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18900000008

第8章 趣味发明(7)

现在人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集成电路,是1958年由美国物理学家基尔比和诺伊斯两人各自独立地研究发明的,为了认定这项发明的专利权,他们两人所属的公司之间曾为此引发了一场为时不短的争执,因此,回顾一下他们各自的发明过程,是很有意思的。

基尔比于1923年生于美国密苏里州杰斐逊市,1947年毕业于伊利诺大学,1950年在威斯康星大学获硕士学位。

1958年5月,基尔比进入得克萨斯仪器公司还只有3个月,他被安排去进行电子设备微型化的研究。当时电子设备应用了电子管,后来逐步使用晶体管,但体积庞大。

按照国防部的要求,基尔比的任务是研究如何通过采用较小的元件、更细密的接线,使电子设备体积缩小,更加紧凑灵巧。

在这一年夏天,当基尔比的同事都去度假时,他却在宁静的环境中,坐在办公桌前苦苦思索解决微型化问题的办法。他在想出新办法前,屡次碰壁,后来才想到,所需用的全部电路元件包括晶体管、电阻、电容在内,可以用同一种半导体材料制成;这些电路元件必须绝缘,因此能单独起作用,彼此没有干扰;而全部电路元件都焊接在半导体圆片的基片或附近,从而可以利用先进的半导体技术手段使电路相互连接,不必担心元件在连接的地方会出现短路。当时基尔比把这种电路称为固体电路(现在有人称为微型电路)。1958年9月,基尔比的第一个安置在半导体锗片上的电路——“相移振荡器”取得了成功。

诺伊斯于1927年出生于美国衣阿华州的一个小镇。他对现实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在十二三岁时就同二哥先后制造过一架硕大的滑翔机,装配出一辆汽车。他在大学同时学习物理、数学两个专业,对晶体管及其应用也很感兴趣,在晶体管方面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1949年考取博士研究生后,仍选修一些有助于晶体管基础研究的课程,而在学术活动中,又有机会见到晶体管领域著名的专家肖克莱等人。

诺伊斯在1953年取得博士学位后,宁愿到待遇低的小公司任职。他认为:“越是小地方,就越能得到多方面的锻炼,有利于发挥作用。这样既便于选择合适的课题进行研究,又能成为企业家。”

当1955年肖克莱在硅谷创建“肖克莱半导体公司”时,诺伊斯就是其中被聘请来的优秀科技人才之一。在肖克莱半导体实验室成立的第一年内,诺伊斯和他的同事们竭力鼓动肖克莱把研究重点转向硅晶体管,但肖克莱执意要搞四层二极管的研究。由于认识上的分歧,1957年,诺伊斯和公司的另外7名年轻人一起离开了肖克莱公司,自己成立了“仙童半导体公司”,成为硅谷的第一家专门研制硅晶体管的公司。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诺伊斯早年想当企业家的愿望果真实现了。

当时,仙童公司在生产晶体管中首先使用一种“平面工艺”。主持技术工作的是赫尔尼,他是当时硅谷最有才干的科学家之一。他提出的平面工艺法,是通过各种措施把硅表面的氧化层尽量挤压,直到压成一张扁平的薄片为止,使器件的各电极在同一个平面上。因此,只要预先设计出晶体管的电极结构图,通过照相制版的方法,把它精缩成掩模板,就可使立体形状的晶体管制作成平面形状的晶体管。于是,结构无论怎样复杂和精密的晶体管,都可以用这种平面工艺压缩在一片小小的半导体硅片上。

平面工艺法的提出,使仙童公司科学家的思路豁然开朗,他们一下子看到了令人振奋的应用前景,他们意识到,不只是几个晶体管可以放置在一块硅片上,几十个、几百个甚至几百万个晶体管都可以放到一块硅片上。

平面工艺后来很快就应用到集成电路的制造上。仙童公司的科学家发现,运用照相平板印刷技术,可以在硅的表面上,把同样的晶体管按照一定的规律重复地排列,同时又使这些晶体管彼此相连。仙童公司的副经理诺伊斯与他人共同提出了制造集成电路的平面工艺法,并主持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块用半导体硅制成的集成电路。

得克萨斯仪器公司的基尔比当然也认识到平面工艺法的重大价值。在诺伊斯之前半年就在制造“相移振荡器”时成功地实现了把电子线路安放在锗片上的设想。但诺伊斯制成的硅集成电路比基尔比的锗集成电路更实用,更容易生产。

当后来回忆自己在32岁发明集成电路的情况时,诺伊斯风趣地说:“我发明集成电路,那是因为我是一个‘懒汉’。当时曾考虑,用导线连接电子元件太费事,我希望越简单越好。”

