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49100000025

第25章 怀念老朋友

◎文/刻舟

秋日的清晨,风凉风冷。朋友,阳光中那些微小颗粒似的细节,使你的面孔温馨而具体,使我们的感情真实而生动。

那些同过路的、通过信的、喝过酒的、有过同一个老师的、攀着肩膀望过同一个月亮的朋友,你们现在好吗?

冬日的早晨,我打开久闭的窗户,阳光扑哧哧地飞进来,风凉极了,许多细小的颗粒在光线中乱纷纷、冷飕飕地骚动,那一窗阳光于是雾一般浓重。

在这雾样的阳光中想念你们。

那天,张,来到我城市边缘的居所。那天的阳光是一匹温暖的缎子,透过久未打扫的玻璃窗铺在我们并排而坐的身上,在我们有些苍白似乎苍老的脸上幻出些少年的红润。

我们曾经生活在一座红围墙的老式房子里,都是让教师头疼逃学威龙般的角色,毕业后虽然都上了大学,但也不甚得意。想回去看看又没有什么颜面,想老师的记忆里优胜劣汰,该没有我们的名字了。只能一起聚着抽烟,在烟雾中回想往日的时光,说母校那低矮的平房该改朝换代了吧,说那简陋的操场该有了400米跑道,说校门旁的樟树和玉兰应该长高了,还说那次聚会放在河流里的河流甁不知现在飘到了哪片水域,是江、是湖、是海、还是哪个陌生人讪笑的掌握之中,最可能的结局是已经埋入泥沙。因为我们自己也已经把那里面所写的懵懂和轻狂埋入了记忆深处……

但内心里,那资江水淌过的地方总蔓生出许多回忆的水草,长一条短一条地牵扯着神经。

在这样静谧懒散的时候,清儿你那羞兮兮的样子也呼之欲出。我这样闭着眼、坐着,闭着眼坐着想你,清儿你这个聪明得可怕,又美丽得可爱的小女孩儿。偶尔在网络上认识了你,保持三年联络,却只见过一次面,在伊妹儿里我们熟悉得一塌糊涂,谈起梦想、爱情、诗和酒;见面后又彼此有些拘谨,你小口小口地吃菜,我大杯大杯地喝酒。

那次路过你那个城市,特意下车,绕道到你们公司里的宿舍楼。你不在。我把那袋你喜欢的生鱼片插在门把里了。两三个小时后回来的傻女孩儿,应该又会惊喜得大呼小叫、东张西望,但你知道,来过的是谁吗?我在南归的火车上幻想你的笑靥,不由得对着火车上的陌生人笑了。

还有你,达子。

在那班狐朋狗友中,你是老大。毕业后,我们春节总有次约定的聚会。围坐在炉火边,热一壶滚烫的米酒,聊着彼此一年来的种种,好也由它,歹也由它。常常,一聊便聊到了凌晨时分。而彼此,依然了无睡意。达子笑称,要在这几天里,把一年来没对我们说的话统统说完,这样,分手的时候才不会觉得遗憾。

那年你带来了女朋友,我们为你祝福,也让你喝足了三大碗米酒。第二年你被她带走,据说是爱情的基脚已就、婚姻的大楼要建了,撇下我们群龙无首,傻等了半天。那么我们还能做什么呢?依旧是祝福,依旧是米酒,放在我对面的那碗,原本是留给你的……

