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10700000001

第1章 知识造就思想:说说刘仰这个人(1)

刘仰先生是博客推出的奇人。大学时代学着如何造军舰,却“不务正业”想做文学家,咿咿呀呀吟诗作赋。后来一边在电视媒体打工一边研究文化学术,待到积累丰厚,乃以博客为平台,每天发一文,传播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我刚关注他的博客时,有博文700余篇,现在则积累到2000多篇。其文所涉知识领域煞是宽广。一位媒体主持人告诉我,他一直以为刘仰博客是一个团队在写,因为个人不可能有那么广的知识面。直到登门采访,才知道那是一个人的作品,当时惊讶不已。

刘仰博文涉及时事、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经济、政治、宗教等许多学科,还有杂文、诗歌等,可以说天上人间无所不包。也许你认为这些内容都不过是一个非专业人士的泛泛之谈,这种猜测实际上颇有风险。我是学文学出身的,对《红楼梦》从不敢置喙。刘仰却敢对《红楼梦》“大放厥词”,而且说得有板有眼。某次,一位红学家朋友对我说,找个机会介绍我跟刘仰认识认识吧,他关于《红楼梦》的文章很有价值,我们《红楼梦学刊》想发表。我当时即使不算惊讶,至少也有点意外。刘仰“每天一博”的即兴文字,竟然值得专业期刊找上门来?

刘仰真正打动我的,并不是他的广博知识本身,而是他在广阔知识背景下对中国社会的独立观察与思考。中国近几十年形成的文化思潮,颇有裹挟一切的法力,尤其是报纸、电视、网络(跟帖、博客、微博等),更是一窝蜂起哄的地方,受众别无选择地在这种起哄中被同化。刘仰是借助博客拥有广大读者群的写作者,他的许多观点却异于流俗。对待“文化大革命”、反右这些历史事件和进程,总有媒体予以批判、嘲讽、甚至“妖魔化”。可是刘仰在这些问题上一直保持清醒头脑,不愿意随波逐流,显得保守、陈旧、过时,被人看做“左派”。

刘仰本人对于“左派”、“右派”的命名很反感,我却觉得这些命名有利于廓清一些是非。我认为刘仰就是中国语境中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左派”,这也正是我对他的著作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为什么我对刘仰成为“左派”感兴趣呢?说起来很简单,因为他比其他“左派”多了一层背景,他本是“右派”分子的儿子。他的父亲当年因为被打成“右派”分子,被从上海流放到安徽的一个农场劳动改造。刘仰本来可以在大上海的优越条件下出生、成长,成为占领十里洋场的红色少年,结果却降生在安徽的农场。这里的生活条件、受教育条件,离上海足有十万八千里之遥。说他因父亲的厄运而遭遇厄运,不算过分。

可是刘仰作为一个读书人,他对百年来中国起死回生的历程,对毛泽东时代以强大的国家动员能力致力于工业化运动的历史,都有公正的理解和公平的谈论。

刘仰那2000多篇博文,还有专著《中国没有榜样》以及他与人合著的《中国不高兴》,有大量的文字致力于维护毛泽东时代及其制度的正当性,他显然乐于成为毛泽东时代和制度的辩护者。

刘仰为什么能够超越家族和个人的命运,公正地理解毛泽东时代及其制度的合理性?仅从个人道德角度来理解,显然不够。我认为刘仰广阔的知识结构,起了很大作用。

知识造就思想:说说刘仰这个人,古语云,横看成岭侧成峰,对于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理解,本系常见。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人们对于同一事物具有不同看法呢?为什么有人要横看有人却只愿意侧看呢?这受两个因素制约,一个是立场问题,什么立场产生什么看法。而这立场骨子里是受利益影响的。毛泽东时代对社会精英群体采取了抑制政策,这触动了精英群体的利益,所以,认为自己家族以前是精英的,或者期望自己在未来社会结构中一定要占据精英位置的,对毛泽东时代及其制度,多半没有客观研究的耐心,而愿意予以简单化的否定,对毛泽东个人,也多半以小心之心度君子之腹,甚至予以妖魔化描述。

刘仰本系此类,他没有以他家族的利益和经验左右自己的现实判断。那么,他的不同流俗的现实判断,其依据来自哪里呢?

