绅士们却独独赏识了他的《妇女论》。的确,他的骂女人虽然还合绅士们的脾胃,但别的话却实在很有些和我们不相宜的。”而让中国公学毕业生江厚垲印象深刻的,是张慰慈翻译的《骂人的艺术》这本书:

有一次上课,中间休息,坐在我前排的女同学忽然看书而拍起课桌来,我抬头一望,便觉得此书有一看的必要,为欲研究拍桌的原因,下课后立即设法买到一本,一口气读完,深觉颇有至理。例如其中有一段,大致说:“人家在骂你的时候,你最好不要立刻回骂,要忍得住气,在那里等机会,等到他说错了话,有了漏洞,你立刻抓着他这句话反驳,气得他要死。别人看来,他很凶恶,骂个不停;而你却一表斯文,态度安详,因而产生好感,批评他不是。”又如:“夫妻吵架,最难对付的是你岳母大人出来帮腔,她是长辈,你要让她三分,岂不是骂输了?不要紧,你把你的母亲请出来对付岳母,你就可以不吃亏了。”诸如此类的骂人艺术很多,无怪这位女同学看了要拍案叫绝呢!12

这样的老师,在大学里,就是想不受学生欢迎都难。遗憾的是,高一涵、张慰慈在中国公学任职的时间都不太长。离开中国公学后,两人都先后走向了仕途。1931年初,高一涵接受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的邀约,到南京出任监察院委员,后历任两湖监察使、甘宁青监察使、国民大会代表等职。差不多稍晚一点时间,张慰慈进入国民政府财政部任秘书,后历任沪宁、沪杭甬铁路管理局运输课副课长、北宁铁路管理局总务处长、铁道部参事和南京中国政治学会干事等职。

一代风流人物,空余后人慨叹。

传奇“夫妻档”

有大学的地方,就有传说。

大学里的故事,总是别有风味。在中国公学里,教师队伍中还有一对独具传奇色彩的“夫妻档”——陆侃如和冯沅君,他们的故事与胡适、杨亮功也有着不解的缘分。

陆侃如,原名侃,字衍庐,笔名小璧,祖籍江苏太仓,1903年11月出生于江苏海门一个士绅家庭。父亲陆措宜,读过师范,精通中医,办过学校,推行新学,给陆侃如带来较大的学术影响。但对陆侃如一生影响最大的学者,无疑是胡适。

据陆侃如回忆:“五四运动的第二年,我考上北大,我到了新文化的策源地。和当时的其他青年一样,我马上便成了胡适的崇拜者。我熟读他每一篇文章,甚至模仿他的字体。他家里挤满了青年学生,我几乎天天去和他谈话。”13这里陆侃如的记忆或许有误,他于1920年初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两年后才进入北京大学国文系。不过,他到了北京后不久就开始给胡适写信请教读书、学术等问题,目前可见的最早信件写于1920年9月29日。

在胡适的指导和自身的努力下,陆侃如大一时便在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了第一部学术专著《屈原》,引起不小的轰动。陆侃如出众的才情,很快便吸引了同校国学研究所女生冯沅君的目光。1923年11月24日,在胡适的一次演讲会后,两人相识。

1900年,冯沅君出生于河南唐河县一个书香门第,受大哥冯友兰、二哥冯景兰的熏陶,从小便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表现出惊人的天赋。1917年,她考入北京女子师范学校,1922年毕业后考入北大国学研究所深造。从这一年开始,她以“淦女士”为笔名,在创造社的刊物上先后发表《隔绝》《旅行》《卷施》等小说,深得鲁迅的赏识,成为《语丝》的主要撰稿人之一,是与冰心、丁玲、凌叔华等齐名的“五四”以后新一代女作家。

关于两人的爱情,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1924年,冯沅君从北京大学毕业,曾到南京金陵女子大学任教,陆侃如则留在清华大学国学院攻读古典文学。天南地北,朝思暮想,两人只能靠鱼雁传情。有一次,陆侃如给冯沅君拍了一份电报,电文是“兔儿永在你笼中”。因电文晦涩难懂,类似暗语,引起了警察局的注意。警员找到冯沅君,要求她解释电文的真实含义。冯沅君听了,莞尔一笑,回答道:“这是私事,不便解释。”警察局还不死心,又派员北上找陆侃如对质,结果引来一阵怒斥:“沅君是我女友,我是属兔的,和女友开开玩笑难道也犯法么!”

与陆侃如的相遇,改变了冯沅君的命运。在陆侃如的影响下,冯沅君的兴趣逐渐转向文学史研究领域。1928年5月27日,陆侃如曾致信胡适,谈到他与冯沅君合作撰写文学史的“奢望”:

每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是我们开始认识的纪念日。今年,我们想在这日前做点成绩出来。侃有《古代诗史》旧稿,沅有在中法讲文学史的讲义,合起来整理一下,做成一部《古代文学史》。(此后依此计划做下去,成一完全的文学史。这固然是个奢望,我们学力还不足,不过借此策励自己,使研究有个系统罢了。)预计九月中脱稿,十一月中即出。14

这就是1931年由上海大江书铺出版的《中国诗史》。后来,他们还联手写出了《中国文学史简编》等著作。从此,这对学术伉俪开始了并肩钻研古典文学的人生历程。

正因为此,胡适一到中国公学后,便写信邀约陆侃如和冯沅君到校任教,并聘请陆侃如担任中国文学系主任。那一年,陆侃如25岁,冯沅君28岁。胡适看中这一对青年人,并非完全是出于私谊,而在于两人的非凡才情及其在文坛和学界的影响力。

