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14300000031

第31章 航天科技探秘(3)

10时55分,飞船安全地降落在预定地点,载人航天获得了圆满成功。这次历时108分钟的太空飞行震撼了世界,从此人类开始了载人航天的新纪元。为了纪念在征服宇宙道路上的这一划时代的成就,4月12日被定为“航空航天国际纪念日”。

从此以后,美国和前苏联在航天方面的竞争进入白热化,美国人竭尽全力,开始了登月计划的实施工作。这种竞争客观上推进了航天事业的发展。

人类是怎样登上“广寒宫”的

自古以来,月球就是对人类充满吸引力的神秘天体。人类最想登上的天体,第一个就是月球,因为它离地球最近,约384400千米,表面引力只是地球的1/6。传说中,嫦娥奔月,觉得月宫冷寂不堪,那么,真正的月宫到底是怎样一番景色呢?

1961年5月25日,美国正式批准了登月计划。经过8年的技术准备,美国共发射了9个“徘徊者”探测器、7个“勘探者”探测器、5个“月球轨道”环行器,了解了月球表面情况和着陆的可行性,预选了多个登月点。最后,由“阿波罗10号”飞船进行登月全过程的演练,宇航员已抵达近月面15.2千米处。到此登月计划中的准备工作已完全就绪。

1969年7月16日清晨,在美国西海岸肯尼迪航天中心,39号A发射台上的“土星5号”运载火箭等待点火起飞。火箭上端的“阿波罗11号”飞船由指令舱、服务舱和登月舱3部分组成。指令舱内,仰卧着3位人类登月的使者——指令长阿姆斯特朗、指令舱驾驶员柯林斯和登月舱驾驶员奥尔德林。

美国东部时间上午9时32分,在震耳欲聋的轰隆声中,“土星5号”火箭腾空而起,直冲天穹。4天多的航行以后,到达了月球轨道,柯林斯驾驶指令舱绕月球轨道飞行,等待接应。

宇航员在月球迈出标志着人类巨大飞跃的一步7月20日16时17分,与指令舱和服务舱分离的登月舱降落在月球轨道附近的静海上。着陆后约65小时,阿姆斯特朗身穿宇航服,首先走出登月舱。他在5米高的平台上呆了好几分钟,使自己激动的心情平静下来,才慢慢爬下9级扶梯。

历史性的时候到来了,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踏上月球,在月球上印上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他说:“对于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但是对人类来说,却迈出了伟大的一步!”人类终于登上了千百年来朝思暮想的“广寒宫”。

18分钟以后,宇航员奥尔德林也踏上了月面,和阿姆斯特朗一起,采取了22千克土壤、岩石样品,拍摄了照片,安设了月震仪、太阳能电池阵和激光反射器,最后将一面美国国旗插在了这个万籁俱寂、荒凉无比的星球上。

7月21日13时54分,两人离开月球与柯林斯会合,经2天多的飞行,载着三名宇航员的指令舱平安溅落在夏威夷西南的太平洋洋面上。至此,历时8天零3小时18分钟的人类首次登月计划圆满结束。

在探索宇宙的大事业中,人类迈出了历史性的伟大一步。

为什么火箭没有机翼也能改变方向

飞机上面都装有机翼,包括尾部的升降舵和方向舵。它利用升降舵的上下或方向舵的左右运动,来改变飞机的飞行姿态,这是因为迎面吹来的气流对这些舵面产生了作用力的结果。但是火箭大多数时间是飞行在大气层以外,那里没有空气,那么改变火箭的飞行方向靠什么办法呢?

