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41000000005

第5章 名川秀水(4)

事实上,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自贡船工们因地制宜地发明了一种被称为歪脑壳船的特殊船舶——考遍世界航运史,歪脑壳船仅自贡一例,别无“分店”。所谓歪脑壳船,是指这种木质船的船头向左歪,船尾向右歪,从而形成船头和船尾方向相反的小倾斜,看上去像是用一只巨大的手把它扭曲了一样。歪脑壳船船长14米,宽2米多,由于它有一条比船体还长的船橹,因此它的学名叫做橹船。

歪脑壳船乃是自贡船工针对釜溪河的特点而悟出的天才发明。由于这条井盐赖以外运的大动脉过于狭窄,尤其秋冬水枯之时,可以利用的有效航道更是大幅度缩减,而来往于河上的船只却密如虫蚁,如果上下行船只一旦迎头相撞,就会造成卡船,一旦发生卡船,满载盐包的下行船就会大量堵在河中,如此一来,整条釜溪河必然瘫痪。歪脑壳船的设计者们利用釜溪河中的行船规则是不论上行还是下行,一律都走左边的特点,把船头统一做成从右向左歪,这样,这些船头都朝左歪的船在航道上行驶时,一般就不会向右歪到对面船只的航道上去,即便偶尔上下行船相撞,也会因大家的船头都是向左歪而各归左边,不会发生卡船。船尾向右歪的原理和船头向左歪的原理一样:如果上行船或下行船从后面撞到同方向行驶的前船的船尾,也会很好地回到左边,不会因此而堵塞。

一条歪脑壳船有6个船舱,最多可载盐450包,载重量在50吨左右。至迟在清朝末年,歪脑壳船就已漂满了釜溪河,到抗战时期第二次川盐济楚,它们更是担纲了自贡井盐外运的主角。有时候,歪脑壳船也从釜溪河进入沱江,再从沱江进入长江,从而下行到湖北各码头。湖北人对这种从来没见过的船很感兴趣,给它另外取了个名字:川歪子。其实,他们并不知道,如果不是这种看上去其貌不扬的木船,两湖地区千家万户的主妇们,一定会为无盐之炊而发愁。

上世纪40年代初,抗战正炙时,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重庆任职期间曾去过自贡,他对歪脑壳船大为赞叹,认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在他几年后回国写成的巨著《中国科技史》里,给予了歪脑壳船一席之地。同时,英国驻宜昌海关的学者型官员渥塞斯特,则在他的著作《扬子江上游的船舶》中,用更大的篇幅记载了歪脑壳船。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科技史研究所教授周世德出版的《中国造船史》,更是把歪脑壳船图片作为封面。那些名与姓俱不可考的歪脑壳船的发明者们,肯定不曾想到,他们天才的技艺将会把歪脑壳船从釜溪河的浅水中,一直航行到中国科技史这片浩荡的大海。

歪脑壳船天才地解决了釜溪河河道狭窄的问题,但要想大规模地外运,还有一个问题也必须解决,那就是由于盐船吃水较深,而釜溪河航道较浅,且多险滩,一旦到了枯水季节,这些载满盐包的歪脑壳船就无法通行。王爷庙是釜溪河边一座雕梁画栋的庙宇,位于自贡市区,它是负责盐业运输的橹船帮为了祭祀江神王爷而修建的。王爷庙脚下,江面较为宽阔,自康熙年间疏浚河道以来,这里就是自贡最重要的码头。每逢枯水季节,王爷庙脚下的江面总是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船只,其密度之大,让人有些怀疑:这么多船拥挤在一起,它们如何才能行驶得动?

