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23200000015

第15章 世界航天人物(9)

1965年3月,国家决定尽快把我国的洲际导弹搞出来,要求1971年试飞,1973年定型。屠守锷担任了洲际导弹的总设计师,很快就拿出了洲际导弹的设计方案。在研制中,他大胆采用各种最新技术,特别是采用了平台计算机制导系统、高可靠大型火箭发动机、高强度铝铜合金箱体结构、精密电液伺服机构等,使洲际导弹在运载能力、制导精度和可靠性等方面达到了先进水平。在总装测试的100天中,他始终坚持在第一线,及时处理伺题,保证可靠的质量。1971年,在这种导弹发射前,周恩来总理在听取汇报时关切地问:“屠总,你认为这枚导弹可以发射吗?”屠守锷毫不迟疑地回答,“我们该做的工作都做了,目前它的性能状态是良好的。我们认为,这枚作为首发试验的导弹,应该尽快试验,以便进一步检验我们的设计方案,从中找出不足。”1971年9月,第一枚洲际导弹首次飞行试验基本获得成功。但由于“文革”打乱了正常的秩序,屠守锷和许多专家受到冲击,洲际导弹的全程飞行试验受到严重影响。屠守锷在“文革”风雨的吹打中得到了锤炼和考验,在被批斗时期还坚持天天上班,埋头工作,查资料,审图纸,搞实验,算数据,提出改进的新设想。甚至在批斗会上,他还凝神屏气,镇静自若,心里在验算着数据或思考着方案,为提高可靠性进行重大设计修改。1975年11月,用这种导弹改装研制的“长征”2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返回式卫星。屠守锷为自己付出心血结出的果实而感到欣喜。

1980年5月9日,新华社发表了中国向南太平洋预定海域进行发射远程火箭试验的公告,引起世界瞩目。屠守锷整整等了这次飞行试验9年,也努力奋战了9年。在这9年中,他度过了无数不眠之夜,还经常深入到研制和试验的工作现场,随时精心分析和解决新发现的各种技术问题,不放过任何细枝末节。为了提高火箭的可靠性,解决火箭的一些技术关键,他深入到各个研制和试验基地,大江南北,大漠高原,到处都留下了他艰辛的足迹。洲际导弹身上的数以万计的零部件必须全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哪怕有一个接触点出现毛病,都可能造成发射失败。屠守锷带着各个岗位的人员进行严格的检查,查出了几根多余的铜丝,把任何一点隐患都消除在发射之前。即使在率队奔赴酒泉发射基地的列车上,他还在思考着每一次方案决策、每一项技术措施、每一个薄弱环节……在发射基地,他身着工作服,在导弹测试阵地和发射阵地,在测试问和塔架前忙碌检查,做到慎之又慎,细之又细,不放过一个疑点。当洲际导弹在发射台上竖起来之后,他甚至不顾连日劳累,爬上数十米高的塔架,做最后的临射检查,并胸有成竹地写下了千钧之重的“可以发射”四个字。当这枚洲际导弹呼啸腾空,越过赤道,准确命中万里之外的预定目标时,屠守锷这个名字也随之传向世界,享誉全球。

在人们欢庆洲际导弹发射成功的时候,作为总设计师的屠守锷又不声不响地扎进了新的工作中,分析研究各个方面报来的数据,冷静地思考着那些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探索着新的目标。他不喜欢出名,不爱抛头露面,对鲜花掌声、赞扬祝贺不屑一顾,乐于不动声色,甘于默默奉献,只是在进一步考虑洲际导弹如何尽快定型,如何改作航天运载工具。他根据卫星发射的需要,又主持了对“长征”2号火箭的适应性改进,提高其运载能力和技术性能。他在此基础上研制成功的“长征”2号丙运载火箭,自1982年投入使用以来,连续十多次成功发射科学试验卫星和国土普查卫星,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屠守锷从国家高科技发展战略出发,研究了开发航天技术将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他提出应像在南极建立自己的工作站那样,早下决心开发空间技术。他令人信服地例举了发展卫星对普及全民教育、综合开展国土普查、准确预报天气、进行空间生产等带来的巨大效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航天技术的策略和途径。1986年,他支持年轻航天专家提出研制大推力捆绑式火箭的设想,认为运用先进的捆绑技术是立足我国现有技术成果,高速度、少投资发展大型运载火箭的最佳途径。经过大家的努力,我国运载火箭技术获得了一次飞跃,将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一下就提高了三倍,开辟了空间开发和国际商业发射的广阔前景。

