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09000000034

第34章 杨亮功:公学中兴的幕后功臣(4)

不过,当时大学院似乎并没有正式办理各私立大学的立案申请。1928年10月24日,大学院裁撤,相关职权重归教育部。根据规定,各私立大学的立案申请必须先通过所在省市教育部门的审核,再由当地教育部门转呈教育部批准立案。为此,1929年3月23日,中国公学召开第二届校董会,议决于五年内募集本校基金500万元,并另建图书馆,扩充理科,增筑可容纳数百人的宿舍,以保证达到私立大学立案所具备的各项条件。

同年5月,中国公学校董会呈文上海市教育局,请求转呈教育部准予立案,但由于此呈只有董事长王云五的签名,被上海市教育局以不合规范为由予以退回。中国公学当即着手补充校董会董事的签名盖章,鉴于部分董事不在上海,遂采取委托在沪董事代表署名的方式,终于补齐了所需材料。

由于这一番耽误,直到6月10日,上海市教育局才将中国公学校董会重新准备的呈文及材料转呈教育部。不料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教育部收到呈文后,当即批转高教司办理,却发现立案所需的表册未同时寄到。

整个事情的原委,胡适8月1日在写给教育部长蒋梦麟、教育部次长马叙伦的信函里有详尽陈述:“吴淞中国公学立案事,我们的原呈,因只用董事长签名,被上海市教育局退回,耽误了许多日;最后学校立案原呈及表册,据市教育局说,都是六月十日付邮的;但呈文到了贵部,而表册迄今未到,殊属奇怪。表册本有两份,一留市教育局,一呈贵部。我们几次向教育局索取副本,至前日始取回,今将副本交敝校副校长杨亮功博士亲自带呈。我们现办暑期学校,有学生三百人,其中过半数是本校正式学生,教职员也都是本校平日教职员,故敝校极盼贵部派人来查,以便早日批示。现在部令既十分注重立案之学校,立案与否殊于学校进行有关系,不幸敝校立案事被市教育局延误多时,故我们极盼两兄早日派人来查。”19

这封信是由杨亮功亲自送到南京的。此时,他和胡适都已明白:中国公学立案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个中缘由,可想而知——时任上海市教育局局长的,正是那个被胡适“叫板”的上海市党部特别委员会委员陈德徵。

从1929年4月起,胡适连续在《新月》杂志上发表一系列文章,炮轰陈德徵及其所代表的国民党势力,呼吁“人权与约法”。陈德徵此刻正红得发紫,权倾一时,当然是恼羞成怒,伺机报复,而中国公学的立案问题刚好被他捏在了手中。

陈德徵表面上并不反对中国公学立案,相反,还表现出一副公事公办、积极通融的态度。从现存的档案文书看,以陈德徵名义提交到教育部的文件,措辞几乎无懈可击。比如,1929年6月21日,上海市教育局再呈中国公学立案表册,行文就很中听:“据该校董会董事长王云五等呈送该公学大学部立案表册请予核转前来,查表册填载,尚属详明,核与《私立大学及专门学校立案条例》规定手续亦尚无不合,除将原呈抄录存查外,理合将原呈表册具文呈送,仰祈察核令遵,实为公便。”20此件的落款人,便是陈德徵。结果是,直到胡适8月份写信给蒋梦麟时,教育部还没看到所需的中国公学立案表册。

而在另一方面,陈德徵则在大力推动“倒胡”大计。在8月24日和28日召开的国民党上海市执委会第47、48次常委会议上,陈德徵连续抛出临时动议,目标只有一个:呈请国民党中央转令国府,要求教育部立即将胡适撤职惩办。陈德徵是国民党的红人,虽然不能说是一言九鼎,但说话毕竟是有些分量的,因而他的动议在某种程度上还是给了教育部一些压力。所以,就有了那封以教育部长蒋梦麟的名义训令中国公学的函件。

更重要的是,由于陈德徵的上蹿下跳,教育部对于中国公学的申请立案采取了异常谨慎的态度。杨亮功到南京后,亲自谒见教育部长蒋梦麟,请求派人到校调查,以便批准立案。蒋梦麟倒没说什么,立即召集各相关司长、督学到部长室开会,听杨亮功说明来意。结果,大家的意见很一致,且理由也冠冕堂皇:由于当时申请立案的私立大学比较集中,如上海南洋医科大学、中国大学、南通大学等都提出了申请,而教育部在暑期放假期间不便派员考察,只能等到秋季开学,再行考察以确定是否立案。

其实,杨亮功带去的胡适书信中已再三说明,当时中国公学正在办暑期班,学生多是中国公学的学生,老师多是中国公学的老师,若教育部有意网开一面,立即派员倒不是什么难事。出于这一考虑,杨亮功本来还想再争取一番,但时任教育部普通教育司司长同时也是中国公学校董会董事的朱经农暗使眼色,走到他面前小声说:“别再说了,以免引起反感,转而误事。”