同类推荐
  • 语言艺术全书2

    语言艺术全书2

    说话实在小觑不得,所谓人情世故。一大半是在说话里体现。良好的口才并不是天生的,它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塑造的。语言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传达思想的工具,更是门艺术。人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生存。而我们用来交往的基本手段就是语言。
  • 优秀教师转变角色的18个细节

    优秀教师转变角色的18个细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业”“忠于职守”的传统。在中国,经济步人快车道,改革开放已经开辟了广阔市场,学校教师也应结合实际要求,发扬中华民族敬业的优良传统,大力提倡爱岗敬业的社会主义道德,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教书育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对本职工作,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教育不仅仅是良心的工作,更应该是专业的工作!怎样表明教师的专业?课堂实效的好坏是其重要标准之一。本书教你如何做一个好的教师。
  • 悦读MOOK(第十九卷)

    悦读MOOK(第十九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初中数学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初中数学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近几年来,说课活动已成为被教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部门普遍关注的一种教学研究和教学基本功训练展示、考核的重要形式,也成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一种新的练兵形式。那么,什么是说课呢?说课,作为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手段,最早是由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于1987年提出来的。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说得简单点,说课其实就是说说自己是怎么教的,为什么要这样教。可以说,说课是教师知识水平、教学水平、理论水平的展示。
  • 教育新视野:中外中小学名校风采

    教育新视野:中外中小学名校风采

    虽然中国的教育经费每年都在增加,但是由于受教育的人口多,人均教育经费并不多,在长期内难以满足需求。而与此同时,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却越来越迫切,最明显的表现莫过于众所皆知的“择校”现象。有关调查表明,尽管政府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基本持否定态度,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也采取了限制人数、钱数和分数的政策,但由于没有相关具体配套的政策法规来调节、规范择校行为,择校现象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越来越盛行。家长热衷于择校,而名校也乐于招收择校生,以至有的学校招收的择校生人数甚至达到学生总数的1/3以上。鉴于此,我们把中外中小学名校加以整理,以为家长和社会提供一个全面的参考。
热门推荐
  • 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弱点

    美国“成人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所著的《人性的弱点》,汇集了卡耐基的思想精华和最激动人心的内容,是作者最成功的励志经典,书的唯一目的就是帮助解决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如何在日常生活、商务活动与社会交往中与人打交道,并有效地影响他人;如何击败人类的生存之敌——忧虑,以创造一种幸福美好的人生。
  • 妖怪旅馆

    妖怪旅馆

    惊蛰从小被叮嘱不要和从西边来的人说话,遇到在夕照中逆光而来的身影要装作视而不见。直到六岁那年生日才得知,自己的家竟是那些异世生物的旅馆...一直守着一个约定的猫...被人遗弃的木偶...在午夜执灯而回的魂魄...本以为自己只是一个听客,却没想到某些从最初就结下的因果让她也成为了故事的参与者。
  • tfboys之前世今生在爱一次

    tfboys之前世今生在爱一次

    王俊凯,如果有来世,我再也不会爱上你!王源,不是你配不上我,而是我林可芯配不上你!易烊千玺,你要记住!是你先抛弃我的,想挽回,没那么容易了
  • 总裁,请你别过来!

    总裁,请你别过来!

    她十八岁,被恨自己的大学同学给骗进了他家。她通过她的冰雪聪明没有把自己的第一次给他,但她被他留了下来。她究竟是逃出这个恶魔的手里还是留在他天堂般的心里。
  • 灭世踏天

    灭世踏天

    这是一个灭亡的世界,这是一个少年踏天的故事。
  • 企业合同管理实用大全

    企业合同管理实用大全

    本书从如何进行有效的合同管理入手,以合同管理实务操作为重点,介绍了企业合同的订立与效力、内容与履行、变更与解除、重点与难点、风险与绩效、陷阱与防范。书中选用了众多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结合法律知识全面而深刻地对企业合同各个流程中可能出现的关键问题加以解析,并提出解决与应对方案,为企业合同管理提供了系统性的参考,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 极品宝宝无敌妻

    极品宝宝无敌妻

    老公是出了名的废物,可某一月黑风高的夜晚,小绵羊老公突然崛起……六年后,她带着宝宝重回豪门,指着全家福上的年轻婆婆说,“宝宝,你看清楚了,她就是欺负你妈咪我的恶婆婆!”指着站在丈夫身边的柔弱小三,“这是当年跟你妈咪我抢老公的女人!”宝宝狠点头,一拍胸脯,“妈咪的仇,交给宝宝了!”
  • 影响企业管理的125个精彩故事

    影响企业管理的125个精彩故事

    精选世界著名企业的125个精彩故事,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领略到真正的管理大师的高超智慧,感受到世界级企业经营的奥妙,从而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管理学知识。本书易读易懂,趣味性强,适合企业管理者和对管理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 剩女的完美爱情

    剩女的完美爱情

    凝雪和晓敏两个死党,虽岁数相同但晓敏早已结婚生子,凝雪依旧是独身一人,在晓敏与人合作的农乐场里与个性少宇的偶遇促成了一段玩你妹的爱情,剩女的日子有了爱人的相伴从此不在孤单,但也存在这问题,家庭地位的差距出现在两人之间,他们能否解决这一问题?
  • 我的鬼夫是扶苏

    我的鬼夫是扶苏

    他在秦朝惨死,杀他的竟然他最爱的女人,因为怨气太深在人世间飘荡了上千年,直到遇见了她。她是几千年来唯一能看见他的人,一缕魂魄孤独了太久,爱恨于他都不再重要,只想投胎转世当一个普通人。挖一个人的心脏哪有那么简单,经历了那么多世后才知道,原来一切的因果早已注定,到最后终究还是我负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