在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中,屠守锷做出了杰出贡献。但他对如此辉煌的成绩,仍以那样从不突出自己的平常心态,谦逊地说:“我不过是参加工作早了一点,得到了机遇,把我放到了这个位置,换成别人也会做出这样的成绩。我不认为自己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他从总设计师岗位退下来后担任了高级技术顾问,但从不言“退休”二字,仍然在为中国航天描绘壮丽的蓝图。早在1990年“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研制发射成功之后,他对中国航天的未来满怀激情地说:“以我国现有的技术基础,只要稍加改进,就有能力把载人飞船送到轨道上去,这一天为时不会太晚。”果然,屠守锷为载人航天工程献计献策,“神舟”号试验飞船已经上天遨游了。

通天之路是无止境的,屠守锷还在这条路上奋力跋涉,一定会达到更光辉的顶点。

黄纬禄

黄纬禄,1916年12月18日生于安徽芜湖,1940年在中央大学毕业后,怀着“科学救国”的愿望赴英国伦敦大学留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使这位远离祖国的青年饱尝了战乱之苦,特别是德国法西斯向伦敦发射的V—2导弹震撼了他的心灵。他暗下决心要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报效祖国,要用自己研制的先进武器使祖国强盛起来。黄纬禄在异国他乡孕育的理想,在他回国多年后终于实现了。

1947年,黄纬禄获英国伦敦大学电信专业硕士学位后立即启程回国,但当时空怀壮志,报国无门。直到1949年上海解放,黄纬禄才找到了报国之路,先后在华东工业部电工研究所和通信兵部电讯技术研究所从事电讯技术研究工作。1956年初,黄纬禄参加了军队组织的一个报告会,听到钱学森讲述国外火箭技术状况和发展我国火箭事业的构想。第二年他就随电讯技术研究所合并到国防部五院二分院,开始从事火箭控制系统的研究工作。

从仿制P—2导弹到研制成功洲际导弹,黄纬禄领导解决了液体导弹制导稳定的许多工程技术问题,在研制控制系统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1970年,他担任七机部第二研究院副院长,并被任命为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从主持研制液体火箭的控制系统到全面领导固体战略火箭研制,开始为一种新型火箭的诞生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在黄纬禄的主持下,为保证潜地火箭箭体的气密、水密和结构强度,进行了精心分析计算和设计,并用严格的工艺保证生产的可靠性。由于火箭尺寸的限制,仪器舱体积比较小,科技人员采用集成电路代替分立元件,使设备体积大为缩小,计算机的体积减小到原来的二分之一以下,并把一些设备进行合并,对外壳形状按仪器舱的形状进行了特殊设计,使设置更加紧凑。最初设计的固体火箭,其发动机不能按要求随时关机,设计人员经过仔细分析计算,在二级发动机的前封头上配置了三个反向喷管,解决了这一难题。在黄纬禄的指导下,采用发射模型火箭解决了怎样保证潜艇水下发射安全,对平台如何调平,对目标如何瞄准,对确定射程的数据如何装订,火箭发射后出水姿态角如何控制,发动机如何点火等一系列问题。