杨亮功只得作罢,带着深深的失望回到了吴淞。不久后,他就离开中国公学,到了安徽大学。

直至第二年,又一届学生即将毕业,胡适不想因个人与当局的冲突而让学生受损,决定提出辞职。结果,他5月辞去校长职务,6月中国公学就顺利立案。为此,直到晚年,他还曾颇为感慨地与秘书胡颂平谈起这件事:“我为学校的立案问题辞职之后,由马君武先生继任校长,中公就立案了。”

这不能说没有陈德徵的“功劳”。不过,在成功“赶走”胡适之后没多久,陈德徵的官运也陡转直下、一落千丈,不知缘何被人向蒋介石打了小报告,于1930年10月被拘南京,从此再也没有回过他曾风光一时的上海。据说,陈德徵活到了新中国成立后,但被清算历史旧债,晚景凄凉,死于劳动改造,时年58岁。

缘定胡适之

对杨亮功来说,胡适亦师亦友,既是他学术上的导师,又是他精神上的至交。这是他在中国公学期间无怨无悔、鞠躬尽瘁主持大局的真正原因。而他人生的每一个重要选择,一般都会认真听取胡适的意见。1929年暑假,杨亮功忙完中国公学的招生工作,回到安徽大学帮忙,就与胡适的支持不无关系。

胡适是创设安徽大学的最早支持者之一。据安徽教育界前辈胡健吾回忆,最先发起人为蔡晓舟。蔡晓舟,安徽合肥人,杨亮功的表兄,是安徽大学筹建最积极的倡导者。在蔡晓舟等人的呼吁与努力下,许多皖籍旅外的学界名流纷纷返皖,鼓吹创设安徽大学,并发起成立安徽大学期成会。1921年8月,胡适回到安徽,先后多次发表演讲,提出数项主张,其中就包括提议创设安徽大学。

由于安徽政坛动荡不安,官员更换频繁,大学筹备时断时续,几度“难产”,直到1927年11月才被提上政府的议事日程。安徽合肥人、北京大学教授刘文典应邀担任文学院主任兼预科主任,主持筹备工作。1928年10月,安徽大学首批本科生入校开学,是为安徽现代高等教育的肇始。

此间,安徽省政府层面一直在物色合适的大学校长。据胡适日记记载,他刚接手中国公学不久,杨亮功、郑通和等人就屡次劝他去做安徽大学校长,但胡适“赌咒不干”,并坚定地表示:“绝对没有商量的余地。”

胡适不愿意揽这个差事,主要是对当时安徽的政风、学风缺乏足够的信心。果不其然,安徽大学正式开学不到两个月,部分学生就与隔壁的省立第一女子中学师生发生冲突。刚巧蒋介石到安庆巡视,于是召见代行校长职权的刘文典询问内幕。刘文典生就一副傲骨,根本不理睬蒋介石的大声呵斥,当场出言顶撞。蒋介石一气之下,令人将其拘押。后来,还是在胡适、蒋梦麟等的斡旋之下,刘文典才被释放出来。

这件事令胡适感触颇深。在后来那篇闹得沸沸扬扬的《人权与约法》里,他就专门写到这件事:“安徽大学的一个学长,因为语言上挺撞了蒋主席,遂被拘禁了多少天。他的家人朋友只能到处奔走求情,决不能到任何法院去控告蒋主席。只能求情而不能控诉,这是人治,不是法治。”

刘文典去职后,安徽省教育厅长程天放兼任安徽大学校长,直至1929年6月提出辞职。有一天,杨亮功正在中国公学办公室里看书备课,胡适突然走了进来,大声说:“亮功,安庆是去不得的。”杨亮功一头雾水,不知究竟,连忙追问是怎么回事。原来,当天的《申报》上刊载新闻说:“兼任安徽大学校长程天放辞职,继任以杨亮功的可能性最大。”杨亮功笑了,回答说:“这不过是一种揣测之辞吧,实际上我与安徽省当局并无任何接触。”胡适听了,仍喃喃自语道:“安庆去不得的,安徽学风甚坏,说不定今日欢迎你的人,就是明天反对你的人。”

同类推荐
  • 发展观的变革与构建和谐社会

    发展观的变革与构建和谐社会

    本书就如何从发展观变革的角度来构建和谐社会这一问题做了系统的探索与研究,具体内容包括: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其构成、和谐世界构建等。
  •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激活学生潜能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激活学生潜能

    目前,人的一生只用了自身自学能力的百分之一,只利用了自己智力潜力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 精典教育-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

    精典教育-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

    本书以自然教育法的原著版本为基础,参阅了近年来自然教育法的多种国内译本,介绍了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书中介绍了自然教育法的宗旨,并对自然教育法中涉及的众多领域做了介绍,描述了数学、外语、生物、地理、历史等学科的游戏学习方法,对孩子的感官能力、思维动力、动手能力、品德素质的培养都提供了训练方法及操作原则。
  • 甘肃近代社会史