其实,这些盐船都在等待一个日子,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那就是放水日。原来,为了解决枯水季节行船难的问题,自贡盐政当局出面,在王爷庙下游不远的江面筑了一道临时水坝,以便储蓄上游来水。等到储蓄的水足以把拦水坝上的盐船都顺利地由釜溪河冲进沱江,放水日也就到了。届时,政府要事先张榜告示放水的确切日期,当工人们挖开临时拦水坝,一股大水奔涌而下,众多盐船一只接一只地顺水而行,70多公里的釜溪河,只需短短一天即可走完。开水当天,盐政官员、大小盐商和行会负责人都会赶到码头送行,许多市民为了一睹放水盛况,也纷纷齐聚王爷庙两岸。坡上坎下,全是攒动的人头,一时间鼓乐齐鸣,鞭炮炸响。尤其每年正月的放水日,竟形成了自贡仅次于春节的另一重要节日:放水节。

那些曾经的水陆码头

为了考察釜溪河,我曾于一个菜花渐黄的早春从自贡顺流而下,造访那些曾经的水陆码头。岁月的无情变迁,已经湮没了当年的人与事,但一些旧日的痕迹还在,它们是这个春天里关于盐都、关于一条河的灿烂与落寞的关键词。

从自贡双河交汇而成釜溪,到釜溪河于李家沱注入沱江,全长70多公里的釜溪河一直穿行在丘陵和低山之间。这条弥漫着盐的咸味的河流,就像世界上其他的重要河流一样,流经之地也造就了几个因盐运而兴,也因盐运而没落的水陆码头。

仙市是釜溪河上的第一个码头,也是东大道下川路的第一个码头。所谓东大道下川路,是指从自贡经隆昌、重庆通往湖南、湖北以及贵州等地的交通要道。那些停泊在王爷庙下的盐船,满载着盐巴顺水而下,不消几个时辰,即可抵达仙市。盐船到达仙市后,必须在码头泊下来,以便盘滩过坳——原来,仙市附近水浅滩急,满载的盐船吃水较深,无法通行,只得由工人们把盐包搬下船,顺着河边搬到险滩下游,空船则顺水而下;到了水深之处,再把盐包搬上船,继续往下游行驶。与此同时,一小部分盐包还将在仙市被分流——通过陆路从这里运抵牛佛、内江以及川中诸县。只不过,与继续水运东去的量相比,分流的量要小得多。

正是这种特殊的地理条件造就了仙市,这里也就从一片荒山演变成码头,进而有了商店,进而有了街市。近年来从仙市挖掘出的古碑证明,早在1300多年前的隋朝,这里就曾经是一个业已消失的县——义和县的县治所在地。

肇自近代,尤其是第一次川盐济楚以后,仙市一跃成为富顺境内的几个大镇之一,到清末民初已有四街、四门、五亭、三码头的气派。众多的庙宇是仙市曾经繁盛的见证和象征:据在镇上生活了70多年的张大爷回忆,不到两平方公里的仙市镇,最多时有20多座庙宇。这些庙宇既是民众朝拜神灵祈求庇护的上香之地,更是商人和市民的会所及俱乐部。当年,不论川主庙还是天后宫或是南华宫,大多是与盐有关的商人们聚会议事的场所。其实,时至今日,这些残留的庙宇依然被精明的当地人当做一种资源:院落幽深的南华宫,已被开辟成“农家乐”,扶疏的花影里,一些人在打牌,吵吵嚷嚷的麻将声中,回响的则是许巍的歌声:“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

我去仙市的时候正是春节,釜溪河水更浅了,水落而石出,仙市码头边原本淹没在水中的石级都露出了灰白的真面目。尽管当地正在着力把仙市打造为旅游之地,但街上并没有几个人,好多居民房前屋后的树枝上和矮门上,都晒着大片大片的青菜。自贡一带的居民都有腌制青菜的习惯,这种由来已久的习惯其实也和此地丰富的盐业资源有关——用来腌制青菜的,是一种颗粒大而洁白的盐,人称鱼子盐。据说,只有用它腌的青菜,才既不腐烂,也有更为美妙的味道。曾经香火鼎盛的庙宇还残留有两三座,川主庙里,保留有一个几乎完整的戏台,戏台的房梁,是用一段粗大的黄荆木制成。黄荆是一种生长缓慢的树木,那么大一段房梁,估计得生长300年。看看旁边的文字,果然如此。这些庙宇都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天后宫的修建者肯定是福建人,川主庙是四川人,南华宫则是广东人。它表明在不久的过去,如今已稀有外地人的仙市,曾是一个五方杂处、高大的屋檐下回响着南腔北调的兴旺之地。

