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19100000002

第2章 发明简史(1)

轮船简史

生活在河边或海边的人们,乘船从事生产劳动,实在是很普通的事情,丝毫也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船这种看似平常的水上交通工具是怎样产生,又是怎样演变过来的?

船这东西的确是很神奇的。古人的许多诗里把船作为抒发豪情或描绘祖国美丽的山水风光的工具,有不少诗词成为千古绝唱。你也可能看过一部电影,叫《泰坦尼克号》。这只被命名为“永不沉没”的巨轮在北大西洋海底沉睡了七十多年,直到近些年才被打捞上来。你也可能对南极考察很感兴趣,但如果没有现代化的破冰巨轮,我们也就不会有在南极长城站升起五星红旗的自豪。

当我们乘着船游览山水时,或许不应忘记船在这几千年里的艰辛历程。

船的故乡

中国的古书里记载了很多关于船的事情。船起源于古人从落叶和树干在水中漂浮的现象中得到的启示。如《世本》中就写着:“观落叶因以为舟。”意思是古人看到树叶落到水面上并且漂游的情景,就造出了船。《淮南子》里有更细致的说法,说古人见窥空木浮而知道造舟。因此,中国人最早发明的船是独木船,制造的方法大致是:剖开圆木的一面,并掏挖成凹形,这样既减轻了圆木的重量,使船能在水中更稳定地运行,也增加了船运输货物的数量。我国最古老的文化经典《易》中谈到,在黄帝和尧舜时代,人们就“刳(剖)木为舟”,描述的就是这种造船的方法。

与此同时,中国人还发明了桨。黄帝尧舜时代,不仅“刳木为舟”,而且“剡木为楫”。《拾遗记》更是把造桨的功劳直接归于黄帝:“轩辕变乘桴以造舟楫。”距今约7000年前,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地区,古人就制造了木桨,桨柄和桨叶用同一块木料。现在发掘出来的木桨,还有63厘米长,12.2厘米宽,2.1厘米厚,从表面上还能看出当时那种精细的加工,桨柄上的阴刻弦纹和斜线纹仍清晰可见,这恐怕已经不是最原始的木桨了。考古学家们还在吴兴钱三漾和杭州水田畈两个古文化遗址出土了木桨,离现在约有4700年左右。

在商朝的甲骨文里,记载着古人的一些水上活动,对桨也略有记述,西周以后有越来越多的记载,西汉时期的扬雄、东汉时的许慎分别在他们写的《方言》和《说文解字》的书里都有过简单的介绍。东汉刘熙在《释名》中说:在船的旁边拨水的叫“擢”,“擢”即“濯”,把桨放到水中往后拨水,使船更快地向前运动。“擢”又叫“札”、“楫”,“楫”就是“捷”,是迅速、快捷的意思,也就是说它能使船更快地运动。桨也叫“桡”,它们的大小不一样。西汉刘安在《淮南子》里记载,桡长七尺,相当于现在的1.94米。长桡、短桡用处不同,《吴时外国传》说:“立则用长桡,坐则用短桡。”而且他们还使用桧、檀、桂、木兰、沙棠等不同的木材造桨,细致坚实,十分耐用,这是古人长期使用和优选的结果。

舵也是船上的重要“零件”,它曾被称为舵桨,是专门用来控制船的运行方向的,大约出现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那时的甲骨文里就有记载。1974年,考古学家在湖北西汉墓里出土的木船模型上就发现有五把长桨,其中有一把放在靠船尾的舷边,应该就是舵桨。而真正的、使用起来较有力的舵大致出现在东汉。1955年,在广州近郊的一个东汉墓中,出土了一只陶制船模型,船尾有一只舵,这只舵和桨显示出了很大的区别。舵面呈不规则的四方形,面积较大,舵杆顶端有一个洞孔,可安装舵把。根据杠杆原理,只要转动舵把,就能使舵面偏转,从而控制航行方向和路线。这在当时已是相当先进的了。随后的发展中,先后出现了垂直舵、悬吊舵(郑和下西洋的宝船上就用这种舵)、平衡舵(宋代)、窗孔舵(开孔舵)等。如果船舶较大,使用好几个舵,就有一个主舵和几个副舵的区分了。史学家们通过研究证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舵的国家。