对于潜艇火箭,溅落深度是至关重要的。为了防止潜艇发射的火箭因故障落入水中砸沉潜艇,黄纬禄带领总体部的科研人员设计出一套灵巧的排水装置,在回落入水前把火箭水箱中的水排尽,从而减轻冲击重量。但排尽水箱中水的火箭从高空回落到水中后到底能冲人多深?是否会对潜艇构成威胁?还必须通过溅落试验来验证。根据在江桥上做溅落测试的结果,火箭入水深度不大于20米,排完水后再溅落水中对于潜艇是安全的。黄纬禄选择了直接从海上发射模型火箭的方式,按照“台、筒、艇”三个步骤,跨越了国外研制的七个阶段,取得了成功。

有一年的夏天,黄纬禄带领一,队科技人员到南京,利用长江大桥做火箭箭体入水试验。当时天气炎热,火箭壳体也被太阳光烤得烫手。他们却要钻进箭体内粘贴防水胶囊,人蹲在里面操作就像进了蒸笼里一样,全身流汗,闷热难当,再加上刺鼻的化学药品味道,使人喘不过气来。黄纬禄身先士卒,首先钻进箭体工作,每10分钟左右出来唤唤气,直到完成试验任务。这为攻克水下发射的技术难关打下了良好基础。

1979年5月,黄纬禄率领试验队到海军基地进行模型火箭水下发射试验,前4发都未获得满意的海情下的弹道参数,特别是第4发由于电池电压不足连遥测数据都未拿到。于是,黄纬禄指导试验队对前4发模型火箭出现的问题逐一作了纠正,不留下一个隐患,不放过一个疑点,对第5、6发按设计要求做了精心准备,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把关,终于获得第5、6发高海情发射的圆满成功。

1982年,黄纬禄主持研制的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同年10月在渤海之滨,近百艘舰船云集,上万名参试人员各就各位。新华社受权发表公告:中国将于1982年10月7日至26日进行水下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黄纬禄对自己研制的火箭了如指掌,充满信心。这一次他从火箭各系统的检查情况到发射预案准备情况,从试验队上下的各种意见到发射不发射的利弊,都作了周密思考,进行了分析权衡。他拿起电话向上级报告:“我认为发射条件已经具备,不宜推迟。”上级同意了黄纬禄的意见,决定按时发射。10月12日,黄纬禄在指挥所里,先是听见指挥员下达“发射”指令,随后看见运载火箭像劈波斩浪的蛟龙跃出海面,腾上空中。数百秒钟后,末区传来火箭击中目标的喜讯,我国第一枚潜艇水下火箭发射试验获得圆满成功。人们并不知道,为了这一天黄纬禄和科研试验人员付出了多少代价,仅在发射基地两个多月的操劳就使黄纬禄的体重从64千克一下降到了53千克。黄纬禄仍然抑制不住欢欣和高兴,因为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和工人的努力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能够自己研制潜地运载火箭并掌握水下发射技术的国家。

这次海上试验以后,黄纬禄的身体越来越虚弱,胃溃疡病复发不得不住进了医院,但他在治疗中仍然在考虑下一步工作。他一边考虑如何完善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性能,一边又提出潜地火箭从海上走向陆地的设想。黄纬禄想,在研制潜地火箭的过程中,曾在陆上用发射筒试验发射成功,现在水下发射通过了,如果再把它搬到陆上用发射筒装在公路车上开着跑,不是又多了一种陆基固体车载运载火箭吗!他的这一设想具体化后得到了上级的支持和批准。于是他双管齐下,一方面继续指挥改进水下发射的运载火箭,另一方面又开始领导研制第一代陆基机动运载火箭。黄纬禄不顾体弱多病,一出医院就用5个月的时间跑了6个省的科研试验单位,了解情况,指导工作。无论在成功或是失败的时候,他总是鼓励大家说:“只要我们胜不骄败不馁,从胜利中总结出经验,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都会产生前进的动力。”

有一次陆上发射试验时,由于惯性平台帽盖改后,没有在地面做充分试验,造成火箭在空中程序转弯时平台框架受阻不能转动。火箭失去基准,姿态无法稳定,结果在空中爆炸自毁。黄纬禄带领科技人员总结教训:今后在地面进行试验时,一定要尽可能模拟空中飞行的实际情况,以便提前发现和解决问题,一切经过试验,不带疑点上天,这是成功的一条法则。