来自我正要讨论的、制约人们观察问题角度的第二个因素:知识。刘仰的知识面特别宽,拉得开思想的纵深,看问题不会囿于一隅,能够从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等纷繁芜杂的关系中看出它们的逻辑联系,所以就有豁达、深邃、宽广的境界。一个人知识广阔、识见超群,他的观点就可能超群出众,他的思想就可能怀远追终。

此间的道理无暇多论,我在这里只想举一个例子。就以刘仰经常谈论的毛泽东作为例子吧。二十世纪大革命失败之后,国民党各派总共掌握着二百万军队,共产党在血雨腥风中惨遭杀戮,革命处于低潮。毛泽东却决意以共产党名义发动秋收起义。起义失败以后,毛泽东带着这支装备极差、不足千人的队伍上井冈山,意在以此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后来井冈山红军最兴旺时期,也就一万余人。以一万余人对抗两百万人的国军,还有国军背后的帝国主义列强,怎么会有胜利的可能呢?许多人对此予以质疑,当时的中共中央也觉得这是不可思议的事,甚至给过毛泽东撤职的处分。可是毛泽东却坚信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他的观点和信心为什么与众不同?

毛泽东对于革命形势和革命前途的分析,始终是结合着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相互斗争、国内买办豪绅阶级之间的相互斗争,以及国内买办豪绅阶级与帝国主义势力之间的斗争来进行分析的。那些反革命势力之间不断斗争、不断火并、不断分裂的复杂局面,就是红军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也就是说,革命力量,是在与反革命力量的互动关系中生存和发展的。由于毛泽东知识特别渊博,他对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的洞悉,他对国际殖民势力与国内买办势力的勾结、摩擦、分裂的动态局势的把握,使得他具有别人所不具备的火眼金睛。

毛泽东能够找到中国革命成功的道路,最终为中华民族找到了复兴的起点和发展空间,跟他的信念分不开,跟他卓越的洞察力分不开,而他的信念和他的洞察力,又跟他广阔博大的知识结构分不开。知识对于一个人的造就,在毛泽东这里表现得颇为明显。

在刘仰身上,也有显著的表现。刘仰作为一个媒体人,作为一个借助最爱起哄的网络媒体走向读者的写作者、思想者,却有着决不参与起哄的独立观察和独立思考,有着卓尔不群的识见,其原因就在这里。

接下来的问题是,为什么刘仰能够拥有与众不同的知识结构呢?这就关系到对于中国文化潮流和教育资源的描述和判断。

中国的文科大学生,大都是按照西方学科分类,在学堂上了解了某一种学科的知识。而那些学科所教授的知识,也都是按照西方中心主义观念,站在西方的立场上来观察世界、评价世界,其价值观、其立场、其利益依据,都是西方的。说白了,大家只学会了一套西方意识形态体系。如果哪个非西方国家的文化传统、思想观念、社会运动、国家制度、政治立场具有维护自己的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的倾向,而不是刻意屈服于西方的利益,那么,西方的意识形态体系就一定会予以否定和批判,甚至会极尽妖魔化之能事。毛泽东的事业无疑不符合西方的利益,西方对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及其制度予以坚决否定,正是西方的利益所决定的。

我们虽然把大学毕业生统称为知识分子,实际上他们所得到的教育资源,只能成为承载西方意识形态的意识形态分子,只知道以西方的是非为是非。实际上,在后毛泽东时代,对毛泽东时代及其制度予以妖魔化的人群,远不只是在那个时代受到冲击的精英群体及其后裔。部分受过系统西式教育的人群,很大部分都是非毛派,因为他们所学的知识基本上都是西方意识形态,难免只知道以西方的是非为是非。

在流行世界的西方学科分类中,每个学科都有预设的结论,每个学科都按照这个结论的需要配置了既定的知识。知识与结论之间永远相互循环,相互论证。任何一个没有智力障碍的人,在这一套概念中浸泡十年八年,就有能力像蜘蛛守住蛛网捕捉昆虫一样,守住这个学科获取生存资料。所谓学者,不过就是这种会思维的工具,日夜操劳地服务于某个特定的知识学科及学科背后的利益主体。在西方权力和西方知识控制世界的几百年间,所谓知识背后的利益主体当然就是西方国家。