从桨衍生出来的还有橹。1983年,在广州象岗山西汉越王墓里出土的船上就有尾橹。东汉就出现了多橹(旁橹),装在船的两舷。《三国志·吕蒙传》中对橹有较详细的记载。橹使船获得连续不断的推力,它的球形支钉作为支点使橹能做多方向的自由运动,是古代的一项重大机械发明,人推挽橹做横8字形运动,以腰脊为轴调动了人的全身力量。后来就演变出了由许多人共同摇转的大橹,4、5人或6~8人,最多时可有20~30人共同摇橹,产生更强大的推动力。

中国古人还最早发明了帆。东汉刘熙在《释名》中说:“随风张幔曰帆。”可使船将风力转化为船舶前进的动力。早在3世纪,中国的帆船已采用很多根桅杆前后错位配置、主桅杆向船尾倾斜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了。而欧洲直到15世纪才出现三桅帆船,桅杆错位和主桅后倾的技术则是19世纪的事了。

中国悠久的造船史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能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出不同种类、不同性能要求的优良船型,并能吸收各种船的优点,把船造得更加完美,从而达到很高的水平。据史书统计,古代各类船舶约有一千多种,仅海洋渔船就多达二三百种。战国时有一种双体船,就是一种比较稳定,便于装货载人的航船。汉代时就有很高大壮观的楼船。三国时有更多的二十多丈长的大船在海上航行。晋朝卢循曾造出八槽舰。南北朝时,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造出了能日行一百多里的“千里船”。

到隋代,隋炀帝为了漕运,在6年时间内,用了几百万民工开通了2400千米长的南北大运河,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航行运河。它北起北京,南到杭州,以当时的东都洛阳为中心,向东北和东南伸张。元代以后,建都北京,就裁弯取直,形成现在全长1794千米的京杭大运河。这条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同时在沿海一线出现了如德州、济南、淮安、扬州、镇江等著名城市,极大地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在这条运河上航行的船只可能多是双体木船,1975年出土于山东省平度泽河东岸。双体船的两个船体各宽1米左右,船体间用20根横梁,两头分别穿过船身,用铁钉固定。现在,船长还有20.24米,两船结合后宽约2.80米,可载23吨左右的重物。这种船稳定性较高,不仅运载量大,而且航速较快。古人称这样的船为“舫”、“枋”、“并舟”或“方船”。

唐代时出现了更加复杂、美观的海鹘船及新型的漕船,如歇舟皇支江船。在这时的唐代木船里已经有了水密隔舱,它是1960年在江苏扬州出土的,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最早的水密隔舱。它的好处是,如果船只在航行中有一两个舱破损,也不会导致全船沉没。中国目前见到的最早的木板船,是1973年6月江苏农民在“马河”旁发现的一艘唐代木船。船长约17.3米,最宽的地方有2.60米。隔舱板把船分成9个舱,舱深1.60米。船底平坦,可载重约20吨。

宋代创造了江海两用船,这是一种具有湖船底、战船盖、海船头尾的全新船型。这时最大的“车船”叫桨轮船,长达36丈,宽有4.10丈。车船在南北朝时已经出现,桨转化成轮桨,将船的推进工具发展到半机械化的程度,达到了古代水运史上人力推进技术的较高水平。《南史》和《陈书》记载,南朝梁时大将徐世谱与叛军侯景交战时曾用过名叫“水车”的战舰。祖冲之发明的“千里船”也属于车船。当时,王镇恶的蒙冲小舰、王僧辩的双龙挟舰等,已被人们称为“桨轮船”。到宋朝,人们把这种船称为“飞轮八楫”,或称“旁设四轮,每轮八楫”。因为桨转化为桨轮并在水中转动推船前进,所以桨轮船早期又叫“水车”,或“水车船”。“车船”在宋代才普遍叫开,它的效率远远高于手划桨船,足踏桨轮不仅比手划力量大,而且还有人的体重的作用。唐朝李皋制造出两车船,又称“轮船”,这大概应算作现代各式轮船的鼻祖之一了。宋代的车船种类很多,从四车船到二十四车船不等,其中四车船最为常用。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彦恢所制造的飞虎战舰,“旁设四轮,每轮八楫,四人旋斡,日行千里,”每轮桨片多是“八楫”或“十楫”,属中小型车船。