秋日的清晨,风凉风冷。可是朋友,阳光中那些微小颗粒似的细节,使你的面孔温馨而具体,使我们的感情真实而生动。

是的,我们另有许多事在做,另有许多人在交道。但在以后的日子里,还会有这样温和的阳光推窗进来,让你想起我,让我想起你。

同类推荐
  • 诗法与书法:从唐宋论书诗看书法文献的文学性解读

    诗法与书法:从唐宋论书诗看书法文献的文学性解读

    唐宋时期是中国书法史和诗歌史上的高峰,诸多著名的诗人与书法家共同开创了中国艺术史上的新局面。唐宋时期留下了近千首论书诗,在诗歌及书法文献研究方面具有着重要而独特的学术价值。本书对中国诗学思想与书学理论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对二者的相互影响做了探索性研究;着重以唐宋论书诗为研究对象,全面深入研究唐宋论书诗中所使用的形容语、批评语,及其在文学性质的书法文献中语词的使用及变化;本书还重点研究了唐宋论书诗所彰显的文艺思想嬗变;并选取了“宋代书法四大家”中的苏轼、黄庭坚、米芾三家的论书诗作为个案研究,以点带面,彰显了代表性诗人兼书法家的论书诗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 中国古典散文集(二)(散文书系)

    中国古典散文集(二)(散文书系)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看云小集(《花园丛书》)

    看云小集(《花园丛书》)

    读书随笔大概没有规定的写法,也不必向“正宗”书话看齐,我在《看书琐记》的后记里说了一点想法,这或许会让看惯“正宗”书话的读者失望。其实,我的不再“正宗”,正是由曾经“正宗”而来的。许多年前,我也写过“正宗”书话,数量还不算少,大都一书一议,不痛不痒说几句,甚至起承转合也都规矩绳墨,“厌气”也就是自然的事了。回过头来,对自己过去的写,真有点像看一张光腚赤脚的孩儿照,虽然幼稚,却还有一点童趣的可爱,但如果再像老莱子那样,穿了斑斓衣裳,扮婴儿啼戏于父母之前,其他人是不会喜欢的。我心里清楚,有的事情不到这个年岁,大概也明白不了。
  • 湖畔随笔:寂静中聆听

    湖畔随笔:寂静中聆听

    本丛书是杂文学会编选的一系列散文随笔作品集。包括《孤独落地的声音》(赵炳鑫)、《寂静中聆听》(刘汉立)、《你是黄河我是沙》(包作军)、《尘埃中触动的芬芳》(岳昌鸿)、《为你开门》(鲁兴华)、《怀念一棵树》(赵炳庭)、 《温暖的门边》(霁月纫秋)、《一根稻草的重量》(陈志扬)、《一线生命,多少深长》(潘国萍)。
  • 中国最美的散文

    中国最美的散文

    本书提炼的散文不仅是被公认的上乘之作,更分门别类,意蕴宽广。此外,每一篇散文更是加入了编者的心路花语,与读者分享。我们诚挚地期望,通过本书,能够引领读者登堂入室,管中窥豹,领略中外散文的真貌,同时启迪心智,陶冶性情,进而提高个人的审美意识、文学素养、写作水平、鉴赏能力、人生品位,为自己的人生添上光彩亮丽的一笔。
热门推荐
  • 绝情弃妃

    绝情弃妃

    五年前,她怀着一颗纯真善良的心嫁入王府,怎奈,他和他的妻妾百般折磨与她,这些,她都可以忍,偏偏他们动了她的家人……三年前,断情崖上,他抓住心爱女子的手,弃她于不顾……而今,她回来了,三千青丝成雪,穿着血染的红衣,定要叫他们血债血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弯兜直塘

    弯兜直塘

    梅雨滂沱,黑漆漆的田野伸手不见五指。雨珠儿伴着呼呼的东北风一阵紧一阵,到处是一片哗哗的水声:不只是雨点打在禾苗上的沙沙声,还有大沟小沟中流水急急奔向河浜的嘈杂声,连平时很安静的童家浜也激起了一阵阵涨水的拍浪声。
  • 何以战止战

    何以战止战

    如何以战止战,世界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们不能主宰世界,但我们能改变世界,请和江江一起加油
  • 大江湖世界

    大江湖世界

    在这里,将构建出来一个最宏伟的江湖。攘括所有,容纳万千。这是一个游戏,但不单单是一个游戏。你喜欢谁,你想拥有谁,你渴望遇见谁...这里,有你希望的所有,有你的梦想,你的追求。林江月,一个初次涉及网游的现实学霸,在这个江湖中会有什么样的精彩......加入道家,成了年轻宗师晓梦的弟子,汗,师傅徒弟年纪差不多呀...在终南山,他救了小龙女,却被杨过误解了...这一次比武招亲,需要把杨康干掉吗...江湖纷争,群雄并起,一帝四皇,谁能独占鳌头,问鼎天下第一!(请关注这本书,欣赏真正的大江湖!)
  • 鬼面王妃