    甘肃近代社会史

    该书是本着区域社会研究的展开而撰写的,是社会史研究的子课题。它以微观的视角,去叙述历史,剖析历史,关怀历史,对某一时期的区域社会进行叙述、诠释和研究。它主要探讨甘肃近代社会的存在状况如何,各部分有什么样的关系,在近代化的社会因素出现后,这些传统社会的各种存在状况是如何嬗变的,它的变化轨迹如何等问题。甘肃地域广阔,各地的子社会系统在许多方面又有很大的差异。本书叙述甘肃这一地理范围内的基本社会存在状况,廓清其在特殊时期的演变轨迹,对甘肃近代社会进行全面的叙述、了解和分析。分析各种社会存在状况之间的因果关系,以便从微观上更生动、更理性地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理解社会。
  • 翻译理论与实践

    翻译理论与实践

    全书共分五章,前三章依次从词汇、句子、段落三个层次将日汉语言特点对比和翻译结合起来,提出适当的翻译对策,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翻译意识和专业翻译素养,避免误译、错译和漏译。第四章的实践篇则是对前三章所学知识的总复习,总操练。翻译实践的文章包括文学作品、演讲稿、广告词、政治宣言、新闻日语、说明书、商务信函、法律合同等文体。第五章是第四章翻译实践的参考译文。学习者可以在不同文体的翻译实践中,体会到不同文体在翻译过程中的异同点,掌握不同文体的翻译规律,从而能在今后的翻译工作中更好地把握翻译尺度。
热门推荐
  • 复仇天使

    复仇天使

    她只是一个17岁的少女,自小与母亲相依为命,长大后离开母亲上大学。一次意外,让母亲生病住院,救母亲居然是自己的亲生父亲,而自己,居然是一个私生女?身份被获悉后,正牌老婆不断的刺激她的母亲,意外的,身体不好的母亲受刺激而离世。为了报复,她夺走了同父异母姐姐的情人。
  • 首席军少:杀手娇妻太撩人

    首席军少:杀手娇妻太撩人

    七年前,她爱着他,却不敢开口。只是默默地看着他,看着那个让她倾心的人的背影。七年后的首次相见,竟是她和他在硝烟中,兵刃相向。“哥,我爱你,你可曾喜欢过我,哪怕是一丝心动……”
  • 鹿晗:以爱之名

    鹿晗:以爱之名

    她叫张艺晨,EXO成员Lay的妹妹,她的工作本是湖南电视台首席翻译,却在一次观看自己哥哥练习时被星探选中,成为之后的女明星Kayla,一次偶然,让她成了明星,一次偶然,她竟让他爱上了自己……
  • 日事日清工作法

    日事日清工作法

    本书首先揭示了拖延的深层危害,拖延既给员工自身带来一系列不良印象,更会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声誉,甚至会导致灾难性后果。日事日清,消灭拖延,把工作完成在昨天也并非不可能之事,你只要找对方法,能够有序忙碌;你只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守时惜时,合理分配。做一个日事日清的员工,科学工作,勤勉做事,在职场中你必能获得成功。本书是员工管理时问、提高效率的黄金守则,为职场员工日事日清提供了一套系统的、行之有效的办法。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读者将了解到怎样做一个日事日清型员工,以及如何培养日事日清的工作习惯,并掌握日事日清的重要方法,从而为你提高执行效率提供必要的帮助。
  • 位面抢夺者

    位面抢夺者

    身为大二学生的景天华无意间获得了一个神奇的晶体,拥有了穿越位面的能力。神奇的魔幻手机、炫酷的钢铁战衣、先进的未来科技……看上眼的好东西,统统抢走!
  • 七界战帝

    七界战帝

    若世上有仙,我必成之,仙若阻我,我必杀之。——少年姜尘,得七彩圣树,夺天之造化,拳打大家少爷,脚骑世家千金,以天纵之资,踏天路,寻仙踪,万界无敌!
  • 九州争霸之一统天下

    九州争霸之一统天下

    根据三国和网游御龙在天想像出的一篇作品,在这里,你会看到最真情,最热血的事,最出名的人,还有——最真的自己。乱世英雄,还是狗熊?一看便知。乱世群雄,谁与争分?
  • 灵武映月

    灵武映月

    简介:落魄少年上官六月,穿越异界,拜入玄修门下。可惜红尘根重,六欲难除,七情难灭。以致被逐出宗门。茫然而不知所措,其该如何在异世生存。。。。。。这是一本重境界的无聊小说,没有所谓的扮猪吃虎,没有所谓的越级打怪。
  • 诡宿命

    诡宿命

    学生时期怪事连连,坟地幽魂,陵园起尸,荒漠古国,群尸争王……等一一发生在我身上。也许有一天你会收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天黑了,关上灯,我就在你身旁”
  • 六尺之下

    六尺之下

    讲述在中世纪的欧洲,伊丽莎白的家庭遭到横难,后面被肯救到以后,两人沿着北海去找女王,两人渐生情愫,后来肯为保护伊丽莎白丧命于战斗中,伊丽莎白走到北海旁边时,不知为何竟然海面结了一层冰,后来伊丽莎白找到了女巫格林娜将心掏了出来放在了六尺之下的寒冰中,慢慢走向了复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