庙宇很安静,只有两三个老人坐在墙根下晒太阳。令人意外的是,川主庙里也晒满了青菜,不仅挂在院子中央的那株枯树上,连大殿的门槛上也满是青菜,大殿里那尊高大的神,他威严的目光好像也落在无处不在的青菜上。这个细节是一种暗示,他向我们表明,神灵与人间烟火同在,那些原本因兴隆的商业而被塑造出来的神像,当商业的高潮过去,神灵也像繁华事散归于平淡的过来人一样,落寞而平静。

与仙市相比,和它近在咫尺的沿滩更为繁华,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这里就是自贡市辖的一个区,要比仙市高一个行政级别。当然,更重要的是,在盐业给自贡带来好运气的黄金时代,尽管同为釜溪河畔的盐运码头,沿滩也要比仙市重要得多。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民国年间,这里设立了专门缉拿私盐的盐政部门。此外,沿滩除了是从自贡下行的盐船的必经之地外,它所辖下的王井等地本身也产盐。

如同仙市镇一样,沿滩镇一带也多险滩,下行的盐船也必须像经过仙市时那样盘滩过坳。每天守候在码头边的搬运工人,数量多达百人以上,他们都是盐业这根食物链上的一个小环节,依靠体力和汗水,混一口带咸味的饭。

道光年间,即19世纪30年代,为了提高盐运效率,自贡各大盐商出资,在重滩、仙市、沿滩等地修建了4道石堰储水,从此盐船不再需要费时费力地盘滩过坳。但是,由于每过一道石堰都要事先蓄水,因此消耗水量极大,放船需时甚久;加之枯水和洪水季节还要停航,致使全年由自贡王爷庙至邓关仅能往返6次。

随着第二次川盐济楚的到来,这种运输能力已完全不能适应时代需要。为改变这种状况,由川康盐务管理局投资,有关部门在沿滩及下游建成船闸和拦水坝一座,从此,釜溪河在通行了上千年之后,终于实现全流渠化。从王爷庙到邓关的盐船,每年可往返40次,其中的沿滩船闸,每日可过闸10次,运货800多吨。作为船闸所在地的沿滩,它又迎来了一次与繁华亲密接触的良机。这座曾控制自贡盐运咽喉的船闸,因当时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曾捐款200万元,故以他的字“庸之”为名,取名庸公闸。船闸上一米见方的“庸公闸”三个大字,系著名书法家赵熙所书。值得一提的是,后来自贡因发现了大量恐龙化石而被称为龙都,但很少有人知道,自贡境内第一次发现恐龙化石,其实就在庸公闸旁。那是抗战结束次年的事情。

沿滩又名升平场,史载,早在清朝中叶,这里就因盐船过滩而与自井、邓关合称釜溪河三大盐码头。有一年,康熙皇帝第17子果亲王经行此地,被其繁华所感,题写了升平场三个大字。清末,随着第一次川盐济楚的千载良机,沿滩这个水陆码头也迎来了它历史上最生动的花样年华。在古老中国,衡量一个城市繁荣与否的标准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看它庙宇的多与寡,建筑的繁与简。就像仙市在它的黄金时代有20多座由各地商人修建的庙宇一样,沿滩也有多达几十座的庙宇。只不过,几十上百年的光阴陡转,沿滩连半片庙宇的残砖也找不到了,倒是街头偶尔可见一两株数人合抱的黄桷树,只有它们,才见证了时光的变幻流转。

今天的沿滩镇沿釜溪河一带,还保留了不少百年老屋,它们都是川盐济楚的见证者,可惜,这些老屋已经过于破败。而今,沿滩区政府也从这座古镇迁往更靠近自贡市区的新城了,在盐的事业终结之后,这座古镇的破败与衰落更加势不可挡。

当釜溪河流到邓关,它短短的行程就要结束了,因此,邓关既是釜溪河上的最后一个码头,也是由此进入沱江的第一个码头,它的重要性也就可想而知。

邓关又名邓井,因最初在这里居住者乃邓姓的采盐人家而得名。乾隆元年,政府在此设盐运通判署,向来往盐船征收盐税,故而又称邓井关,但一般都简称邓关。从邓关到釜溪河注入沱江的终点李家沱,距离已经只有5公里,而李家沱一带因地形原因,无法建成码头,因此邓关就是釜溪河与沱江河上来往船只的天然良港,多少年来,邓关就充当了自贡井盐外运的交通枢纽。对于盐运给邓关带来的勃勃生机,《富顺县志》说:“夹岸列肆,帆樯如发,直接沱江,甚为壮观,为富顺水陆通衢,濒溪市镇之冠。”