举个例子。英国在大工业生产出现之前,乃奉行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发展,实行贸易保护,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具体说来,英国的强大一方面肇始于对殖民地的掠夺,另一方面则借助于对西班牙金银运输船的劫掠,以及对荷兰航海运输的抵制(实行关门主义,所有英国贸易不要荷兰船队染指,一律由英国船队运输)。当他们的大工业生产发达起来,他们需要世界各国为他们提供工业原材料,并成为他们倾销产品的市场,这时候他们转而以国家力量推广市场经济学说。其他西方强国(比如德国),一面与英国的商业入侵相博弈,一面在自己控制的殖民地推行起源于英国的自由贸易学说。稍有历史视野的人就不难看出,这个自由贸易、市场经济学说,是在特定的产业背景下、特定的国际政治框架中,为特定的强权国家服务的,它是用来给殖民地精英群体洗脑的学说。没有任何一个西方强国曾经将这些学说奉为金科玉律,他们有能力发明这些学说为自己服务,也就有能力穿透和驾驭这些学说。

毛泽东建立的新中国,既不愿意做西方的原料供应地,也不愿意做他们的产品倾销地,而是大刀阔斧地建设着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这是西方殖民世界五百年所遭遇的最大挑战。它从根子上打破了西方殖民掠夺的基本模式,更是捅穿了以市场经济名义出现的经济学意识形态。惜乎改革开放以来,一些谫陋之士,没有这种国家立场,也没有这种识见和慧眼,心甘情愿地接受国际强权的洗脑,错误地将那些为国际强权服务的意识形态概念奉为金科玉律。无论是经济学界,还是其他人文社科领域,都出现了跟着洋人起哄的混乱局面。

刘仰本系工科出身,他的人文社科知识,不是按照西方学科体制复制下来的,而是按照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孜孜以求寻找来的,尽管那些知识的表述方式还难免很西方,但是经过他本人的组装、消化,已经打碎了西方意识形态框架,进而能够一定程度地透过迷障看到事物的真相。他的博文和专著,涉及全球化、自由贸易、经济危机的文字不在少数,他的所有谈论,都以中国的经济利益为立场,而不是模仿西方的口型说话。

正因为不是按照西方学科体制复制下来的,刘仰的知识也就较少受到西方学科体制的局限,不会以西方的是非为是非。这就是他的优长之处。刘仰的知识结构让我更加相信,改造中国的教育,是当下最重要的工作。知识只是材料,观点和思想才是果实。什么样的知识,就可能造就什么样的观点和思想。当下中国教育的资源配置和知识配置,为造就一些崇洋媚外的“知识分子”,打下了某种偏于一隅的知识底子。不过这个话题显然无法在本文展开,只好留待来日。

同类推荐
  •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这本《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告诉所有职场人员,不要等到失去工作的时候,才明白努力的重要。工作只有两种结果,要么进取,要么出局。
  • 把公关做得滴水不漏

    把公关做得滴水不漏

    当蒙牛遇上伊利,360遇上QQ……危机公关当如何保护商业底线?公关,不仅能打造一个品牌,也能守卫一个品牌。本书解密公关细节,教你做一名实力派的品牌卫士。
  • 在艰难的世界里全力以赴:马云的14堂心理能量课

    在艰难的世界里全力以赴:马云的14堂心理能量课

    在中国,有人比马云聪明,更多的人拥有比马云创业时丰足的资金,但是却极少有人能取得马云这样辉煌的成功。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有太多的犹豫和畏惧,他们从没有像马云那样在艰难的环境中全力以赴地去做一件事!《在艰难的世界里全力以赴》为读者献上马云最正面、最积极的人生能量课。
  • 优秀女孩的青春讲义

    优秀女孩的青春讲义

    青春有太多太多的内容,不论它是甘甜还是酸涩。青春只有一次,不论它长还是短。幸福的人生,优秀的华彩,都将在青春里成就。在青春的岁月里追求梦想追求卓越的女孩子们,本书是你们绽放青春色彩的必读书!
  • 读《大学》学生活

    读《大学》学生活

    总是在蓦然回首的当口才见出繁华的碎隙,总是在低头的一刹那间俯视到尘埃的伟大。经典也是如此,看似平实却包蕴乾坤。唯有真正进入其中方悟得此中真意。《大学》不只是纸上的人生,更是影响了千年中国文化的奠基之作。它虽然产生年代久远却历久弥新,至今仍然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历史长河的反复淘洗使其更加耀眼迷人。人生与大学息息相关,因为人生本来就是大学,而《大学》却是人生的注解。
热门推荐
  • 拯救计划