靠的就是火箭内部的“驾驶员”——飞行控制系统。这个系统有两大作用,一是控制火箭向前飞行(由火箭发动机提供推力);二是控制火箭的姿态(使火箭俯仰、偏航或滚动)。火箭的飞行控制系统靠敏感元件(类似人的眼睛),去“观察”火箭的飞行状态是否正常(与预定的路线作比较),如发生偏差,立即报告“大脑”(箭上计算机),经过分析思考(计算机进行各种计算),最后向执行机构(类似人的手和脚)发出修正指令,控制火箭沿正确的方向飞行。

火箭在真空环境里飞行时,如果用类似飞机的空气舵,自然就不起作用了,需改用燃气舵和摇摆发动机。燃气舵安装在发动机喷管的尾部,用石墨或耐高温的合金制成,当发动机燃烧室喷射出来的高速气流作用在舵面上时,就会产生控制力以改变火箭的姿态。摇摆发动机是将发动机安装在可变动推力方向的支架上,用改变推力的方向来达到改变火箭姿态的目的。因此,火箭的外形多是圆柱体,光秃秃的,它虽然没有机翼,但同样也能随心所欲地改变飞行方向。

火箭发射采用倒数计时是怎么回事

1927年,一批早期的宇航爱好者在德国成立了宇宙航行协会。不久,他们接受了为一部科幻电影《月里嫦娥》制造一枚真实火箭的任务。但由于缺乏经验,这枚真实的火箭始终未能制造出来,反而是制片商把一枚模型火箭先制造出来了。在拍摄影片的过程中,为了发射模型火箭,导演弗里茨·兰首创了倒数计时的发射程序。这种计时程序,既符合火箭发射规律和人们习惯,又能清楚地表示火箭发射的准备时间在逐渐减少。

10分钟准备,5分钟准备……1分钟准备,直到发射前10秒钟,而后是10、9、8……3、2、1,起飞!这种倒数计时,会使人产生准备时间即将完结,发射将要开始的紧迫感觉。

电影成为这种发射模式的先导。之后,德国在20世纪30年代制成第一枚试验火箭,以及40年代初研制“V-2”火箭时,都采用这种倒数计时的发射程序。40年代后,美国和前苏联研制的火箭和导弹,发射时也都采用了这种程序。它把火箭在起飞前的各种动作按时间程序化,既严格又科学,真是“万无一失”。

目前,世界各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飞机的发射,自然就一直沿用这种倒数计时程序了。

怎么知道人造卫星在按预定的轨道运行

在太空工作的人造卫星和各种各样的航天器,都能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它们就像地面上的行人和车辆各走各的路一样,都有自己的运行轨道。尽管它们的轨道各不相同,但是,也像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一样,也必须“遵纪守法”,那就是它运行轨道的平面,必须通过地球的中心。

如果它的轨道呈圆形,地心就是它的圆心;如果它的轨道是椭圆形的,那么,地心就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的位置。

大多数的卫星在发射入轨时,速度往往稍大于第一宇宙速度,所以它们的轨道大多是椭圆形的。就像地球和太阳之间有近日点和远日点一样,卫星和地球的距离也是有时近有时远。人们把轨道离地面较近的一点叫“近地点高度”,把离地球最远的一点叫“远地点高度”。

人造卫星除了具有绕地球运行的固定轨道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参数,那就是轨道的倾角。它是指卫星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面之间的一个夹角。

根据这个夹角的大小、轨道的近地点和远地点,世界各国的天文台就可以跟踪和计算出这颗人造卫星的运行,告诉我们这颗卫星什么时候在什么方位,看看它是否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

卫星的轨道倾角越大,它在地球上的投影也越大。比如,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选择了68.5°这个倾角,它的星下观测点可达到南北极圈以内。地球上所有有人居住的地方,它都能观测到。可是,这样一颗轨道倾角大的卫星,发射时所需的能量和费用也大。

所以,人造卫星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是科学家通过精心计算,进行能源配置和轨道选择等一系列的技术设计的结果。

卫星可以从飞机上发射入轨吗

发射卫星,除了主要从地面使用火箭外,近年来也开始利用飞机来发射卫星,就是先把携带卫星的小型火箭用飞机送上一定高度,再启动火箭把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从空中发射卫星具有很多优点。首先是发射费用低,至多为地面发射的三分之二。这是因为火箭已在空中从母机获得了一定的初速度和高度,因而节省了许多昂贵的燃料。其次是发射的准备时间短,小型火箭通常只需几名技术人员花上两周时间就够了。再有,空中发射不需要有设备齐全的地面发射基地,也不会受到“发射窗口”、地面设备维修等的制约,随时可以从世界上任何一个机场起飞发射,而用户也可灵活地选择卫星的目标轨道。