毫无疑问,在釜溪河的所有码头中,邓关是最大也最繁忙的一个。从釜溪河上的邓关水闸到李家沱汇合处这5公里的水面,长年停泊着大大小小的船只。川盐济楚期间,这些船只90%以上所运货物为盐包,其余则为土特产。按照传统习惯,从自贡行驶到邓关的橹船,一般到这里就要返回,它所运来的盐包,要转运到那些长途行驶的大型货船上。上个世纪30年代,邓关的年吞吐量即达10万吨以上。如此大量盐包的转运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必然赐予了邓关一个繁荣的机遇。即便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自贡井盐的外运已经渐渐减少,但五六十年代,为了充分利用邓关天然的水运,国家依然在周边布局了盐厂、树脂厂和炭黑厂等多个数千员工的大中型企业,邓关的年吞吐量一度达到30万吨以上。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自贡境内多条公路和铁路的开通,邓关的水运也开始走下坡路。等到以盐为原材料的盐化工企业彻底式微,邓关境内原本红火的工厂也大多倒闭破产,这座繁荣了100年以上的古镇就此进入了垂垂暮年。今天,那些当年曾接纳过无数盐商、驾长、水手的临河的阁楼,已经在和时光的拔河中一败涂地,全都走向了不可抑制的破落。

曾经宽阔的河道上漂满垃圾,再也看不到歪脑壳船和满身肌肉的水手与搬运工了,只有几只冒着黑烟的采砂船在肆无忌惮地忙碌着,给阴冷的邓关带来了一些更加杂乱无章的噪声。

同类推荐
  • 带着孩子去旅行

    带着孩子去旅行

    《带着孩子去旅行》收集了作者近几年带着孩子们在世界各地旅行后写的游记,并配有大量在旅途中拍摄的精美图片,见证了作者一家曾路过的那些美丽风景。每一次的旅行,拓宽了孩子们的眼界,增长了他们的见识。热爱自然、享受旅行的人定能从这本书中找到共鸣。
  • 张中行散文-生活卷

    张中行散文-生活卷

    张中行思维方式很像一位道人,许多事都被他定位在广阔的文化背景和充满亲情的人生趣味里。他以平常心待事,又以学者的视角思索生活,让人在不急不躁、不冷不热中悟出许多道理,它让人清醒、让人回味,让人从世俗中猛然转向静谧、超然的境地。
  • 在新疆

    在新疆

    《在新疆》是刘亮程的最新散文集,是其散文集大成之作,荣获《中华读书报》2012年度十大好书,被誉为《一个人的村庄》的姐妹篇。作者十年漫游新疆,将视野从村庄生活扩展到城镇乃至新疆南北各地,用深情的文字将更广阔、更质朴、更柔情的生活挽留于这部新疆之书。全书既有历史文化底蕴,又极具现实震撼力,被认为是新疆历史、现实与梦幻交融的结合体。
  • 轻松玩露营

    轻松玩露营

    "想跟家人、朋友或恋人一起去露营,第一次难免有些不安或疑惑。本书收录所有相关的实用知识,从选择装备、各式器材的使用方法、还有在营地该如何享受愉悦的露营时光,其实露营可以很简单。走吧!露营去!在晴朗的天空下闲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露营需要什么样的装备?请放心,露营一点也不难!本书收录从出发开始的准备工作至撤收回家,关于露营所有的基本知识,即使是第一次露营也能轻松办到,感受露营带来的无穷乐趣。"
  • 我走得很慢,但我从未停下来

    我走得很慢,但我从未停下来

    本书是“地球旅馆”系列中的一本,地球旅馆提供的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生活观念。这本书的作者何袜皮,在美国读人类学博士,脚步早已遍布六大洲,是《看天下》《悦旅》《私家地理》等知名杂志的专栏作家。从小奉行“人生尝试论”的她,无私地分享自己独特的经历,文笔清新却不漂浮,透过旅行中的思考沉稳地告诉你:我走得很慢,但我从未停下来。
热门推荐
  • 轮回的精灵