    鬼面王妃

    成亲当日,一缕迷香,一张撕不下的人皮面具,她成了远赴北烟国和亲的姐姐,身份对调,姐姐成了她,嫁给她最心爱的谨王。是阴谋,是诡计,遇见他是设计,但他的温柔疼宠却让她芳心沦陷,本以为这次是人生归宿,何曾想只是另一个阴谋的开始!
  • 再追你一次

    再追你一次

    主要人物:苏堇林昭故事:在林昭轰动全校的那句表白“苏堇,就算你是金刚石那般不解风情,我也会倾尽所有去爱你”成为佳话后,苏堇和林昭却在一场变故中天各一方……在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后再次相遇的他们会走向何处?我以为只要认真的爱你,哪怕倾尽所有,终有一天你一定会爱上我的,只是我想错了对吗?苏堇,你根本就是金刚石,你根本就是解不开的化学式!
  • 冰幻国都

    冰幻国都

    重生,天密,盘旋身边。仙域,家人,在于耳畔。六岁,下凡,走于世间。彩凤,南笙,执掌手间。冰幻,帝星,神秘天地。雪灵,凤舞,神之一战
  • 扑倒殿下:丫头你要负责

    扑倒殿下:丫头你要负责

    “司空朔,你背着我搞女人!”宁语俏眸中闪着泪光,对着面前一米八多身高的某男吼道。某男眨眨眼睛,一副无辜的样子“亲爱的,奴家没有搞女人!”“胡说!我明明就看到了”宁语俏摆明了不相信地怒瞪司空朔。某男挑眉,拉过旁边的一位美男:蓝陌逸拥在怀中,“亲爱的,你是在说他嘛?这是我兄弟啊,虽说他长得像女人……”蓝陌逸被司空朔的举动和语言弄怒了,一个爆粟就赏在他头上“你再说一次谁像女人!”“蓝陌逸!”“擦!”某逸怒,把司空朔给扔进垃圾桶…“啧啧,这垃圾桶不错,够大。”宁语俏说道。“语俏,”苏少辰含情脉脉地看着宁语俏,把宁语俏拥入怀中,“你又出轨了,不乖哦!”“哪有!”宁语俏张口正想说什么,又被扯出苏少辰的怀抱,“辰!宁语俏是我的!”司空朔和蓝陌逸同时说道并怒瞪苏少辰!“哦?是么?那问下语俏吧。”苏少辰挑眉,目光转向宁语俏,意味深长地说道“这个,那个,我,我,我是xxx的!”说完便跑了…“喂!xxx是谁啊”
  • 仙佛世界

    仙佛世界

    一段天帝的传说,一曲仙佛的神话,无穷的奇遇,无尽的法宝,仙佛鬼魔神,爱恨情仇怨,小人物起于微末之间,步步生莲,最终主宰仙佛世界。
  • 草庐漫话

    草庐漫话

    本书写了甲子七月之初,爱子溺水亡命。他用十二岁的稚嫩身躯,在我心上划了一道血泪奔流的新台湾海峡。顿失骨肉的巨大哀伤与痛楚,似一场无法预期的山洪爆发,将我身心吞没。老辈人用“是儿不死”这些老话儿一遍遍为我的心灵的创伤包扎止疼。好不容易,我才从泪眼模糊中回过神来,我清楚,为了雪压双鬓,垂垂暮年的双亲,还有早已木偶般发呆的妻子,自己必须要振作起来。我咬咬牙,把爱儿往昔影像,一股脑压进了深深的记忆底层,决心不再想他。在人生最难熬的一段岁月里,我拼命读书,试图从书籍中寻找我灵魂的寄托与安慰。