而基尔比在得克萨斯仪器公司发明了后来称为集成电路的“固体电路”后,立即得到该公司负责人的重视,他们意识到这种新电子器件的重要性,并预计它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必须大力推广。

1959年2月,基尔比为他本人的“固体电路”申请了专利。不久之后,得克萨斯仪器公司宣布,他们已生产出一种比火柴头还小的半导体固体电路。而仙童公司的诺伊斯,虽然在此之前已使用平面工艺制造出半导体硅片集成电路,但并没有及时申请专利,直到1959年7月,诺伊斯才想到要去办专利申请手续,但时间已比基尔比晚了半年。

此后上述两家公司为集成电路的发明权长期争执不休,就是因为基尔比比诺伊斯申请专利的时间要早一些。基尔比先取得专利,但他的设计思想未能实现;而诺伊斯的平面工艺技术后来成为微电子革命的基础,但他却是在基尔比之后才申请专利的,更何况这一项技术在仙童公司并不是由他一人独自发现并加以完善的。

最后经法庭裁决,集成电路的发明专利权属于基尔比,而关键的有关集成电路的内部连接技术专利权属于诺伊斯。从1961年起,两人的专利使各自所在的公司都得到很大的经济效益,而他们两人也都因此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发明家及微电子学的创始人,两人还一起获得美国科技人员最渴望得到的“巴伦坦奖章”。

发明家的感受

在集成电路发明20年后,基尔比回忆起他发明的这一段经历时说:“有时候,发明的念头就像灯泡亮起来一样,只是出现在一瞬间”,“我并不是一开始就知道某一项发明会有哪些用处的,在我生活中所经历过的一切,都使我确信,事物的发展总是有阶段性的。当你在寻找例证和建立基本原理时,是处于很模糊的阶段。然而它们之间的关系会在你的脑海中渗透,时间长短不一定,也许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然后形成概念,得到启发,开始进行创造发明。”

基尔比接着说:“但是,关键的问题并不在于‘你能不能创造出来’,而是在于你是否能够使创造出来的东西的价格被人们乐意接受,可以说,工程学中包含着经济学。”

基尔比认为发明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发明家也许开始时先设想满足某种需求,然后寻找技术和设计工艺,以实现预定目标;也许早先已有现成的技术和设计工艺可用,发明家只要利用它们来开发新的用途就行了。

基尔比说:“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会出现一个重复交叉的过程,在需求、技术和设计之间,需要经过多次交替往复的考虑。直到你找到了自己认为是有用的东西,而且用现有的技术或经过开发的技术,把新发明的东西制造出来,最终以便宜的价格推销出去之后,你才能确定原先的设想是否真有价值。”

1966年,基尔比还研制出世界第一台袖珍计算器。

诺伊斯在谈到自己以往的经历时说:“我想,我只不过是在做我认为是最简单和最有趣的事。我推想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感兴趣的事容易做,容易做的事也容易使人感兴趣……正如老生常谈:‘你能做好你所喜欢做的事,你喜欢做的事就能做好。’”

在展望集成电路的发展前景时,诺伊斯说:“集成电路的发展,如果可能达到极限的话,技术至少要比现在复杂上千倍。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我们还有20年的饭可吃。然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提,不在于我们能不能做到,而是要看社会有没有这种需要。”

集成电路和后来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使各种设备实现了微型化,这对此后航空、通信、宇宙航行、家用电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60年代以后技术出现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几乎都离不开集成电路。集成电路这一项发明确实使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把它称为改变世界的发明,是理所当然的。

在20世纪60年代的10年间,由于集成电路可以批量生产,产量增加了40倍,价格却不断下降,60年代初30美元一片的集成电路,到1970年就只值1美元了。

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1958年制成的第一个单块集成电路,只包括一个晶体管,两个电阻和一个“电阻—电容”网络。随着集成电路工艺日趋完善,集成电路所包含的元件数量以每一两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大部分电路元件都以集成电路的形式出现。至今,在指甲那样大(1平方厘米)的芯片上可以集成上百万个电子元件。集成电路从外表看来它们只是一块小小的硅片,因此人们常把它称为芯片。

集成电路的发展还促使计算机的更新换代,它在电子时代举足轻重,就像金属加工业在过去工业革命中所起的作用一样。

1964年4月,最早采用集成电路的通用计算机系列IBM—360问世,标志着计算机进入了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与晶体管相比,集成电路的体积更小,功率消耗更低,可靠性更高,成批生产的集成电路造价很低。集成电路的这些优点,使它在问世后迅速得到发展。1960年,第一块数字集成电路研制成功,1962年、1963年又先后研制出DTL(二极管—晶体管逻辑)集成电路和TTL(晶体管—晶体管逻辑)集成电路……这些为集成电路计算机的问世创造了条件。