1990年4月5日,美国在加州用一架“B-52”大型飞机,携带“飞马座”火箭,在高空把两颗小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从而开了用飞机发射卫星的先河。

当然,在空中发射卫星也有局限性。主要是卫星不能太重,卫星的轨道不能太高,这是由于受到母机运载能力和飞机飞行高度的限制。如用航天飞机,则可弥补这两点不足。

据科学家预测,在未来的20年内,全世界等待发射的卫星有上千颗,其中大多数是质量仅为几百千克甚至几十千克的近地小卫星。这些卫星性能好、价格低廉,是卫星家族的主力军。很显然,空中发射卫星的方式,必将会在未来航天发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返回式卫星为什么可以返回地面

有的卫星在完成任务后是需要返回地面的,如卫星拍摄的地面胶卷、太空中完成实验的材料、随卫星上天的动物和植物种子等。这种需平安返回地面的卫星称为返回式卫星。卫星的返回,表示了航天任务的最后圆满完成,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航天技术达到了相当的水平。

跟卫星上天相反,卫星返回是一个减速的过程。为了可靠地回收,通常把需要返回的物品和在返回过程中需要工作的设备,集中在一个称为返回舱的舱体里,而无需返回的部分则在返回过程中提前抛掉,让其在大气中烧毁。

为了确保返回舱从太空轨道上安全返回地面,必须突破以下五大难关。一是调整姿态关,先要把卫星从其在运行轨道的姿态准确地调整为返回姿态,并保持其稳定;二是制动关,按时点燃制动(反推)火箭,使卫星脱离原来的运行轨道,让返回舱进入预定的返回轨道;三是防热关,卫星在进入地球大气后,空气摩擦使卫星表面温度高达1000℃以上,因此不仅要保证返回舱在高温下不被烧毁,还要让舱内温度保持在仪器能工作的最高温度以下;四是软着陆关,利用降落伞和回收系统,使返回舱在大气层较低高度范围内用很低的速度(约10米/秒)着陆,保证回收物品的完好无损;五是标位及寻找关,要及早准确地预报和测量出返回舱的落点位置,使回收区的工作人员尽快发现返回舱,以尽快开展回收作业。

卫星返回技术是人类征服宇宙的一项重要技术,难度很大。拥有卫星发射技术,并不等于拥有卫星返回技术。我国于1975年首次发射返回式卫星,迄今已成功发射17颗,按计划平安返回地面16颗,是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这门技术的国家,日本和法国也只是近几年才步入这个领域。

绳系卫星有什么用途

有一种新型人造卫星,名叫绳系卫星。顾名思义,它是一种用绳子系在其他航天器上的卫星。用一根长长的绳索,将卫星系在航天器上,一起绕地球飞行。

绳系卫星有许多特别的用途,如对离地面约100千米的地球上空进行充分的探测。因为在这个高度上,飞机飞不到,气球也很难达到,而卫星的下界一般也在150千米以上,探空火箭所探测空域和时间则非常有限。如果在其他航天器下拴一个卫星,拖着它在离地面约100千米的高度上绕地球运行,就可以收集那里的大气层数据,了解太阳活动如何通过高、中层大气影响地面的气候和天气变化的机理等。

如果绳系卫星的系绳用导电材料制造,它就是一种探测器,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电离层磁场的信息数据。此外,系绳在运动中不断切割地球的磁力线,它就成了一台发电机,这样,就可以为绳系卫星和牵引它的航天器(特别是航天飞机和空间站)提供电力,为长期在太空中运行的航天器提供部分能源。

意大利首先研制出了绳系卫星,并于1992年和1996年两次在美国的航天飞机上进行了试验,取得了部分成功。随着科学家的努力,绳系卫星将会越造越好,成为未来一种大有用途的新型卫星。