    拯救计划

    周舟的书稿被同学车闯抢走了,要是书稿被班主任看到,那就麻烦了,因为书稿里写了不少她的“光辉事迹”呢。周舟家的宠物们立刻总动员起来,他们疯狂飙车,夜遇藏獒,勇探鬼楼……这帮疯狂的家伙最后能完成这个疯狂的拯救计划吗?
  • 邪王轻狂:绝宠弃后炼药师

    邪王轻狂:绝宠弃后炼药师

    她是在现代,被绝境击杀的二十一世纪顶绝杀手,倒霉穿越到了以武为尊异世母亲被毒杀的公认天才身上,不料却因她的到来,天才瞬间变成了废物......他是强大邪魅霸道的王,偶遇如此废物窝囊的她,一翻正常现象的羞辱轻蔑她后,才发现自已居然捡到了宝,于是他开始着手捧起这个宝,并将她打造成最耀眼闪亮的宝。因,她是废物,蓝天国王要休后。因,她是废物,蓝候府里她活得猪狗不如,就连最底贱的丫鬟都比她活得像人。因,她是废物,母亲被杀之仇十四年未报......而当世人都认为她要自杀时,她正以一个炼药师的身份悄然狠辣崛起......杀仇人,狠踩仗势狗,踢贱男,她会让所有人明白,她这个废物,是她们不得高攀的天才。
  • 情窦开

    情窦开

    《情窦开》由顾坚编著。《情窦开》简介:这是一段苏北水乡少男少女间自然萌生的伊甸园之爱,又是特殊年代里畸情放纵下酿出的一幕幕复仇活剧。淳朴的乡风乡俗下,一对十三四岁的豆蔻少年在情窦初开时相互勉励、惺惺相惜,成就了一段惹人羡煞的成长佳话;擅玩弹弓的少年因家庭的屈辱从小便背负着深重的仇恨,用弹弓泄愤的瞬间终将自己的命运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一切似乎都和那个年代有关,一切似乎又和那个年代无关。一个个鲜活的灵魂与一幅幅万花筒般的生活场景交织互生,演绎着不同寻常的悲喜人生……
  • 昨天的她

    昨天的她

    安之最喜欢的就是樱花,但也讨厌那棵樱花树,因为他们在那里相爱却又分离
  • 魔幻天使

    魔幻天使

    一觉醒来,夏果果发现自己被困在漆黑的隧道洞里里,手里戴着一枚晶莹剔透的戒指。那枚戒指成了她命运的转折点……她和她因为魔戒的力量,时空地运转,错误地交换了彼此的身份,开始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生活。从此以后,她成了魔幻世界里的公主,而她却是哈森集团里小小的客服部助理……“……果果,从此以后,你我再无任何牵绊,你走吧……”“不,果果不要……”
  • 做事要有心计全集

    做事要有心计全集

    做人拥有好心态——想得开,活得不累;做人也要做广告——人生需要自抬身价;人要面子活受罪,面子不能当饭吃等。
  • 赴一场温暖的相遇

    赴一场温暖的相遇

    友情和爱情;放弃与追寻;悲伤与温暖。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最美好的青春里。分离、不舍、痛苦、思念、相遇,在面临种种青春小插曲后,渴望着幸福,渴望被爱着。感动的青春里有大家的欢笑和泪水,有大家聚在一起的温暖回忆。而最终又会与谁再次起航,与下一片陌生的风景相遇……
  • 我读2

    我读2

    本书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从作者、写作背景等方面,向读者多角度地呈示一本书的内核。主讲人对每一本书都经过了消化打磨,最后形成了中肯的评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传递给读者。
  • 你不乖哦

    你不乖哦

    单亲家庭的伊韩从小就个性孤独,他没见过他的父亲,只听他的母亲说不幸车祸死亡从小长到大的哥哥突然回来,伊莉会如此反对,平时古灵精怪让人摸不透每次一次偶遇他遇到了冰一样的总裁康子轩他从小接受上层社会散发这冰冷王者气魄他从小就开始创造他的黑道风云他从小父母就不在身边没有父母的陪伴他遇到了伊韩以后,她用他的天真融化了他的冰冷的心,他们在幸福路很艰难困苦,他们是否能艰难度过呢
  • 文王世子

    文王世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