计算机由于采用集成电路,计算速度进一步提高到每秒几十万次到上千万次,内存容量达几百K(1K为1024位),可靠性也进一步提高,体积大大缩小,价格不断下降。机种多样化,各机种的相互兼容性强,结构实现了积木化,生产达到了系列化。磁芯存贮器被速度更快、价格更低、体积更小、功耗更低的半导体存贮器(大规模集成电路)取代。

由于应用了集成电路,计算机出现了新的发展方向,即计算机小型化。功能虽较少,但可靠、价低的小型机得到很大的发展。小型机的价格只及大型机的几分之一或几十分之一,但功能却与低档通用计算机不相上下,而且维修简便,于是计算机进入了一个空前的高速发展阶段,计算机开始普及到商业管理领域、自动控制行业和一般的科学单位等。

计算机事业出现上述兴旺的局面,都得益于集成电路的发明,而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印刷电路技术的发展,已经为集成电路的问世作了必要的技术准备。

战火中出世的坦克

1914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以德国、奥地利、意大利为一方,组成了“同盟国”,而以英国、法国、俄国为另一方,组成“协约国”,双方展开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殊死搏斗。

战争开始不久,英国有一个名叫斯文顿的新闻记者到前线去采访。他看到德国在前线修了很多的碉堡,而碉堡之间又拉上了带刺的铁丝网。战斗非常激烈。英法联军的士兵一次又一次地冲锋,但总是不能突破敌人的防线,许多士兵在机枪的扫射下,倒卧在血泊中……斯文顿心里很不平静。他总在想,难道没有更好的进攻办法吗?他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了“大力士”拖拉机。他想,能不能给它穿上厚厚的外衣,装备上大炮和机枪,使它既能冲进敌人的阵地,又能防御机枪的扫射呢?于是,他向英国政府建议,将拖拉机改装成能攻善守的战车。

斯文顿的建议得到了当时在英国海军部任海军大臣的丘吉尔的支持,就组织人员以“陆地巡洋舰委员会”的名义研制这种战车。他们参考了当时美国生产的能用来拖拉大炮的新式“霍特”拖拉机,很快就制成了一辆叫做“小威廉”的战车。斯文顿不满意,认为需要改进,于是又重新设计。在1915年9月,制成了名叫“大威廉”的战车。世界上第一辆坦克从此就正式诞生了。这种攻防两用的战车是在英国制造水柜的工厂里制造成功的。当时为了保密,研制人员就给这种战车起了个“水柜”的假名字。“水柜”的英文名是“tank”,读音是“坦克”,这个名字就一直流传至今。

“大威廉”坦克制成之后的第3天,就给英国政府的许多官员作了一次表演。这次表演虽然比较成功,但英国陆军部长却泼了冷水,认为这不过是儿童玩具,没有什么用处。社会上一些人也对坦克说三道四,认为它是一种价值很有限的机械化玩具,是一个“令人可笑的发明”和“一件骗物”,等等。然而,它还是受到很多人的赞许,把它看成是当时英国兵器中的“宠儿”。就在英国战车队离英赴法国参加作战之前,坦克还为英国国王乔治五世作过表演。抵达法国后,又在法军总司令霞飞和英军总司令黑格面前进行了表演。这两位将军对这一即将上战场参战的新式秘密武器很感兴趣,并祝愿它旗开得胜,“车”到成功。英国战车队的官兵更是信心百倍,希望一举成功。他们很快就投入了参战前的车辆调整和修理工作。

同类推荐
  • 世界大发现纪实系列丛书-地理大发现(下)

    世界大发现纪实系列丛书-地理大发现(下)

    《世界大发现纪实系列丛书》共有五册,分别是《拨开宇宙的迷雾——天文大发现》《精彩地球——地理大发现》《自然世界的奇迹——考古大发现》《地下深处的秘密——考古大发现》《神奇分界线——北纬30度的秘密》。人类的每一次重大发现,都不知凝聚了多少人的汗水和心血,甚至生命。每一次震惊世界的发现,都给人类带来无价的物质或精神果实,让我们真切地触摸到自然或历史的本来面目。
  • 太空飞行轨道

    太空飞行轨道

    在21世纪,伴随着宇宙太空探索热的飞快来到,一个个云遮雾绕的宇宙未解之谜被揭去神秘面纱,使我们越来越清楚看清了宇宙这个魔幻大迷宫,向我们展现了走向太空熠熠闪烁的道路。宇宙太空将是我们人类的最后一块“大陆”,走向太空,开垦宇宙,是我们未来科学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们未来涉足远行的主要道路。因此,感知宇宙,了解太空,必定为我们未来的人生沐浴上日月辉映的光芒,也是我们走向太空的第一步。
  • 探索未知丛书-物理城堡一