电视里的卫星云图是怎样拍摄的

每天电视里都要播送天气预报节目。荧屏上演示的从气象卫星发下来的云图,反映了地球天气正在发生着变化,直观、动感,受到观众的广泛欢迎。这表明气象卫星已走进了千百万寻常百姓之家。

气象卫星按其运行的轨道可分为两大类:极轨气象卫星和静止气象卫星。

极轨气象卫星因其运行轨道每绕地球一周都要穿过南北两极而得名。它的轨道近圆形,高度在700~1000千米之间。这种卫星每绕地球一圈,可观测的地面范围东西宽度为2800千米,绕14圈可覆盖地球表面一次。但它对某一地区每天只能进行两次气象观测,间隔时间为12小时。其优点是可获得全球的气象资料,缺点是因地球自转,云图资料不连续。

静止气象卫星在地球上空36万千米的赤道平面上,因绕地球转动的速度与地球自转的速度相同,因而相对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它每半小时就能产生一幅占地球面积近1亿平方千米的天气资料图。其优点是资料可适时送到地面,能连续不断地观测同一地区,不足是一颗卫星只能观测地球的1/3面积,对高纬度地区(大于55°)的气象观测能力较差。

两种气象卫星用途各异,功能不同,各有长短,不能互相替代,但可以互相补充。如把这两种卫星结合起来,就能构成理想的气象卫星体系。

同类推荐
  • 中华文化撷英动物探索(四)

    中华文化撷英动物探索(四)

    世界是多元的,文化也是多元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的魂,是每个民族成员的精神之根;不论意识到还是没意识到,也不管自己愿意不愿意,人人都时时生活在本民族的文化环境中;即使长期生活于他国,文化之魂和根也还是要时时伴随着自己。文化就是这样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这些,是全世界各个学科学者们的共识。
  • 走进动物王国

    走进动物王国

    地球从形成至今已经历了46亿年的风风雨雨。这颗蓝色星球的与众不同,源自于它孕育出的生命。在这40多亿年的漫长历程里,生命形式从诞生伊始一刻不停地进行着演化——其中动物这一独特生命形式,就在那原始的海洋中逐渐形成,并开始了它的进化历程。
  • 水族动物的奇闻怪事

    水族动物的奇闻怪事

    本书介绍了水族动物的基本知识和不同的特征特性、奇异功能、趣闻轶事以及人类对水族动物的研究认识。主要有水族万花筒、海底万象、水族世界趣闻等,知识性、趣味性强,阅读此书,可轻松了解增长水族动物知识。
  • 八大行星(新课程百科知识)

    八大行星(新课程百科知识)

    本书讲述了地球、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的知识。
  • 学生气象知识丛书-人工影响天气

    学生气象知识丛书-人工影响天气

    人工影响天气,就是在一定的有利时机和条件下,人们通过一定科学技术手段,对大气施加影响。希望大气向着人们希望的方向转化,以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基础,就是通过在大气中播撒各种催化剂,使大气中的云物理结构发生变化,从而达到降雨、除雾、防雹、消除雷电等效果,达到减轻或避免气象灾害目的的一种科技措施。
热门推荐
  • 境之传奇

    境之传奇

    一千年前,邪祸乱人间,四境各个门派出动大量高手精锐与邪派较量,最终,魔不敌道,在秋境渡马山的一战,邪派惨败道修之手,在这场邪与道的争斗中,虽然道修除灭了邪派,但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不少门中精锐在这场道邪之战中殒命,元气大伤的门派开始避世休养,经过数百年的休养生息,四境内的各大门派开始纷纷现世。萧风月,一个来历颇显神秘的少年,相貌平平,性格开朗,但自身的修为却不弱于各大门派培养的精英弟子,仿佛命运的安排,初次入世的萧风月,接二连三的遭遇不少麻烦。闵天晨,千年前,跟随师尊参与了道邪之战,一场战后,重伤垂死,被封印在冬境的万年寒冰窟内,百年冰封的过程中,伤势渐渐好转,萧风月机缘巧合下,破除了冰封。
  • 野玫瑰之不做灰姑娘