宋朝还广泛使用一种疏浚航道港口的工程船舶,叫“浚河船”,用浚川耙疏浚河流,木耙长8尺,齿长2尺,用它系石块坠入河底,在两只相距守80步碇泊的船上,用辘轳绞动木耙,来往挠荡泥沙,然后移动船只,逐渐疏浚河流。这种船发展到清朝,由陈芝岑造成机轮船,也用两只船,一船装犁,一船装轮,往来疏浚。黄树又创造出一种链斗式挖泥船(叫“清河龙”),性能比前几种更好。1973~1974年间,在福建泉州一带,发掘出一艘巨大海船,船体残余的长度还有24.20米,宽9.15米,共有13个船舱,其载重量可能在200吨以上,根据综合考察和分析,这是南宋末年的一艘远洋货船。

明朝时,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用的是远洋宝船,有相当大的运载能力,在当时世界上算是最先进的了。1957年,江苏省在南京明代宝船遗址发现了宝船的舵杆。这一舵杆长11.07米,用极为坚固的铁力木制成。据测知,舵叶高度达6.035米。由此推算这个巨型舵杆的船长度在164.50米到184米之间。而一艘长57米的海船排水量为1200吨左右,比半个世纪之后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所用的300吨船及哥伦布所用的280吨旗舰都大很多。此外,明朝还制造了两头船、蜈蚣船、连环舟、子母舟及其他很多新型船舰。其中,连环舟和子母舟不仅适于在水上打仗,也便于老百姓生产生活所用。

清朝初年的康熙年间,人们汲取沙船、鸟船和蛋船三种船型的优点创造出一种新船型,即福州运木船,又称“三不像船”。

中国高超的造船技术

中国在悠久的造船历史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造船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提高,很多达到高超的水平,甚至有些是“世界之最”。中国的船向来以体积大、载重量大、结构坚固、抗风力强、具较强的稳定性等特点而著称于世。

船的体积和规模,以明朝郑和下西洋时所用的宝船为最。他所乘宝船长约150米,舵杆长11.07米,有12张帆。

从船的载重量来看,沙船最大,一般有几百吨,其中元代的海运大船达1200吨以上。

为使船结构坚固,古人往往在船舷使用前后贯通的粗壮大和粗壮的川口。唐代时,人们还用桐油涂在船身上,用石灰舟念缝,大大增强了船木防水侵腐的能力。他们还把船舱分成好几个密封舱,即使一个舱漏水,也不会使船沉没。西方人直到18世纪才发明类似的水密隔舱。

船只在海上航行,往往遇到大风而使速度大为减慢,古人就想方设法来克服大风的阻力。从宋朝记载的“风有八面,惟当头不可行”的话里,我们可以知道,13世纪以前,古人航船,除当头风外,其余七面都能行船。为了使船只航行更加稳定,古人常在舱底装些铁石土块。唐朝的海鹘船两舷有浮板,能起到稳定作用。宋代时船舷装上4~6具侧浮板,明代时只有一具,又叫披水板,多称“橇头”。明清之际,人们在船底增设两根梗水木,沙船上备有竹子制成的太平篮,遇到风浪就装上石块放到水中,从而使船很稳定地航行。

古人在船上安装多个桅杆、多个风篷,并改进船型设计,来减少船的阻力,增加航行速度。同时,人们还特别注意设法增大船行动力,起初多用桨、楫,后又发明橹。到出现桨轮船(又称明轮船)时,由于桨楫变为桨轮,把桨楫的间歇推进变成桨轮的回转推进。这可以说是船舶推进技术上的一次重大改进。前面介绍过的唐代李皋所造的桨轮船,比西方早700~800年,应当是世界上最早的桨轮船了。风帆的发明,也使中国人最先利用自然风力作船的动力。汉魏时期的风帆,从单桅单帆,到三帆、四帆、五帆,甚至十二帆。古人还依照不同情况造出各种不同形式的风帆。比如南海帆船的风篷,下篷的边缘就呈折角或曲线形,上部小而下部较宽大,使风压中心降低,船就不容易被风吹翻了。