    探索未知丛书-物理城堡一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地理世界、动物乐园、海洋与天空、化学天地、计算机王国、历史趣闻、美术沙龙、农业科学、少年楷模、物理城堡、艺术天地、音乐之声、幼儿教育、语文大观、植物之谜、走遍天下、祖国在我心中等书籍。
  • 必知的航天科技(青少年科技爱好培养)

    必知的航天科技(青少年科技爱好培养)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考工记

    考工记

    《考工记》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科技专著,原未注明作者及成书年代,一般认为它是春秋战国时代经齐人之手完成的,内容遍及百工技艺,堪称百工之源。
热门推荐
  • 上古世纪:命运之钥

    上古世纪:命运之钥

    开端,只是命运的羁绊。当两个世界的人交汇在一起,命运的安排指向何方?相遇既是有缘,命运的交织,他与众神和十二英雄之间又有什么关联?璀璨过后必会凋零,是什么埋没了一切?是时间?是命运?还是信仰?历史的真相往往会淹没在岁月的长河之中,流传下来的只是一些零散的神话传说。两千年前,各个种族在内米河流域走向大融合,各种族文明在此碰撞融合,大陆的首都“光辉的德翡纳”成为一个异常开放的自由之都。原大陆迎来了最为辉煌繁盛的时期——璀璨世纪。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当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凋零,仅是开始!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 浙东纪略

    浙东纪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星辰永寂

    星辰永寂

    当山河破碎,星辰寂灭。当他再也握不住手中的剑。当他的面前是挚友还是劲敌,这一剑终究要刺出去。是废物?是懦弱?是冷血?是残酷?还是无情?“如果连最初的承诺都无法守护的话,那么,就逆天吧。”秋沐辰闭上了疲惫不堪的双眼,缓缓说道。
  • 绿茵之刺客笔记

    绿茵之刺客笔记

    他的职业生涯直到结束,都一直存在着争议。在职业生涯初期,他的踢球风格就一直为人所诟病。从因扎吉,到罗马里奥,再到范巴斯滕,到最后他才成为了他自己,这是他整个职业生涯的最佳写照。他是刺客,绿茵场上的刺客。他的足球生涯并不是一帆风顺,但激情和热血从没离开他的身边。这是一个让人热血沸腾的刺客。他有个老套的名字,叫英雄。
  • 巫极

    巫极

    人,是天地圈养的动物,飞不出那天,遁不入那地。我是巫者:我不用飞出那天,不用遁入那地。在我愚昧不知时,我为你们而舞。在我强大通明后,我要你们闪着电光,敲着雷鼓,吹着号角,飘舞漫天雪雨……为我狂舞一曲。………………不一样的仙,不一样的侠,不一样的仙侠。
  •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2)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闻香识女人

    闻香识女人

    本书以花和花香喻女人,通过对女性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女人的独特魅力展示,揭示出女性五彩缤纷的内心世界及如何修炼和提高女性自身能力和独特魅力的真谛。展示了少女的温柔、成熟女性的魅力、为母亲的女性的博爱与宽容以及中外女性的不同性格特点,举案说法,故事生动,案例典型,可读性强。
  • 邪王独宠王牌悍妃

    邪王独宠王牌悍妃

    不知道哪个天杀的一脚将她踹下悬崖,再次醒来已经被五花大绑捆在了花轿中,外面的刺客嚷着要送她上西天,传闻是那个未谋面的相公要杀她。情况危急——她紫陌醉可不是任人宰割的小绵羊,就看她如何玩转这异界战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宇宙大漂流

    宇宙大漂流

    故事发生在2085年,以M国为首的GASA(全球航空及太空计划署)终于收到了来自外太空的神秘信号,但地球的末日也随之来临。GASA三大理事国之一的Z国预备的地球逃离计划(世界范围内挑选儿童、青少年、各领域精英、特战队员、舰员各1000名,乘坐巨型空中航母逃离地球)不得不提前启动,开启一场宇宙大漂流。
  • 楼兰的弃后

    楼兰的弃后

    一次地震,她穿越成了楼兰王后。楼兰王的一曲箫音,留住了她的心从此共创了楼兰一时的繁荣。哪知一夜之间,她成了一名弃后,即使她不介意,可是一杯毒酒,使她所有的幻想破灭了……数年之后,朔朔的北风中她一身紫衫,清冷的目光望着那西沉的落日,耳边依稀回响起他们曾立下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