一次火箭进行总装测试时,有一个继电器偶尔出现不吸合现象,经过反复测试,这个现象不再重复,有的人就认为可能不是继电器酌问题,不再去查明原因。黄纬禄可不答应,严肃地说:“我们搞科学的就要有科学态度,不能来‘大概’、‘可能’,一定要抓住这个‘偶尔’不放,查个水落石出才行。”于是,他同大家一起进行测试观察和分析,结果发现是继电器衔铁上有一片微小的铁屑,当小铁屑竖起来时,继电器就不吸合,当小铁屑倒下去后就能吸合,原因找到了。黄纬禄指着小片铁屑对大家说:“可不要小看这个小东西,如果在火箭飞行过程中它突然竖起来,就会招致整个飞行试验的失败。”大家都为黄纬禄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所折服,无不赞赏他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

同类推荐
  • 格林童话全集2

    格林童话全集2

    格氏家族在十七世纪初就定居在黑森,格林兄弟向外人津津乐道的是,格氏家族有很多文化巨人以及学术专家,这使格林兄弟在思维上有充分的富足感,他们以祖上为榜样,不断地向他们学习,读他们读过的书,研究他们研究过的学术,所谓家学渊博,世人皆知。
  • 兽神·入世之初

    兽神·入世之初

    异位面伦达大陆,众神征战;兽人诸神中的监督和审判之神忽而特陨落,神性流落凡间。出生于道格族犬人部落的道格拉斯获得了一丝神性。因早产而先天孱弱的道格拉斯,在冥冥中受到神性的指引,为了变得强壮起来而走出部落。道格拉斯想要加入兽人大军,却阴差阳错地成为人类商队的一员。在半兽荒原中,商队与半兽人起了冲突。在生死存亡之际,道格拉斯意外激活体内的远古血脉和神性而幸免于难。刚刚逃过一劫,道格拉斯又遭遇了可怕而强大的黑暗魔法师……
  • 纳尼亚传奇系列(套装共7册)

    纳尼亚传奇系列(套装共7册)

    这套《纳尼亚传奇》是英国著名作家刘易斯于1951年至1956年间创作的系列魔幻故事,分为《魔法师的外甥》、《狮王、女巫和魔衣柜》、《马儿与少年》、《卡斯宾王子》、《“黎明”号的远航》、《银椅子》、《最后的决战》七册,该套图书一经面世便广受赞扬,在英美世界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儿童读物,也被一些批评家、出版商和教育界人士公认为20世纪最佳儿童图书之一。在半个世纪里,《纳尼亚传奇》的销售达到8500万册,至今已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文字。
  • 猿朋豹友(人猿泰山系列)

    猿朋豹友(人猿泰山系列)

    人猿泰山系列是一部让中小学生开阔眼界、丰富想象力的书,是一部教给孩子动物是朋友、大自然是家园的温情冒险小说,是一部中小学图书馆和孩子的书架上不得不放的书,是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的睡前故事。小说情节奇谲精彩,主人公强悍而无畏,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充满着浪漫英雄主义的丛林世界大门。译者的话:上世纪四十年代,我们在读初中时,《人猿泰山》作为世界名著,曾经风靡一时。每逢课间十分钟,同学们几乎满教室争说泰山。当时,这部奇趣曼妙的小说,已经在我们心里扎根了。1988年,我俩六十岁退休后,曾到各地旅游,顺便到各省大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查询此书,不但译本遍寻不得,连原文本也没有了。
  • 世界儿童必读经典——电影故事