为了掌握航行方向,古人早在汉代就发明了性能较好的船尾舵,比西方早大约四个世纪。汉代以后还陆续出现了飞舵、副舵、三副舵。舵的形式也各不相同,如升降舵、平衡舵、开孔舵等。

为了便于造船,由北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的黄怀信,发明并主持修建了世界上第一个船坞。当时,宋神宗发令修复一条北宋初年由吴越王钱倜进献的大龙舟,宦官黄怀信承接了这项工程。他召集大批民工在都城汴京城西的金明池北边挖了一个大池塘,池塘底部竖起木桩,桩上架梁,然后把水放进塘里,将顺水而来的大龙舟架空在梁柱上,再排出塘中的水,使龙舟的船体完全暴露出来,工匠们就能顺利地在船舱或船下进行修复工作,船修好后,再往塘里放水,把龙舟浮起,引出池塘。这种船坞的发明,对修理、建造船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欧洲的第一个船坞是在1495年英国的朴茨茅斯建成的,比中国晚了400多年。

同类推荐
  • 复活的古城

    复活的古城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沧桑的岁月冲逝了多少陈年旧事,历史的尘埃淹没了多少远古文明,厚重的黄土尘封了多少悠久文化,古城遗迹中又隐藏了多少千古秘密,没有人能说得清楚。凭着考古学者手中的铁铲,人们试图破解历史的密码。
  • 世界大发现纪实系列丛书-地理大发现(中)

    世界大发现纪实系列丛书-地理大发现(中)

    《世界大发现纪实系列丛书》共有五册,分别是《拨开宇宙的迷雾——天文大发现》《精彩地球——地理大发现》《自然世界的奇迹——考古大发现》《地下深处的秘密——考古大发现》《神奇分界线——北纬30度的秘密》。人类的每一次重大发现,都不知凝聚了多少人的汗水和心血,甚至生命。每一次震惊世界的发现,都给人类带来无价的物质或精神果实,让我们真切地触摸到自然或历史的本来面目。
  • 隐藏杀机

    隐藏杀机

    《隐藏杀机》内容简介:夜幕降临以后,暧昧的气氛开始在泰国首都曼谷上空弥漫。在曼谷市中心区瓦达旺警察局旁边的一套高级公寓内,四名美国中央情报局武装特工懒散地坐在客厅里。两人在玩牌。一人看电视,另一人通过闭路电视观察公寓外部窗户、电梯、走廊的情况。在这栋高级公寓对面居民楼的顶层。中国国家安全机关派出的特工。使用一架高灵敏热成像仪,监视着高级公寓套房内的美国特工。其中一人使用加密步话机,将美国特工的一举一动报告给公寓内等候时机的行动人员……
  • 科学探索—发明发现

    科学探索—发明发现

    本书生动地呈现了历史上一个又一个发明,从燧石工具、车轮直至网络。包括改变世界的发明的全面细节,地理发现和医学突破等。
  • 大视野知识文库(插图)奇妙的植物

    大视野知识文库(插图)奇妙的植物

    大视野知识文库包括:世界未解之谜、史前生命、浩渺的宇宙、人类的奥秘、走遍世界、奇妙的植物、奇妙的动物、华夏五千年、大海之旅、建筑奇观、消逝的文明、神奇的大自然、等书籍,历史、自然、宇宙等涵盖人文社科所有方面。
热门推荐
  • 女娲与盘古的爱

    女娲与盘古的爱

    我生为最至高无上的女神,我为了我最在乎的子女可以付出所有,可是我的美丽却是我最致命的错误,爱我的神,都为我犯下一个个滔天的大错,虽为女神,却还是逃不过命运的牵绊,他们生生世世的轮回,造下的罪孽,在生必须赎的罪孽。我的任务,只能是守护人类,我若有爱,那人间便是难。
  • 系乐府十二首 陇上