    轮回的精灵

    不一样的异界大陆,变化的因果最终是否能找到真正的救赎之路。
  • 我和模特的同居生涯

    我和模特的同居生涯

    在我的心里,刻着一个人的名字和关于那个人的一切,她的笑声,她的背影,她的话以及她曾经说过的山盟海誓,就算是漫长的岁月,也无法把她的记忆从我的心里抹去,似曾做过一件蠢事,到老仍清晰地记得,鹿雪,你在那?真的,我想你,你回来吧我求求你,求你了,本小说讲述了男主人公与一位美丽善良的模特同居时的点点滴滴感人肺腑的故事,当一份真爱摆在面前你不懂得珍惜,失去了,可能就真的失去了,没有挽回的余地,〔同时借用三十老师的,与空姐同居的日子里的主人公当配角〕感人的事情接踵而来。
  • 洁心何许

    洁心何许

    面对流言蜚语除了难堪,许洁连争辩的勇气也没有。暗恋着哥哥的丑闻就像故技重施的下贱,被她小心翼翼的隐藏。所有人都看出来了,只有她自己在跳梁。
  • 与狐同居

    与狐同居

    我是一个孤儿,帅到没盆友的孤儿。一次意外,天降闪电,掉下一个女王大人!女王也就算了,可她还是个狐狸!竟然还收我作男宠!好吧好吧,作为二十一世纪阳光好青年,将男宠的日子进行到底!哎呀,女王大人,我只会暖被窝啊!
  • 九维劫

    九维劫

    盘古开天,神魔争霸。九九之维,暗藏玄机。……既然天不佑吾,吾便不敬天!既然人不信吾,吾便不信人!吾欲所求者,明而取之。挡者,杀!阻者,杀!逆者,杀!杀!杀!【新书首发,望各位支持!】
  • 怒海

    怒海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穿越后的吴凌风,有过迷惘,但很快就意识到,这是老天给他的一次天大机遇——历史的转盘就摆在了他的眼前!他能推动这一个沉重的转盘么?————————————————————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西元十五世纪末,明朝弘治年间,正是大航海时代的开端。窃琉球、占台湾、据东海、霸南洋、灭倭国、图中原,且看我们的主角如何在这大时代里,从一个小小的半吊子海商,成长为翻手为云覆手雨的枭雄!————————————————————书友群:30709126
  • 我给boss买药吃

    我给boss买药吃

    英国长大的李乐乐回国就业,和boss展开了走一路损一路的有趣恋爱故事
  • 薪女驸马

    薪女驸马

    ~~~~~~~~~~~~~(>_<)不是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吗?怎么拍个马屁却穿越了,喷血的是穿越的第一件事是迫于无良大叔的淫威,拿砖块拍头吓走前来讨债的人,就因为没钱啊,不过没事儿,看我以后怎么赚钱,挖个坑,埋点土,数个12345,种十块,翻一番,其实赚钱这事说来也简单~~~~~~~~~~~~~~~~~~~~~~~~可是钱还没赚到,却被公主招去当驸马,诶,公主啊,我可是女生啊,你不会真的要我当女驸马吧,我可不是拉拉哦。什么?你给我工资,而且给那么多,真是腐败啊,不过算了,I从了You,就当被包养一回……【封面北城倾雪出品】
  • 爱你在心,难说出

    爱你在心,难说出

    如果当初挽留你,你是不是就不会离开我。我说我错了,我留住你今生,换不来你的来世,可笑我这般蠢,竟然放任你离去。
  • 别动,我是丧尸

    别动,我是丧尸

    洛雪重生了,回到末世到来的一个月前。这一世看清了堂妹和男友的真面目。前世,就是被这对狗男女推进丧尸群,害我变丧尸,洛雪发誓让这对狗男女血债血偿,还要守护爱我的人。“可是这位美男我没说要守护你啊”美男:“呵,不是说要守护爱你的人吗?我也爱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