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在书中寻找着生活的把握和证据,这曾是他专注于阅读的一个心理动机。
少年时代,他曾经对此深信不疑,他深埋于书中,在那里探寻一个古代世界,未来世界,完全在想象中形成起来的世界。
是阅读扩展了他的视野和想象,让他的人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从此他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但渐渐地,成年后的他对阅读开始疲惫了。
他发现从书中寻找现实的答案这种努力是苍白无力的。阅读已经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了,很多的书,太多的书面里充满了太多的妄想和虚假,叫他读来忍不住带来了批判。
2
不光批判,甚至引来了他的呕吐。
站在那里,站在阅读旁,他进退两难:一则,他怎么都需要学习;二则,他发现会引来他的呕吐。
接受多年教育之后,书成了指引他生活道路的唯一指南,书成了铸造他未来世界的唯一基础,这便是多年教育的结果。
太多虚假的东西充塞他的脑海,使他失去了对现实的判断力,他变得与现实格格不入了,他还以为他是正确。
他成了一个书呆子。
3
可他并不在意,他对现实的失败并不在意,他往往在书中寻求着慰藉。
在书中,他仿佛找到了自己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为此他兴奋不已,在书店或图书馆里拿着一本书边看边微笑着,满面红光,他为越过了呕吐而兴奋。
然而现实永远是现实,它不断变化,不断寻找新主人,寻找支配它的新主人,而他不再是新主人,他只是书的奴隶,他梦想的是书中的主角,不是做现实的主人。
他放弃了成王的机遇,他居然不以为意,他无法改变,这便是阅读的悲剧。
4
人生的实践是在书中而不是在现实中,他居然有了这样错误的世界观。
现实中的社会实践有什么用呢?现实都是过眼烟云,唯有书长远。
更重要的东西在书中,更重要的价值在书中,他老是抱着这一想法不放,他动辄想起千秋万代,他常常鄙薄现实,看不起现实,更不愿弯下腰来走入现实;他不愿双手沾上泥土,这就是他的窘态与短处,长期的教育和读书造成了他的这种短处。
然而他还是高兴,在春风习习的时候感到高兴,手拿一本书时感到高兴,闻着含有油墨的书香感到高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啊!
能够让书陪伴他易逝的青春年华已使他觉得是非常荣幸的事情了,还有什么更好的生活依靠和价值判断呢?
5
的确,书很重要,现在人们的实践活动确实已经连为了一个整体,书是人们交流彼此人生或实践活动的重要工具。在那里,的确有很多的东西值得发掘和学习。
由于书一代代地传承,人们的实践因此是建立在上一代人努力的基础之上,并不断向前发展的。
谁能让自己决定整个世界的步伐和色调呢?只有那些天才的创造者或君王,他们用书让他们的力量达到全世界,达到人所在的地方,他在书中看见了这些创造者或君王。
他喜欢他们,他常想与他们为伍。
6
但是,一个人脱离了现实社会只凭手中握有书,他会不自觉地呕吐,他会不由自主地放下书来,他会身不由己地走入现实生活中,在那里,他加入欢歌燕舞的队伍中;在那里,他终究得好好沉下心来,去读一本无字的大书。
7
自主思考,脱离书的框架自主思考,这便是他所缺少的。
甚至自主思考都来不及,早知无用,那么在青年时代他就不应该让自己沉迷于书本中了,他应当超越一切书籍而紧紧跟上时代。
早就应当对书有一种批判的精神,要挑选他所想要的,必要时可以完全抛弃。
但他没有做到,他把对书的虔诚当成了成功的必要准则,他因此裹足不前。
而当年,如果他能够放下书本开步向前,那该是多么地好啊!
8
青春一定会在现实世界发现更多的东西,他要超越书籍以上,那该多么好啊!否则一辈子被书给压死了。
他早就被书给压死了。
他其实早就渴望放下书本了。
现在没有必要为他的落伍而焦急了,他已废去,如果他还想做点事的话,不妨把这些话告诉给下一代,让他们小心书,不要中了书的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