    系乐府十二首 陇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兀自有泪如倾

    兀自有泪如倾

    如果你忘了,我帮你记起;但是你爱了,我无法让你忘记。她是伤痕累累的冰山美人,他是被她救起的人间天使,他们不能相爱;她是为爱癫狂的都市丽人,他是百里挑一的钻石总裁,他们却不是恋人。一段用眼泪写成被时间铭记的爱情罗曼史,从这里开始。
  • 百通

    百通

    天下咒术千千万,弑神一出神州乱。诸神黄昏谁来断?神秘少年沈棠判一件被神人共忌的滔天恶行,一桩遗恨千年的血海深仇。天理不公,逆命改天。诸神不仁,咒术弑神。神秘少年沈棠背负着别人强加给自己的仇恨,一步一步从一个懵懂的少年,最终站到咒术的巅峰,俯瞰世人,睥睨天下。
  • 潇若天下

    潇若天下

    断魂涯上,一袭红色血衣的她,一身高贵紫衣的他相对而立。风吹起她的衣角,撩起她空荡荡的右手的袖子。望着对面那个她深爱的男人,凌潇若突然笑了,“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紫衣男子一顿,手中的断魂剑向着那个绝美女子飞去,刺进她的胸膛。“我不是他…”还记得那个曾经对她千万般宠爱的男人…凌潇若眼角不禁留下一行血泪…明知会后悔,为什么这样还要做呢……
  • 火器营往事之八旗子弟们

    火器营往事之八旗子弟们

    北京西郊长河畔有个名叫“外火器营”的村镇。五六十年前,外火器营的大营东门前,绿茵如毯的河岸下,清碧的河水拂捋着如女人长发般的荇藻缓缓自颐和园南宫门水闸流出。两岸垂柳依依,河的边缘高高下下的镶嵌着巨大的、不以人工雕琢的青石块,倘春夏之际信步至此,极目远眺,十里长堤芳草如茵,和风徐来,倦倚大石小憩,清风拂柳,俯观鱼阵,游哉悠哉,真乐事也!遗憾的是,在今天,古老苍凉美丽的火器营旧时的一切均已荡然无存,——或许,你亦可将此书视为一篇“火器营祭”来读读罢。笔者不忍将这些美好回忆仅定格为个人的怀旧,遂于闲暇时记录下儿时所见闻的火器营市井画面,让更多的人与我一同分享我曾经的快乐时光。
  • 冰山校草:girl,我们结婚吧

    冰山校草:girl,我们结婚吧

    从小被他宠到大的她,成为了他的未婚妻,生病时,他无微不至的照顾她,守着她睡觉,伤心事,他用他温暖而结实的怀抱将脆弱的她拥入怀中;而他,为她,在z国的三年里,不曾和任何女生有过交集,他的拥抱只献给过一个人,他的吻只只烙印在一个人身上,他为她曾三天三夜滴水未进……她二十岁生日那天,他对她说:“雪儿,我们结婚吧!”……
  • 梦境南方有骄阳

    梦境南方有骄阳

    夏梦瑾的一生真的如梦境一样,七岁的时候遇见了陈梓阳,那个改变他一生的人,原本以为会像童话一样,结果梦境破碎后就只剩下绝望,“hey,要去南方看看吗?”“为什么要去?”“因为那里有你要的阳光”“在哪?”少年指着心口“在这”
  • 道亦魔

    道亦魔

    封言幼年八岁时,亲眼目睹父亲被练气士所杀,母亲遭奸人所凌辱。那一幕,封言一生难忘。复仇!复仇!这个声音在他心中响起。他不甘心!天下之大,为何容不下我这蝼蚁般的生命?“为何!为何!我不甘心!既然天要拦我,那我便要和天斗。可如今,世人受奸人之蛊,视我为魔。那么从今天起,我——封言便成魔!“
  • 第九原罪

    第九原罪

    两千年前,破坏神带领着恶魔军团降临原大陆,鲜血与烈焰摧毁了昔日的种族与文明,冥界女神诺伊以生命为代价,将生灵转移至新大陆,从此以后,原大陆被封印;两千年后,原大陆的封印变得更加稀薄,各方势力开始蠢蠢欲动。出身无罪者领域·海盗国度·咆哮岛的小海盗,在命运的指引下,踏入征途。诸神,封印,背叛与杀戮,第九原罪的阴影,逐渐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