    野玫瑰之不做灰姑娘

    他,一个被流放的富少;她,一个为梦想奋斗的打工女。他,撞坏了她的自行车,撕了她的衣服,害她失了工作,还摔坏她爸爸的遗物,甚至是她父亲死亡的罪魁祸首!她,谩骂他,扇他耳光,顶撞他和他作对,跑到他住的酒店给他一拳头,甚至破坏了他的求婚仪式!她视他为没脑子的纨绔恶少,他视她为粗鲁疯狂的眼中钉。谁知他成了她的老板,她成了他的助理。冲突不可避免,当两人不得不同处一室时,好戏才真正开始。日久生情……但,爱我的人多了去了,你算老几?她叫张梦雪,一朵野玫瑰,不做灰姑娘。
  • 蜜宠甜妻

    蜜宠甜妻

    只是逃难借个地方躲一躲,没想到把自己给搭进去了,睡就睡吧,怎知道这男人这么不经事,竟然是个快枪手?那一天,他问她:又出来约炮?她元月仰天长笑:哈哈哈,对啊,至少人家不是个快枪手啊!结果这个快枪手却跟她说他是个处,要她负责,她也是个处好不好啊?男人霸道无比,当她是个炮友还不给钱,给个破手机算什么?人家要豪宅,要刷不爆的信用卡!后来才发现这个男人就是个闷骚货,平日里不说话,发起短信来坏得掉渣。当她想要爽完了拍拍屁股走人的时候,他却用枪抵着她的屁股,道:“不许动!”元月一脸黑线:把枪拿开,姐姐今天不约!
  • 九天归元诀

    九天归元诀

    一枚神秘的碎片,一段绵延十五年的古怪梦境。从大山深处的神秘天书开始,林无忧穿越到九州大陆,冒名顶替因坠崖而死的三贤庄少庄主。从而从一个命不久矣的绝望少年,开启了一段震撼九天的逆天传说……
  • 神偷盗宝

    神偷盗宝

    她一觉醒来已经是魂穿到了架空王朝,并且附在了一名身受重伤的六岁小女娃的身上。十年后化名梁上衣下山做了神偷,不过一月,神偷之名传遍大江南北,并有一夜飞驰千金散的美闻。因为七星宝剑的传闻而结识了天下第一剑的公子剑,两人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灵动魔法

    灵动魔法

    这是魔幻的世界,没有五彩的斗气大陆,有的是无尽的灵气。这里充满奇遇,缔造杀戮。在这个人情冷暖的灵气世界,一个本来与世隔绝的少年如何冲破重重困难,征服这个世界,最终站在了世界的巅峰。
  • 大地主

    大地主

    秀水湾、大清山、蒙溪河,这里山水环绕、美丽多姿。捡个萝莉,带个空间,扎根农村,逍遥把田种。一段九十年代纯粹的乡村生活,那些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 医毒双绝神医大小姐

    医毒双绝神医大小姐

    她,二十一世纪的顶级特工穿越成为澜洲大陆四大国家中炎陵国的第一纨绔大小姐,从此踏上了废柴的逆袭之路;拥有药神空间,七系全才,炼丹,炼器,一切皆有可能。他,冷酷无情,俊郎非凡,嗜血成性。却只对她温柔无比,她开心,他陪着她笑,她难过,他逗她开心,一步步,她陷入那温柔的陷阱。
  • 一江春水

    一江春水

    本书收集了作者自2003年以来笔耕不辍写下的34篇文字,其中,有为人处事的厚重智慧,有夫妻之间的幽默调侃,有对天地万物的独到认识,有对青春家园的深情回忆,有对文学诗歌的真知灼见,有对年幼女儿的谆谆教诲。这些文字包罗万象,大气磅礴,又细腻感人,朴实真挚。作者保持着一颗宁静而低调的心,一颗积极而温暖的心,款款叙述,娓娓道来。
  • 我的吕布兄弟

    我的吕布兄弟

    章辕某日醒来,意外发现穿越到汉末,成了九原县令公子张援。幸机缘凑巧,结识了杀虎救杜鹃的吕布,与他结拜兄弟,并且爱上杜鹃。杜鹃却爱着吕布。吕布杀仇人判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