    世界儿童必读经典——电影故事

    有一种东西叫做钻石,如天上的星星,风雨的岁月和空间,凝固成人类精神的永恒,它跨趣了世界、语言、年龄每一本都是你生命中不可不读的经典。
热门推荐
  • 斩神记

    斩神记

    一伙凡人欲往魔界复仇,他们立志要铲除所有妖魔,打败最终boss。在妖魔与天神分庭抗礼的时候,他们能完成自己的愿望吗?
  • 惊梦聊元

    惊梦聊元

    江湖里面有快意恩仇,更有小儿女的温情与鲁莽。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江湖,它们各不相同。在我内心深处,江湖应该是这样子的……
  • 成神成仙

    成神成仙

    囚禁在现代世界中的人,有许多在寻找世界的出路。曾山也不过是其中的一个。来自未来的少女,是否真如同她自己说的一样强大。囚笼一般的现代世界,真的有出路?偏远宇宙的角落之中,曾山能否找到自己的力量之路。到底是成为神,还是仙……
  • 凌天御道

    凌天御道

    浮生若梦,浮尘如空,为欢几何,百转千折,谁是朝圣路上虔诚且卑微的信徒,想问问自己的道在何方,苍天无语,只好自己开辟一个时代。
  • 总裁大人省省爱

    总裁大人省省爱

    “嗯,不错,继续用力,嗯舒服,用力,在用力,对,就是这样,继续,不要停,对,不要……”“……,我说你狼嚎个什么劲啊?不就是拔个火罐吗?至于一个劲儿的瞎叫唤吗?”挂满红绸的大床上,沈子樱翻着白眼瞅了男人一眼,眸光在触及到其精壮竖窄堪比黄金分割比例的背脊上时,深吸一口气,‘咕嘟’,一嘴口水咽下去了……下一秒,双眼猛的一黑,“色狼啊……
  • 醒魇(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醒魇(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作品讲述了济公的穿越故事。电视台记者徐越在三峡的游轮上巧遇以魔术师身份穿越回来的济公,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颇具魔幻色彩的故事。作品虽属穿越题材,但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借古讽今,生动形象。济公耐心地解释说:“冤气可以化解,但历史不能改变。对于整个大自然来说,建造一个举世闻名的水电站的意义不是太大,人类得到了能源,固然乐得合不拢嘴。但在一个有着丰富星际政治经验的人看来,整个宇宙的能量是守恒的。就是说宇宙的能量既不会多一些也不会少一些,这也就是你应该掌握的热力学第一定律。”
  • 闻烟

    闻烟

    《闻烟》是辛酉首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包括《闻烟》《谎言识别器》《书香》在内的16个短篇故事。16个故事,或以温情动人、或以执念撩人、或以灵异拟人,故事虽短,但尽显平凡众生、世事百态。
  • 暖婚日常:傲娇总裁宠妻无度

    暖婚日常:傲娇总裁宠妻无度

    (全文免费)某记者访谈会上,女记者A:“叶少,请问您会支持苏小姐在演艺圈的工作吗?”叶少不答反问,:“我问你,爱一个人需要做什么?”女记者迷茫的摇了摇头,只见叶少一把搂住他身边的小女人,笑的无比妖娆:“当然是爱她,宠她,无条件支持她!”女记者眼冒红心,坐在他旁边的苏小姐笑!“那您爱苏小姐的实际行动是什么呢?”某位姓叶的记者微笑着提问。“当然是无时无刻的让她开心,怎么舒服怎么来。”叶少一本正经地回答。苏小姐默…没有最毒舌,只有更毒舌。没有最腹黑,只有更腹黑。没有最宠只有更宠!实力宠婚!
  • 凤凰翱翔逆九天

    凤凰翱翔逆九天

    凌逾越,21世纪王牌特工,一朝穿越。看她炼丹药,制神器,契神兽,美男无数。风起云涌,凤唳九天!
  • 不是冤家不聚头:鲁迅与胡适

    不是冤家不聚头:鲁迅与胡适

    本书把视角放在鲁迅和胡适的不同上面,分别截取了北平与上海、留美与留日、西装与小脚、神坛与祭坛四个方面,描写胡适与鲁迅的学术理想和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