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人为何先要伤害别人,先要对不起别人,然后才会觉得满足,才开始认真与对方交往呢?才会在内心暗暗放松甚至于觉得满意了呢?
他小边要学会与人相处之道,他得首先弄清这一问题。
要下地狱,就去他人那里!与他人打交道就是与魔鬼打交道,时时处处要小心他自己!
27
小边往往容易看不起别人,他不是看不起别人他是看不见别人,他总是埋在他看过的书的意境中,他两眼无神,遥想远方,当他看见别人时,他的眼光却越过别人落在不知哪一个时代的故事里……
于是,他想象着,他与别人的交往便以伤害为开始。
他觉得对方太强大,当他觉得对方太强大时,他与强者的交往便以伤害对方为开始,他似乎以如此来找到他的自尊。
他也受到别人意外而来的伤害,不知谁会从旁边刺他一枪,让他受伤害。
于是他得出结论:人与人的交往以伤害为开始。
28
当他遇见陌生人时,他想到的是先要伤害别人,然后才算站稳脚跟。
是因为对对方的意图不了解的缘故吗?是因为这是一个冷酷世界的缘故吗?他看见,人们总是先伤害然后才开始接受与了解彼此,伤害的事更容易做。
在人与人交往的历史中,一页页写满了伤害,写满了伤心,夫妻双方甚至首先就是伤害。
没有伤害的交往是无法成立的。
只有跨过伤害,这种交往才能一步步走下去。
29
然后又是伤害,接着补偿,接着伤害,这种交往于是一步步走下去。
单边的伤害是不成立的,人们总是互相伤害着,不然,交往无法继续下去。
难道人与人的交往,竟是由伤害与补偿交替构成的么?
当他看见这一切时,他觉得他学会了慎重与懂事,他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
在他看来,伤害是不可避免的,越是不想伤害对方,越是带给了对方伤害。
30
他曾经以此为苦恼,他以为无法解释,他以为无可解释,他甚至想到逃避。
他原以为与人相处之道只是宽容与忍耐,他原以为只有接受,才能把交往继续下去。
因此他的朋友竟这般少!不是他远离别人而是别人远离他了。
他错了!
跨过伤害的河流,他发现他可以与任何人交往下去,他伤害别人也接受别人对他的伤害,他甚至不再对朋友与爱人的伤害抱有恐惧。
以回避伤害为借口而思想混乱之人,终于跨过了伤害的河流,终于到达了交往的彼岸。
曾经,他胆怯,他不敢发出他的伤害;曾经,他不愿承认他给别人造成的伤害,这便是他曾经混乱,曾经害怕与人交往的根源吧!
31
有一天,在人生的道路上,朋友变成了敌人。在人生求变化的道路上,他或许不知怎么回事触犯了朋友的禁忌,朋友变成了敌人。
他或许早就知道朋友的禁忌,但他就是忍不住触犯了,他以为这就叫自由。
他或许会感到高兴,他不必受朋友的束缚了,他可以自由自在了,他可以把更多别人不知道的一面展现出来,释放出来,他可以更加无耻了,他或许会成为一个新的他呢!
32
求变化,在人生窘迫的年代,他不断求变化,甚至付出了失去朋友的代价。
离开朋友,他或许会成就新的一个他呢!他不是整日在渴望变成新人吗?他不是觉得朋友是他的累赘和负担吗?他不是觉得朋友是他道义上的压迫者吗?
但是,他或许将无所依靠了,他无所凭据了,他没法证明自己了,他从何处来,他往何处去,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再无人替他作担保了。
33
无旧人了,他或许感到轻松,但他会发现周围的人他全不认识了。
人家也不想认识他了。
到一个没有朋友的地方去,并且永远也不会有朋友的地方去,他在那儿演一个什么样的自己呢?他说话有谁愿意听呢?或许他表演的角色连他自己都不相信,他如何自持呢?
34
朋友,是他自持的根基,是他在迷茫年代依然对自己抱有信心的根基,失去了朋友,也就失去了这一根基,他如何自持呢?
他以为他已经完成了么?他的人生使命已经完成了么?
朋友有时就是一个信用证,可用来超额消费;没有朋友,他就再也不能透支了,他会窘迫起来,他会周转不灵,他的财政发生问题了。
35
最关键的是,他如何让自己满意呢?他如何让自己积蓄呢?他的信用财富要到朋友那里积蓄,朋友就是他的银行。
如果没有朋友了,他如何积累他的信用财富呢?他还何谈信用呢?没有信用,他如何说话呢?谁来听他说话呢?
没有信用了,他如何与他人牵起手来呢?何人愿意与他牵起手来呢?
36
或许,只有走到毁灭的这条道上时,他才会这么做吧!
如果他这么做了,他是不是在走向毁灭之道呢?
毁灭,也同样是人生的故事,是值得书写的故事。
或许,他是在写关于他毁灭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